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邓芝字伯苗,义阳新野人,汉司徒禹之后也。汉末入蜀,未见知待。时益州从事张裕善相,芝往从之,裕谓芝曰:“君年过七十,位至大将军,封侯。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邓芝字伯苗,义阳新野人,汉司徒禹之后也。汉末入蜀,未见知待。时益州从事张裕善相,芝往从之,裕谓芝曰:“君年过七十,位至大将军,封侯。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来源:不详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邓芝字伯苗,义阳新野人,汉司徒禹之后也。汉末入蜀,未见知待。时益州从事张裕善相,芝往从之,裕谓芝曰:“君年过七十,位至大将军,封侯。”芝闻巴西太守庞羲好士,往依焉。先主定益州,芝为郫邸阁督。先主出至郫,与语,大奇之,擢为郫令,迁广汉太守。所在清严有治绩,入为尚书。
先主薨于永安。先是,吴王孙权请和,先主累遣宋玮、费祎等与相报答。丞相诸葛亮深虑权闻先主殂陨,恐有异计,未知所如。芝见亮曰:“今主上幼弱,初在位,宜遣大使重申吴好。”亮答之曰:“吾思之久矣,未得其人耳,今日始得之。”芝问其人为谁?亮曰:“即使君也。”乃遣芝修好于权。
权果狐疑,不时见芝,芝乃自表请见权曰:“臣今来亦欲为吴,非但为蜀也。”权乃见之,语芝曰:“孤诚愿与蜀和亲,然恐蜀主幼弱,国小势逼,为魏所乘,不自保全,以此犹豫耳。”芝对曰:“吴、蜀二国四州之地,大王命世之英,诸葛亮亦一时之杰也。蜀有重险之固,吴有三江之阻,合此二长,共为唇齿,进可并兼天下,退可鼎足而立,此理之自然也。大王今若委质于魏,魏必上望大王之入朝,下求太子之内侍,若不从命,则奉辞伐叛,蜀必顺流见可而进,如此,江南之地非复大王之有也。”权默然良久曰:“君言是也。”遂自绝魏,与蜀连和,遣张温报聘于蜀。蜀复令芝重往,权谓芝曰:“若天下太平,二主分治,不亦乐乎!”芝对曰:“夫天无二日,土无二王,如并魏之后,大王未深识天命者也,君各茂其德,臣各尽其忠,将提枹鼓,则战争方始耳。”权大笑曰:“君之诚款,乃当尔邪!”
芝为(大)将军二十余年,赏罚明断,善恤卒伍。身之衣食资仰于官,不苟素俭,然终不治私产,妻子不免饥寒,死之日家无余财。性刚简,不饰意气,不得士类之和。于时人少所敬贵,唯器异姜维云。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汉末入蜀,未知待 见:被B.大王今若委质于魏 委质:归顺
C.身之衣食资于官 仰:仰望D.唯器异姜维云 器异:敬重
小题2: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表现邓芝“刚简”性格的一组是(   )
①所在清严有治绩,入为尚书  ②身之衣食资仰于官,不苟素俭,然终不治私产,妻子不免饥寒  ③今主上幼弱,初在位,宜遣大使重申吴好  ④于时人少所敬贵,唯器异姜维云  ⑤不饰意气,不得士类之和  ⑥君各茂其德,臣各尽其忠,将提袍鼓,则战争方始耳
A.①②⑤B.②④⑤C.①③⑥D.③④⑥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邓芝年轻时未蒙重用,直到年过七十,才位至大将军,并被封为侯。
B.邓芝向诸葛亮献计,深得其赏识,并被派遣出使东吴,向孙权表示友好。
C.邓芝凭着卓异的政治远见,促使孙权断绝了与魏国的往来,与蜀国结盟联合。
D.邓芝赏罚分明,体恤士卒;个性刚强质朴,不掩饰感情,不能与众官和睦相处。
小题4: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今主上幼弱,初在位,宜遣大使重申吴好。(4分)
译文: 
(2)芝为(大)将军二十余年,赏罚明断,善恤卒伍。(4分)
译文: 
(3)关山难越,谁悲失路之人;萍水相逢,尽是他乡之客。(2分)
译文:
答案

小题1:C
小题1:B
小题1:A 
小题1:(1)如今主上幼小懦弱,刚刚登上帝位,应该派遣大使再次表示与吴国友好。(2)邓芝担任大将军二十多年,奖赏惩罚严明果断,善于体恤士兵。(3)雄关高山难以越过,有谁同情不得志的人?在座的各位如浮萍在水上相聚,都是客居异乡的人。
解析

小题1:C项中的“仰”应解释为“依赖”。
小题1:①是讲邓芝的清廉与政绩,③说邓芝有远见卓识,⑥是邓芝回答孙权的问话。
小题1:“年过七十,才位至大将军,并被封为侯”是张裕对邓芝的预测。
小题1:本题考查翻译能力。(1)关键词语“初”“位”“重”“申” (2)关键词语是“明“断”“恤”“卒伍”(3)关键词语“越”“尽”。
【参考译文】
邓芝字伯苗,义阳郡新野县人,是汉朝司徒邓禹的后代。东汉末年来到蜀地,没有被人赏识礼遇。当时益州从事张裕善于相命,邓芝前去测算,张裕对邓芝说:“你年过七十以后,官位会升至大将军,被封侯。”邓芝听说巴西郡太守庞羲喜爱人才,就前往依附他。刘备平定益州,邓芝任郫县邸阁督。刘备出巡到郫县,与他交谈,对他的才识大为惊异,提升他为郫县县令,又升为广汉郡太守。所治之处都清正严明有政绩,入朝廷任尚书。
先主刘备在永安去世。在此之前,吴王孙权请求讲和,刘备多次派遣宋玮、费柿等人前往答复。丞相诸葛亮十分担忧孙权听到刘备去世的消息后,恐怕会有别的打算,不知想个什么办法好。邓芝求见诸葛亮,说:“如今主上幼小脆懦弱,刚刚登上帝位,应该派遣大使再次表示与吴国友好。”诸葛充回答道:“我考虑很长时间了,没有找到合适的人罢了,如今正好找到了。”邓芝问这个人是谁,诸葛亮说:“就是您。”于是派遣邓芝去向孙权表示友好。
孙权果然犹疑不决,没有及时召见邓芝。邓芝于是自己写好奏文呈交孙权,说:“我今天前来也是想为吴国考虑,不只是为蜀国考虑啊。”孙权于是会见了他,对邓芝说:“我确实愿意与蜀国和睦相好,但担心蜀国君主幼弱,国力小而形势紧张,若被魏国乘势攻击,便不能自我保全,因而犹豫不定。”邓芝回答说:“吴与蜀两个国家占据四个州的地域,大王您是著称于当世的英雄,诸葛亮也是一代豪杰。蜀国拥有多重险要坚固的地势,吴国也有三条大江的险阻可守,这两方面的长处合在一起,唇齿相依,进击可以兼并天下,退守可以鼎足而立,这是很自然的道理。大王如今要是归顺魏国,魏国一定上要求大王入朝拜见,下要求将太子收押在魏国,如果不顺从它的意思,它就会挟天子之命来讨伐反叛者,蜀国也一定会顺长江而下趁机进逼,这样一来,江南之地就不会再属于大王的了。”孙权默然很久,说:“你说得对啊。”于是与魏国断绝往来,与蜀国连和,派遣张温到蜀国回访。蜀国派邓芝再度访问吴国,孙权对邓芝说:“要是天下太平,吴、蜀二位君主平分而治,不是很和乐的吗?”邓芝回答说:“天上没有两个太阳,地上没有两个帝王,要是并吞魏国后,大王还是个未深深领略上天旨意的人,那时君主各自发扬德义,大臣各自竭诚尽忠,将军擂动战鼓,那么双方的争斗又开始了。”孙权大笑说:“你的直诚,竟到这般程度!”
邓芝担任大将军二十多年,奖赏惩罚严明果断,善于体恤士兵。自身的衣食财物都依赖朝廷,不随意铺张,厉行节俭。最终没有备置家产,妻子、儿女都不免受饥挨冻,去世之日家无余财。他的个性刚强质朴,不掩饰心意情态,不能与众官僚融洽。对同代的人少有崇敬,只敬重姜维。
举一反三
文言文阅读,完成小题
南康直节堂记     (宋)苏 辙
南康太守听事之东,有堂曰“直节”,朝请大夫徐君望圣之所作也。庭有八杉,长短巨细若一,直如引绳,高三寻,而后枝叶附之。岌然如揭太常之旗,如建承露之茎;凛然如公卿大夫高冠长剑立于王庭,有不可犯之色。堂始为军六曹吏所居,杉之阴,府史之所蹲伏,而簿书之所填委,莫知贵也。君见而怜之,作堂而以“直节”命焉。
夫物之生,未有不直者也。不幸而风雨挠之,岩石轧之,然后委曲随物,不能自保。虽竹箭之良,松柏之坚,皆不免于此。惟杉能逐其性,不扶而直,其生能傲冰雪,而死能利栋宇者与竹柏同,而以直过之。求之于人,盖所谓不待文王而兴者耶?
徐君温良泛爱,所居以循吏称,不为皦察之政,而行不失于直。观其所说,而其为人可得也。《诗》曰:“惟其有之,是以似之。”堂成,君以客饮于堂上。客醉而歌曰:“吾欲为曲,为曲必居,曲可为乎?吾欲为直,为直必折,直可为乎?有如此杉特立不倚散柯布叶安而不危乎清风吹衣飞雪满庭颜色不变君来燕嬉乎!封植灌溉,剪伐不至,杉不自知,而人是依乎!庐山之民,升堂见杉,怀思其人,其无已乎?”歌阕而罢。
元丰八年正月十四日,眉山苏辙记。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岌然如太常之旗揭:高举
B.观其所,而其为人可得也说:同“悦”
C.然后委曲随物委曲:屈曲变弯
D.府史之所蹲伏蹲伏:蹲着和躺着
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府史所蹲伏/句读不知,惑之不解
B.惟杉能逐性/吾还也
C.与竹柏同,以直过之/一宫之间,气候不齐
D.君客饮于堂上/久之,能足音辨人
小题3:下列各项对文章的阐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徐望圣在南康太守听事堂的东面种了八棵又高又直的杉树,并在杉树旁建造了一座厅堂,命名为“直节堂”。
B.作者认为树木刚生长时,没有不直的,然后经过风吹雨打,或受到岩石的挤压,往往不能保全自己直的本性,只有杉树可以。
C.“直节”即本文核心所在,作者对杉树的“直节”之性做了由衷的赞美。巨杉之性即刚直豪杰之士的品格。表面状物,实则写人。
D.文章写人而写杉,写杉而实写徐望圣,借写徐望圣又将自己的政治品格和人生态度抒发无遗,纡徐曲折,极尽含蓄之妙。
小题4:用斜线(/)给下面的文言文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有如此杉特立不倚散柯布叶安而不危乎清风吹衣飞雪满庭颜色不变君来燕嬉乎
A.有如/此杉特立不倚/散柯布叶/安而不危乎/清风吹衣飞雪/满庭颜色不变/君来燕嬉乎
B.有如此杉/特立不倚/散柯布叶/安而不危乎/清风吹衣/飞雪满庭/颜色不变/君来燕嬉乎
C.有如/此杉特立/不倚散柯/布叶安而不危乎/清风吹衣飞雪/满庭颜色不变/君来燕嬉乎
D.有如此杉/特立不倚散柯/布叶安而不危乎/清风吹衣/飞雪满庭/颜色不变/君来燕嬉乎
小题5: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君见而怜之,作堂而以“直节”命焉
译文:                                                             
(2)吾欲为直,为直必折,直可为乎
译文:                                                             
(3)庐山之民,升堂见杉,怀思其人,其无已乎
译文: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16分)
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4—7题。
种皓字景伯,洛阳人。父为定陶令,有财三千万。父卒,皓悉以赈恤宗族及邑里之贫者。耻贵货利,人之进趣名利者,皆不与交通
(汉)顺帝末,为侍御史。帝擢皓监太子于承光宫。中常侍高梵从中单驾出迎太子,时太傅杜乔等疑不欲从,惶惑不知所为。皓乃手剑当车,曰:“太子国之储副,人命所系。今常侍来无诏信,何以知非奸邪?今日有死而已。”梵辞屈,不敢对。乔退而叹息,愧皓临事不惑。帝亦嘉其持重,称善者良久。
 出为益州刺史。皓素慷慨,好立功立事。在职三年,宣恩远夷,开晓殊俗,岷山杂落皆怀服汉德。时永昌太守冶铸黄金为文蛇,以献大将军梁冀,皓纠发逮捕,驰传上言,而二府畏懦,不敢案之,冀由是衔怒于皓。会巴郡人服直聚党数百人,自称“天王”,皓与太守应承讨捕,不克,吏人多被伤害。冀因此陷之。传逮皓、承。太尉李固上疏救曰:“臣伏闻讨捕所伤,本非皓、承之意,实由县吏惧法畏罪,迫逐深苦,致此不祥。比盗贼群起,处处未绝。皓、承以首举大奸,而相随受罪,臣恐沮伤州县纠发之意,更共饰匿,莫复尽心。”上乃赦皓、承罪,免官而已。  
后凉州羌动,以皓为凉州刺史,甚得人心。被征当迁,吏人诣阙请留之,太后叹曰:“未闻刺史得人心若是。”后迁汉阳太守,戎夷男女送至汉阳界。及到郡,化行羌胡,禁止侵掠。迁使匈奴中郎将。时辽东乌桓反叛,复转辽东太守,乌桓望风率服,迎拜于界上。坐事免归。
征拜议郎,迁南郡太守,入为尚书。会匈奴寇并凉二州,桓帝擢皓为度辽将军。皓到营所,先宣恩信,诱降诸胡,其有不服,然后加讨。诚心怀抚,由是羌胡、乌孙等皆来顺服。皓乃去烽燧,除候望,边方晏然无警。
延熹四年,迁司徒。在位三年,年六十一薨。并、凉边人咸为发哀。匈奴举国伤惜。
(《后汉书·卷五十六》有删节)
小题1:对下列各句中划线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皓慷慨,好立功立事素:朴素
B.冀由是怒于皓衔:怀着
C.吏人阙请留之诣:到……去
D.会匈奴并凉二州寇:侵略
小题2:下列各组中,全都能够表现种皓“好立功立事”的一项是
①人之进趣名利,皆不与交通           ②宣恩远夷,开晓殊俗
③皓乃手剑当车,曰:“今常侍来无诏信,何以知非奸邪?今日有死而已。” 
④化行羌胡,禁止侵掠    ⑤先宣恩信,诱降诸胡     ⑥去烽燧,除候望
A.①②④B.①④⑤C.②④⑤D.③⑤⑥
小题3:下列对文中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错误的一项是( )
A.种皓为人为官胆大心细,在监护太子时,为国家命运把个人安危置之度外,大胆质疑中常侍不合常理的行为,深得太傅杜乔的钦佩。
B.种皓担任刺史敢做敢为,发现太守的不法行为后及时奏报朝廷,后来太守伺机报复种皓,种皓被免官。
C.种皓由凉州刺史任上升迁时,官民不愿他离开,他因此得到太后的嘉许。调任汉阳太守时,凉州民众一直送到汉阳地界。
D.种皓被提拔为度辽将军,到任后先礼后兵。边境地方的百姓因为种皓而感念朝廷,诚心顺服汉朝,边地平安无事。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耻贵货利,人之进趣名利者,皆不与交通。
(2)臣恐沮伤州县纠发之意,更共饰匿,莫复尽心。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寡人之于国也》,回答小题:(6分,每小题2分)
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数罟不入洿池,鱼鳖不可胜食也。斧斤以时入山林,材木不可胜用也。谷与鱼鳖不可胜食,材木不可胜用,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养生丧死无憾,王道之始也。
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鸡豚狗彘之畜,无失其时,七十者可以食肉矣。百亩之田,勿夺其时,数口之家,可以无饥矣;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七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饥不寒,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小题1:下列划线的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数(网)B.鸡狗彘(猪)
C.孝(尊敬父母) D.序(学校)
小题2:下面的划线的字意义不同的一组是:
A.涂有饿殍而不知春心莫共花争
B.弃甲曳而走斩木为
C.五十步而后止人固有一死,轻于鸿毛,或重于泰山
D.亦走也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
小题3:选出与“申之以孝悌之义”句式不同的一项:
A.王如知此,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
B.河内凶,则移其民于河东,移其粟于河内
C.是何异于刺人而杀之
D.五亩之宅,树之以桑
小题4:翻译下列句子。(6分)
(1) 养生丧死无憾,王道之始也。(3分)
(2) 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3分)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论语》选段,回答问题。(4分)
颜渊、季路侍。子曰:“盍各言尔志。”子路曰:“愿车马衣轻裘,与朋友共,敝之而无憾。”颜渊曰:“愿无伐善,无施劳。”子路曰:“愿闻子之志。”子曰:“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怀之。”(选自《论语·公冶长》)
【注】①盍(hé):何不。②伐:夸耀,自夸。③施:表白。
小题1:《论语》是记录            的一部书。是   家经典著作之一。(2分)
小题2:在这场师生对话中,颜渊的志向反映了怎样的品格?(2分)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14分)
公讳德用,字符辅,其先真定人也。
至道二年,太宗五路出师,以讨李继迁之叛,而武康公出夏州。当是时,公为西头供奉官而在武康之侧,年十七,自护兵当前,所俘斩及得马羊,功为多。及归,公又请殿将。至隘,公以为:“归之至隘而争先,必乱;乱而继迁薄我,必败。”于是又请以所护兵驰前至隘而阵。武康为公令于军曰:“至阵而乱行者,斩!”公亦令曰:“至吾阵而乱行者,吾亦如公令!”至阵,士卒帖然,以此行而武康公亦为之按辔。继迁兵相随属,左右皆望公,莫敢近。于是武康公叹曰:“王氏有儿矣!”
明道元年,除福州观察使。军人挟内诏,求为军吏。公争曰:“军人敢挟诏以干军制,后不可复治;且军吏不可使求而得,得则军人必大受其侵。”明肃太后固使与之,公固不奉诏。已而太后亦寤,卒听公。于是天子心贤公,遂以公检校太保、签署枢密院事。公固辞:“武人不学,不足以当大任。”
始,人或以公威名闻天下,而状貌奇伟,疑非人臣之相。御史中丞孔道辅因以为人言如此,公不宜典机密,在上左右。天子不得已,以公为武宁军节度使、徐州大都督府长史,赴本镇,赐手诏慰遣。或闻孔道辅死,以告曰:“是尝害公者,今死矣。”公愀然曰:“孔中丞岂害某者乎?彼其心所以事君,当如此也,惜乎朝廷无一忠臣。”
嘉佑九年,进封鲁国公。明年二月辛未,公以疾薨。
公忠实乐易,与人不疑,不诘小过,望之毅然有不可犯之色。及就之,温如也。平生少玩好,不以名位骄人。而所得禄赐,多散之亲党。善治军旅,宽仁爱士卒,士卒乐为之用。与士大夫游,士大夫亦多服其度,以为莫能窥也。
(选自王安石《临川文集》,有删节)
【注】①武康公:王德用之父王超,谥武康。②护:统率。③帖:安定,顺从。④按辔:扣紧马缰缓行。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乱而继迁我,必败
薄:轻视
 
B.福州观察使
除:授予官职
 
C.继迁兵相随
属:连接
 
D.公愀然曰:孔中丞岂害某者乎
愀然:忧愁凄怆的样子
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划线的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 (2分)
A.请以所护兵驰前至隘阵/拔剑切啖之
B.武康为公令军曰/不求闻达诸侯
C.所得禄赐,多散亲党/均二策,宁许以负秦曲
D.惜朝廷无一忠臣/喟然叹曰:嗟,义士!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青年时代的王德用即在父亲麾下统军杀敌,立下诸多战功;他统率军队军纪严明,整肃有序,显示出非凡的军事才能,因而得到父亲的由衷赞赏。
B.王德用治军用人坚持原则,刚直不阿,他拒绝执行明肃太后为人谋求军职的诏命,最终赢得了太后的理解和赞赏,受到天子的重用。
C.由于御史中丞孔道辅的建议,王德用被天子外放为地方官。但是当孔道辅去世时,他反而感伤朝廷失去了一位忠臣,表现出一种博大的胸襟。
D.王德用为人宽厚忠实,淡泊名利,平和处世,得到广泛爱戴。文章运用生动的叙述描写,多角度地展现了他令人景仰的人格魅力。
小题4:将文中划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①军人敢挟诏以干军制,后不可复治。(3分)
②因以为人言如此,公不宜典机密,在上左右。(5分)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

超级试练试题库

© 2017-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