阮籍传阮籍字嗣宗,陈留尉氏人也。父踽,魏丞相掾,知名于世。籍容貌瑰杰,志气宏放,傲然独得,任性不羁,而喜怒不形于色。博览群籍,尤好《老》《庄》。嗜酒能啸,善弹琴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来源:不详
阮籍传 阮籍字嗣宗,陈留尉氏人也。父踽,魏丞相掾,知名于世。籍容貌瑰杰,志气宏放,傲然独得,任性不羁,而喜怒不形于色。博览群籍,尤好《老》《庄》。嗜酒能啸,善弹琴,当其得意,忘其形骸。时人多谓之痴,惟族兄文业每叹服之,以为胜已,由是咸共称异。 籍本有济世志,属魏之后,天下多故,名士少有全者,籍由是不与世事,遂酣饮为常。文帝初欲为武帝求婚于籍,籍醉六十日,不得言而止。钟会数以时事问之,欲因其可否而致之罪,皆以酣醉获免。及文帝辅政,籍尝从容于帝曰:“籍平生曾游东平,以其风土。”帝大悦,即拜东平相。籍乘到郡,坏府舍屏障,使内外相望。法令清简,旬日而还。帝引为大将军从事中。有司言有子***母者,籍曰:“嘻!***父乃可,至***母乎!”坐者怪其失言。帝曰:“***父,天下之极恶,而以为可乎?”籍曰禽兽知母而不知父***父禽兽之类也***母禽兽之不若。众乃悦服。 会帝让九赐,公卿将劝进,使籍为其辞。籍沉醉忘作,临诣府,使取之,见籍方眠。使者以告,籍便书案,使写之,无所改窜。辞甚清壮,为时所重。 籍虽不拘礼教,然发言玄远,口不臧否人物。性至孝,母终,正与人围棋,对者求止,籍留决赌。既而饮酒二斗,举声一号,吐血数升。及将葬,食一蒸肫,饮二斗酒,然后临诀,直言穷矣,举声一号,因又吐血数升。毁骨瘠立,殆致灭性,裴楷往吊之。籍散发箕踞,醉而直视。楷吊唁毕便去。 籍又能为青白眼,见礼欲之士,以白眼对之。及嵇喜来吊,籍作白眼,喜不悦而退。喜弟康闻之,乃赍酒挟琴造焉,籍大悟,乃见青眼。由是礼德之士疾之若仇,而帝每保护之。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线的字词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3分)A.坏府舍屏障坏:毁坏 | B.直言穷矣,举声一号穷:尽 | C.口不臧否人物臧否:批评 | D.乃赍酒挟琴造焉造:赠送 | 小题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魏晋时期的名士阮籍出生于宦门,生性孤傲不羁,任何时候不管什么事都绝不表现在神态上,人们难以理解他,说他是痴呆子。 | B.文中写阮籍常常借酒醉远祸、自求东平相旬日而还以及对“***父乃可”的妙解,表现出他在险恶环境中的生存智慧。 | C.阮籍是一个不拘礼教的人,对于那些固守礼教者往往给以白眼,也因此受到他们的痛恨;而对于不拘礼教者则给以青眼,表示尊重和欢迎。 | D.文章对阮籍“母终”时的表现和对裴楷、嵇康、嵇喜的不同态度的细节描写,让读者对其“不拘礼法”的个性印象深刻。 | 小题3: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3分) 籍曰禽兽知母而不知父***父禽兽之类也***母禽兽之不若。 小题4: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6分) (1)钟会数以时事问之,欲因其可否而致之罪。(3分)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使者以告,籍便书案,使写之,无所改窜。(3分)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答案
小题1:B 小题2:A 小题3:籍曰/禽兽知母而不知父/***父,禽兽之类也/***母,禽兽之不若。 小题4:(1)钟会多次问他一些时事问题,想趁机找出差错来治他的罪。得分点:数、因、句顺。(2)使者把这事告诉阮籍,阮籍便写在案上,让人抄写,文字都不必改动。得分点:以告(省略句)、书案、无所 |
解析
小题1: 试题分析:A坏:拆除;C臧否:评论人物的好坏善恶;D造:访问 点评:文言实词要结合上下文理解,但也可以从已学知识中迁移而来,如本题中的“臧否(陟罚臧否)”“造(造访)”,这样就会让学生学有所用,也更有利于考查考生的运用能力。本题在这一方面做得较好。 小题2: 试题分析:A项,“什么事都不表现在神态上”错。 点评:理解文章内容,要把握时间、人物、事件以及文中人物的观点态度和作者的观点态度等内容,尤其要重视对选文细节的理解。一定要把选项与原文对应的句子进行分析比较,看其中存在哪些异义与分歧。 小题3: 试题分析:本句不难,根据结构就可以划分出来。“知母”“不知父”结构一致,“而”表转折;“***父,禽兽之类也”“***母,禽兽之不若”结构一致。 点评:文言文的断句并非难点,考生可以凭语感、常用的句首句末词(以助词、连词为主)、相同的句式结构等来断句。当然考断句归根结底还是考对句子的理解。 小题4: 试题分析:注意重要的文言现象:(1)数:多次。(一词多义)以:拿。(重要虚词)因:趁机。(重要虚词)可否:差错。致:意译为“治(罪)”。 (2)以告:省略句,以(之)告。书案:省略句,书(于)案。无所:固定结构,没有什么。 点评:本题考查的点很丰富,特别是有些重要实词、虚词的用法意义并不常见,如“可否”“致”,还考到了两处重要的省略。考生平时学习要多培养语感,能结合上下文准确翻译句子。 |
举一反三
阅读下面《孟子》选段,回答问题。 材料一、邹与鲁讧。穆公问曰:“吾有司死者三十三人,而民莫之死也”。诛之,则不可胜诛;不诛,则疾视其长上之死而不救.如之何则可也?” 孟子对曰:“凶年饥岁,君之民老弱转乎沟壑,壮者散而之对方者,几千人矣;而君之仓廪实,府库充,有司莫以告,是上慢而残下也。曾子曰:‘戒之戒之!出乎尔者,反乎尔者也。’夫民今而后得反之也。君无尤焉!君行仁政,斯民亲其上,死其长矣。” (《孟子·梁惠王》) 材料二、君之视臣如手足,则臣视君如腹心” (《孟子·离娄》) (1)下列各项中,对材料一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穆公感到不解的是,有一批死命报销国家的忠臣,为什么百姓不愿意为国家赴死尽节。孟子认为这根本上还是君与民、官与民的关系问题。 | B.在古代,下情想要上达,必须以官员为桥梁,因而问题的症结,就在于官员与百姓这层关系。君主要施行仁政,让官员勤政,善待人民,百姓才愿意为他赴难。 | C.孟子指出当百姓灾荒年岁饿死或逃荒时,国家明明是仓廪充实,而官吏却趁机巧取豪夺。这种毫不体恤百姓的贪官污吏,是不可能得到百姓的信任的。 | D.孟子引述曾子的话“出尔反尔,反乎尔者”,就是要让穆公知道,事出必有因,若真要追究的话,那么弃百姓于不顾的官员,才是造成恶果的主要原因。 | (2)请结合上面两则材料,简要谈谈你对“出乎尔者,反乎尔者”的理解。(3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杏花书屋记 归有光 杏花书屋,余友周孺允所构读书之室也。孺允自言其先大夫①玉岩公为御史,谪沅、湘时,尝梦居一室,室旁杏花烂漫,诸子读书其间,声琅然出户外。嘉靖初,起官陟宪使,乃从故居迁县之东门,今所居宅是也。公指其后隙地谓允曰,“他日当建一室,名之为杏花书屋,以志吾梦云。” 公后迁南京刑部右侍郎,不及归而没于金陵。孺允兄弟数见侵侮,不免有风雨飘摇之患。如是数年,始获安居。至嘉靖二十年,孺允葺公所居堂,因于园中构屋五楹,贮书万卷,以公所命名,揭之楣间,周环艺以花果竹木。方春时,杏花粲发,恍如公昔年梦中矣。而回思洞庭木叶、芳洲杜若②之间,可谓觉之所见者妄而梦之所为者实矣。登其室,思其人,能不慨然矣乎! 昔唐人重进士科,士方登第时,则长安杏花盛开,故杏园之宴,以为盛事。今世试进士,亦当杏花时,而士之得第,多以梦见此花为前兆。此世俗不忘于荣名者为然。公以言事忤天子,间关岭海十余年,所谓铁石心肠,于富贵之念灰灭尽矣;乃复以科名望其子孙。盖古昔君子,爱其国家,不独尽瘁其躬而已;至于其后,犹冀其世世享德而宣力③于无穷也。夫公之所以为心者如此。 今去公之殁,曾几何时,向之所与同进者,一时富贵翕赫,其后有不知所在者。孺允兄弟虽蠖屈于时,而人方望其大用,而诸孙皆秀发,可以知《诗》《书》之泽也。《诗》曰:“自今以始,岁其有,君子有谷,贻孙子。于胥乐兮!”④吾于周氏见之矣! 【注】①先大父:先父。②洞庭木叶:语出屈原《九歌·湘夫人》: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芳洲杜若:语出屈原《九歌·湘君》:采芳洲兮杜若。这里系借用,比喻玉岩公被贬官之所,并与前文“谪沅、湘时”照应。③宣力:出力,效力。④“自今”五句:语见《诗经》的第三章。大意是:今年算是个开端,岁岁皆为丰年,君子有了俸禄,就留下给子孙,大家都欢乐无比。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线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起官陟宪使陟:提拔,升迁 | B.孺允葺公所居堂葺:修补 | C.揭之楣间揭:张贴、悬挂 | D.而诸孙皆秀发秀发:秀丽的头发 | 小题2:下列句子中加线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3分)A.公指其后隙地谓允曰 其孰能讥之乎 | B.不及归而没于金陵 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 | C.以公所命名 夫夷以近,则游者众 | D.夫公之所以为心者如此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 |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3分)A.本文先介绍杏花书屋的由来及其布置,然后用“登其室,思其人,能不慨然矣乎!”引出议论。 | B.友人的父亲玉岩公是一个正直的文化人,他由于大胆向皇上进言,因此触怒皇上而遭贬。 | C.作者认为,富贵显赫的人,他们的子孙也跟着富贵显赫;而贫穷之人,其子孙依然贫穷。 | D.全文围绕书屋的建造和命名,展示友人父亲玉岩公其人的人格,使得本来普通的书屋具有了不平凡的意义。 | 小题4: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6分) (1)孺允兄弟数见侵侮,不免有风雨飘摇之患。(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向之所与同进者,一时富贵翕赫,其后有不知所在者。(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阅读下面《论语》选段,回答问题。 子贡曰:“贫而无谄,富而无骄,何如?”子曰:“可也。未若贫而乐,富而好礼者也。”子贡曰:“《诗》云:‘如切如磋,如琢如磨’,其斯之谓与?”子曰:“赐也,始可与言《诗》已矣,告诸往而知来者。” (《论语·学而》) (1)“如切如磋,如琢如磨”在《诗经》中的含义是什么?子贡引用它的用意又是什么?(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为什么孔子说可以和他谈《诗》了?体现了孔子的什么教育方式?(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东乡罗提督战功,见于《圣武记》者详矣。其智能亦自可韬,非徒以武力雄一时也。公尝率兵入南山,搜余贼,村人苦猴群盗食田粮,晨必发火器惊之。公问故,令获一猴来,剃其毛,画面为大眼诸丑怪状。明晨俟群猴来,纵之去,皆惊走。后不复至。 官夔州游击,夔关临峡,山水迅急,瞬息千里,盐枭至则鸣金叫呼,越关以过,船皆设炮械,两旁系大竹,弯如弓,他船追及,断系发之,船必覆,人莫敢撄。公募善泅者,持利锯匿上流水中,俟船过,附而锯其舵,抵关适断,船不能行,触石破,尽获之。 罗少亡赖,数行窃,令捕之杖毙,弃诸野。中夜而苏,匍匐至一老妪家,周之,乃改行,投身军营,骁勇冠绝侪辈。当赵金龙之乱,罗受命,与总督卢公坤往平之,贼已困,将擒矣。时宣宗以尚书宗室禧恩来督军,未至,诸公议待禧至,罗曰:“围久师怠,贼必遁。”遂违众一战,歼贼且尽。 罗每对人言生平作贼事,不少讳,并请文人历叙其事,洵奇男子也。改行后,始娶妻,忽患奇疾,百方不治,一道人过门曰:“有方可救,但得钱三十千乃能配药。”罗自念贫窭,安得三十千钱,语其妻曰:“吾病且死,汝亦饿死耳。苟鬻汝,得钱买药,则两活矣。”妻泣而从之,病果瘳。 罗既官游击,乃遣人访其妻。以重金赎还,为夫妇如初,报其鬻身救夫之义也。此事不足训,然以视少共艰苦,既贵而厌弃其糟糠者,其厚薄之区,殆不可以道里计。天生豪杰,磊磊落落,安得以道学家之律绳之? (选自葛虚存《清代名人轶事·将略篇》,有删改)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线词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3分)A.村人苦猴群盗食田粮痛苦 | B.明晨俟群猴来,纵之去腾跃 | C.官夔州游击,夔关临峡做官 | D.抵关适断,船不能行碰到 | 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线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3分)A.非徒以武力雄一时也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 | B.其智能亦自可韬与其妻讪其良人 | C.令捕之杖毙,弃诸野先生将何之 | D.附而锯其舵勇而无礼则乱 |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在南山的一个村子里,群猴偷吃庄稼,村民深受其害。罗提督巧用计策,帮助他解决了猴患。 | B.为了对付盐枭,罗提督因地制宜,巧妙部署,他令下属避其锋芒,暗中袭击,取得了辉煌战果。 | C.罗提督年轻时曾经误入歧途,后洗手不干,投身行伍,在平定赵金龙之乱时,立下了汗马功劳。 | D.罗提督功成名就后,并不忌讳那段行窃经历,让他人提醒自己,引以为鉴,再也不做违法之事。 |
|
翻译下面的句子。(6分) ①公募善泅者,持利锯匿上流水中。 ②并请文人历叙其事,洵奇男子也。 |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