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贤主所贵莫如士。所以贵士,为其直言也。言直则枉者见矣。人主之患,欲闻枉而恶直言。是障其源而欲其水也,水奚自至?是贱其所欲而贵其所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贤主所贵莫如士。所以贵士,为其直言也。言直则枉者见矣。人主之患,欲闻枉而恶直言。是障其源而欲其水也,水奚自至?是贱其所欲而贵其所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来源:不详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贤主所贵莫如士。所以贵士,为其直言也。言直则枉者见矣。人主之患,欲闻枉而恶直言。是障其源而欲其水也,水奚自至?是贱其所欲而贵其所恶也,所欲奚自来
狐援说齐湣王日:“殷之鼎陈于周之廷,其社盖于周之屏,其干戚之音在人之游。亡国之音不得至于庙,亡国之社不得见于天,亡国之器陈于廷,所以为戒。王必勉之!其无使齐之大吕陈之廷,无使太公之社盖之屏,无使齐音充人之游。”齐王不受。狐援出而哭国三日,其辞曰:“先出也,衣絺纻;后出也,满圈圈。吾今见民之洋洋然东走而不知所处。”齐王问吏日:“哭国之法若何?”吏曰:“斫。”王日:“行法!”吏陈斧质于东闾,不欲***之,而欲去之。狐援闻而蹶往过之。吏日:“哭国之法斫,先生之老欤?昏欤?”狐援曰:“曷为昏哉?”于是乃言日:“有人自南方来,鲋入而鲵居,使人之朝为革而国为墟。殷有比干,昊有予胥,齐有狐援。已不用若言,又斫之东阊,每斫者以吾参夫二子者乎!”狐援非乐斫也,国已乱矣,上已悖矣,衷社稷与民人,故出若言。出若言非平论也,将以救败也,固嫌於危。此触子之所以去之也,迭子之所以死之也。
赵筒子攻卫,附郭。自将兵,及战,且远立,又居于犀蔽屏橹之下。鼓之而士不起。筒子投桴而叹曰:“呜呼!士之速弊一若此乎!”行人烛过免胄横戈而进日:“亦有君不能耳,士何弊之有?”筒子勃然作色曰:“寡人之无使,而身自将是众也,子亲谓寡人之无能,有说则可,无说则死!”对日:“昔吾先君献公即位五年,兼国十九,用此士也。惠公即位二年,淫色暴慢,身好玉女,秦人袭我,进去绛.七十,用此士也。文公即位二年,底之以勇,故三年而士尽果敢;城濮之战,五败荆人,围卫取曹,拔石社,定天子之位,成尊名于天下,用此士也。亦有君不能耳,士何弊之有?”简子乃去犀蔽屏橹,而立于矢石之所及,一鼓而士毕乘之。筒子曰:“与吾得革车千乘也,不如闻行人烛过之一言。”行人烛过可谓能谏其君矣。战斗之上,桴鼓方用,赏不加厚,罚不加重,一言而士皆乐为其上死。
(节选自《吕氏春秋·贵直论第三》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言直则枉者见矣见:通“现”,显露
B.后出也,满囹圄满:使……充满
C.狐援闻而蹶往过之过:拜访,拜见
D.赵筒子攻卫,附郭附:归附
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
A.王必勉之填然鼓之,兵刃既接,弃甲曳兵而走
B.及战,且远立臣死且不避,卮酒安足辞
C.行人烛过免胄横戈而进日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D.所以贵士,为其直言也慎勿为妇死,贵贱情何薄
小题3: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2分)
(1)是贱其所欲而贵其所恶也,所欲奚自来?(4分)
译文:
(2)吏陈斧质子东阎,不欲***之,而欲去之。(4分)
译文:
(3)筒子乃去犀蔽屏橹,而立于矢石之所及;—鼓而士毕乘之。(4分).
译文:
答案

小题1:D
小题2:A
小题3:

解析

小题1:

小题2:

小题3:


举一反三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
李若水字清卿,洺州曲周人。靖康元年,为太学博士。开府仪同三司高俅死,故事,天子当挂服举哀。若水言:“俅以幸臣躐跻显位,败坏军政,金人长驱,其罪当与童贯等,得全首领以没,尚当追削官秩,示与众弃;而有司循常习故,欲加缛礼,非所以靖公议也。”章再上,乃止。……二年,金人再邀帝出郊,帝殊有难色,若水以为无他虑,扈从以行。金人计中变,逼帝易服,若水抱持而哭,诋金人为狗辈。金人曳出,击之败面,气结仆地,众皆散,留铁骑数十守视。粘罕令曰:“必使李侍郎无恙。”若水绝不食,或勉之曰:“事无可为者,公昨虽言,国相无怒心,今日顺从,明日富贵矣。”若水叹曰:“天无二日,若水宁有二主哉!”其仆亦来慰解,曰:“公父母春秋高,若少屈,冀得一归觐。”若水叱之曰:“吾不复顾家矣!忠臣事君,有死无二。然吾亲老,汝归勿遽言,令兄弟徐言之可也。”……粘罕令拥之去,反顾骂益甚。至郊坛下,谓其仆谢宁曰:“我为国死,职耳,奈并累若属何!”又骂不绝口,监军者挝破其唇,噀血骂愈切,至以刃裂颈断舌而死,年三十五。
(节选自《宋史·李若水传》)
【注】①李若水:北宋末年人,官至吏部侍郎。靖康二年随钦宗至金营,不屈而被害。
②躐(liè)跻:越级升官。            ③扈从:随从护驾。
④挝(zhuā):敲打,击。               ⑤噀(xùn):喷。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非所以靖公议也             靖:平息。
B. 帝殊有难色                 殊:特殊
C. 若少屈,冀得一归觐          觐:拜见。
D. 反顾骂益甚                 顾:回头。



 


 
2.下列各句中加点字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3分) 
得全首领以没                     非所以靖公议也
A.                               B.
若舍郑以为东道主                 臣所以去亲戚而事君者



 


 
粘罕令拥之去                     而有司循常习故,欲加缛礼
C.                               D.
亏无为之大道哉                   涂有饿莩而不知发
3. 下列叙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3分)
A. 李若水认为高俅败坏军政,以致金人入侵,应降低他生前官爵俸禄的等级,而不应循常习故,用隆重的礼节为他治丧。皇上当即接受他的意见,不再为高俅挂服举哀。
B. 金人邀请宋钦宗出郊,却又中途变卦,逼钦宗改换服装以侮辱宋朝。李若水坚守气节,大骂金人,虽惨遭毒打,仍未动摇自己的忠心,并以绝食对金人的诱降表示抗争。
C. 李若水不愿为了能回家侍奉父母而投降,他严词拒绝了仆人要他屈从金人的劝说。但又流露出心中无限的牵挂,生怕自己被***的噩耗惊吓了父母。
D. 粘罕诱降李若水遭到失败,于是下令***掉他。李若水义无反顾,骂不绝口,金人打破了他的嘴唇,他含血痛骂,愈加激切,以至遭裂颈断舌而死,景象十分惨烈。
4. 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①然吾亲老,汝归勿遽言,令兄弟徐言之可也。
译文:                                                
②我为国死,职耳,奈并累若属何!
译文: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下文,完成第下面小题。
户部郎中张滂之子,日仲殷,于南山内读书,遂结时流子弟三四人,仲殷性亦聪利,但不攻文学,好习弓马,时与同侣挟弹,游步林薮,去所止数里,见一老人持弓,遂一鹿绕林,一矢中之,洞胸而倒,仲殷惊赏,老人日:“君能此乎?”仲殷曰“固所好也,”老人曰:“获此一鹿,吾无所用,奉赠君,以充—饭之费.”仲殷等教谢之.老人日:  “明日能来看射否?”明日至,亦见老人逐鹿,复射之,与前无异,复又与仲殷.仲殷益异之,如是三度,仲殷乃拜乞射法.老人日:  “观子似可教也.明日复期于此,不用令他人知也.”
仲殷乃明日复至甚所老人还至遂引仲殷西行四五里入一谷口路渐低下如入洞中草树有异人间,仲殷弥敬之.约行三十余里,至一大庄,如卿相之别业焉.止仲殷子中门外厅中,老人整服而入,有修谒之状.出日:“姨知君来此,明日往相见.”仲殷敬诺而宿于厅.至明日,敕奴仆与仲殷备汤沐,更易新衣.老人具馔于中堂,延伸殷入拜母,仲殷拜堂下,母不为起,亦无辞让.老人又延升堂就坐,视其状貌,不多类人,或似过老变易,又如猿猿猩之状。其所食品物甚多,仲殷食次,亦不见其母动匕箸,倏忽而毕
既而食物皆尽,老人复引仲殷出,于厅前树下,施床而坐.老人即命弓矢,仰卧,指一树枝日: “十箭取此-尺.一遂发矢十只,射落碎枝十段,接成一尺.谓仲殷日:“此定如何?”仲殷拜于床下日:“敬服!一又命墙头上立十针焉.去三十步,乃按次射之,发无不中者也.遂教仲殷屈伸距跗之势.但约臂腕骨,臂腕骨相拄而弓已满.故无强弱,皆不费力也.数日,仲殷已得其妙。老人抚之,谓仲殷日:“止于此矣!勉驰此名,左右且教取五千人,以救乱世也,”遂却引归至故处.而仲殷艺日新,果有善射之名,受其教者,虽童子女人,即可与谈武矣.后父卒,除服,偶游于东平军,乃教得数千人而卒。
其老人盖山神也.善射者必趣度通臂,故母类于猿焉.
(节选自皇甫氏《原化记》)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明日复期于此期:约会
B.促殷弥敬之弥:更加
C.延伸殷入拜母延:邀请
D.施床而坐施:给予
小题2: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表现老人神异的一组是   (   )
①获此一鹿,吾无所用    ②老人整服而入,有修谒之状    ③不用令他人知也
④视其状貌,不多类人    ⑤遂教仲殷屈伸距跗之势      ⑥射落碎枝十段,接成一尺
A.①②④B.③④⑥C.③⑤⑥D.①②⑤
小题3:下列对原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张仲殷读书南山之内,虽然心性聪颖,但不喜读书,而喜练习弓马,有一定的武功,为后来成为老人的箭术传人打下了基础。
B.老人见到张仲殷喜欢武功,便有意展示高超的射箭技艺,引起他的兴趣,让他主动拜师,最终将技艺传授给他。
C.老人射箭技艺高超,是经过艰苦练习而来,这艰苦的练习导致其形貌改变,与常人不同,长相近似猿猴。
D.张伸殷勤奋练习,终以善射名于当时,并悉心教授他人射箭技艺,最后没有辜负老人“以救乱世”的期望。
小题4:用斜线(/)给第三大题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划波浪线的句子断句,并把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用“/”线断句。(3分)
仲 殷 乃 明 日 复 至 其 所 老 人 还 至 遂 引 仲 殷 西 行 四 五 里 入 一 谷 口路 渐 低下 如 入 洞 中 草 树 有 异 人 间.
(2)翻译:(7分)
①其所食品物甚多,仲殷食次,亦不见其母动匕箸,倏忽而毕。.(4分) .
译文:
②后父卒,除服,偶游于东平军,乃教得数千人而卒。(3分)
译文: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18分)
曹景宗,字子震,新野人也。父欣之,为宋将,位至征虏将军、徐州刺史。景宗幼善骑射,好畋猎。未弱冠,欣之于新野遣出州,以匹马将数人,于中路卒逢蛮贼数百围之。景宗带百余箭,乃驰骑四射,每箭***一蛮,蛮遂散走,因是以胆勇知名。颇爱史书,每读《穰苴》、《乐毅传》,辄放卷叹息曰:“丈夫当如是!”辟西曹不就。宋元徽中,随父出京师,迁尚书左民郎。寻以父忧去职,还乡里。服阕,领天水太守。
建元初,蛮寇群动,景宗东西讨击,多所擒破。齐鄱阳王锵为雍州,复以为征虏中兵参军,带冯翊太守督岘南诸军事,除屯骑校尉。少与州里张道门厚善。道门,齐车骑将军敬儿少子也,为武陵太守。敬儿诛,道门于郡伏法,亲属故吏莫敢收,景宗自襄阳遣人船到武陵,收其尸骸,迎还殡葬,乡里以此义之。
五年,魏拓跋英寇钟离,围徐州刺史昌义之。高祖诏景宗督众军援义之,豫州刺史韦睿亦预焉,而受景宗节度。诏景宗顿道人洲,待众军齐集俱进。景宗固启,求先据邵阳洲尾,高祖不听。景宗欲专其功,乃违诏而进,值暴风卒起,颇有淹溺,复还守先顿。高祖闻之,曰:“此所以破贼也。景宗不进,盖天意乎!若孤军独往,城不时立,必见狼狈。今得待众军同进,始大捷矣。”及韦睿至,与景宗进顿邵阳洲,立垒去魏城百余步。魏连战不能却,***伤者十二三,自是魏军不敢逼。
景宗为人自恃尚胜,每作书,字有不解,不以问人,皆以意造焉。虽公卿无所推揖惟韦睿年长且州里胜流特相敬重同宴御筵亦曲躬谦逊高祖以此嘉之。性躁动,不能沈默,出行常欲褰车帷幔,左右辄谏以位望隆重,人所具瞻,不宜然。为人嗜酒好乐。高祖数宴见功臣,共道故旧,景宗醉后谬忘,或误称下官,高祖故纵之,以为笑乐。
七年,迁侍中、中卫将军、江州刺史。赴任卒于道,时年五十二。
——节选自(《梁书·曹景宗列传》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是
A.迁尚书左民郎迁:升任
B.乡里以此义之义:认为有义气
C.魏拓跋英寇钟离寇:侵犯、攻打
D.豫州刺史韦睿亦预焉预:干预
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因是以胆勇知名恩所加,则思无因喜以谬赏
B.以匹马将数人斧斤以时入山林
C.人所具瞻,不宜然若予者,将无往而不得死所矣
D.***伤者十二三曩者辱赐书,教以慎于接物,推贤进士为务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与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有一次曹景宗受父亲派遣出州远行,只带了少数几个人。半路被几百个蛮人层层包围。曹景宗驰马四射,一箭***一蛮人,蛮人被吓得四处逃散,从此,曹景宗因胆勇过人而知名。B.曹景宗少年时和州里张道门是好友,后来,张道门在武陵被斩却无人替他收尸。曹景宗知道后,从襄阳派人到武陵,为其收尸殡葬,乡里人因此赞他讲义气。
C.建元五年,在一次抗魏行动中,为取得最后的胜利,曹景宗不惜抗命,联合韦睿渡江进驻邵阳洲,与魏军连续作战,终于击退了敌人。
D.曹景宗嗜好饮酒。高祖曾多次设宴接见功臣,在席上,景宗常在醉酒后胡言乱语,有时讲错下属官吏的名字。高祖故意任他讲下去,不以为过。
小题4:用“/”给文中划波浪线的部分断句。(3分)
虽公卿无所推揖惟韦睿年长且州里胜流特相敬重同宴御筵亦曲躬谦逊高祖以此嘉之
小题5:把文中画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6分)
(1)寻以父忧去职,还乡里。
                                                              
(2)此所以破贼也。景宗不进,盖天意乎!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甲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4分)

子曰:“君子之于天下也,无适也,无莫也,义之与比。”
子曰:“不得中行而与之,必也狂狷乎。狂者进取,狷者有所不为也。”
有子曰:“礼之用,和为贵。先王之道斯为美,小大由之。有所不行,知和而和,不以礼节之,亦不可行也。”
(1) “狂者”与“狷者”各是指什么样的人。(2分)
                                                                         
(2)结合材料,谈谈孔子对“礼”与“和”关系的看法。(2分)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乙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3分)
孔子提出中庸之道。现代社会有很多人都以此为保护盾,在日常生活中明哲保身,圆滑处事,左右逢源,即便对于别人的谬误、争吵,也是三缄其口,不发一言。他们觉得这样做遵循了孔子的思想,是中庸之道的运用。
上述这些人对中庸之道的理解是否正确?请简要说明理由。(3分)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

超级试练试题库

© 2017-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