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目。张自新传[明]归有光张自新,初名鸿,字子宾,苏州昆山人。自新少读书,敏慧绝出。古经中疑义,群子弟屹屹①未有所得,自新随口而应,若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目。张自新传[明]归有光张自新,初名鸿,字子宾,苏州昆山人。自新少读书,敏慧绝出。古经中疑义,群子弟屹屹①未有所得,自新随口而应,若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来源:不详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目。
张自新传
[明]归有光
张自新,初名鸿,字子宾,苏州昆山人。自新少读书,敏慧绝出。古经中疑义,群子弟屹屹未有所得,自新随口而应,若素了者。性方简,无文饰,见之者莫不讪笑,目为乡里人。同舍生夜读,倦睡去,自新以灯檠投之,油污满几,正色切责,若老师然。髫龀丧父,家计不能支。母曰:“吾见人家读书,期望青紫,万不得一。且命已至此,何以为书?”自新涕泣长跪,曰:“亡父以此命鸿,且死,未闻有他语,鸿何敢忘?且鸿宁以衣食忧吾母耶?”与其兄耕田度日,带笠荷锄,面色黧黑。夜归,则正襟危坐,啸歌古人,飘飘然若在世外,不知贫贱之为戚也。
兄为里长,里多逃亡,输纳无所出。每岁终,官府催科,搒掠无完肤。自新辄诣县自代,而匿其兄他所。县吏怪其意气。方授杖,辄止之,曰:“而何人者?”自新曰:“里长,实书生也。”试之文,立就,慰而免之。
自新视豪势眇然不为意。吴中子弟多轻儇,冶鲜好衣服,相聚集,以亵语戏笑。自新一切不省,与之语,不答。议论古今,意气慷慨。酒酣,大声曰:“宰天下竟何如?”目直上视,气勃勃若怒,群儿至欲殴之。补学官弟子员,学官索贽金甚急,自新实无所出,数召笞辱,意忽忽不乐,欲弃去,俄得疾卒。
归子曰:余与自新游最久,见其面斥人过,使人无所容。俦人广坐间,出一语未尝视人颜色。笑骂纷集,殊不为意。其自信如此。以自新之才,使之有所用,必有以自见者。沦没至此,天可问邪?余悲自新之死,为之叙列其事。
(选自《震川先生集》卷二十六,有删节)
【注释】1屹屹:同“矻矻”,勤奋不懈的样子。2青紫:古代公卿绶带之色,这里借指高官昱爵。3轻儇:轻佻,不庄重。④弟子员:县学的生员。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划线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自新随口而应,若素者了:明白,了解
B.不知贫贱之为也戚:忧愁
C.县吏其意气怪:责怪
D.见其斥人过面:当面
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都能说明张自新“性方简,无文饰”的一组是(3分)(    )
①见之者莫不讪笑                     ②以灯檠投之
③未闻有他语,鸿何敢忘?              ④试之文,立就。
⑤正襟危坐,啸歌古人                 ⑥宰天下竟何如?
A.①③④B.②③⑥C.②⑤⑥D.③④⑥
小题3:下面对文章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童年丧父的张自新没有因母亲的看法而放弃学习,坚持耕读,啸歌古人,幽然自得。
B.张自新对吴中子弟的亵语戏笑不以为意,也不理解,所以无法与他们交流。
C.作者对张自新的坎坷经历和怀才不遇深有感慨,痛惜他的病故,写了这篇传。
D.文中选取张自新读书敏慧,耕读奉母等几件事来塑造人物,选材典型,形象饱满。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和课内文句翻译成现代汉语。(9分)
(1)且鸿宁以衣食忧吾母耶?(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自新辄诣县自代,而匿其兄他所。(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悟已往之不谏,知来者之可追。(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小题1:C
小题2:C
小题3:B
小题4:(1)况且我怎么能因为衣食问题让我母亲担忧呢?
(2)自新就前往县衙代替哥哥(受责罚),而把他哥哥藏在别的地方。
(3)认识到过去的错误已不可挽回,知道未来的事情还来得及补救。
解析

试题分析:
小题1:以……为怪异。A项的“了”字,除结合语境外,还可由熟语“了如指掌”、“小时了了,大未必佳”来加以印证,将其解释为“了解,明白”是正确的。B项的“戚”字,据语境“飘飘然若在世外”,可见自新是不以“贫贱”为愁苦的,也可据“君子坦荡荡,小人常戚戚”熟语得到印征,其解释是正确的。D项在《庄子》中也有相同的意义与用法,“好面誉人者,亦好背而毁之”,该项为正确的。C项的“怪”字,可结合课文迁移法来理解,“时人怪之”的“怪” 正与此同,正确的解释应为“以…为怪异”。
小题2:本题可以用排除法。③是自新牢记父亲的教诲。④是说自新有才华。
小题3:A、B、C三项均可以从文本中找到对应的位買,如A项,对应位置在第一段;B项对应位置在第三段,原文为“吴中子弟多轻儇,冶鮮好衣服,相聚集,以亵语戏笑,自新一切不省,与之语,不答”;C项对应位置为最后一段。而D项侧重从全文的角度 进行分析和理解。对比原文后可以发现,B项中的“无法与他们交流”与原文中的“与之语, 不答”在意思上不相同,从文意上看,“不答”是“不想回答、理睬”或“不愿回答、理睬”, 而不是无法与他们交流。
小题4:(1)“且” “宁……耶” “以” “忧”为得分点,“且”译为“况且”,“宁…… 耶”译为“怎么能……呢”或“难道能…吗”,“以”译为“因为”,“忧”在此处大使动用法, 译为“使…"袒忧”“让……担忧”。重点考察了虚词的意义和用法、词类活用两个考点。
(2)“诣”“代”“匿”及省略句式为得分点,“诣”译为“前往”,“代”译为“代替”,“匿”译为 “藏匿”或“把…藏”。同时,此句中有两处省略,承前省略,“自代”后应该要补出宾语 “兄受榜掠、“而匿其兄他所”省略了介词“于,补充完整应为“而匿其兄于他所”。
(3)“悟”感悟,认识;“鉴”挽回;“追”补救为得分点。
筛选文中信息。
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思想。
理解并翻译文中句子。
点评:应对高考文言文阅读考查,一定要有完成文言文试题的自信心。转变观念,增强信心。一些同学对文言文阅读存在畏难心理,总是认为自己不能读懂文言文材料,不能做对文言文试题。其实,这些担心是不必要的。只要对近年来的文言文材料与试题进行一些研究、比较就会明白,文言文的阅读考查其实是有一定规律可循的。因为文言文阅读考查说到底还是考查浅易的文言文,内容不会很陌生,语言上的难度一般不会超过高中课本里所选文言文的难度。只要我们注重日常的训练和积累,调整好临场发挥的状态,就一定会取得好成绩的。重视课本,夯实基础。虽然目前高考不使用课本中的语言材料命题,但是高考文言文阅读中考查的知识点一般都是课本知识点的直接或间接迁移,课本上的文言文是高考考查的文言知识的载体。
【参考译文】张自新,原名鸿,字子宾,苏州昆山人。自新年少读书,聪明绝伦。古《经》中有疑惑难解之处,学友们茫然呆立而无所获,自新随口而答,仿佛很平常很熟识的一样。他性格方正诚实,没有丝毫的矫饰。看见他的人没有不讥讽的,把他看作是乡下人。同舍的书生晚间读书,疲倦而睡去,自新用灯架扔(以提醒他),油污满桌子,他严肃恳切地提出批评,仿佛老师一样。幼年丧父,家计不能支撑,母亲说:“我看见人家读书,期望做大官,万人中不过一个。况且我们家命运已经到了这种地步,还为什么读书呢?”自新哭泣、长跪,说:“亡父用这来嘱咐我,将离人世时,没有听说别的话,我怎么敢忘却呢?况且我难道因为衣食的缘故而使母亲忧劳吗?”他和他的兄长耕田度日,戴着斗笠扛着锄头,脸色黧黑。晚间归来,就正襟危坐,吟咏古人的诗文,飘飘然仿佛在尘世之外,不知道贫贱是一种悲戚了。
他的兄长是里长,乡里多有逃亡之人,租税没地方来。每到年终,官府催交租税,把他拷打得体无完肤。自新就到县衙代哥哥受刑,而把哥哥藏匿到别的地方去。县吏为其意气而感到奇怪,刚要施与杖刑,他就阻止了,问:“你是什么人?”自新说:“我是里长,实际上是一介书生。”县吏拿文章来考他,自新马上完成,县吏感到快慰使得他免于受责罚。
自新看那些权豪势要之人,淡然不放在心上。吴中子弟大多轻薄浮滑,穿着光鲜华丽的衣服,聚集到一处,用猥亵的语言玩笑,自新对这一切都不理会。人们和他谈话,他也不回答。谈论古今之事,意气慷慨。酒喝到酣畅时,他大声说:“主宰天下终究怎么样呢?”眼睛往上看,神气勃勃仿佛发怒一样,那些年轻人想要殴打他。他被补授为秀才,学官向他索要礼金很是急迫。自新确实拿不出礼金,屡次遭受鞭笞的侮辱,心里怏怏不乐,想弃官而去,不久得病而死。
归子说:我和自新交游最久,看见他当面斥责别人过错,使人无容身之处。大庭广众之下,他讲一句话,不曾看人家的脸色。即便笑骂纷纷扬扬,他也很不放在心上。他是这样的自信。凭借自新的才华,如果让他有所举用,一定有自己的主见。他沉沦埋没到这种地步,天意可探问吗?我悲悼自新的死,为此叙述他的事迹。
举一反三
《孟子》阅读(6分)
孟子曰:“易其田畴,薄其税敛,民可使富也。食之以时,用之以礼,财不可胜用也。民非水火不生活,昏暮叩人之门户求水火,无弗与者,至足矣。圣人治天下,使有菽粟如水火。菽粟如水火,而民焉有不仁者乎?”(《孟子•尽心上》)
【注】①易: 治理、整治。②菽粟:大豆和小米。
小题1:从选段来看,孟子认为:统治者治理天下,应先使老百姓      ,(1分)才能让老百姓      。(1分)(用原文词语回答,每个空格只填一个字)
小题2:孟子并非只空谈“礼义兴邦”,也多次谈到经济问题,请根据上面选段,用自己的话概括出孟子对此问题的具体措施。(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题。
董文炳字彦明,俊之长子也。文炳师侍其先生,警敏善记诵,自幼俨如成人。岁乙未,以父任为藁城令。同列皆父时人,轻文炳年少,吏亦不之惮。文炳明于听断,以恩济威。未几,同列束手下之,吏抱案求署字,不敢仰视,里人亦大化服。
庚申,世祖即位于上都,是为中统元年,命文炳宣慰燕南诸道。还奏曰:“人久弛纵,一旦遽束以法,不可。危疑者尚多,宜赦天下,与之更始。”世祖从之,反侧者遂安。二年,擢山东东路宣抚使。方就道,会立侍卫亲军,帝曰:“亲军非文炳难任。”即遥授侍卫亲军都指挥使,佩金虎符。
三年,李璮反济南。璮剧贼,善用兵。文炳会诸军围之,璮不得遁。久之,贼势日蹙,文炳曰:“穷寇可以计擒。”乃抵城下,呼璮将田都帅者曰:“反者璮耳,余来即吾人,毋自取死也。”田缒城降。田,璮之爱将,既降,众遂乱,禽璮以献。璮伏诛,山东犹未靖,乃以文炳为山东东路经略使,率亲军以行。文炳至益都,留兵于外,从数骑衣冠而入。召璮故将吏立之庭,曰:“璮已诛死,汝皆为王民。天子至仁圣,遣经略使抚汝,当相安毋惧。经略使得便宜除拟将吏,汝等勉取金银符,经略使不敢格上命不予有功者。”所部大悦,山东以安。
十五年夏,文炳有疾,奏请解机务,诏曰:“大都暑炽,非病者宜,卿可来此,固当愈。”文炳至上都,帝曰:“卿固忠孝,是不足行也。枢密事重,以卿佥书枢密院事,中书左丞如故。”文炳辞,不许。八月天寿节,礼成赐宴,帝命坐文炳上坐,谕宗室大臣曰:“董文炳,功臣也,理当坐是。”每尚食,上食辄辍赐文炳。是夜,文炳疾复作,敕赐御医日来诊视。九月十三日,疾笃,洗沐而坐,召文忠等曰:“吾恨不为国死边,今至此,命也。愿董氏世有男能骑马者,勉力报国,则吾死瞑目矣。”言毕,就枕卒。帝闻,悼痛良久。
(选自《元史·卷一百五十六·列传第四十三》,有删改)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划线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吏抱求署字案:案卷
B.人久弛纵,一旦束以法遽:立即
C.文炳,不许辞:推辞
D.吾不为国死边恨:怨恨
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划线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文炳明于听断,恩济威
勇气闻于诸侯
B.以文炳为山东东路经略使
公子自骄而功之
C.疾笃,洗沐
于是饮酒乐甚,扣舷歌之
D.吾死瞑目矣
不可,因而刺***之
小题3:下列句子中与例句的句式相同的一项的是
例句:轻文炳年少,吏亦不之惮
A.求人可使报秦者,未得
B.安在公子能急人之困也
C.单为临菑市掾,不见知
D.此天之亡我,非战之罪也
小题4: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都体现董文炳处事机智的一组是
①文炳明于听断,以恩济威                 ②危疑者尚多,宜赦天下,与之更始
③乃以文炳为山东东路经略使,率亲军以行   ④穷寇可以计擒
⑤留兵于外,从数骑衣冠而入               ⑥愿董氏世有男能骑马者,勉力报国
A.①②⑥B.②④⑤C.②③⑥D.③④⑤
小题5: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董文炳初为官时,因其年轻,同事都轻视他,但董文炳为官有术,恩威兼施,很短时间就让官府中的人都敬畏他。
B.中统元年,世祖命董文炳抚慰燕南各道,他建议世祖应当大赦天下,给那些危险的、有疑心的人改过自新的机会。
C.李璮在济南反叛,董文炳会合各路军队进行围困,劝降大将田都帅,并活捉李璮;又率亲军安抚百姓,山东得以安宁。
D.董文炳有病上奏请求解除军政要职,世祖没有同意,并接来上都治疗。后来文炳病情复发,世祖又让御医每天来给他诊治。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文言文,回答问题。
季氏将伐颛臾
季氏将伐颛臾。冉有、季路见于孔子,曰:“季氏将有事于颛臾。”孔子曰:“求!无乃尔是过与?夫颛臾,昔者先王以为东蒙主,且在邦域之中矣,是社稷之臣也。何以伐为?”冉有曰:“夫子欲之,吾二臣者皆不欲也。”孔子曰:“求!周任有言曰:‘陈力就列,不能者止。’危而不持,颠而不扶,则将焉用彼相矣?且尔言过矣。虎兕出于柙,龟玉毁于椟中,是谁之过与?
冉有曰:“今夫颛臾,固而近于费。今不取,后世必为子孙忧。”
孔子曰:“求!君子疾夫舍曰欲之而必为之辞。丘也闻有国有家者,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盖均无贫,和无寡,安无倾。夫如是,故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既来之,则安之。今由与求也,相夫子,远人不服,而不能来也,邦分崩离析,而不能守也,而谋动干戈于邦内。吾恐季孙之忧,不在颛臾,而在萧墙之内也。”
小题1:对下面句子中加线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冉有、季路于孔子曰谒见
B.无乃尔是与过错
C.是社稷之臣也国家
D.危而不持,而不扶跌倒
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线词的意义和用法都不相同的一组是(3分)
A.季氏将有事颛臾其身也,则耻焉
B.邦分崩离析不能守君子疾夫舍曰欲之必为之辞
C.既来之,则安彼竭我盈,故克
D.昔先王为东蒙主五十步笑一百步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语言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孔子认为季氏伐颛臾是错误的,因为“先王以为东蒙主”。
B.孔子厌恶那种不说自己想去做,却编造借口来搪塞的态度。
C.冉有说:现在那颛臾,城郭坚固,难以费力接近,更不要说攻取它。
D.孔子以他丰富的政治经验和敏锐的政治眼光,一针见血地揭露了季氏的阴谋。
小题4:翻译下面的句子。(5分)
盖均无贫,和无寡,安无倾。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段,完成小题。(每小题2分,共10分)
其下平旷,有泉侧出,而记游者甚众,所谓前洞也。由山以上五六里,有穴窈然,入之甚寒,问其深,则其好游者不能穷也,谓之后洞。余与四人拥火以入,入之愈深,其进愈难,而其见愈奇。有怠而欲出者,曰:“不出,火且尽。”遂与之俱出。盖余所至,比好游者尚不能十一,然视其左右,来而记之者已少。盖其又深,则其至又加少矣。方是时,余之力尚足以入,火尚足以明也。既其出,则或咎其欲出者,而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
于是余有叹焉。______,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夫夷以近,则游者众;险以远,则至者少。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而人之所罕至焉,故非有志者不能至也。______。有志与力,而又不随以怠,______,亦不能至也。然力足以至焉,于人为可讥,而在己为有悔;______,其孰能讥之乎?此余之所得也。
(节选自《游褒禅山记》)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划线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有而欲出者怠:懈怠
B.不出,火尽且:将要
C.夫以近,则游者众夷:平坦
D.此余之所也得:心得
小题2:对下面各句中“其”字的意义和用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①问其深,则其好游者不能穷也
②既其出,则或咎其欲出者
③而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
④其孰能讥之乎
A.①②相同,③④不同B.①③相同,②④相同
C.②③相同,①④不同D.①②③④各不相同
小题3:填入文中横线处的语句,与原文完全一致的一项是
A.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草木、鸟兽、虫鱼,往往有得
B.有志矣,不随以止也,然而力不足者,亦不能至也
C.至于忧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
D.尽吾志也而不能至者,可以无悔矣
小题4:下面各句中加点的词语,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例: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
A.其下平旷,有泉侧出B.问其深,则其好游者不能穷也
C.而其见愈奇D.火尚足以明也
小题5:对上面两段文言语段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第一段,作者详细地记述了自己游览褒禅山前洞和后洞的情形,突出了它们迥然不同的环境特征。
B.第一段末,作者在懊悔自己未能尽游览之乐的同时,也含蓄地表达了对“怠而欲出者”畏难怕苦思想的批评。
C.第二段由“于是余有叹焉”一句承上启下,强调了在“志”、“力”、“物”这三个成功条件中,“志”是最根本的。
D.作者运用托物言志的手法,深刻揭示了对人生、事业的追求,也需要有坚定的志向的道理。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段,完成小题。(12、13题各2分,14题5分,共9分)
古之学者必有师。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惑而不从师,其为惑也,终不解矣。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吾从而师之;生乎吾后,其闻道也亦先乎吾,吾从而师之。吾师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嗟乎!师道之不传也久矣!欲人之无惑也难矣!古之圣人,其出人也远矣,犹且从师而问焉;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而耻学于师。是故圣益圣,愚益愚。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爱其子,择师而教之;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不耻相师。士大夫之族,曰师曰弟子云者,则群聚而笑之。问之,则曰:“彼与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呜呼!师道之不复,可知矣。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齿,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
圣人无常师。孔子师郯子、苌弘、师襄、老聃。郯子之徒,其贤不及孔子。孔子曰:三人行,则必有我师。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
(节选自《师说》)
小题1:下面各组句子中划线的词语,意义相同的一组是
A.师之不传也久矣
深谋远虑,行军用兵之
B.其闻道也先乎吾
君臣守以窥周氏
C.令其智乃反不能
向时之士也
D.吾从而
道也
小题2:下面各组句中划线的词语,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A.生吾前
其皆出于此
B.其闻道已先乎吾
师道之不传久矣
C.师不必贤弟子
青,取之
D.三人行,必有我师
于其身也,耻师焉
小题3:将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2分)
(2)彼与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3分)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

超级试练试题库

© 2017-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