傅介子,北地人也,因从军为官。先是龟兹、楼兰皆尝***汉使者。元凤中,介子以骏马监求使大宛,因诏令责楼兰、龟兹国。介子至楼兰,责其王教匈奴遮***汉使:“王苟不

傅介子,北地人也,因从军为官。先是龟兹、楼兰皆尝***汉使者。元凤中,介子以骏马监求使大宛,因诏令责楼兰、龟兹国。介子至楼兰,责其王教匈奴遮***汉使:“王苟不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来源:不详
傅介子,北地人也,因从军为官。先是龟兹、楼兰皆尝***汉使者。元凤中,介子以骏马监求使大宛,因诏令责楼兰、龟兹国。介子至楼兰,责其王教匈奴遮***汉使:“王苟不教匈奴,匈奴使过至诸国,何为不言?”王谢服,言:“匈奴使属过,当至乌孙,道过龟兹。”介子至龟兹,复责龟兹王,王亦服罪。介子从大宛还到龟兹,龟兹言:“匈奴使者从乌孙还,在此。”介子因率其吏士共诛斩匈奴使者。还奏事,诏拜介子为中郎,迁平乐监。
介子谓大将军霍光曰:“楼兰、龟兹数反覆而不诛,无所惩艾。介子过龟兹时,其王就人,易得也,愿往刺之,以威示诸国。”大将军曰:“龟兹道远,且之于楼兰。”于是,白遣之。介子与士卒赍金币,扬言以赐外国为名。至楼兰,楼兰王意不亲介子,介子阳引去,至其西界,使译谓曰:“汉使者持黄金锦绣行赐诸国,王不来受,我去之西国矣。”即出黄金币以示译。译还报王,王贪汉物,来见使者。介子与坐饮,列物示之。饮酒皆醉,介子谓王曰:“天子使我私报王。”王起随介子入帐中,屏语,壮士二人从后刺之,刃交胸,立死。其贵族左右皆散走。遂持王首还诣阙,公卿将军议者咸嘉其功。上乃封介子为义阳侯,食邑七百户。士刺王者皆补侍郎。                                     
(《汉书•傅介子传》)
小题1:下列句中加线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其王教匈奴遮***汉使责:责备
B.王不教匈奴苟:苟且
C.过龟兹道:取道
D.介子与士卒金币赍:携带
小题2:下列句子分别编为四组,全能表现傅介子“智勇”的一组是( )
责其王教匈奴遮***汉使     ②遂持王首还诣阙
③士刺王者皆补侍郎         ④饮酒皆醉,介子谓王曰:“天子使我私报王  。”
⑤龟兹道远,且之于楼兰。   ⑥因率其吏士共诛斩匈奴使者
A.①④⑥B.④⑤⑥C.②③⑤D.③④⑥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傅介子认为龟兹、楼兰***害过汉朝的使者,有损大汉威严,于是在元凤年间,他以骏马监的身份,请求出使大宛,依照诏令指责楼兰、龟兹国。
B.傅介子到了楼兰,以事实为依据指责楼兰教唆匈奴拦截***害汉朝使者,楼兰王谢罪表示顺服。
C.傅介子路过楼兰时,发现楼兰王对身边的人没有防范之心,容易得手,于是请求前去刺***他,想以此展示国威,表现了他对大汉的忠心。
D.傅介子凭借自己的胆识和智慧,使楼兰王来见,饮酒至醉,借机引其入帐,让事先埋伏的壮士***死楼兰王。
小题4:将文言文中的画线句子译成现代汉语。(10分  )
①即出黄金币以示译。译还报王,王贪汉物,来见使者。
译文:                                             
②遂持王首还诣阙,公卿将军议者咸嘉其功。
译文:                                             
答案

小题1:B
小题2:A
小题3:C
小题4:①随即拿出黄金财物把它展示给译官看,译官回去报告了楼兰王,楼兰王贪图汉朝的财物,来见汉朝使者。②于是介子就带着楼兰王的头回到朝廷,参加商讨的公卿将军都赞许他的功劳。
解析

试题分析:
小题1:苟:如果
小题2:①中“责其王”和⑥中“诛斩匈奴使者”表现介子的“勇”;④ “天子使我私报王”是一种计策,表现介子的“智”;②③写其回国报功;陈述“士刺王者”,与介子关系不大;⑤是将军霍光说的话。
小题3:路过的是“龟兹”,没有防范之心的也是“龟兹王”。
小题4:注意重要的文言现象:①即:随即。以:介词,把。译:名词,译官。②遂:于是。诣:到。阙:朝廷。咸:都。
点评:一、人物传记是高考中常考的文体,这类文章一般不会太深奥,符合高考“浅易”的要求。二、文言实词题都是课内知识迁移,与教材结合紧密。三、翻译题第一句选得很好,包含的文言现象多,但是第二句选得不够好,没有什么重要的文言现象,翻译的难度太小。
举一反三
淳于髡者,齐之赘婿也。长不满七尺,滑稽多辩,数使诸侯,未尝屈辱。
威王八年,楚大发兵加齐。齐王使淳于髡之赵请救兵,赍金百斤,车马十驷。淳于髡仰天大笑,冠缨索绝。王曰:“先生少之乎?”髡曰:“何敢。”王曰:“笑岂有说乎?”髡曰:“今者臣从东方来,见道旁有禳田者,操一豚蹄,酒一盂,而祝曰:‘瓯窭满篝,污邪满车;五谷蕃熟,穰穰满家。’臣见其所持者狭,而所欲者奢,故笑之。”于是齐威王乃益赍黄金千镒白璧十双,车马百驷。髡辞而行,至赵,赵王与之精兵十万,革车千乘。楚闻之,夜引兵而去。
齐王使淳于髡献鹄于楚。出邑门,道飞其鹄,徒揭空笼,造诈成辞,往见楚王曰:“齐王使臣来献鹄,过于水上,不忍鹄之渴,出而饮之,去我飞亡。吾欲刺腹绞颈而死,恐人之议吾王以鸟兽之故令士自伤***也。鹄,毛物,多相类者,吾欲买而代之,是不信而欺吾王也。欲赴它国奔亡,痛吾两主使不通。故来服过,叩头受罪大王。”楚王曰:“善,齐王有信士若此哉!”厚赐之,财倍鹄在也。
优旃者,秦倡,侏儒也。善为笑言,然合于大道。秦始皇时,置酒而天雨,陛楯者皆沾寒。优旃见而哀之,谓之曰:“汝欲休乎?”陛楯者皆曰:“幸甚。”优旃曰:“我即呼汝,汝疾应曰诺。”居有顷,殿上上寿呼万岁。优旃临槛大呼曰:“陛楯郎!”郎曰:“诺。”优旃曰:“汝虽长,何益,幸雨立。我虽短也,幸休居。”于是始皇使陛楯者得半相代。
始皇尝议欲大苑囿,东至函谷关,西至雍、陈仓。优旃曰:“善。多纵禽兽于其中,寇从东方来,令麋鹿触之足矣。”始皇以故辍止。
二世立,又欲漆其城。优旃曰:“善。主上虽无言,臣固将请之。漆城虽于百姓愁费,然佳哉!漆城荡荡,寇来不能上。即欲就之,易为漆耳,顾难为荫室。”于是二世笑之,以其故止。
太史公曰:淳于髡仰天大笑,齐威王横行。优旃临槛疾呼,陛楯得以半更。岂不亦伟哉!
(选自《滑稽列传》,有删改)
小题1:下列字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
A.赍金百斤,车马十駟赍:赠送
B.徒揭空笼,造诈成辞揭:举着
C.我即呼汝,汝疾应曰诺即:如果
D.置酒而天雨,陛楯者皆沾寒陛:台阶
小题2:下列各项直接表现淳于髡和优旃 “滑稽多辩”的一组是:( )
①淳于髡仰天大笑,冠缨索绝。     ②徒揭空笼,造诈成辞
③欲赴它国奔亡,痛吾两主使不通。④汝虽长,何益,幸雨立。我虽短也,幸休居。⑤我即呼汝,汝疾应曰诺。      ⑥即欲就之,易为漆耳,顾难为荫室。
A.③④⑥B.①③⑤C.②④⑤D.①②⑥
小题3:根据选文,下列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滑稽列传》,是《史记》中专为滑稽人物所作的传。滑稽,指语言流利,善于用反语,辩解敏捷,没有阻难。我们学过的《西门豹治邺》就选自此传。
B.本文记叙淳于髡用隐语向齐王进谏,让齐威王增加给予赵的礼物,求得援兵击退楚国,充分表现出他的机智和才华。
C.淳于髡和优旃虽然出身微贱,但却机智聪敏,能言多辩,善于缘理设喻,察情取譬,借事托讽,司马迁满怀感慨地歌颂了他们:“岂不亦伟哉!”
D.淳于髡、优旃二人虽然都以善谏为长,但是二人语言风格并不相同:淳于髡之言,人主听之可能皱眉而从;优旃之言,人主闻之可能是大笑不止而心嘉许之也。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汝虽长,何益,幸雨立。我虽短也,幸休居。(5分)
(2)淳于髡仰天大笑,齐威王横行。优旃临槛疾呼,陛楯得以半更。(5分)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韦睿,字怀文,京兆杜陵人也。事继母以孝闻。睿内兄王憕、姨弟杜恽,并乡里有盛名。伯父祖征谓睿曰:“汝自谓何如憕、恽?”睿谦不敢对。祖征曰:“汝文章或小减,学识当过之;而干国家,成功业,皆莫汝逮也。
后东宫建,迁太子右卫率,出为辅国将军。四年,王师北伐,诏睿都督众军。睿遣长史王超宗、梁郡太守冯道根攻魏小岘城,未能拔。睿巡行围栅①,魏城中忽出数百人陈于门外,睿欲击之,诸将皆曰:“向本轻来,未有战备,徐还授甲,乃可进耳。”睿曰:“不然。魏城中二千余人,闭门坚守,足以自保,无故出入于外,必其骁勇者也,若能挫之,其城自拔。”众犹迟疑,睿指其节曰:“朝廷授此,非以为饰,韦睿之法,不可犯也。”乃进兵。士皆殊死战,魏军果败走,因急攻之,中宿而城拔。
睿于故旧,无所遗惜,士大夫年七十以上者,多与假板②县令,乡里甚怀之。十五年,拜表致仕,优诏不许。十七年,征散骑常侍、护军将军,寻给鼓吹一部,入直殿省。居朝廷,恂恂未尝忤视,高祖甚礼敬之。性慈爱,睿抚孤兄子过于己子。历官所得禄赐,皆散之亲故,家无余财。后为护军,居家无事,慕万石、陆贾之为人,因画之于壁以自玩。时虽老,暇日犹课诸儿以学。第三子棱,尤明经史,世称其洽闻。睿每坐,棱使说书,其所发擿,棱犹弗之逮也。高祖方锐意释氏③,天下咸从风而化。睿位居大臣,不欲与俗俯仰,所行略如他日。
【注】①栅:营寨。②假板:未经朝廷而对低级官吏进行任命。受任命者称假板官。③释氏:佛教。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线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本轻来,未有战备向:刚才,刚刚
B.拜表致仕,优诏不许致仕:退休,离休
C.恂恂未尝忤视恂恂:紧张担心的样子
D.暇日犹诸儿以学课:检查、督促
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
B.
C.
D.
小题3:下列对原文的叙述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韦睿年少就有大志,与王憕、杜恽在乡里都享有盛名,因为过早地表现出学识才华以及为国家建功立业的卓越才能,为梁武帝所敬重。
B.韦睿廉明公正,他把攻城以后皇帝给他的赏赐和所得的俸禄赏物都分给了部属及亲朋故旧,以致家中没有多余的财物,晚年信奉佛教,与他人一起与风俗同步。
C.韦睿有出色的军事才能和高超的观察能力,看出敌人“无故出入于外,必其骁勇者”,于是力排众议,果断抓紧战机一举击败他们,并趁势攻下城池。
D.韦睿性慈爱,奉养继母,抚养侄儿胜过自己的儿子,在朝廷为人恭谨和顺,从不与人争吵,也不与其他官员争位,因此,梁武帝赏赐给他一支乐队。
小题4: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6分)
(1)而干国家,成功业,皆莫汝逮也。(3分)
翻译:                                                   
(2)无故出入于外,必其骁勇者也,若能挫之,其城自拔。(3分)
翻译: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孟子》选段,回答问题。(每小题3分,共6分)
孟子曰:“规矩,方员之至①也。圣人,人伦之至也。欲为君,尽君道;欲为臣,尽臣道:二者皆法尧、舜而已矣。不以舜之所以事尧事君,不敬其君者也。不以尧之所以治民治民,贼其民者也。孔子曰:‘道二,仁与不仁而已矣。’暴其民甚,则身弑国亡;不甚,则身危国削。名之曰幽、厉②,虽孝子慈孙,百世不能改也。《诗》云:‘殷鉴不远,在夏后之世。’此之谓也。”(《孟子·离娄上》)
【注】①至:极。②幽、厉:谥号名。譬如周幽王、周厉王。
(1)下列对以上文段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孟子引用孔子的话,意在说明治国如果实行的不是仁政,就是不仁之政。
B.得到“幽”“厉”之类的谥号,就“百世不能改”,因此君主应施仁政。
C.人们行事是否做到“敬”“爱”,孟子认为应以“君”“臣”为标准。
D.曲尺和圆规是方和圆的最高标准,孟子由此引出“圣人”是做人的最高境界的观点。
(2)孟子说:“圣人之于民,亦类也。出于其类,拔乎其萃。”(《公孙丑上》)请结合文段中“圣人,人伦之至也”这句话,简要谈谈你的理解。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索湘,字巨川,沧州盐山人。开宝六年进士,释褐郓州司理参军。
齐州有大狱,逮者千五百人,有司不能决,湘受诏按鞫,事随以白。太平兴国四年,转运使和岘荐其能,充度支巡官。会诏下东封,与刘蟠同知泰山路转运事,又为河北转运副使。湘经度供馈,以能干闻。
明年,契丹入寇,王师衄于君子馆,敌兵乘胜据中渡桥,塞土门,将趋镇州。诸将计议未定,湘为田重进划谋,结大阵东行,声言会高阳关兵,敌以为然,即拥众邀我于平虏城。夜二鼓,率兵而南,径入镇阳,据唐河,乘其无备破砦栅。及敌兵觉,悉遁走。端拱二年,选为将作少监。
居无何,有讼其擅易库缣以自用者,坐授膳部员外郎、知相州。时有群盗聚西山下,谋断澶州河桥入攻磁、相州,援旗伐鼓,白昼钞劫。邻郡发兵千人捕逐,无敢近。湘择州军得精锐三百人,侦其入境,即掩击而尽擒之。转运使王嗣宗以状闻,诏复旧官。湘以忻州推官石宗道、宪州录事胡则为干职,命以自随,所至州郡,勾检其簿领焉。二人后皆历清要。明年,王超等率师趋乌白池,抵无定河。水源涸绝,军士渴乏。时湘已辇大锹千枚至,令凿井,众赖以济。
真宗即位,入为右谏议大夫。复充河北转运使,属郡民有干酿,岁输课甚微,而不逞辈因之为奸盗。湘奏废之。德州旧赋民马以给驿,又役民为步递,湘代以官马兵卒,人皆便之。会内段崇班阎日新建议,请于静戎、威虏两军置场鬻茶,收其利以资军用。湘言非便,遂止。
成平二年,入为户部使。受诏详定三司编敕,坐与王扶交相请托,擅易板籍,责授将作少监。
四年,卒,诏遣其子希颜护丧传置归乡里。
(节选自《宋史•索湘传》,有删改)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齐州有大狱狱:案件
B.与刘蟠同知泰山路转运事知:掌管
C.即拥众邀我于平虏城邀:迎候
D.王超等率师趋乌白池趋:赶赴、前往
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线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   )
A.命自随/收其利资军用
B.王师衄君子馆/即拥众邀我平虏城
C.又河北转运副使/湘田重进划谋
D.夜二鼓,率兵南/即掩击尽擒之
小题3: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都表明索湘精明干练的一组是(   )
①湘受诏按鞫,事随以白          ②结大阵东行,声言会高阳关兵
③谋断澶州河桥人攻磁、相州      ④侦其入境,即掩击而尽擒之
⑤二人后皆历清要                ⑥收其利以资军用
A.①②④B.①④⑥C.②③⑤D.③⑤⑥
小题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索湘有管理才能,在封禅典礼期间,他掌管供给,以能干闻名;索湘善于出谋划策,镇阳、
唐河一役,采用他的声东击西之计,成功捣毁敌营。
B.索湘因全擒盗匪而官复原职。西山脚下,盗匪猖獗,竞连实施追捕的士兵们都心生畏惧,索湘率精兵突袭,生擒这帮盗匪,索湘也因此官复原职。
C.索湘处事务实,积极革除流弊。他任河北转运使时,当地百姓有酿酒的,每年纳税很少,不法之徒因此作奸犯盗,索湘上奏,堵住了这里面的漏洞。
D.索湘爱民,任河北转运使时,纠正了德州滥用民力的做法,受到好评;索湘对自身要求不严,曾先后因侵占公物和为家人谋取私利而遭到处罚。
小题5:翻译下面的句子。(10分)
(1)居无何,有讼其擅易库缣以自用者,坐授膳部员外郎、知相州。(5分)
(2)时湘已辇大锹千枚至,令凿井,众赖以济。(5分)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陈矩,安肃人。万历中,为司礼秉笔太监。二十六年提督东厂。为人平恕识大体。尝奉诏收书籍,中有侍郎吕坤所著《闺范图说》,帝以赐郑贵妃,妃自为序,锓诸木。时国本未定,或作《闺范图说》跋,名曰《忧危竑议》,大指言贵妃欲夺储位,坤阴助之,并及张养蒙、魏允贞等九人,语极妄诞。逾三年,皇太子立。
至三十一年十一月甲子昧爽,自朝房至勋戚大臣门,各有匿名书一帙,名曰《续忧危竑议》,言贵妃与大学士朱赓,戎政尚书王世扬,三边总督李汶,保定巡抚孙玮,少卿张养志,锦衣都督王之桢,千户王名世、王承恩等相结,谋易太子,其言益妄诞不经。矩获之以闻,大学士赓奏亦入。帝大怒,敕矩及锦衣卫大索,必得造妖书者。时大狱猝发,缉校交错都下,以风影捕系,所株连甚众。之桢欲陷锦衣指挥周嘉庆,首辅沈一贯欲陷次辅沈鲤、侍郎郭正域,俱使人属矩。矩正色拒之。已而百户蒋臣捕皦生光至。生光者,京师无赖人也,尝伪作富商包继志诗,有“郑主乘黄屋”之句,以胁继志金,故人疑而捕之。酷讯不承,妻妾子弟皆掠无完肤。矩心念生光即冤,然前罪已当死,且狱无主名,上必怒甚,恐辗转攀累无已。礼部侍郎李廷机亦以生光前诗与妖书词合。乃具狱,生光坐凌迟死。
三十三年掌司礼监,督厂如故。帝欲杖建言参政姜士昌,以矩谏而止。云南民***税监杨荣,帝欲尽捕乱者,亦以矩言获免。明年奉诏虑囚,御史曹学程以阻日本酋关白事,系狱且十年,法司请于矩求出,矩谢不敢。已而密白之,竟得释,余亦多所平反。又明年卒,赐祠额曰清忠。
(选自《明史·列传第一百十三》,有删改)
小题1:下列各句中加线的字,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其言妄诞不经益:越发、更加
B.矩获之以闻:听说
C.以风影捕系:拘捕
D.俱使人矩属:委托
小题2:下列能够说明陈矩“为人平恕识大体”的一项是(3分)
①矩获之以闻,大学士赓奏亦入 ②敕矩及锦衣卫大索 ③以风影捕系,所株连甚众 ④俱使人属矩。矩正色拒之 ⑤矩心念生光即冤,然前罪已当死 ⑥已而密白之,竟得释
A.①②④B.①③⑥C.③④⑤D.④⑤⑥
小题3:下面对原文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陈矩,安肃人,明神宗时先后人司礼秉笔太监和东厂提督,他为人公正宽容,能识大体,被皇帝看中并被重用。
B.在“妖书”案中,陈矩拒绝请托,不事株连,结案时将主犯定为皦生光,既处罚了他,又给神宗一个合理的答复。
C.云南税监杨荣被***,神宗想要逮捕当地闹事百姓,因为陈矩进言而没有下令,这样就避免了一场灾祸的发生。
D.御史曹学程被关押在监狱将近十年,趁机向陈矩求情,却被陈矩当面拒绝了,这说明陈矩是一个按规章办事的人。
小题4:翻译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的画线句子。(10分)
(1) 帝大怒,敕矩及锦衣卫大索,必得造妖书者。(3分)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且狱无主名,上必怒甚,恐辗转攀累无已。(4分)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已而密白之,竟得释,余亦多所平反。(3分)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

超级试练试题库

© 2017-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