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诗文阅读(36分)(一)文言文阅读(共19分)李君虚幼有清誉。宋元嘉末,魏军逼瓜步,百姓咸负担而立。时父湛之为丹阳尹,使其子弟并着芒屦,于斋前习行。或讥之,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来源:不详
古代诗文阅读(36分) (一)文言文阅读(共19分) 李君虚幼有清誉。宋元嘉末,魏军逼瓜步,百姓咸负担而立。时父湛之为丹阳尹,使其子弟并着芒屦,于斋前习行。或讥之,李君虚时年十余,甚有惭色。湛之有一牛,至所爱,无故堕厅事前井,湛之率左右躬自营救之,郡中喧扰,李君虚下帘不视也。门生王铁盗其衣,李君虚遇见,谓曰:“可密藏之,勿使人见。”王铁惭而去,不敢复还,后贵乃归罪,待之如初。尚宋文帝女南郡献公主,拜驸马都尉,除著作佐郎,累迁秘书丞。湛之卒,李君虚悉推财与弟澄,唯取书数千卷。 宋明帝即位,累迁吏部尚书。有人求官,密袖中将一饼金,因求请见,出金示之,曰:“人无知者。”李君虚曰:“卿自应得官,无假此物。若必见与,不得不相启。”此人大惧,收金而去。李君虚叙其事,而不言其名,时人莫之知也。 李君虚美仪貌,善容止,俯仰进退,咸有风则。每朝会,百僚远国使,莫不延首目送之,时人以方何平叔。尝聚袁粲舍,初秋凉夕,风月甚美。李君虚援琴奏《别鹄》之曲,宫商既调,风神谐畅。王彧、谢庄并在粲坐,抚节而叹曰:“以无累之神,合有道之器,不可得已。” 时伧人常珍奇与薛安都为逆,后又求降,明帝加以重位。李君虚谓全其首领,于事已弘,不足大加宠异。帝不从,珍奇寻又叛。建安王刘休仁,人才令美,帝与李君虚谋诛之,君虚以为不可。帝怒曰:“卿痴不足与议事。”李君虚惧而奉旨。明帝崩,遗诏以为中书令、护军将军,与尚书令袁粲受顾命,辅幼主,粲等虽同见托,而意在君虚。李君虚同心理事,务弘俭约,百姓赖之。既而王道隆、阮佃夫用事,奸赂公行,李君虚不能禁也。性和雅,有器度,不妄举动,然世颇以名节讥之。 (节选自《续古今传记》)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莫不延首目送之延:邀请 | B.帝不从,珍奇寻又叛寻:不久 | C.尚宋文帝女南郡献公主尚:娶公主为妻 | D.建安王刘休仁,人才令美令:美好 | 小题2: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都表明李君虚“有器度”的一组是( )(3分) ①帝与李君虚谋诛之,君虚以为不可 ②可密藏之,勿使人见 ③李君虚叙其事,而不言其名 ④李君虚惧而奉旨。 ⑤ 李君虚同心理事,务弘俭约 ⑥后贵乃归罪,待之如初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李君虚的父亲带领随从们解救掉到井里的牛,场面喧闹混乱,李君虚不喜欢这种场面,所以放下帘子来阻隔外面的混乱和喧闹。 | B.李君虚到袁粲家参加聚会,在风月和美的凉爽秋夜展示了自己高超的琴艺,得到了王彧、谢庄的高度赞扬,这说明李君虚具有很高的音乐修养。 | C.明帝在遗诏中任命李君虚为中书令、护军将军,让他和袁粲共同接受遗命,辅佐幼主,但明帝更属意于李君虚,由此可见皇帝对李君虚很器重。 | D.李君虚和袁粲同心协力处理政事,李君虚倡导俭约,因此百姓很依赖他,后来王道隆、阮佃夫掌权,李君虚不能禁止,因此受到别人讥讽。 | 小题4: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卿自应得官,无假此物。若必见与,不得不相启.(5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李君虚谓全其首领,于事已弘,不足大加宠异。(5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答案
小题1:A 小题1:C 小题1:D 小题1: ⑴你本来就应该得到这个官位,不必凭借这饼黄金。如果一定要给我,我不得不向上级禀告(或禀告给上级)。 (2)李君虚认为保全他们的性命,在这件事上已经很宽大,不值得格外施加特别的恩宠。 |
解析
【参考译文】 李君虚小时候就有纯洁美好的声誉。宋元嘉末年,魏军进逼瓜步山,百姓都挑着担子站着(时刻准备逃跑)。当时他父亲李湛之任丹阳尹,让他的子弟们都穿着草鞋,在房前练习行走。有人讥笑他的父亲,李君虚当时十几岁,觉得很羞惭。李湛之有一头牛,是他非常喜爱的,无缘无故掉入厅事之前的井里,李湛之带着身边的人亲自营救,郡府之中吵吵嚷嚷,李君虚放下帘子不观看。一个门生王铁偷了李君虚的衣服,君虚碰见,对他说:“你可以秘密地藏起来,不要让人看见。”王铁惭愧离去,不敢再回来。后来他富贵了,才回来谢罪,李君虚还像当初一样对待他。李君虚娶宋文帝的女儿南郡献公主为妻,官拜驸马都尉、著作佐郎,多次升迁任秘书丞。褚湛之死后,李君虚把父亲的财产都送给弟弟李澄,自己只取了几千卷书。 宋明帝即位,多次升迁任吏部尚书。有人向他请求官位,秘密地在袖子里挟带一饼黄金,于是请求相见,然后拿出黄金给他看,说:“没有人知道。”李君虚说:“你自然应该得到这个官位,不必凭借这饼黄金。如果一定要给我,我不得不(向上级)报告你。”此人非常害怕,收起黄金离去了。李君虚说起这件事时,却没说出他的姓名,当时人都不知道他是谁。 李君虚仪表秀美,举止优雅,待人接物总是极有风度法则。每次朝会,众位官僚和外国使者,没有不伸长脖子目送他的,当时人把他比作何平叔。曾经在袁粲家聚会,初秋的夜晚极为凉爽,凉风习习,明月当空,景色甚是美丽。李君虚持琴演奏《别鹄》的曲子,音调和谐,韵致和美。王彧、谢庄都在袁粲家的座席上,打着节拍赞叹说:“用无牵无挂的神思,契合有节律的乐器,简直无法停止。” 当时伧地人常珍奇和薛安都叛逆,后来又请求投降,明帝授予他们高官。李君虚认为保全他们的性命,在这件事上已经很宽大,不值得格外施加特别的恩宠。明帝不听,常珍奇不久又叛乱。建安王刘休仁,人品才能都很美好,明帝和李君虚谋划诛杀他,李君虚认为不可。明帝发怒,说:“你真是痴愚,不值得和你商议事情。”李君虚惧怕,因而奉旨行事。明帝驾崩,遗诏授予李君虚中书令、护军将军的职位,与尚书令袁粲同受遗诏辅佐幼主,袁粲等人虽然也同时受托付,但明帝属意于李君虚。李君虚和袁粲同心协力处理政事,李君虚倡导俭约,因此百姓很依赖他,后来王道隆、阮佃夫掌权,奸邪贿赂之事盛行,李君虚未能禁止。李君虚性格宽和温雅,有器量,不随便行动,但是世人多在名誉节操方面讥讽他。 诗歌鉴赏: 张耒(1054-1114) 字文潜,号柯山,楚州淮阴(今江苏清江)人。苏门四学之一。诗学白居易、张籍,平易舒坦,不尚雕琢,但常失之粗疏草率,其词仅传六首,风格与柳永、秦观相近。 【赏析】本诗通过夏日午夜燕雀、蝴蝶、蜘蛛等意象的描写表现了诗人对清净、安宁生活的喜爱。抒发了诗人淡泊名利、厌恶世俗,想要归隐田园的情怀。 首联、颔联诗歌描写的是燕雀、蝴蝶、蜘蛛等的动景:夏日昼长,江村风日清丽,屋檐上栖息着许多小燕雀,羽翼都已长成;蝴蝶展翅停在午间的花枝上,在晴朗的天气里,蜘蛛在屋角悠然织网。这里诗人以燕雀、蝴蝶、蜘蛛等动景反衬乡村的清净。 颈联描写月光照射在疏疏落落的帘子上,斜倚枕上,听着潺潺溪水声的景象,月影、溪水动静结合从侧面烘托了夏夜的清静。尾联直抒胸臆:久已花白的头发如今像霜雪一般白了,我现在只想做个樵夫或渔翁过完这一生,充分表达了诗人对隐居生活的满足,对乡间生活的由衷赞许。诗人喜欢这种悠闲的生活,希望到老能一直过着这种隐居生活,进而表达了诗人对繁华世界的反感,不与世间相争的高洁。 全诗静中有动,动中有静。作者选取远离官场的农村夏日景象,通过写燕雀、蝶、蛛网的动来衬托出乡村生活的恬静,使得乡村生活生意盎然,充满情趣;乡村整体的闹,恰恰表明了他们的祥和,表现出农村的“风日清”;而农村的“风日清”正反衬出官场的污浊难耐。“落落疏帘邀月影,嘈嘈虚枕纳溪声”表达作者的心已经与大自然融为一体了,心已静极。全诗表现出诗人对月影、溪声的喜爱之情、清闲的心境以及归隐村野、终老乡间的愿望。 小题1:(延:伸长。延首,伸长头颈。常形容急切盼望的样子。) 小题1:①表现李君虚勇于表达自己的看法。④表现李君虚恐惧。⑤表现李君虚能够和袁粲团结一致,并主张俭约。) 小题1:“李君虚不能禁止王道隆、阮佃夫掌权”错误,是不能禁止他们做奸邪贿赂之事。 |
举一反三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 晋故征西大将军长史孟府君传 陶渊明 君讳嘉,字万年,江夏鄂人也。曾祖父宗,以孝行称,仕吴司空。祖父揖,元康中为庐陵太守。宗葬武昌新阳县,子孙家焉,遂为县人也。 君少失父,奉母二弟居。娶大司马长沙桓公陶侃第十女,闺门孝友,人无能间,乡闾称之。冲默①有远量,弱冠俦类②咸敬之。同郡郭逊,以清操知名,时在君右。常叹君温雅平旷,自以为不及。逊从弟立,亦有才志,与君同时齐誉,每推服焉。由是名冠州里,声流京邑。 太尉颍川庾亮,以帝舅民望,受分陕之重,镇武昌,并领江州。辟君部庐陵从事。下郡还,亮引见,问风俗得失。对曰:“嘉不知,还传③当问从吏。”亮以麈尾④掩口而笑。诸从事既去,唤弟翼语之曰:“孟嘉故是盛德人也。”君既辞出外自除吏名便步归家母在堂兄弟共相欢乐怡怡如也…… 君尝为刺史谢永别驾,永,会稽人,丧亡,君求赴义,路由永兴。高阳许询,有隽才,辞荣不仕,每纵心独往。客居县界,尝乘船近行,适逢君过,叹曰:“都邑美士,吾尽职之,独不识此人。唯闻中州有孟嘉者,将非是乎?然亦何由来此?”使问君之从者,君谓其使曰:“本心相过,今先赴义,寻还就君。”及归,遂止信宿,雅相知得,有若旧交。 [注] ①冲默:襟怀淡薄,语言简默。②俦(chóu)类:同伴。③传(zhuàn):传舍,古时供来往行人居住的旅舍。④麈(zhǔ)尾:拂尘尾。 小题1:下列加点的词语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A.诸从事既去去:到、往 | B.人无能间间:离间 | C.辟君部庐陵从事从事:指办事、治事 | D.适逢君过适:刚才 | 小题2:下列加点词的用法及意义都相同的一项是( )A.君尝为刺史谢永别驾 且君尝为晋军赐矣 | B.以麈尾掩口而笑以其无礼于晋 | C.子孙家焉朝济而夕设版焉 | D.使问君之从者秦之遇将军,可谓深矣 | 小题3: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最恰当一项是( )A.君既辞/出外自除吏名/便步归家/母在堂/兄弟共相欢/乐怡怡如也。 | B.君既辞出外/自除吏名/便步归家/母在堂兄弟共相欢乐/怡怡如也。 | C.君既辞/出外自除吏名/便步归家/母在/堂兄弟共相欢/乐怡怡如也。 | D.君既辞出外/自除吏名/便步归家/母在堂/兄弟共相欢乐/怡怡如也。 | 小题4:翻译下列句子。(12分) (1)同郡郭逊,以清操知名,时在君右。(4分) (2)都邑美士,吾尽职之,独不识此人。(4分) (3)本心相过,今先赴义,寻还就君。(4分) |
古诗文阅读。(共28分,其中选择题每小题3分) 少卿足下:曩者辱赐书,教以慎于接物,推贤进士为务。意气勤勤恳恳,若望仆不相师,而用流俗人之言。仆非敢如是也。请略陈固陋。阙然久不报,幸勿为过。 仆之先人非有剖符丹书之功,文史星历,近乎卜祝之间,固主上所戏弄,倡优畜之,流俗之所轻也。假令仆伏法受诛,若九牛亡一毛,与蝼蚁何以异?而世又不与能死节者比,特以为智穷罪极,不能自免,卒就死耳。何也?素所自树立使然也。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用之所趋异也。太上不辱先,其次不辱身,其次不辱理色,其次不辱辞令,其次诎体受辱,其次易服受辱,其次关木索、被箠楚受辱,其次剔毛发、婴金铁受辱,其次毁肌肤、断肢体受辱,最下腐刑极矣!传曰:“刑不上大夫。”此言士节不可不勉励也。猛虎在深山,百兽震恐,及在槛阱之中,摇尾而求食,积威约之渐也。故士有画地为牢,势不可入;削木为吏,议不可对,定计于鲜也。今交手足,受木索,暴肌肤,受榜棰,幽于圜墙之中。当此之时,见狱吏则头枪地,视徒隶则心惕息。何者?积威约之势也。及以至是,言不辱者,所谓强颜耳,曷足贵乎!且西伯,伯也,拘于羑里;李斯,相也,具于五刑;淮阴,王也,受械于陈;彭越、张敖,南面称孤,系狱抵罪;绛侯诛诸吕,权倾五伯,囚于请室;魏其,大将也,衣赭衣、关三木;季布为朱家钳奴;灌夫受辱于居室。此人皆身至王侯将相,声闻邻国,及罪至罔加,不能引决自裁,在尘埃之中。古今一体,安在其不辱也?由此言之,勇怯,势也;强弱,形也。审矣,何足怪乎?夫人不能早自裁绳墨之外,以稍陵迟,至于鞭箠之间,乃欲引节,斯不亦远乎!古人所以重施刑于大夫者,殆为此也。 夫人情莫不贪生恶死,念父母,顾妻子;至激于义理者不然,乃有所不得已也。今仆不幸,早失父母,无兄弟之亲,独身孤立,少卿视仆于妻子何如哉?且勇者不必死节,怯夫慕义,何处不勉焉!仆虽怯懦,欲苟活,亦颇识去就之分矣,何至自沉溺累绁之辱哉!且夫臧获婢妾,犹能引决,况仆之不得已乎?所以隐忍苟活,幽于粪土之中而不辞者,恨私心有所不尽,鄙陋没世,而文采不表于后也。 (节选自司马迁《报任安书》) 小题1: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念父母,顾妻子顾:顾念 | B.亦颇识去就之分矣分:分界 | C.恨私心有所不尽恨:遗憾 | D.而文采不表于后世也表:表扬 | 小题2:句式与“至激于义理者不然”不相同的一项( )A.是以见放 | B.重为乡党所笑 | C.少卿视仆于妻子何如哉 | D.见笑于大方之家 | 小题3:下面句子中加点的词的用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 ①所以隐忍苟活,幽于粪土之中而不辞者 ②古者富贵而名磨灭,不可胜记 ③思垂空文以自见④举世皆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是以见放A.①与②相同,③与④不同。 | B.①与②相同,③与④相同。 | C.①与②不同,③与④相同。 | D.①与②不同,③与④不同。 | 小题4:下列叙述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 )A.文中谈到李斯等人虽身至王侯将相,刑罚加身却也难逃受辱的境地。 | B.作者身受“腐刑”却不以为辱,反而把它作为著书立说的动力。 | C.作者把人对生死的态度分成三种即顾念父母妻子,“激于义理者不然”,含垢忍辱完成事业。 | D.文中谈到士大夫应该在受辱之前为守气节而死,不能到了身受鞭杖的时候才想到死。据此可推断司马迁在受刑后为自己没有及早守节而死可能后悔过。 | 小题5:.翻译下列句子。(8分) 古今一体,安在其不辱也?(2分) 由此言之,勇怯,势也;强弱,形也。审矣,何足怪乎?(3分) 且勇者不必死节,怯夫慕义,何处不免焉?(3分)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9分 每小题3分) 项籍者,下相人也,字羽。初起时,年二十四。其季父项梁。梁父即楚将项燕,为秦将王翦所戮者也。项氏世世为楚将,封于项,故姓项氏。 项籍少时,学书不成,去;学剑,又不成。项梁怒之。籍曰:“书,足以记名姓而已。剑,一人敌,不足学,学万人敌。”于是项梁乃教籍兵法。籍大喜,略知其意,又不肯竟学。项梁杀人,与籍避仇于吴中,吴中贤士大夫皆出项梁下。每吴中有大徭役及丧,项梁常为主办,阴以兵法部勒①宾客及子弟,以是知其能。秦始皇帝游会稽,渡浙江,梁与籍俱观。籍曰:“彼可取而代也。”梁掩其口,曰:“毋妄言,族矣!”梁以此奇籍。籍长八尺余,力能扛鼎,才气过人,虽吴中子弟,皆已惮籍矣。 秦二世元年七月,陈涉等起大泽中。其九月,会稽守通谓梁曰:“江西皆反,此亦天亡秦之时也。吾闻:‘先即制人,后则为人所制。’吾欲发兵,使公及桓楚将。”是时桓楚亡在泽中。梁曰:“桓楚亡,人莫知其处,独籍知之耳。”梁乃出,诫籍持剑居外待。梁复入,与守坐,曰:“请召籍,使受命召桓楚。”守曰:“诺。”梁召籍入。须臾,梁眴②籍曰:“可行矣!”于是籍遂拔剑斩守头。项梁持守头,佩其印绶。门下大惊,扰乱,籍所击杀数十百人。一府中皆慴③伏,莫敢起。梁乃召故所知豪吏,喻以所为起大事,遂举吴中兵。使人收下县,得精兵八千人。梁部署吴中豪杰为校尉、候、司马。有一人不得用,自言于梁。梁曰:“前时某丧使公主某事,不能办,以此不任用公。”众乃皆伏。于是梁为会稽守,籍为裨将,徇下县。 注:①部勒;组织,调度。②眴;使眼色.。③慴;因怕而屈服 小题1:对下列语句中加点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学书不成。书:识字,写字 | B.略知其意,又不肯竟学。竟:完毕 | C.力能扛鼎扛:用手举 | D.是时桓楚亡在泽中亡:死 | 小题2: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与例句中加点的词的词类活用类型相同的一项是( ) 例:此亦天亡秦之时也。A.皆白衣冠以送之。 | B.项伯杀人,臣活之。 | C.常以身翼蔽沛公。 | D.孔子登泰山而小天下。 | 小题3: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为秦将王翦所戮者也。 后则为人所制。 | B.阴以兵法部勒宾客及子弟,以是知其能。 梁以此奇籍 | C.与籍避仇于吴中 有一人不得用,自言于梁。 | D.其季父项梁。 | 其九月,会稽守通谓梁曰 小题4:下列对文中有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项羽少时学书法、剑法、兵法,什么都学,但学啥啥不成,没耐性,半途而废,让他的叔父项梁非常生气。而项羽却还在他的叔父面前为自己辩解,以表明自己志在高远。 | B.在秦王朝最强大之时,面对秦始皇巡游时的威仪,项羽宣称“彼可取而代之”,透露出他非凡的气魄、志向以及直率的性格。 | C.“虽吴中子弟,皆已惮籍矣。”所反映的土著子弟敬畏项羽的事实,证明项羽的力量和才能都超过一般人。 | D.剑杀殷通,夺了会稽的军政权利,表现了项羽叔侄为达到目的不择手段的行事心理,反映了二人残酷暴虐的性格。 | 小题5: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阴以兵法部勒①宾客及子弟,以是知其能。(3分) (2)吾欲发兵,使公及桓楚将。(2分) (3)臣之壮也,犹不如人;今老矣,无能为也已。(2分) (4)故遣将守关者,备他盗出入与非常也。(3分)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9分每小题3分)
鼎性廉不欺,尝任其子,族人欲增年以图速仕,鼎不可。父死,分诸子以财,鼎悉推与其弟。尝知临邛县,转运使选摄新繁,新繁多职田,斗粟不以自入。奉使契丹,得千缣,散之族人,一日尽。所至不扰,唯市饮食日用物,增直以偿。事继母孝,教育孤侄甚至,自奉养俭约。当官明敏,强直不可挠。所荐士多知名,有终身不识者。 节选自《宋史•列传第五十九》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择诸路使者令按举不法按:追查查究 | B.不肯偿所逋逋:迟延 | C.强直不可挠挠:屈服 | D.前使者多渔市南物渔:掠夺、骗取 | 小题2:以下各组中,全都表明王鼎“刚正清廉”的一组是(3分) ①鼎为条教禁止 ②父死,分诸子以财,鼎悉推与其弟 ③鼎一无所市 ④与转运使杨纮、判官王绰竞擿发吏,至微隐罪无所贷 ⑤斗粟不以自入 ⑥治奸赃益急,所劾举,不避贵势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王鼎任提点江东刑狱期间,与转运使杨纮、判官王绰,积极揭发、严肃处理贪官污吏,招致了属下的怨恨,被他们称为“三虎”。后因范仲淹等人被罢免,王鼎也遭贬。 | B.王鼎的忠直耿介,弹劾检举官员,不回避权贵和有势力的官员。他坚持反对内侍杨永德沿汴河置铺挽漕舟的主张,他的意见最终被皇帝接受。 | C.针对漕运出现的弊端,他计算出漕运路途的远近、确定运期的先后,并制订为规章制度,这样各地劳逸均等,下级官吏责任再也没有轻重之分了。 | D.王鼎为官明智敏捷,坚强正直,生平廉洁俭约。父亲死后,他把遗产全部推给了弟弟。他对继母孝顺,教育孤侄周到。他所推荐的士人中有许多人很知名,有些人王鼎终身不认识他们。 |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永德横猾,执政重违其奏,乃令三司判官一员将永德就鼎议,发八难,永德不能复。(5分) (2)所至不扰,唯市饮食日用物,增直以偿。(5分)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9分每小题3分) 赵煚①,字贤通。煚少孤,养母至孝。年十四,有人盗伐其父墓中树者,煚对之号恸,因执送官。及长,深沉有器局,略涉书史。周太祖引为相府参军事。 闵帝受禅,迁陕州刺史。时周人于江南岸置安蜀城以御陈,属霖雨数旬,城颓者百余步。蛮酋郑南乡叛,引陈将吴明彻欲掩安蜀。议者皆劝煚益修守御,煚曰:“不然,吾自有以安之。”乃遣使说诱江外生蛮向武阳,令乘虚掩袭所居,获南乡父母妻子。南乡闻之,其党各散,陈兵遂退。明年,吴明彻屡为寇患,煚勒兵御之,前后十六战,每挫其锋。获陈裨将覃冏、王足子、吴朗等三人,斩首百六十级。寻从上柱国于翼率众数万,自三雅道以伐陈,克陈十九城而还。以谗毁,功不见录,除益州总管长史。煚与宗伯斛斯徵素不协,徵后出为齐州刺史,坐事下狱,自知罪重,遂逾狱而走。帝大怒,购之甚急。煚上密奏曰:“徵自以负罪深重,惧死遁逃,若不北窜匈奴,则南投吴越。徵虽愚陋,久历清显,奔彼敌国,无益圣朝。今者炎旱为灾,可因兹大赦。”帝从之。徵赖而获免,煚卒不言。 及践阼,拜相州刺史。朝廷以煚晓习故事,征拜尚书右仆射。视事未几,以忤旨,寻出为陕州刺史,俄转冀州刺史,甚有威德。煚尝有疾,百姓奔驰,争为祈祷,其得民情如此。尝有人盗煚田蒿者,为吏所执。煚曰:“此乃刺史不能宣风化,彼何罪也。”慰谕而遣之,令人载蒿一车以赐盗者。盗者愧恧②,过于重刑。其以德化民,皆此类也。 开皇十九年卒,时年六十八。 注释:①煚jiǒng ②恧nǜ,惭愧。 (节选自《隋书•赵煚传》) 小题1:
小题2:下列句子编为四组,表现赵煚“有勇有谋、与人为善”的一项是 ①对之号恸,因执送官; ②引陈将吴明彻欲掩安蜀; ③令乘虚掩袭所居,获其南乡父母妻子;④勒兵御之,前后十六战,每挫其锋; ⑤上密奏,徵赖而获免; ⑥令人载蒿一年以赐盗者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A.赵煚孝顺父母,又精通知识,所以后来周太祖、闵帝都非常信任他,分别让他担任了重要职务。 | B.赵煚与人为善,宽大为怀,绝不因为个人恩怨而加害他人。 | C.赵煚为官,非常得民心,常常反躬自问,以自己的行动教育感化了老百姓。 | D.赵煚打仗有勇有谋,在陈将即将攻打安蜀城的情况下,巧用计谋,不战而退人之兵。 |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①以谗毁,功不见录,除益州总管长史。 ②视事未几,以忤旨,寻出为陕州刺史,俄转冀州刺史,甚有威德。 |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