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题。(14分)燕昭王收破燕后,即位,卑身厚币,以招贤者,欲将以报雠。故往见郭隗先生曰:“齐因孤国之乱而袭破燕,孤极知燕小力少,不足以报,然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题。(14分)燕昭王收破燕后,即位,卑身厚币,以招贤者,欲将以报雠。故往见郭隗先生曰:“齐因孤国之乱而袭破燕,孤极知燕小力少,不足以报,然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来源:不详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题。(14分)
燕昭王收破燕后,即位,卑身厚币,以招贤者,欲将以报雠。故往见郭隗先生曰:“齐因孤国之乱而袭破燕,孤极知燕小力少,不足以报,然得贤士与共国,以雪先王之耻,孤之愿也。敢问以国报雠者奈何?”郭隗先生对曰:“帝者与师处,主者与友处,霸者与臣处,亡国与役处。诎指而事之,北面而受学,则百己者至;先趋而后息,先问而后嘿①,则十己者至;人趋而己趋,则若己者至;冯几据杖,眄视指使,则厮役之人至;若恣睢奋击,呴籍叱咄②,则徒隶之人至矣。此古服道致士之法也。王诚博选国中之贤者,而朝其门下,天下闻王朝其贤臣,天下之士,必趋于燕矣。”昭王曰:“寡人将谁朝而可?”郭隗先生曰:“臣闻古之君人,有以千金求千里马者,三年不能得。涓人言于君曰:‘请求之。’君遣之,三月得千里马;马已死,买其骨五百金,反以报君。君大怒曰:‘所求者生马,安事死马而捐五百金?’涓人对曰:‘死马且买之五百金,况生马乎?天下必以王为能市马。马今至矣’于是不能期年,千里之马至者三。今王诚欲致士,先隗始。隗且被事,况贤于隗者乎?岂远千里哉!”
于是昭王为隗筑宫而师之。乐毅自魏往,邹衍自齐往,剧辛自赵往;士争凑燕。燕王吊死问生,与百姓同其甘苦。
二十八年,燕国殷富,士卒乐佚轻战。于是遂以乐毅为上将军,与秦、楚、三晋合谋以伐齐。齐兵败,闵王出走于外。燕兵独追北,入至临淄,尽取齐宝,烧其宫室宗庙;齐城之不下者,唯独莒、即墨。                       (《战国策·燕昭王求士》)
[注]①嘿:同“默”。②呴( x )籍叱咄:作践人,呵斥人。
小题1:下列句子划线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2分)
A.然得贤士与国共:管理
B.诎而事之指:通“旨”
C.安事死马而五百金捐:捐献
D.士争燕凑:奔赴
小题2:下列名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与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 (   )(2分)

小题3:下列有关对原文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2分)
A.文中刻画的燕昭王,是一个虚心求教、励精图治的国君的形象。
B.燕昭王关注百姓的疾苦,二十八年的“同其甘苦”使他得到了百姓的全力支持,这是他能复兴燕国、打败齐国的极为重要的条件。
C.郭隗虽是一个有历史经验、娴于辞令、有从政才能的人,但他要燕王先从尊重他做起,这未免有些自傲之嫌。
D.在刻画人物形象时,作者运用的方法同中有异:写燕昭王主要写他的言和行,写郭隗则完全写他与昭王的对话。
小题4: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燕昭王收破燕后,即位,卑身厚币,以招贤者,欲将以报雠。(3分)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燕王吊死问生,与百姓同其甘苦。(2分)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燕国殷富,士卒乐佚轻战。(3分)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小题1:C
小题2:B
小题3:C
小题4:(1)(3分)燕昭王收拾了残破的燕国后登上王位,他降低自己的身份,拿出丰厚礼物来招揽人才,希望将来凭借他们的力量报仇。(译出“币”“雠”各1分,全句句意通顺1分)
(2)(2分)燕昭王悼念死者,慰问活着的人,与百姓同甘共苦。(译出“吊”1分,全句句意通顺1分)
(3)(3分)燕国殷实富足,士兵们生活安乐舒适,不怕打仗。(译出“佚”“轻”各1分,全句句意通顺1分)
解析

小题1:试题分析:捐,抛弃,舍弃,丢弃。上古时,作为“捐献”的用法很少。
点评:在掌握有足够量的实词以后,具体的解题过程中还应该注意运用以下几种方法:一是语境分析法,词义是不定项的,许多词语都具有多种意义,语境都是相对稳定的,根据上下文,通过分析语境就可以帮助我们确定词义。二是结构分析法,注意文中排比句、对偶句、并列语句等对举的语言现象,通过对已知词语的词义、词性的分析,就可推知未知词语的词性、词义。三是语法分析,可以根据实词在句子中的位置,推知它们的词性,进而推断它们的意义。
小题2:试题分析:B表修饰/表转折;A.“趁着”C.“凭借”D.“尚且”
点评:对文言虚词的意义和用法的判断,应掌握规律,结合语境,推断其用法。文言文的用词造句是有规律的,只要处处留心,掌握规律,就能准确推断虚词的意义和用法。例如“以”字,“以+动词”,“以”是连词;“以+名、代词”,“以”就是介词。有的虚词用法的判断,还须结合上下文语境,综合运用句法分析和文章理解两种方法。
小题3:试题分析:C,并未有自傲之嫌。
点评:这类题的解题方法,一要准确把握题干中所提的要求;二是训练“以事解文”的能力,“事”就是事件叙述中所提供的事件背景和文段的注释内容,用它来帮助理解文意;三要掌握辨析差异,排除干扰项的方法,考题中设计干扰项的方法一般有:夸大事实导致谬误、偷换概念混淆是非、正误夹杂真真假假。掌握了这些,就可有针对性地进行分析训练,提高应试能力。
小题4:试题分析:
点评:要掌握翻译的基本步骤和方法。理解和翻译文中的句子,它需要我们掌握文言的词法、句法特点、固定结构,掌握一定的文化常识并且要能够在翻译中灵活运用这些知识。翻译的基本步骤是:一是一定要在总体把握的基础上再进行翻译;二是深入理解,找出通假字、古今异义词、特殊句式、词类活用等处,逐句翻译;三是如遇难句,暂时放过,上下文译完后再进行推敲。
<译文>:燕昭王收拾了残破的燕国后登上王位,他降低自己的身份,拿出丰厚礼物来招揽人才,希望将来凭借他们的力量报仇。因而去见郭隗先生说:“齐国趁著我国混乱,乘人不备而进攻。我非常了解燕国势单力薄,不够用来报仇。然而若能得到贤士一道治理国家,以洗刷先王的耻辱,是我的愿望。敢问先生凭借一国之力报仇该怎么办?”
郭隗先生回答说:“成就帝业的人与老师相处,成就王业的人与朋友相处,成就霸业的人与臣子相处,亡国之君只能同仆役小人相处(这里是说越贤明的君王就越能招致才高的贤人,不能尊重贤人,贤人都会离去)。屈己之意(指:意思,想法)以侍奉贤者,恭敬地接受教导(北面:面朝北。古代正位是面朝南的,使贤者面朝南,自己面朝北,以表示虚心),那么才能超过自己百倍的人就来了。奔走在人前,休息在人后,自己最先向贤者求教,最后一个停止发问(嘿:沉默),那么才能超过自己十倍的人就来了。见面时别人有礼貌快步迎上来自己也就有礼貌地快步迎上去,那么和自己能力相仿的人就来了。依著几案,拿著手杖,斜视用手示意别人去做事,那么服杂役的仆人就来了。如果君主对人狂暴凶狠,随意打骂践踏,那么只有刑徒和奴隶在他身边了。这就是自古实行正道求得人才的方法。大王果真广泛选拔国内的贤者,而登门拜见,天下听说大王拜访那些贤臣,天下的贤者(便会)疾速到燕国来。”昭王说:“我应拜访谁合适呢?”郭隗先生道:“我听说古时的一位人君,想用千金求购千里马,三年也没买到。打扫清洁宫廷的人对他说:‘请允许我去寻求它。’国君派遣他去了。三个月后获得千里马,马已死,用五百金买了死马的头,返回去把此事回报国君。国君大怒,道:‘所要购求的是活马,怎么带回死马而丢失五百金?’涓人答道:‘死马花五百金购买,何况活马呢?天下必定认为大王您是能出高价买马的人,千里马现在就会到来了。’于是不到一年,千里马来了好几匹。现在大王果真想要招揽贤士,先从我开始吧;我尚且被尊奉,何况胜过我的人呢?他们难道会嫌路远而不来燕国吗?”
于是昭王为郭隗专门建造房屋,并让郭隗作为自己的老师。乐毅(战国名将,率燕军先后攻占齐国七十多城)从魏国赶来,邹衍从齐国赶来,剧辛(赵人,后为燕将)从赵国赶来,人才争相奔向燕国。燕昭王悼念死者,慰问活著的人,与百姓同甘共苦。
燕昭王二十八年,燕国殷实富足,士兵们生活安乐舒适,不怕打仗。于是就用乐毅为上将军,与秦、楚、三晋(赵魏韩,三国的国君原是晋国大夫,后瓜分了晋国)联合策划攻打齐国。齐军败,齐闵王外逃(至莒,不久被***)。燕军独自追赶败退的齐军,深入到(齐都)临淄,掠尽齐国的财宝,烧毁齐国的宫殿和宗庙。齐国城邑没被攻下的,只剩莒、即墨。
举一反三
用斜线“∕”给下面短文中画线处断句。(3分)
楚庄王谋事而当,群臣莫能逮,退朝而有忧色。申公巫臣进曰:“君退朝而有忧色,何也?”楚王曰:“吾闻之,诸 侯 自 择 师 者 王 自 择 友 者 霸 足 己 而 群 臣 莫 之 若 者 亡 今 以 不 谷 之 不 肖 而 议 于 朝 且 群 臣 莫 能 逮 吾 国 其 几 于 亡 矣 吾 是 以 有 忧 色 也。”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题。
独孤信,云中人也,本名如愿。父库者,为领民酋长,少雄豪有节义,北州咸敬服之。信美容仪,善骑射。正光末,与贺拔度等同斩卫可孤,由是知名。以北边丧乱,避地中山,为葛荣所获。信既少年,好自修饰,服章有殊于众,军中号为独孤郎。
建明初,出为荆州新野镇将,带新野郡守。寻迁荆州防城大都督,带南乡守。频典二部,皆有声绩。贺拔胜出镇荆州,乃表信为大都督。从胜攻梁下溠戍,破之,迁武卫将军。及胜弟岳为侯莫陈悦所害,胜乃令信入关,抚岳余众。属太祖已统岳兵,信与太祖乡里,少相友善,相见甚欢。因令信入洛请事,至雍州,大使元毗又遣信还荆州。寻征信入朝,魏孝武雅相委任。
及孝武西迁,事起仓卒,信单骑及之于泸涧。孝武叹曰:“武卫遂能辞父母,捐妻子,远来从我。世乱识贞良,岂虚言哉。”即赐信御马一疋,进爵浮阳郡公,邑一千户。
寻除陇右十州大都督、秦州刺史。先是,守宰暗弱,政令乖方,民有冤讼,历年不能断决。及信在州,事无壅滞。示以礼教,劝以耕桑,数年之中,公私富实。流民愿附者数万家。太祖以其信着遐迩,故赐名为信。
信风度弘雅,有奇谋大略。太祖初启霸业,唯有关中之地,以陇右形胜,故委信镇之。既为百姓所怀,声振邻国。又信在秦州,尝因猎日暮,驰马入城,其帽微侧。诘旦,而吏民有戴帽者,咸慕信而侧帽焉。其为邻境及士庶所重如此。
赵贵诛后,信以同谋坐免。居无几,晋公护又欲***之,以其名望素重,不欲显其罪,逼令自尽于家。时年五十五。
(节选自《周书卷十六·列传第八》)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划横线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频二部典:掌管。
B.信单骑之于泸涧及:至,达到。
C.守宰弱暗:糊涂。
D.乃信为大都督表:上表举荐。
小题2:以下各组句子中,能够体现独孤信同一侧面的一组是  (   )(3分)
A.①与贺拔度等同斩卫可孤 ②及信在州,事无壅滞
B.①胜乃令信入关,抚岳余众 ②以陇右形胜,故委信镇之
C.①咸慕信而侧帽焉 ②频典二部,皆有声绩
D.①军中号为独孤郎 ②信风度弘雅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独孤信,是云中人。原来的名字叫如愿,他从小雄武豪迈有操节义气,北州的人都敬重佩服他。太祖因为他的威信远近闻名,所以赐名为信。
B.独孤信容貌俊美,善于骑马射箭。因为北部边境混乱,他逃避到中山,得到葛荣的任用。独孤信喜欢修饰自己,服饰的色彩和众人不同。
C.独孤信有较高的为政才能,在秦州任职时,果断处理各种事务宣传礼义教化,鼓励农业生产,在几年时间里,公家私人都富足起来,愿意归附的流民有几万户。
D.独孤信风度弘雅,有奇谋大略,他的名望很高,受到了邻国和士民的敬重,但因和赵贵同谋而获罪被免官。后来他被逼自尽。
小题4: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武卫遂能辞父母,捐妻子,远来从我。世乱识贞良,岂虚言哉(5分)
译文:                                                              
(2) 诘旦,而吏民有戴帽者,咸慕信而侧帽焉。其为邻境及士庶所重如此。(5分)
译文: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宝绘堂记
(宋)苏 轼
君子可以寓意于物,而不可以留意于物。寓意于物,虽微物足以为乐,虽尤物不足以为病。留意于物,虽微物足以为病,虽尤物不足以为乐。老子曰:“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聋,五味令人口爽,驰骋田猎令人心发狂。”然圣人未尝废此四者,亦聊以寓意焉耳。刘备之雄才也,而好结髦。嵇康之达也,而好锻炼①。阮孚之放也,而好蜡屐。此岂有声色臭味也哉,而乐之终身不厌。
凡物之可喜,足以悦人而不足以移人者,莫若书与画。然至其留意而不释,则其祸有不可胜言者。钟繇至以此呕血发冢,宋孝武、王僧虔至以此相忌,……皆以儿戏害其国,凶其身。此留意之祸也。
始吾少时,尝好此二者,家之所有,惟恐其失之;人之所有,惟恐其不吾予也。既而自笑曰:吾薄富贵而厚于书,轻死生而重于画,岂不颠倒错缪失其本心也哉?自是不复好。见可喜者虽时复蓄之,然为人取去,亦不复惜也。譬之烟云之过眼,百鸟之感耳,岂不欣然接之,然去而不复念也。于是乎二物者常为吾乐,而不能为吾病。
驸马都尉晋卿虽在戚里,而其被服礼义,学问诗书,常与寒士角。平居攘去膏粱,屏远声色,而从事于书画。作宝绘堂于私第之东,以蓄其所有,而求文以为记。恐其不幸而类吾少时之所好,故以是告之,庶几全其乐而远其病也。熙宁十年七月二十二日记。(本文有删节)
【注】 ①锻炼:打铁。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虽尤物不足以为 病:祸害
B.然而不复念也去:归去
C.常与寒士角:较量
D.以其所有蓄:收藏
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不同的一组是(  )(3分)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本文构思极具特色。作为记文,作者不从宝绘堂的建筑、景物着眼,而先以论点开篇,直到文末才交代为宝绘堂作记之事,可谓别开生面。
B.本文层次清晰,论证严密。先讲道理,再引历史人物正反论证,后又以个人经历佐证,紧扣可“寓意于物”而不可“留意于物”这个中心展开论述。
C.本文以散句为主,兼用对偶、排比句式,整散交错,颇具气势;而比喻、用典等方法的运用,使文章言简意赅,文采斐然。
D.本文用老子之言,说明五色、五音、五味、田猎等可使人得到感官上的享受,但不能沉溺其中。圣人并未废此四者,也未“发狂”,就是这个道理。
小题4:把文言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20分)
(1)寓意于物,虽微物足以为乐,虽尤物不足以为病。(5分)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然至其留意而不释,则其祸有不可胜言者。(5分)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人之所有,惟恐其不吾予也。(4分)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恐其不幸而类吾少时之所好,故以是告之,庶几全其乐而远其病也。(6分)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文言文阅读(19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练习。
许将,字冲元,福州闽人。举进士第一。欧阳修读其赋,谓曰:“君辞气似沂公①,未可量也。”签书昭庆军判官,秩满②,当试馆③职,辞曰:“起家为官,本代耕尔,愿以守选余日,读所未见书。”宰相善其志,以通判明州。神宗召对,除集贤校理、编修中书条例。自太常丞当转博士,超改右正言;明日,直舍人院;又明日,判流内铨④:皆神宗特命,举朝荣之。
契丹以兵二十万压代州境,遣使请代地,岁聘之使不敢行,以命将。将入对曰:“臣备位侍从,朝廷大议不容不知。万一北人言及代州事,不有以折之,则伤国体。”遂命将诣枢密院阅文书。及至北境,居人跨屋栋聚观,曰:“看南朝状元。”及肄射,将先破的。契丹使萧禧馆客,禧果以代州为问,将随问随答。归报,神宗善之,以将知审官西院,判尚书兵部。
进翰林学士、权知开封府,为同进所忌。会治大学虞蕃讼,释诸生无罪者,蔡确、舒亶因陷之,逮其父子入御史府,逾月得解,黜知蕲州。
明年,以龙图阁待制起知郓州。上元⑤张灯,吏籍为盗者系狱,将曰:“是绝其自新之路也。”悉纵遣之,自是民无一人犯法,三圄皆空。父老叹曰:“自王沂公后五十六年,始再见狱空耳。”郓俗士子喜聚肆以谤官政,将虽弗禁,其俗自息。召为兵部侍郎。
绍圣初,章惇为相,与蔡卞同肆罗织,贬谪元祐⑥诸臣,奏发司马光墓。哲宗以问将,对曰:“发人之墓,非盛德事。”哲宗纳之。
崇宁元年,抚定鄯、廓州。边臣欲举师渡河,朝议难之。将独谓:“兵机不可失,愿从之。”未几,捷书至。将以复河、湟,功转特进。
御史中丞朱谔取将旧谢章表,析文句以为谤,遂以资政殿大学士知河南府。言者不已,降资政殿学士,知颍昌府。政和初,卒,年七十五。谥曰文定。(选自《宋史·许将列传》)
①沂公:王曾,仁宗景祐间右相。②秩满:官吏任期届满。③试馆:古代科举考试时应试人居住的场所。④流内铨:官职。专管考试选人、判决案例等事。⑤上元:即元宵节。⑥元祐:宋哲宗元祐元年,司马光为相,废王安石新法。后章惇、蔡京为宰相,称司马光等人为“元祐奸党”。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线的词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皆神宗特命,举朝之荣:荣耀B.及肄射,将先破的:箭靶中心
C.吏为盗者系狱籍:逮捕D.边臣欲师渡河,朝议难之举:全
小题2:下列句子中,全都表现许将为官才能的一组是(3分)
①君辞气似沂公,未可量也    ②悉纵遣之    ③自王沂公后五十六年,始再见狱空耳
④将虽弗禁,其俗自息    ⑤发人之墓,非盛德事    ⑥遂以资政殿大学士知河南府
A.①③⑤B.②③④C.③④⑤D.①②⑥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许将是北宋的状元,他写的赋深得欧阳修的赏识,认为许将赋的辞气可以和王曾相媲美 。
B.许将在郓州任职时反对让为盗者皆尽入狱,并将他们全部释放。此后百姓无人犯法,就连那些喜欢聚众谤言朝政的士人,也不再非议朝政。
C.契丹大举进犯代州,并派遣使者要求宋朝割让代州。而当年应该出使辽国的官员由于惧怕不敢前往,于是许将主动请缨,毅然出使辽国并圆满完成任务。
D.御史中丞朱谔用许将过去章表中一些语句据此诬陷许将诽谤朝政。徽宗将许将贬为河南知府,朱谔又进谗言,许将又被免除资政殿大学士,任颖昌知府。
小题4:把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 万一北人言及代州事,不有以折之,则伤国体。(5分)
(2) 哲宗以问将,对曰:“发人之墓,非盛德事。”(5分)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17分)
独 乐 园 记 
司马光
孟子曰:“独乐乐不如与人乐乐,与少乐乐不如与众乐乐”,此王公大人之乐,非贫贱者所及也。孔子曰:“饭蔬(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在其中矣”;颜子“一箪食,一瓢饮”,“不改其乐”;此圣贤之乐,非愚者所及也。若夫“鹪鹩①巢林,不过一枝;偃鼠饮河,不过满腹②”,各尽其分而安之。此乃迂叟③之所乐也。
熙宁四年迂叟始家洛④,六年,买田二十亩于尊贤坊北关,以为园。其中为堂,聚书出五千卷,命之曰读书堂。堂南有屋一区,引水北流,贯宇下,中央为沼,方深各三尺。疏水为五派,注沼中,若虎爪;自沼北伏流出北阶,悬注庭中,若象鼻;自是分而为二渠,绕庭四隅,会于西北而出,命之曰弄水轩。堂北为沼,中央有岛,岛上植竹,圆若玉玦,围三丈,揽结其杪,如渔人之庐,命之曰钓鱼庵。沼北横屋六楹,厚其墉茨,以御烈日。开户东出,南北轩牖,以延凉飔,前后多植美竹,为清暑之所,命之曰种竹斋。沼东治地为百有二十畦,杂莳草药,辨其名物而揭之。畦北植竹,方若棋局,径一丈,屈其杪,交桐掩以为屋。植竹于其前,夹道如步廊,皆以蔓药覆之,四周植木药为藩援,命之曰采药圃。圃南为六栏,芍药、牡丹、杂花,各居其二,每种止植两本,识其名状而已,不求多也。栏北为亭,命之曰浇花亭。洛城距山不远,而林薄茂密,常若不得见,乃于园中筑台,构屋其上,以望万安、轘辕,至于太室,命之曰见山台。
迂叟平日多处堂中读书,上师圣人,下友群贤,窥仁义之源,探礼乐之绪,自未始有形之前,暨四达无穷之外,事物之理,举集目前。所病者、学之未至,夫又何求于人,何待于外哉!志倦体疲,则投竿取鱼,执纴⑤采药,决渠灌花,操斧伐竹,濯热盥手,临高纵目,逍遥相羊,惟意所适。明月时至,清风自来,行无所牵,止无所框,耳目肺肠,悉为己有。踽踽焉,洋洋焉,不知天壤之间复有何乐可以代此也。因合而命之曰独乐园。
或咎迂叟曰:“吾闻君子所乐必与人共之,今吾子独取足于己不及人,其可乎?”迂叟谢曰:“叟愚,何得比君子?自乐恐不足,安能及人?况叟之所乐者薄陋鄙野,皆世之所弃也,虽推以与人,人且不取,岂得强之乎?必也有人肯同此乐,则再拜而献之矣,安敢专之哉!”
【注】①鹪鹩(jiāo liáo):一种鸟。②“若夫”四句:语出《庄子·逍遥游》。③迂叟:作者自称。④熙宁四年(公元1071年),作者在政治上失意,便退居洛阳,全力编修《资治通鉴》。⑤纴(rèn):纺织。
小题1:下列各句中,对划线字解释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水为五派注沼中若虎爪疏:稀疏
B.其墉茨以御烈日厚:深厚
C.曲肱而之枕:枕头
D.濯热手,临高纵目盥:洗手
小题2:下面各组句子中划线字的意义和用法,全都相同的一组是(3分)
A.四周植木药藩援 / 蓬门今始君开
B.夫又求于人,何待于外哉 / 青泥盘盘,百步九折萦岩峦
C.每种止种两本,识名状而已 /余亦悔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
D.合而命之曰独乐园 / 项王即日留沛公与饮
小题3:下列对文章的叙述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文章开篇引用孟子、孔子、颜子、庄子等人关于乐趣的论述,目的是通过对比比较,引出对独乐园的描写,并肯定了庄子论断的正确。
B.作者精心具体地描绘了独乐园的布局及构筑,每一处都突出了他对独乐园的喜爱之情,同时也表现了他在建筑设计上的造诣很深。
C.整篇作品,不论是对独乐园的写景状物还是抒情议论,除作者外,没有提及家人或友人,这一构思符合文章“独乐之趣”的宗旨。
D.本篇名为叙写作者居住于“独乐园”的种种乐趣,实则表达了作者政治上失意后,退隐洛阳的孤独寂寞、愤世嫉俗、不再出仕的情感。
小题4: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沼东治地为百有二十畦,杂莳草药,辨其名物而揭之。(4分)
(2)虽推以与人,人且不取,岂得强之乎?必也有人肯同此乐,则再拜而献之矣,安敢专之哉?(4分)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

超级试练试题库

© 2017-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