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的散文,然后回答问题。(10分)吃野菜说清·龚鼎孳新雨后,绿芜如发,园蔬叶叶,青满畦径。启扉视之,知一年春事又将烂漫矣,家人间撷作羹,劣得一饱。野香拂拂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来源:不详
阅读下面的散文,然后回答问题。(10分) 吃野菜说 清·龚鼎孳 新雨后,绿芜如发,园蔬叶叶,青满畦径。启扉视之,知一年春事又将烂漫矣,家人间撷作羹,劣得一饱。野香拂拂,从匕箸间出,诚有如子瞻所谓饱霜雪之精、味含土膏①者。 独怜此物没蓬蒿中,与贫士为伍,寒窗一嚼,胜十日太牢②,甚不可进于达官贵人、钟鸣鼎食、芍药撰、朱砂羹之口。今中原嗷嗷,道殣相望,雁粪榆皮,所在仰以为命。甚且折骨解肢,与乌鸢争攫啄之利。吁,可悲也!彼达官贵人日啖浓鲜,当翠袖,奉卮华茵,度梦时亦曾念及野人藜藿③不继无耶? 昔人曰:民不可有此色,士大夫不可无此味。知信哉! 【注】①土膏:土地中的膏泽。⑦太牢:古时祭祀用的猪、牛、羊,泛指美味佳肴。③藜藿:野菜。 小题1:结合全文,理解文中画线句子的含义。(4分) 小题2:赏析这篇散文的写作特色。(6分) |
答案
小题1:“色”指百姓的饥色,“味”表面指野菜之味,实指百姓的疾苦;文中将百姓饥寒交迫、民不聊生的残酷现实与权贵锦衣玉食的奢侈生活进行对比,借前人之口表达了作者希望士大夫能体察民情、关心百姓疾苦的愿望。 小题1:选材切中时弊,具有鲜明的现实针对性;运用了借物托讽、对比等手法和卒章显志的结构形式;语言整散结合,形象生动,具有讽喻色彩。 |
解析
小题1:本题的关键要点不在审题,而在于学生对句子背后的深刻思想和深沉感慨的理解。表层意思想必都能说出一二,但是答全不容易。 小题1:关于写作特色的鉴赏,一、要结合体裁特点,二、要有系统的分析,三、要以本为据。切忌空谈。一般的,写作特色分析包括以下方面:一、手法(表现手法、特出的修辞手法),二、构思(线索、照应、伏笔、铺垫),三、语言特点(平实、质朴、华美、丰赡、典雅)四、表达方式(记叙、描写、抒情、议论相结合) 【参考译文】 刚下过雨,一片新绿,园里的野菜也长得十分茂密,田间小径铺满绿色。打开门看见满眼新绿,就知道一年的春天又满是生机。家人从中采摘一些做成野菜汤,差不多也能吃饱。野菜香味四处飘荡,从汤匙、筷子之间散发出来,确实像苏东坡所说的品尝了霜雪的精华和泥土的味道。 我只可惜这东西湮没在蓬蒿野草之中,和贫穷的读书人为伍,在寒窗下吃一次,甚至胜过最美味的佳肴,野菜更不能吃到那些钟鸣鼎食、每天吃芍药馔、朱砂羹的达官贵人的嘴里。如今中原饥荒,道路上满是饥饿的人群,大雁粪便、榆树皮,都成为人们赖以为生的东西。甚至和乌鸦之类争夺死人的残肢。唉,可悲呀!那些达官贵人每天都吃着浓鲜的饭菜,穿着华丽衣服,坐在华丽的垫子上享受美酒,他们睡梦中是否也曾想到老百姓连最粗糙的饭菜都难以为继呢? 古人说:百姓不能面有菜色,而士大夫不能不了解野菜的味道。这话的确太对了! |
举一反三
文言文阅读(15分) 管仲曰:“吾始困时,尝与鲍叔贾,分财利多自与,鲍叔不以我为贪,知我贫也。吾尝为鲍叔谋事而更穷困,鲍叔不以我为愚,知时有利不利也。吾尝三仕三见逐于君,鲍叔不以我为不肖,知我不遭时。吾尝三战三走,鲍叔不以我怯,知我有老母也。公子纠败,召忽①死之,吾幽囚受辱,鲍叔不以我为无耻,知我不羞小节而耻功名不显于天下也。生我者父母,知我者鲍子也。” 鲍叔既进管仲,以身下之。子孙世禄于齐,有封邑者十余世,常为名大夫。天下不多管仲之贤而多鲍叔能知人也。 【注释】召忽:春秋时齐国人,与管仲同事公子纠。 小题1:下列划线文言实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3分)A.尝与鲍叔贾贾:做买卖 | B.鲍叔不以我为不肖 肖:孝顺 | C.知我不遭时遭: 遇,逢 | D.鲍叔既进管仲进:举荐 | 小题2:对下列划线词活用情况的解说有误的一项是( )(3分)A.吾尝为鲍叔谋事而更穷困穷困: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穷困。 | B.召忽死之死:为之死。 | C.知我不羞小节羞: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羞。 | D.天下不多管仲之贤多:形容词活用为动词,赞美。 | 小题3:对下列文言虚词用法的判断有误的一项是( )(3分) ①鲍叔不以我为愚 ②以身下之 ③吾尝为鲍叔谋事而更穷困 ④天下不多管仲之贤而多鲍叔能知人也A.①②相同,③④不同。 | B.①②不同,③④相同。 | C.①②相同,③④相同。 | D.①②不同,③④不同。 | 小题4:翻译下列文言句子。(共6分) ① 吾尝三仕三见逐于君(3分) ②生我者父母,知我者鲍子也(3分) |
文化经典阅读(6分)(18——19题) 阅读下面的《论语》选段,回答问题。 ①子曰:“君子周①而不比②,小人比而不周。”(《论语•为政》2.14) ②子曰:“君子矜③而不争④,群⑤而不党⑥。”(《论语•卫灵公》15.22) ③子贡问友。子曰:“忠告而善道⑦之,不可则止,毋自辱焉。”(《论语•颜渊》12.23) ④子游曰:“事君数⑧,斯⑨辱⑩矣;朋友数,斯疏⑪矣。”(《论语•里仁》4.26) 【注释】①周:合群。②比:勾结。③矜:庄重。④争:争执。⑤群:合群。⑥党:结党营私。⑦道:通“导”, 引导。⑧数:shuò烦琐。⑨斯:就。⑩辱:受到侮辱。⑪疏:被疏远。 小题1:从③④段可以看出,孔子认为在人际交往中应遵循什么原则?(2分) 小题2:现代社会的发展离不开竞争,孔子却强调在人际交往中要“矜而不争”,你同意孔子的看法吗?简要说明理由。(4分) |
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小题。 项脊轩志① [明]归有光 项脊轩,旧南阁子也。室仅方丈,可容一人居。百年老屋,尘泥渗漉②,雨泽下注;每移案,顾视无可置者。又北向,不能得日,日过午已昏。余稍为修葺,使不上漏。前辟四窗,垣墙周庭,以当南日,日影反照,室始洞然。又杂植兰桂竹木于庭,旧时栏楯③,亦遂增胜。借书满架,偃仰啸歌,冥然兀坐,万籁有声;而庭阶寂寂,小鸟时来啄食,人至不去。三五之夜,明月半墙,桂影斑驳,风移影动,珊珊可爱。 然予居于此,多可喜,亦多可悲。先是,庭中通南北为一。迨诸父异爨④,内外多置小门,墙往往而是。东犬西吠,客逾庖而宴,鸡栖于厅。庭中始为篱,已为墙,凡再变矣。家有老妪,尝居于此。妪,先大母⑤婢也,乳二世,先妣⑥抚之甚厚。室西连于中闺,先妣尝一至。妪每谓余曰:“某所,而母立于兹。”妪又曰:“汝姊在吾怀,呱呱而泣;娘以指叩门扉曰:‘儿寒乎?欲食乎?’吾从板外相为应答。”语未毕,余泣,妪亦泣。余自束发,读书轩中,一日,大母过余曰:“吾儿,久不见若影,何竟日默默在此,大类女郎也?”比去,以手阖门,自语曰:“吾家读书久不效,儿之成,则可待乎!”顷之,持一象笏⑦至,曰:“此吾祖太常公宣德间执此以朝,他日汝当用之!”瞻顾遗迹,如在昨日,令人长号不自禁。 轩东故尝为厨,人往,从轩前过。余扃牖⑧而居,久之,能以足音辨人。轩凡四遭火,得不焚,殆有神护者。…… 余既为此志,后五年,吾妻来归⑨,时至轩中,从余问古事,或凭几学书。吾妻归宁⑩,述诸小妹语曰:“闻姊家有阁子,且何谓阁子也?”其后六年,吾妻死,室坏不修。其后二年,余久卧病无聊,乃使人复葺南阁子,其制稍异于前。然自后余多在外,不常居。 庭有枇杷树,吾妻死之年所手植也,今已亭亭如盖矣。 [注释]①项脊轩志:项脊轩,是归有光的书斋名。志,即“记”的意思。归有光,明代著名的古文家。本文着重记与之有关的家庭琐事,表达感慨。②渗漉:从小孔慢慢漏下。③栏楯:栏杆。④迨诸父异爨:等到伯、叔们分了家。⑤大母:祖母。⑥先妣:过世的母亲。⑦象笏:古代大臣上朝拿着的手板,用玉、象牙或竹片制成。⑧扃牖:关着窗户。⑨来归:嫁到我家来。⑩归宁:出嫁的女子回娘家省亲。 小题1:下列句中划线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顾视无可置者(放置) | B.以手阖门(关闭) | C.轩凡四遭火(总共) | D.其制稍异于前(制造) | 小题2:下列句中划线虚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3分)A.日影反照,室始洞然 彼其于世,未数数然也 | B.鸡栖于厅 屈贾谊于长沙 | C.儿之成,则可待乎 悦亲戚之情话 | D.余既为此志 既自以心为形役 | 小题3:以下六句话分为四组,全都表现“亦多可悲”之情的一组是( )(3分) ①凡四遭火,得不焚,殆有神护者 ②五年后,吾妻来归 ③小鸟时来啄食,人至不去 ④庭有枇杷树,吾妻死之年所手植也 ⑤其后六年,吾妻死,室坏不修 ⑥庭中始为篱,已为墙,凡再变矣小题4:下列对原文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3分)A.本文或陈述项脊轩的变迁,或叙写母亲、妻子的轶事,或直抒胸臆,将“悲”“喜”之情交织在一起,深化了全文的主题。 | B.文末关于“妻死”“室坏”的叙写,揭示了封建士大夫家庭走向没落的必然趋势,给人以深刻的启迪。 | C.本文善于撷取生活中的典型细节和场面,运用委婉动人的语言,寥寥数笔,就使人物形神兼备。 | D.第二段文字可分为两层,第一层写庭院一变再变,家境日趋没落的景象;第二层叙母亲和祖母的轶事。全段采用即事抒情方式,以感情为线索,串联生活琐事,使文章形散而神不散。 | 小题5: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6分) (1)吾儿,久不见若影,何竟日默默在此,大类女郎也?(3分) (2)庭有枇杷树,吾妻死之年所手植也,今已亭亭如盖矣。(3分) |
阅读下面的《论语》选段,回答问题。 有子曰:“其为人也孝弟,而好犯上者,鲜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与!”(《论语·学而》) 小题1:用原文词语填空。(3分) 有子提出“为仁之本”,这里的“本”指的是□、□,立本的目的就是要使□□。 小题2:孔子说:“君子笃于亲,则民兴于仁。”请结合上面的选段,谈谈“孝悌”与“仁”之间的关系。(3分) |
文言文阅读(15分) 太宗文武大圣大广孝皇帝,讳世民,高祖第二子也,母曰太穆顺圣皇后窦氏。及高祖之守太原,太宗年十八。时,隋祚已终,太宗潜图义举。每折节下士,推财养客,群盗大侠,莫不愿效死力。及义兵起,乃率兵略徇西河,克之。大军西上贾胡堡,隋将宋老生率精兵二万屯霍邑,以拒义师。会久雨粮尽,高祖与裴寂议且还太原,以图后举。太宗曰:“本兴大义,以就救苍生,当须先入咸阳,号令天下,遇小敌即班师,将恐从义之徒一朝解休。还守太原,一城之地,此为贼耳,何以自全?”八月已卯,雨霁,高祖引师趣霍邑。太宗自南原率二骑驰下峻坂,冲断其军,引兵奋击,贼众大败,各舍仗而走;悬门发,老生引绳欲上,遂斩之,平霍邑。 至河东,关中豪杰争走赴义。太宗请进师入关,取永丰仓,以赈穷乏,收群盗以图京师。高祖称善。寻平京城,高祖辅政,受唐国内史,改封秦国公。义宁元年十二月,复为右元帅,总兵十万,徇东都。及将旋,谓左右曰:“贼见吾还,必相追蹑,设三伏以待之。”俄而隋将段达率万余人自后而至,度三王陵,发伏击之,段达大败。高祖受禅,拜尚书令,进封秦王。 武德元年九月,太宗又为元师以击仁果,仁果请降。既而诸将奉贺,因问曰:“始大王***破贼,其主尚保坚城;王无攻具,轻骑腾逐,不待步兵,径薄城下,咸疑不克,而竟下之,何也?”太宗曰:“此以权道迫之,使其计不暇发,以故克也。若不急蹑,还走投城,仁果收而抚之,则便未可得矣。此可谓成算,诸君尽不见耶!”诸将曰:“此非凡人所能及也。” (节选自《旧唐书·太宗本纪》) 代隋者唐,更十八君,垂三百年,而其治莫盛于太宗之为君也。诎己从谏,仁心爱人。有天下之志,有天下之材,又有治天下之效,然而又以其未备也,不得与先王并,而称极治之时。 (北宋曾巩《唐论》) 小题1:对下列句中划线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高祖引师趣霍邑趣:开往 | B.贼众大败,各舍仗而走仗:兵器 | C.悬门发,老生引绳欲上发:拿出 | D.及将旋,谓左右曰旋:凯旋 | 小题2:下列各项都表明李世民“政治远见”的一组是( ) ①时,隋祚已终,太宗潜图义举 ②折节下士,推财养客 ③关中豪杰争走赴义 ④此为贼耳,何以自全 ⑤冲断其军,引兵奋击 ⑥为元师以击仁果,仁果请降 ⑦贼见吾还,必相追蹑,设三伏以待之 ⑧诸将曰:“此非凡人所能及也。”小题3:下列对文章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唐太宗李世民善于收买人心,十八岁时就领导了李氏集团推翻隋朝的斗争,并取得了胜利,显示了卓越的才能。 | B.在战争中,李世民善于分析敌情,恰当部署,抓住了敌人的要害,速战速决,出奇制胜,凭借突出的才能得到了大家的赞赏和钦佩。 | C.选文赞美了李世民青年时期的英雄事迹;曾巩的评论强调了唐太宗是唐朝所有的皇帝中最突出的,其治国状况也是最隆盛清明的。 | D.曾巩在评论对李世民推崇备至,认为古代的帝王是圣明的,而唐太宗的功绩与他们相比则有过之而无不及。 | 小题4:把阅读材料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6分) (1)每折节下士,推财养客,群盗大侠,莫不愿效死力(3分) (2)代隋者唐,更十八君,垂三百年,而其治莫盛于太宗之为君也。(3分) |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