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题。李丰,字安国,故卫尉李义子也。黄初中,以父任召随军。始为白衣时,年十七八,在邺下名为清白,识别人物,海内翕然,莫不注意。后随军在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来源:不详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题。 李丰,字安国,故卫尉李义子也。黄初中,以父任召随军。始为白衣时,年十七八,在邺下名为清白,识别人物,海内翕然,莫不注意。后随军在许昌,声称日隆。其父不愿其然,遂令闭门,敕使断客。初,明帝在东宫,丰在文学中。及即尊位,得吴降人,问:“江东闻中国名士为谁?”降人云:“闻有李安国者。”是时丰为黄门郎,明帝问左右安国所在,左右以丰对。帝曰:“丰名乃被于吴越邪?”后转骑都尉、给事中。帝崩后,为永宁太仆,以名过其实,能用少也。 正始中,迁侍中尚书仆射。丰在台省,常多托疾,时台制,疾满百日当解禄。丰疾未满数十日,辄暂起,已复卧,如是数岁。初,丰子韬以选尚公主,丰虽外辞之,内不甚惮也。丰弟翼及伟,仕数岁间,并历郡守,丰尝于人中显诫二弟。及司马宣王久病,伟为二千石,荒于酒,乱新平、扶风二郡而丰不召,众人以为恃宠。 曹爽专政,丰依违二公间,无有适莫,故于时有谤书曰:“曹爽之势热如汤,太傅父子冷如浆,李丰兄弟如游光。”其意以为丰虽外示清净,而内图事,有似于游光也。及宣王奏诛爽,住车阙下,与丰相闻,丰怖,遽气索,足委地不能起。 至嘉平四年宣王终后,中书令缺,大将军谘问朝臣:“谁可补者?”或指向丰。丰虽知此非显选,而自以连婚国家,思附至尊,因伏不辞,遂奏用之。丰为中书二岁,帝比每独召与语,不知所说。景王知其议己,请丰,丰不以实告,乃杀之。其事秘。 丰前后仕历二朝,不以家计为意,仰俸廪而已。韬虽尚公主,丰常约敕不得有所侵取,时得赐钱帛,辄以外施亲族;及得赐宫人,多与子弟,而丰皆以与诸外甥。及死后,有司籍其家,家无馀积。 (节选自《三国志》裴松之注引《魏略》)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其父不愿其然然:这样 | B.及即尊位及:等到 | C.时台制,疾满百日当解禄制:节制 | D.丰尝于人中显诫二弟诫:警告 | 小题2:下列句子中,全都表现李丰为官不贪财的一组是( )(3分) ①在邺下名为清白 ②外示清净,而内图事 ③不以家计为意,仰俸廪而已 ④丰常约敕不得有所侵取 ⑤得赐宫人,多与子弟,而丰皆以与诸外甥 ⑥有司籍其家,家无馀积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李丰年轻时善于品评人物,影响很大,而父亲让他闭门谢客,其名声只是在魏国得到传播。 | B.当司马宣王长期生病时,李伟官居二千石,因喝酒误事,造成新平、扶风二郡混乱,哥哥李丰却放任不管。 | C.曹爽专权的时候,李丰在曹与司马宣王之间两面讨巧,不明确表态,因而遭到世人的讥讽。 | D.李丰担任中书令两年以后,近来常常受到皇帝单独召见,招致景王猜忌,因不肯透露实情,结果被杀。 | 小题4: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明帝问左右安国所在,左右以丰对。(3分) (2)丰子韬以选尚公主,丰虽外辞之,内不甚惮也。(4分) (3)中书令缺,大将军谘问朝臣:“谁可补者?” (3分) |
答案
小题1:C 小题2:D 小题3:A 小题4:(1)魏明帝问左右臣子“安国”在哪里,左右臣子用“李丰”来回答。 (2)李丰的儿子李韬被选中娶公主为妻,李丰虽然表面上推辞,而内心不怎么害怕。 (3)中书令一职空缺,大将军征询朝臣意见:“合适补任的人为谁?” |
解析
小题1: 试题分析:解答此题可采用联想(联想课文原句)推断,语言结构推断,辨析词性推断,语法分析推断,语境分析推断,邻字帮助推断等方法。根据语境,“制”应该为“制度”。 小题2: 试题分析:本题从分析人物品质的角度考查筛选信息的能力。“①在邺下名为清白”是说李丰在邺下有清白的名声。“②外示清净,而内图事”是说李丰表里不一。“⑤得赐宫人,多与子弟,而丰皆以与诸外甥”是说李丰将赏赐送给别人的情况。 小题3: 试题分析:本题从张冠李戴的角度设误考查对文章内容的把握。“其名声只是在魏国得到传播”错,根据下文投降的吴人答明帝的话可知,他在江东地区也很出名。 小题4: 试题分析:本题首先要找出关键字或句式进行翻译,一般为直译,除一些带有比喻性的词语然后再整体翻译,并按现代汉语的规范,达到词达句顺。(1)句中的“所在”是名词性短语,译为“在哪里”;“以”译为“用”;“对”是“回答”的意思。(2)句中的“尚公主”指“娶公主为妻”,“内”和“外”都是名词作状语。(3)关键词是“缺”“谘”。 【参考译文】 李丰,字安国,是原来卫尉李义的儿子。黄初年间,因为父亲的职务被召为随军。当初还是平民百姓的时候,他十七八岁,在邺城一带有清白的名声,品评辨别当时的人物,天下的人一致称颂,没有人不在意他。后来在许昌任随军,声誉渐渐地隆盛起来。他的父亲不愿意他这样,就命令人把门关上,命令他断绝与客人往来。当初,明帝还是太子,李丰是文学侍从。等到明帝当了皇上,得到了吴国的一个投降者,问他说:“江东听说中原的有名之士是谁呀?”投降者说:“听说过有个叫李安国的。”这个时候李丰是黄门郎,明帝问身边臣子安国在哪里,身边臣子用“李丰”来回答。明帝说:“李丰的名字竟然在吴越流传?”后来,李丰转职为骑都尉、给事中。明帝驾崩后,李丰任永宁太仆,因为他名过其实,才能和用处很少。 正始年间,李丰升职为侍中尚书仆射。李丰在中央机构,经常称病(不来工作),当时台省的制度是,生病(请假)满一百天应当解职。李丰生病(请假)没有满几十天,就暂时病愈(工作),不久又卧病,像这样好几年。当初,李丰的儿子李韬通过选拔娶了公主为妻,李丰虽然表面上推辞,而内心不怎么害怕。李丰的弟弟李翼和李伟,当官开始的几年,都当过郡守,李丰曾经在众人面前公开告诫两个弟弟。等到司马宣王长期卧病,李伟当了两千石的官,因为嗜酒荒废政务,使新平、扶风二郡治理混乱,但是李丰没有召唤他,大家认为李丰是在凭着皇上的宠幸(而胡作非为)。 曹爽专政,李丰在曹爽、司马宣王两派之间态度暧昧,没有表现出亲疏厚薄,所以在当时有批评他的文字说:“曹爽的权势像开水一样热,太傅父子的权势像浆水一样冰冷,李丰兄弟几个像鬼怪游光。”其中的意思是认为李丰虽然对外表现出无欲无求,但是内心图谋奸事,有像鬼怪游光的地方。等到司马宣王上奏给曹爽定罪,在宫门停下车,和李丰碰面。李丰害怕,马上敛住气息,脚软在地上不能站起。 到嘉平四年司马王宣死了以后,中书令的职位空缺,大将军询问朝中之臣:“合适补任的人是谁?”有人提出李丰。李丰虽然知道这个不是显要的职位,但是认为自己已和皇家联姻,该考虑依附皇上,因此领命而不推辞,于是大将军上奏任用李丰为中书令。李丰当了中书令两年,皇帝接连单独召见他和他说话,(别人)不知道他们谈话的内容。景王知道他们是在议论自己,请求李丰(告知询问内容),李丰不把实情告诉他,于是景王就杀了他。杀他这件事是秘密办的。 李丰先后在两朝当过官,不在意家庭生计,依仗俸银禄米(过活)罢了。李韬虽然娶了公主,李丰总是约束命令他不能有侵略夺取的行为,李丰经常得到了赏赐的财物,就把它们送去给亲人家族;等到得到了赏赐的宫人奴仆,别人大多给了家中的子弟,但是李丰都送给了外甥们。等到李丰死后,有关部门登记他的家产,家中没有余粮积银。 |
举一反三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 送徐无党南归序 欧阳修 草木鸟兽之为物,众人之为人,其为生虽异,而为死则同,一归于腐坏澌尽泯灭而已。而众人之中,有圣贤者,固亦生且死于其间,而独异于草木鸟兽众人者,虽死而不朽,逾远而弥存也。其所以为圣贤者,修之于身,施之于事,见之于言,是三者所以能不朽而存也。修于身者,无所不获;施于事者,有得有不得焉;其见于言者,则又有能有不能也。施于事矣,不见于言可也。自诗书史记所传,其人岂必皆能言之士哉?修于身矣,而不施于事,不见于言,亦可也。孔子弟子,有能政事者矣,有能言语者矣。若颜回者,在陋巷曲肱饥卧而已,其群居则默然终日如愚人。然自当时群弟子皆推尊之,以为不敢望而及。而后世更百千岁,亦未有能及之者。其不朽而存者,固不待施于事,况于言乎? 予读班固艺文志、唐《四库书目》,见其所列,自三代、秦、汉以来,著书之士,多者至百余篇,少者犹三四十篇;其人不可胜数,而散亡磨灭,百不一二存焉。予窃悲其人,文章丽矣,言语工矣,无异草木荣华之飘风,鸟兽好音之过耳也。方其用心与力之劳,亦何异众人之汲汲营营①?而忽焉以死者,虽有迟有速,而卒与三者同归于泯灭,夫言之不可恃也盖如此。今之学者,莫不慕古圣贤之不朽,而勤一世以尽心于文字之间者,皆可悲也。 东阳徐生,少从予学,为文章,稍稍见称于人。既去,而与群士试于礼部,得高第,由是知名。其文辞日进,如水涌而山出。予欲摧其盛气而勉其思也,故于其归,告以是言。然予固亦喜为文辞者,亦因以自警焉。 (选自《居士集》) 【注】汲汲营营:急急忙忙,来来往往的样子。形容忙碌。 小题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逾远而弥存也弥:久长 | B.而散亡磨灭亡:丢失 | C.鸟兽好音之过耳也好:喜欢 | D.夫言之不可恃也,盖如此恃:依赖 | 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字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一归于腐坏渐尽泯灭而已是鸟也,海运则将徙于南冥 | B.其人岂必皆能言之士哉其孰能讥之乎 | C.而勤一世以尽心于文字间者相如请得以颈血溅大王矣 | D.亦因以自警焉置杯焉则胶 | 小题3: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而后世更百千岁,亦未有能及之者。其不朽而存者,固不待施于事,况于言乎?(5分) 译文: (2)予欲摧其盛气而勉其思也,故于其归,告以是言。(5分) 译文: 小题4: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第一段把“修之于身,施之于事,见之于言”并列为不朽之因,但第二段又讲“言不可恃”,这样写是否矛盾?为什么?(4分) 答: |
用斜线(/)给下面的文言文断句。(3分) 若必廉士而后可用则齐桓其何以霸世今天下得无有被褐怀玉而钓于渭滨者乎又得无盗嫂受金而未遇无知①者乎二三子其佐我唯才是举吾得而用之。 ——曹操《求贤令》【注】无知:人名,魏无知。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后面题目。 阳城,字亢宗,定州北平人。城谦恭简素,远近慕其行,来学者迹接于道。闾里有争讼,不诣官而诣城决之。有盗其树者,城遇之,虑其耻,退自匿。尝绝粮,遣奴求米,奴以米易酒,醉卧于路,城怪其故,迎之,奴未醒,乃负以归。及觉,痛咎谢,城曰:“寒而饮,何责焉?”岁饥,屑愉为粥,讲论不辍。或哀其馁,与之食,不纳。山东节度府闻城义者,发使遗五百缣,戒使者不令返。城固辞,使者委而去,城置之未尝发。会里人郑俶欲葬亲,贷于人无得,城知其然,举缣与之。 李泌为宰相,言之德宗,召拜右谏议大夫。初,城未起,缙绅想见风采。既处谏诤官,士以为且死职,天下益惮之。及受命,它谏官论事苛细纷纷,帝厌苦,而城浸闻得失且熟,犹未肯言。及裴延龄诬逐陆贽等,帝怒甚,无敢言,城闻,曰:“吾谏官,不可令天子杀无罪大臣。”及上疏极论延龄罪,慷慨引义,申直贽等,累日不止。闻者寒惧,城愈厉。帝大怒,召宰相抵城罪。坐是下迁国子司业,引诸生告之曰:“凡学者,所以学为忠与孝也。诸生有久不省亲者乎?”明日谒城还养者二十辈,有三年不归侍者,斥之。躬讲经籍,生徒斤斤皆有法度。 薛约者,狂而直,言事得罪,谪连州。吏捕迹,得之城家。城坐吏于门,引约饮食讫,步至都外与别。帝恶城党有罪,出为道州刺史。至道州,治民如治家,宜罚罚之,宜赏赏之。月俸取足则已,官收其余。 (选自《新唐书•列传第一百一十九•卓行》,有删节) 小题1:对文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及觉,痛咎谢谢:请罪 | B.城固辞,使者委而去委:托付 | C.城置之未尝发发:打开 | D.帝厌苦,而城浸闻得失且熟浸:渐渐 | 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奴以米易酒,醉卧于路以五十步笑百步,则何如 | B.寒而饮,何责焉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 C.会里人邹俶欲葬亲,贷于人无得于其身也,则耻师焉 | D.士以为且死职,天下益惮之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 | 小题3:以下句子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表现阳城“清廉正直”的一组是 ①城遇之,虑其耻,退自匿 ②城固辞,使者委而去,城置之未尝发 ③乃上疏极论延龄罪,慷慨引义,申直贽等 ④躬讲经籍,生徒斤斤皆有法度 ⑤城坐吏于门,引约饮食讫,步至都外 ⑥月俸取足则已,官收其余小题4:下列对原文的叙述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阳城为人谦虚恭谨简单朴素,品行深受人们的景仰,前来求学的人接连不断,当地人有了争执,不去官府而都找阳城来裁决。 | B.阳城为人宽厚仁慈。对于偷盗他家树的人,阳城退步避让,以免对方羞愧;对于擅自以米换酒渴并醉倒于路的仆人,阳城将他背回了家,并让他不必自责。 | C.阳城忠于职守,直言敢谏。他虽不象其他谏官那样勤心政事,但在大臣遭陷害,无人敢言时,他却不怕触犯君威,挺身而出,仗义执言。 | D.阳城教化有道。他担任国子司业,对于太学诸生,提倡修养孝道德行。在他的教育下,太学诸生都能严守法度。 | 小题5: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9分) ⑴山东节度府闻城义者,发使遗五百缣,戒使者不令返。(3分) ⑵凡学者,所以学为忠与孝也。诸生有久不省亲者乎?(3分) ⑶城坐吏于门,引约饮食讫,步至都外与别。(3分)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题目。(15分) 钱塘六井记 苏轼 潮水避钱塘而东击西陵,所从远矣。沮洳斥卤①,化为桑麻之区,而久乃为城邑聚落,凡今州之平陆,皆江之故地。其水苦恶,惟负山凿井,乃得甘泉,而所及不广。唐宰相李公长始作六井,引西湖水以足民用。其后刺史白公乐天治湖浚井,刻石湖上,至于今赖之。始长六井,其最大者,在清湖中,为相国井,其西为西井,少西而北为金牛池,又北而西附城为方井,为白龟池,又北而东至钱塘县治之南为小方井。而金牛之废久矣。嘉祐中,太守沈公文通又于六井之南,绝河而东至美俗坊为南井。出涌金门,并湖而北,有水闸三,注以石沟贯城而东者,南井、相国、方井之所从出也。若西井,则相国之派别②者也。而白龟池、小方井,皆为匿沟湖底,无所用闸。此六井之大略也。 熙宁五年秋,太守陈公述古始至,问民之所病。皆曰:“六井不治,民不给于水。南井沟庳③而井高,水行地中,率常不应。”公曰:“嘻,甚矣,吾在此,可使民求水而不得乎!”乃命僧仲文、子圭办其事。于是发沟易甃④,完缉罅漏⑤,而相国之水大至,坎满溢流,南注于河,千艘更载,瞬息百斛。疏涌金池为上中下,使浣衣浴马不及于上池。而列二闸于门外,其一赴池而决之河,其一纳之石槛,比竹为五管以出之,并河而东,绝三桥以入于石沟,注于南井。 明年春,六井毕修,而岁适大旱,自江淮至浙右井皆竭,民至以罂缶贮水相饷如酒醴。而钱塘之民肩足所任,舟楫所及,南出龙山,北至长河盐官海上,皆以饮牛马,给沐浴。 余以为水者,人之所甚急,而旱至于井竭,非岁之所常有也。以其不常有,而忽其所甚急,此天下之通患也,岂独水哉? (摘编自《苏轼全集》) 【注】①沮洳斥卤:低洼潮湿的盐碱地。②派别:江河的支流。③庳:低下。④甃:井壁。⑤罅漏:缝隙,漏洞。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惟负山凿井 负:靠近 | B.问民之所病病:疾病 | C.率常不应 率:大抵 | D.并河而东 东:向东流 | 小题2:下列句子编为四组,全都属于六井修治措施的一项是( ) ①绝河而东至美俗坊为南井 ②于是发沟易甃,完缉罅漏 ③千艘更载,瞬息百斛 ④而列二闸于门外 ⑤比竹为五管以出之 ⑥皆以饮牛马,给沐浴 ①②⑥ B.①③④ C.②④⑤ D.③⑤⑥ 小题3:下列对原文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开篇介绍钱塘城的形成和地理特征,为下文记钱塘六井的开凿和修治作了必要的铺垫。 | B.钱塘六井的开凿始于宰相李长,终于刺史白乐天,为百姓引了西湖之水,解决了饮水问题。 | C.陈述古到任后,组织人员对钱塘六井进行了修治,使六井在第二年的大旱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 D.本文以记钱塘六井的开凿和修治为主体,但不局限于“记”,而借“记”发“议”,意在“记”外。 | 小题4:请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6分) (1)六井毕修,而岁适大旱,自江淮至浙右井皆竭,民至以罂缶贮水相饷如酒醴。 (2)以其不常有,而忽其所甚急,此天下之通患也,岂独水哉?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题目。(5分) 甲 子路曰:“不仕无义。长幼之节,不可废也;君臣之义,如之何其废之!欲洁其身而乱大伦!君子之仕也,行其义也。道之不行,已知之矣。”(节选自《论语·微子》) 乙 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节选自陶渊明《归园田居》) 小题1:甲中,子路所说的“长幼之节”和“君臣之义”分别指什么?(2分) 小题2:同样身处乱世,子路认为“不仕无义”,陶渊明却将出仕视为“误落尘网中”。你如何理解并评价这两种人生观?(3分) |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