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起岩,字梦臣。其先章丘人,五季避地禹城。高祖迪,以元帅右监军权济南府事,徙家济南。幼从其父学,年弱冠,以察举为福山县学教谕,值县官捕蝗,移摄县事。久之,听断明

张起岩,字梦臣。其先章丘人,五季避地禹城。高祖迪,以元帅右监军权济南府事,徙家济南。幼从其父学,年弱冠,以察举为福山县学教谕,值县官捕蝗,移摄县事。久之,听断明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来源:不详
张起岩,字梦臣。其先章丘人,五季避地禹城。高祖迪,以元帅右监军权济南府事,徙家济南。幼从其父学,年弱冠,以察举为福山县学教谕,值县官捕蝗,移摄县事。久之,听断明允,其民相率曰:“若得张教谕为真县尹,吾属何患焉。”中延祐乙卯进士,首选,除同知登州事,特旨改集贤修撰,选为监察御史。
中书参政杨廷玉以墨败,台臣奉旨就庙堂逮之下吏。丞相倒剌沙疾其摧辱同列,悉诬台臣罔上,欲置之重辟。起岩以新除留台,抗章论曰:“台臣按劾百官,论列朝政,职使然也。今以奉职获戾,风纪解体,正直结舌,忠良寒心,殊非盛世事。且世皇建台阁,广言路,维持治体,陛下即位诏旨,动法祖宗。今台臣坐谴,公论杜塞,何谓法祖宗耶!”章三上,不报。起岩廷争愈急,帝感悟,事乃得释,犹皆坐罢免还乡里。迁中书右司员外郎,改燕王府司马,拜礼部尚书。
宁宗崩,燕南俄起大狱,有妄男子上变,言部使者谋不轨,按问皆虚,法司谓:“《唐律》,告叛者不反坐。”起岩奋谓同列曰:“方今嗣君未立,人情危疑,不亟诛此人,以杜奸谋,虑妨大计。”趣有司具狱,都人肃然,大事寻定。中书方列坐铨选,起岩荐一士可用,丞相不悦,起岩即摄衣而起,丞相以为忤己。转燕南廉访使。搏击豪强,不少容贷,贫民赖以吐气。
右丞相别里怯不花为台臣所纠,去位。未几再入相,讽词臣言台章之非,起岩执不可,闻者壮之。俄拜御史中丞,论事剀直,无所顾忌,与上官多不合。诏修辽、金、宋三史,充总裁官。史官有露才自是者,每立言未当,起岩据理窜定,深厚醇雅,理致自足。史成,年始六十有五,遂上疏乞骸骨以归,后四年卒。谥曰文穆。
(选自《元史·列传第六十九》,有删改)
注:① 墨,贪污。② 倒剌沙,人名。③ 戾:罪。④ 别里怯不花,人名。⑤ 剀(kǎi):切实。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陛下即位诏旨,动祖宗法:法令
B.丞相倒剌沙其摧辱同列疾:痛恨
C.有司具狱,都人肃然趣:催促
D.右丞相别里怯不花为台臣所纠:检举
小题2:下面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其中全都表现张起岩“论事剀直,无所顾忌”风格的一组是(    )(3分)
① 今以奉职获戾,风纪解体    ② 何谓法祖宗耶
③ 起岩廷争愈急              ④ 搏击豪强,不少容贷
⑤ 起岩执不可                    ⑥ 起岩据理窜定
A.①③⑥B.②④⑤C.③④⑥D.①②⑤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张起岩刚在代管县里的行政事务时深得民众拥戴,后因进士考试中的出色表现得到皇帝赏识,进入朝中任职。
B.因受杨廷玉案牵连,张起岩虽据理力争,得到皇帝的理解,但仍被罢免还乡,后来才得以升迁,逐渐受到重用。
C.宁宗去世时,燕南突然发生诬告官员叛乱事件,张起岩力主严惩诬告者,对稳定当时的局势起了良好的作用。
D.张起岩性格刚直,不阿附上级,不苟同他人,不顾及情面,担任过许多重要职务,在政治和史学上都作出了贡献。
小题4: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 台臣按劾百官,论列朝政,职使然也。(3分)
(2) 方今嗣君未立,人情危疑,不亟诛此人,以杜奸谋,虑妨大计。(3分)
(3) 中书方列坐铨选,起岩荐一士可用,丞相不悦,起岩即摄衣而起,丞相以为忤己。(4分)
答案

小题1:A
小题2:D
小题3:B
小题4:(1)台臣查办弹劾百官,讨论各项朝政,是职责让他们这样的。
(2)现在继位的君主尚未即位,人心忧惧狐疑,如果不赶紧***掉此人,来杜绝邪恶的阴谋,我担心会妨碍大的计策。
(3)中书省官员列坐在一起确定选拔官员的事,张起岩推荐了一人,认为可用,丞相很不高兴,起岩当即揭衣抬身而起,丞相认为起岩顶撞自己。
解析

小题1:
试题分析:A项:法:效法。
点评:高考试题中出现的虚词一般都在考纲规定的18个虚词范围,解答此题需要学生掌握大纲中规定的18个虚词可以做什么词性,有哪些义项,又要回到上下文,利用语境帮助理解虚词,同时还需要做好课内知识的迁移。
小题2:
试题分析:④ 是打击地方不法势力的行为,⑥ 是改定史官的不当文字,皆非“论事”(讨论政务)。
点评:题干对人物的某种品质或才智的说法,有时是明晰的,无需多费周折;但有时却是隐 含的,这就需要考生悉心揣摩。命题人有时便利用考生对题干某些说法内涵把握不清的认知 缺陷,把一些似是而非的例句混杂其中。
小题3:
试题分析:B项:张起岩本就是“以新除留台”,他是为其他台臣抗争;最终被罢免还乡的是那些台臣,他是“迁中书右司员外郎”。
点评:此类题实际上是对文言文文意的概括和分析,它的一般解法就是比对排除法:将选项所涉及的内容在原文中找到,归纳出原文的文意,然后和选项进行比对,从而辨别出正误。只是各选项对错误处的设置比较细腻,所以做题时要细致。
小题4:
试题分析:注意得分点:(1)按:查办;列:各项;然:这样。(2)嗣:继位;亟:立刻;虑:担心。(3)铨选:确定选拔官员的事;可用:意动用法,认为……可以任用;摄衣:揭衣抬身;忤:顶撞。
点评:文言句子的翻译一定要把握句子中的关键词。这样关键词一定要翻译好,因为它关乎整个句子的翻译和翻译的得分。而要把握住这一点,高一的时候,就要做好这方面的功课。
参考译文
张起岩,字梦臣。他的祖上是章丘人,五代时避乱迁至山东禹城,高祖张迪以元帅监军的身份管理济南府的事务,将家迁到济南。张起岩从幼年起就跟从父亲学习,成年后,以察举任福山县学教谕,适值县官率人去捕蝗虫,将县里的政务交给张起岩代管。时间一长,张起岩言行果断办事公允,百姓都说:“如果张教谕能够成为我们真正的县尹,我们还有什么可忧虑的。”考中元延祐乙卯年进士第一名,被授予登州同知。皇帝特别命令将张起岩改为集贤修撰,后被选为监察御史。
中书参政杨廷玉因贪污的事情败露,御史台的官员奉皇帝命令在朝堂上将他逮捕交给司法官员。丞相倒刺沙痛恨台臣轻慢侮辱了他的同僚,便诬蔑全部台臣欺骗皇上,想要严加惩处。张起岩因为刚刚被授予官职而留在御史台,他向朝廷递交文书辩驳说:“台臣查办弹劾百官,讨论各项朝政,是职责让他们这样的。现在他们因为奉行职责却被强加罪责,法纪荡然无存,正直的人不敢说话,忠良寒心,这是盛世所不该出现的。况且世祖皇帝设立台阁,广开言路,维持政治体制,皇上即位后的下达的命令都是效法祖宗治体。现在台臣遭谴,公正的言论被阻止,哪里还谈得上效法祖宗呢?”张起岩多次上奏章都没有得到回复。张起岩在朝廷上争论得更加激烈,皇帝有所感触而领悟,这件事才得以化解,但还是判处被诬的台臣撤职回家。调任张起岩为中书右司员外郎,改任燕王府司马,后被任命为礼部尚书。
元宁宗死后,燕南突起大案,有一虚妄的男子密信上报称部使者中有人欲图谋不轨,查证都不实。主管法司的官员说:“按照《唐律》,上告反叛的人不被治罪。”张起岩激动地对同僚说:“现在继位的君主尚未即位,人心忧惧狐疑,如果不赶紧***掉此人,来杜绝邪恶的阴谋,我担心会妨碍大的计策。”催促有关官员上交定罪的案卷,京城里的人都十分恭敬整肃,大事很快就确定了。中书省官员列坐在一起确定选拔官员的事,张起岩推荐了一人,认为可用,丞相很不高兴,起岩当即揭衣抬身而起,丞相认为起岩顶撞自己。转任燕南廉访使。他打击豪强势要一点也不宽容,贫民百姓赖以扬眉吐气。
右丞相别里怯不花被台臣纠劾,被罢官,不久,别里怯不花再度为相,批评言官评价高级官员奏章的错误,张起岩坚决反对,听到的都称赞他。不久,担任御史中丞,他讨论事务切实刚直,无所顾忌,常与上司不合。皇帝命令编写辽、金、宋三朝历史,张起岩担任总裁官。有些史官故意炫才自以为是的,常常有内容不当之处,张起岩就依据常理改正,力求内容深刻丰厚醇正典雅,道理表达理由充分。史书编写成功,张起岩才六十五岁,就上书请求退休,又过了四年逝世。谥号为“文穆”。
举一反三
阅读文言文材料,完成题。(10分)
小题1:用斜线“/”给下面画线的文言文断句。(限6处)(6分)
人 惟 求 旧 物 惟 求 新 新 也 者 天 下 事 物 之 美 称 也 而 文 章 一 道 较 之 他 物 尤 加 倍 焉。戛戛乎陈言务去,求新之谓也。至于填词一道,较之诗赋古文,又加倍焉。窠臼不脱,难语填词,凡我同心,急宜参酌。     (李渔《闲情偶寄》)
小题2:“戛戛乎陈言务去”语出         (朝代)            (作者)《答李翊书》:“惟陈言之务去,戛戛乎其难哉。”(2分)
小题3:这段文字说明了“填词”应坚持什么原则?(2分)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荆轲刺秦王》节选
荆轲知太子不忍,乃遂私见樊於期,曰:“秦之遇将军,可谓深矣。父母宗族,皆为戮没。今闻购将军之首,金千斤,邑万家,将奈何?”樊将军仰天太息流涕曰:“吾每念,常痛于骨髓,顾计不知所出耳!”轲曰:“今有一言,可以解燕国之患,而报将军之仇者,何如?”樊於期乃前曰:“为之奈何?”荆轲曰:“愿得将军之首以献秦,秦王必喜而善见臣。臣左手把其袖,而右手揕其胸,然则将军之仇报,而燕国见陵之耻除矣。将军岂有意乎?”樊於期偏袒扼腕而进曰:“此臣日夜切齿拊心也,乃今得闻教!”遂自刎。
《鸿门宴》节选
良乃入,具告沛公。沛公大惊,曰 :“为之奈何?”张良曰:“谁为大王为此计者?”曰:“鲰生说我曰:‘距关,毋内诸侯,秦地可尽王也。’故 听之。”良曰:“料大王士卒足以当项王乎?”沛公默然,曰:“固不如也。且为之奈何?”张良曰:“请往谓项伯,言沛公不敢背项王也。”沛公曰:“君安与项伯有故?”张良曰:“秦时与臣游,项伯***人,臣活之;今事有急,故幸来告良。”沛公曰:“孰与君少长?”良曰:“长于臣。”沛公曰:“君为我呼入,吾得兄事之。”张良出,要项伯。项伯即入见沛公。沛公奉卮酒为寿,约为婚姻,曰:“吾入关,秋毫不敢有所近,籍吏民,封府库,而待将军。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日夜望将军至,岂敢反乎!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项伯许诺,谓沛公曰:“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沛公曰:“诺。”于是项伯复夜去,至军中,具以沛公言报项王,因言曰:“沛公不先破关中,公岂敢入乎?今人有大功而击之,不义也。不如因善遇之。项王许诺。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划线字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
A.料大王士卒足以项王乎当:抵挡
B.皆为戮没:没收
C.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德也 倍:背弃
D.秦之将军遇:对待
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划线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常痛骨髓燕王拜送于庭
B.樊於期前曰乃欲以生劫之
C.不如善遇之因击沛公于坐
D.为之奈何且贰于楚也
小题3:下列句子中,与例句句式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大王来何操
A.是寡人之过也B.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
C.沛公安在D.孰与君少长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刘基元至顺间举进士,除高安丞,有廉直声。行省辟之,谢去。及太祖下金华,定括苍,闻基名,以币聘,基未应。总制孙炎再致书固邀之,基始出。既至,陈时务十八策,太祖大喜,筑礼贤馆以处基等,宠礼甚至。会陈友谅陷太平,谋东下,势张甚,太祖曰:“先生计安出?”基曰:“贼骄矣,待其深入,伏兵邀取之,易耳。天道后举者胜,取威制敌以成王业,在此举矣。”太祖用其策诱友谅至大破之。克龙兴,其守胡美遗子通款,请勿散其部曲,太祖有难色。基从后踏胡床,太祖悟,许之,美降,江西诸郡皆下。
大旱,请决滞狱,即命基平反,雨随注。因请立法定制,以止滥***。太祖方欲刑人,基请其故。太祖语之以梦,基曰:“此得土得众之象,宜停刑以待。”后三日,海宁降,太祖喜。悉以因付基纵之。寻拜御史中丞兼太史令。
太宜以事责丞相李善长,基言:“善长勋旧,能调和诸将。”太祖曰:“是数欲害君,君乃为之地耶?吾行相君矣。”基顿首曰:“是如易柱,须得大木。若束小木为之,且立覆。” 及善长罢,帝欲相杨宪。宪素善基。基言不可,曰:“宪有相才而无相器。夫宰相者,持心如水,以义理为权衡,而已无与者也,宪则不然。”帝问汪广洋。曰:“此褊浅殆甚于宪。”又问胡惟庸。曰:“譬之驾,惧其偾辕也。”帝曰:“吾之相,诚无逾先生。”基曰:“臣嫉恶太甚,又不耐繁剧,为之且辜上恩。天下何患无才,惟明主悉心求之,目前诸人诚未见其可也。” 后宪、广洋、惟庸皆败。
三年授弘文馆学士。十一月,大封功臣,授基开国翊运守正文臣,封诚意伯。明年赐归老于乡。基佐定天下,料事如神,性刚嫉恶,与物多忤。至是还隐山中,惟饮酒弈棋,口不言功。八年,疾笃,居一月而卒,年六十五。
(选自《明史•列传十六》 有删节)
[注]:①为之地:为他说话。②偾辕:毁坏车辕。
小题1:对下列句子划线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除高安丞,有廉直声除:授予官职
B.行省辟之,谢去谢:致谢
C.总制孙炎再致书固邀之固:坚决
D.是如易柱,须得大木易:更换
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划线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请勿散其部曲吾其还也
B.因请立法定制项王即日因留沛公与饮
C.基请其故,太祖语之以梦作《师说》以贻之。
D.此褊浅殆甚于宪青出于蓝而胜于蓝
小题3:下列对原文的叙述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刘基在元朝时曾被“行省辟之”,他嫌官职太小而“谢去”。明太祖对他“宠礼甚至”,封他为“御史中丞”,他才竭忠尽智为太祖出谋划策。
B.刘基善于总揽全局,因人制宜。陈友谅是主要威胁,刘基建议太祖消灭他:对胡美则主张收编,不改组他的部队,于是兵不血刃平定了江西。
C.刘基在大旱时“决滞狱”,“止滥***”,为许多犯人平了反,于是“雨随注”。这虽说有迷信成份,但这些举措是顺乎法理人情的。
D.刘基对大臣们的认识可说是明察秋毫,更可贵的是他排除私人恩怨,持心如水,比如为李善长解除了危艰。
小题4:请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1分)
(1)是数欲害君,君乃为之地耶?吾行相君矣。(5分)
(2)七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饥不寒,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4分)
(3)山东豪俊遂并起而亡秦族矣。(2分)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题。(19分)
相州昼锦①堂记
欧阳修
仕宦而至将相,富贵而归故乡,此人情之所荣,而今昔之所同也。盖士方穷时,困厄闾里,庸人孺子,皆得易而侮之。若季子不礼于其嫂,买臣见弃于其妻。一旦高车驷马,旗旄导前,而骑卒拥后,夹道之人,相与骈肩累迹,瞻望咨嗟;而所谓庸夫愚妇者,奔走骇汗,羞愧俯伏,以自悔罪于车尘马足之间。此一介之士,得志于当时,而意气之盛,昔人比之衣锦之荣者也。
惟大丞相魏国公(韩琦)则不然。公,相人也。世有令德,为时名卿。自公少时,已擢高科,登显仕。海内之士,闻下风而望馀光者,盖亦有年矣。所谓将相而富贵,皆公所宜素有。非如穷厄之人,侥幸得志于一时,出于庸夫愚妇之不意,以惊骇而夸耀之也。然则高牙大纛②,不足为公荣;桓圭衮裳③,不足为公贵。惟德被生民而功施社稷勒之金石播之声诗以耀后世而垂无穷此公之志而士亦以此望于公也。岂止夸一时而荣一乡哉?
公在至和中,尝以武康之节来治于相,乃作昼锦之堂于后圃。既又刻诗于石,以遗相人。其言以快恩仇、矜名誉为可薄,盖不以昔人所夸者为荣,而以为戒。于此见公之视富贵为何如,而其志岂易量哉!故能出入将相,勤劳王家,而夷险一节。至于临大事,决大议,垂绅正笏,不动声色,而措天下于泰山之安,可谓社稷之臣矣。其丰功盛烈,所以铭彝鼎而被弦歌者,乃邦家之光,非闾里之荣也。
余虽不获登公之堂,幸尝窃诵公之诗,乐公之志有成,而喜为天下道也。于是乎书。
[注]①昼锦:据《汉书》载,项羽曾经说过一句话:“富贵不归故乡,如衣锦夜行。”后以衣锦还乡为荣耀的事情。韩琦以武康军节度使身份兼相州知州,因相州是他的故乡,所以取项羽的话改“夜”为“昼”命名厅堂,以示荣耀。
②大纛:古代军队或仪仗队的大旗。③桓圭:古代公爵所执的礼器,用于朝聘、祭祀、丧葬等场合。衮裳:古代皇帝和三公所穿的礼服。
小题1:对下列句中划线词语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相与骈肩迹累:重叠
B.岂止夸一时而一乡 荣:荣耀
C.以相人 遗:留给
D.所以彝鼎而被弦歌者 铭:铭记
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划线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富贵归故乡 君子博学日参省乎己。
B.买臣见弃其妻 臣诚恐见欺王而负赵
C.昔人比衣锦之荣者也 多于南亩农夫
D.作昼锦之堂于后圃 度我至军中,公
小题3:下列对原文内容的概括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本文借魏国公韩琦回家乡相州为官时兴建“昼锦堂”一事,旌扬韩琦有高风亮节。
B.文章首先从人情之所荣,从古今之所同入笔,极写衣锦还乡的意气之盛,欲扬先抑,为下文作铺垫。
C.文章开头写季子和朱买臣,是为了拿他们的骄矜自夸反衬韩琦的谦逊和不事张扬。
D.韩琦回家兴建昼锦堂,是反其意而用之,其轻富贵的品格节操,其远大的志向,非一般夸荣显富者可比。
小题4: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3分)
惟 德 被 生 民 而 功 施 社 稷 勒 之 金 石 播 之 声 诗 以 耀 后 世 而 垂 无 穷 此 公 之 志而 士 亦 以 此 望 于 公 也
小题5: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7分)
(1)盖士方穷时,困厄闾里,庸人孺子,皆得易而侮之。(4分)
译文:                                                                          
                                                             
(2)于此见公之视富贵为何如,而其志岂易量哉!(3分)
译文: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题。(5分)
①求也退,故近之;由也兼人,故退之。
②子游曰:事君数,斯辱矣;朋友数,斯辱矣。
③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
小题1:以上三条材料,可以用论语中的哪一个思想贯穿?(2分)
.                                                                             
                                                                           .
小题2:选择其中一则材料对所体现的思想加以简析。(3分)
.                                                                   
                                                                .
.                                                                   
                                                                .
.                                                                   
                                                                .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

超级试练试题库

© 2017-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