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题目。子贡问:“师与商①也孰贤?”子曰:“师也过,商也不及。”曰:“然则师愈②与?”子曰:“过犹不及。”(《论语·先进》)公孙丑曰:“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题目。子贡问:“师与商①也孰贤?”子曰:“师也过,商也不及。”曰:“然则师愈②与?”子曰:“过犹不及。”(《论语·先进》)公孙丑曰:“

题型:阅读题难度:简单来源:不详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题目。
子贡问:“师与商也孰贤?”子曰:“师也过,商也不及。”曰:“然则师愈与?”子曰:“过犹不及。”(《论语·先进》)
公孙丑曰:“道则高矣,美矣,宜若登天然,似不可及也;何不使彼为可几及而日孳孳也?”孟子曰:“大匠不为拙工改废绳墨,羿不为拙射变其彀率。君子引而不发,跃如也。中道而立,能者从之。”(《孟子·尽心上》)
【注释】①师与商:师,颛孙师,即子张。商,卜商,即子夏。②愈:胜过,强些。③孳孳:勤勉不懈的样子。④彀率:拉开弓的标准。
(1)试分别概括孔子立身行事的原则和公孙丑、孟子求“道”的观点。(4分)
(2)结合上面的选段,联系学习或生活实际,谈谈我们应该如何做到“中道而立”。(5分)
答案
(1)(4分)孔子认为应该不偏不倚,做得恰到好处。(1分)公孙丑认为,“道”应该可望也可及,才能令人勤勉地追求。(1分)孟子则认为真理不能降格以求。(1分)同时认为要善于引导和激发,做到“中道而立”(1分)
(2)(5分)示例:我们做任何事情,都要确立好行事的标准,并努力做到不偏不倚,恰到好处。如在教学中,教师既积极引导学生学习,激活学生思维,注重传授的方法;又不能包办代替,越俎代庖,要给学生留有消化、理解、自我体验、自主探究的余地。(5分)
解析

举一反三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列小题(7分)。
红 叶 
风,把 红 叶,
掷 到 脚 跟 前。
噢,秋 天!
绿 色 的 生 命 也 有 热 血,
经 霜 后 我 才 发 现……
小题1:诗歌中的前两句写出了怎样的图景?(3分)
小题2:诗歌中的最后一句有什么深刻含义?(4分)
题型:阅读题难度:简单| 查看答案
文言文阅读(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答案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每小题3分,共12分)
项王军壁垓下,兵少食尽,汉军及诸侯兵围之数 重。夜闻汉军四面皆楚歌,项王乃大惊曰:“汉皆已得楚乎?是何楚人之多也!”项王则夜起,饮帐中。有美人名虞,常幸从;骏马名骓,常骑之。于是项王乃悲歌慷慨,自为诗曰:“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骓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歌数阕,美人和之。项王泣数行下,左右皆泣,莫能仰视。
于是项王乃上马骑,麾下壮士骑从者八百余人,直夜溃围南出,驰走。平明,汉军乃觉之,令骑将灌婴以五千骑追之。项王渡淮,骑能属者百余人耳。项王至阴陵,迷失道,问一田父,田父绐曰:“左。”左,乃陷大泽中,以故汉追及之。项王乃 复引兵而东,至东城,乃有二十八骑。汉骑追者数千人。项王自度不得脱,谓其骑曰:“吾起兵至今八岁矣,身七十余战,所当者破,所击者服,未尝败北,遂霸有天下。然今卒困于此,此天之亡我,非战之罪也。今日固决死,愿为诸君快战,必三胜之,为诸君溃围,斩将,刈旗,令诸君知天亡我,非战之罪也。”乃分其骑以为四队,四向。汉军围之数重。项王谓其骑曰:“吾为公取彼一将。”令四面骑驰下,期山东为三处。于是项王大呼驰下,汉军皆披靡,遂斩汉一将。是时,赤泉侯为骑将,追项王,项王嗔目而叱之,赤泉侯人马俱惊,辟易数里。
与其骑会为三处。汉军不知项王所在,乃分军为三,复围之。项王乃驰,复斩汉一都尉,***数十百人,复聚其骑, 亡其两骑耳。乃谓其骑曰:“何如?”骑皆伏 曰:“如大王言!”
于是项王乃欲东渡乌江。乌江亭长舣船待,谓项王曰:“江东虽小,地方千里,众数十万人,亦足王也。愿大王急渡。今独臣有船,汉军至,无以渡。”项王笑曰:“天之亡我,我何渡为!且籍与江东子弟八千人渡江而西,今无一 人还,纵江东父兄怜而王我,我何面目见之?纵彼不言,籍独不愧于心乎?”乃谓亭长曰:“吾知公长者。吾骑此马五岁,所当无敌,尝一日行千里,不忍***之,以赐公。”乃令骑皆下马步行,持短兵接战。独籍所***汉军数百人。项王身亦被十余创,顾见汉骑司马吕马童, 曰:“若非吾故人乎?”马童面之,指王翳曰:“此项王也。”项王乃曰:“吾闻汉购我头千金,邑万户,吾为若德。”乃自刎而死。
太史公曰:吾闻之周生曰:“舜目盖重瞳子”,又闻项羽亦重瞳子。羽岂其苗裔邪?何兴之暴也!夫秦失其政,陈涉首难,豪杰蜂起,相与并争,不可胜数。然羽非有尺寸,乘执起陇亩 之中,三年,遂将五诸侯灭秦,分裂天下,而封王侯,政由羽出,号为“霸王”,位虽不终,近古以来未尝有也。及羽背关怀楚,放逐义帝而自立,怨王侯叛己,难矣。自矜功伐,奋其私智而不师古,谓霸王之业,欲以力征经营天下,五年卒亡其国,身死东城,尚不觉寤而不自责,过矣。乃引“天亡我,非用兵之罪也”,岂不谬哉!
小题1: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解释不正确的是(  )
A.项王军壁垓下壁:名词活用为动词,扎营、驻扎
B.项王则夜起,饮帐中夜:在夜间,名作状
C.羽岂其苗裔邪?何兴之暴也暴:暴躁
D.项王渡淮,骑能属者百余人耳属:跟随,读zhǔ
小题2:下列各组中,加点的字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令骑将灌婴以五千骑追之思垂空文以自见
B.籍独不愧于心乎州司临门,急于星火
C.天之亡我,我何渡为 谁为大王为此计者
D.汉军不知项王所在      纵一苇之所如
小题3:从文言句式上看,句式不同的一组是()
A.天亡我,非用兵之罪也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
B.然今卒困于此       若属且为之所虏
C.麾下壮士骑从者八百余人居庙堂之高则忧其君
D.若非吾故人乎     婴所不唯忠于君、利社稷者是与
小题4:下列判断不正确的是()
A.开篇就把人物置身于特殊的典型环境之中:“军壁垓下”点出大战发生的地点,“兵少食尽”、“围之数重”、再加上四面楚歌,可见楚军局势之危。
B.本文是历史传记,其中有很多细节描写,如“夜闻楚歌”、“项王悲歌”、“虞姬和歌”、“左右皆泣”、“莫能仰视”等,这些细节是作者添加的细枝末节,这有悖于历史客观事实,在传记文学中是不值得提倡的。
C.《项羽本纪》是《史记》中最精美的一篇。全文主要描写了三大战役,巨鹿之战,勇冠三军,成为天下注目的英雄;鸿门宴上,坐失良机,埋了悲剧的种子;垓下之围,慷慨悲歌,留下末路英雄之悲怆。
D.项羽的《垓下歌》和刘邦的《大风歌》十分确切地表明了“诗言志”的道理。直抒胸臆,表达自己的情感、志向。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文言翻译(共10分)
孟子曰:“非礼之礼,非义之义,大人弗为。”孟子曰:“人不可以无耻,无耻之耻,无耻矣。”孟子曰:“尊德乐义,则可以嚣嚣矣。故士穷不失义,达不离道。穷不失义,故士得己焉;达不离道,故民不失望焉。古之人,得志,泽加于民;不得志,修身见于世。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
小题1:非礼之礼,非义之义,大人弗为。
小题2:人不可以无耻,无耻之耻,无耻矣。
小题3: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
任光禄竹溪记    [明]唐顺之
余尝游于京师侯家富人之园,见其所蓄,自绝徼海外奇花石无所不致,而所不能致者惟我曾经游观过京城世宦富贵人家的亭园,见那里集聚的东西,自极远的边地到海外,奇异的花卉石子没有不能罗致的,所不能罗致的只有竹子。
竹。吾江南人斩竹而薪之。其为园,亦必购求海外奇花石,或千钱买一石,百钱买一花,不我们江南人砍伐竹子当柴烧。他们筑园构亭也必定购买寻求海外的奇花异石,有的用千钱买一石,有的用百钱买一花,并不吝惜。
自惜。然有竹据其间,或芟而去焉,曰:“毋以是占我花石地!”而京师人苟可致一竹,辄不然而如有竹子占据在当中,有时就将它砍去,说:“不要让它占了我种花置石的地方”。
惜数千钱;然才遇霜雪,又槁以死。以其难致而又多槁死,则人益贵之。而江南人甚或笑之但京城人如果能觅到一竿竹子,常常不惜化费数千钱来购买;然而一遇到下霜降雪,便又都干枯而死。正因为它的难以寻觅而且又多枯死,人们因此就更加珍爱它。而江南人甚而笑他们曰:“京师人乃宝吾之所薪!”
说:“京城人竟把我们当柴烧的东西视为珍宝。”
呜呼!奇花石诚为京师与江南人所贵,然穷其所生之地,则绝徼海外之人视之,吾意其呜呼!奇花异石诚然为京城与江南人所珍爱。然而追溯它们的产地,则边地和海外人看待它们,我想也与
亦无以甚异于竹之在江以南。而绝徼海外,或素不产竹之地,然使其人一旦见竹,吾意其必竹子在江南没有什么大的区别。而边地海外,或许是从不出产竹子的地方,假如让那里的人一旦看到竹子,
又有甚于京师人之宝之者,是将不胜笑也。语云:“人去乡则益贱,物去乡则益贵。”以此言我想他们必定比京城人更加珍爱和看重它。这种情况恐怕是笑不完的了。俗语说:“人离乡则愈贱,物离乡则愈贵。”
之,世之好丑,亦何常之有乎?
如此说来,世上的美丑好恶,又有什么不变的标准呢!
余舅光禄任君治园于荆溪之上,遍植以竹,不植他木。竹间作一小楼,暇则与客吟啸其我的舅舅任光禄君在荆溪的边上构筑了一个亭园,到处种竹,不种其它的花木。竹林间造了一座小楼,有空就与客人在那里吟诗啸歌。
中。而间谓余曰:“吾不能与有力者争池亭花石之胜,独此取诸土之所有,可以不劳力而蓊他偶然对我说:“我不能与有势力的人比池亭花石的胜况,单独在这里取山地本来所有的东西,可以不花费劳力而使满园苍翠葱茏,
然满园,亦足适也,因自谓竹溪主人。甥其为我记之。”
也足以自适。因此自称是竹溪主人。请外甥为我记述一下吧。”
余以谓君岂真不能与有力者争,而漫然取诸其土之所有者,无乃独有所深好于竹,而不我以为任君哪里是真的不能与有势力者攀比,而随意取其当地所有;恐怕还是对竹独有特殊的爱好,
欲以告人欤?昔人论竹,以为绝无声色臭味可好,故其巧怪不如石,其妖艳绰约不如花,孑而不愿意把它告诉别人吧?过去有人谈论竹子,以为它决没有美妙的声音、动人的姿色和香味值得喜爱。
所以它奇巧怪异不如石,妖艳柔美不如花,孑孑然有如高傲独立的士人,不能与尘俗混同合一。乎偃蹇孤特之士,不可以谐于俗。是以自古以来,知好竹者绝少。且彼京师人亦岂孑然有似因此自古以来,知道珍爱竹子的人极少。那么京城人难道也是能知竹而加以珍爱的吗?他们不过是想用此能知而贵之,不过欲以此斗富,与奇花石等耳。故京师人之贵竹,与江南人之不贵竹,其为
与别人争夸富贵,如同用奇花异石向人炫耀一样。所以京城人珍爱竹子,与江南人不重竹子,不知竹一也。
他们同属于不知竹,是一样的啊。
君生长于纷华,而能不溺乎其中,裘马、僮奴、歌舞,凡诸富人所酣嗜,一切斥去。尤任君在繁华纷闹中生长,而能不沉溺其中,衣饰、车马、僮仆、歌舞,凡是富贵人家所沉湎嗜好的,一切挺挺不妄与人交,凛然有偃蹇孤特之气,此其于竹必有自得焉。而举凡万物,可喜可玩,固摒斥而去。尤其是方正刚直不随意与人交往,凛然有高洁独立之气,这正是任君对于竹子必有自得的地方。
有不能间也欤?然则虽使竹非其土之所有,君犹将极其力以致之,而后快乎其心。君之力虽世上可喜可玩的万物,原有不能割舍的吗?既然这样,那么假使竹子不是这里的土地所有,任君也将竭尽使能尽致奇花石,而其好固有不存也。
其力予以搜集,然后心里才高兴。任君的财力虽然使他能尽量寻觅奇花异石,然而他的爱好本不在此啊。
嗟乎!竹固可以不出江南而取贵也哉!吾重有所感矣。
可叹啊!竹子本可以不出江南而为人贵重,对此我重新有了感受了。
(选自《古文鉴赏辞典》)
小题1:对文中一些句子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自绝徼海外”中的“绝”与“绝无声色臭味”中的绝,意思不一样。
B.“毋以是占我花石地”中的“是”是代词,意思是“这种东西”,文中具体代指的是竹。
C.“然穷其所生之地”中的“穷”,意思是在生产竹子的地方把它挖遍。
D.“君之力虽使能尽致奇花石”中的“虽”,应该讲为“虽然”而不是讲为“即使”。
小题2:下列对文句的翻译,错误的一项是  (   )
A.“京师人乃宝吾之所薪”意思是“京城里的人名叫乃宝的是懂得我们的爱好的人”。
B.“人去乡则益贱,物去乡则益贵”意思是“人离开家乡会变得更加低贱,物离开出产它的地方却会变得更加珍贵”。
C.“世之好丑,亦何常之有乎?”意思是“世人对事物好丑的评价,有什么定准呢?”
D.“暇则与客吟啸其中”意思是“闲暇时就跟来访的客人在竹间小楼作高雅的闲谈”。
小题3:下列对文意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作者唐顺之看过京城侯姓人家的花园,也看过舅舅任光禄(光禄是官职,文中因避讳没有出现舅舅的名字)修建在荆溪上的竹园,作者通过侯姓人家爱好奇花异石而舅舅爱好竹园来对比着写这篇文章。
B.作者揭示舅舅不是没有能力招致奇花异石,而是其偃蹇孤特的性格决定了他不喜欢那些巧怪妖艳绰约的奇花异石,而喜欢“挺挺不妄与人交,凛然有偃蹇孤特之气”的竹子。
C.作者对生长于纷华,有能力获得“裘马、僮仆、歌舞”这样的生活享受却“一切斥去”的舅舅的叙写,不仅丰富了竹子性格对人生的启迪意义,也给那些享受繁华的达官贵人以一点警醒。
D.文章最后一段不再写任光禄,升华一层,表达出对竹子的赞美和歌颂,意思是江南人不贵重的竹子,在任光禄眼中得到了尊重;同样的道理,不被世人看重的许多事物,都有可能得遇知音,获得敬重。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选出下列选项中与例句句式相同的一句(      ) 
例句:圣人不凝滞于物
A.之二虫又何知
B.项脊轩,旧南阁子也
C.其制稍异于前
D.重为乡党所笑

题型:单选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

超级试练试题库

© 2017-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