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18分)桂州裴中丞作訾家洲亭记柳宗元大凡以观游名于代者,不过视于一方,其或傍达左右,则以为特异。至若不骛远不陵危环山洄江四出如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18分)桂州裴中丞作訾家洲亭记柳宗元大凡以观游名于代者,不过视于一方,其或傍达左右,则以为特异。至若不骛远不陵危环山洄江四出如

题型:阅读题难度:简单来源:不详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18分)
桂州裴中丞作訾家洲亭记
柳宗元
大凡以观游名于代者,不过视于一方,其或傍达左右,则以为特异。至若不骛远不陵危环山洄江四出如一夸奇竞秀咸不相让遍行天下者惟是得之。桂州多灵山,发地峭坚,林立四野。署之左曰漓水,水之中曰訾氏之洲。凡峤南之山川,达于海上,于是毕出,而古今莫能知。
元和十二年,御史中丞裴公来莅兹邦,都督二十七州事。盗遁奸革,德惠敷施。期年政成,而富且庶。当天子平淮夷,定河朔,告于诸侯,公既施庆于下,乃合僚吏,登兹以嬉。观望悠长,悼前之遗。于是厚货居氓,移民于闲壤。伐恶木,刜奥草,前指后画,心舒目行。忽焉如飘浮上腾,以临云气。万山面内,重江束隘,联岚含辉,旋视其宜,常所未睹,倏然互见,以为飞舞奔走,与游者偕来。乃经工化材,考极相方。南为燕亭,延宇垂阿,步檐更衣,周若一舍。北有崇轩,以临千里。左浮飞阁,右列闲馆。比舟为梁,与波升降。苞漓山,涵龙宫,昔之所大,蓄在亭内。日出扶桑,云飞苍梧。海霞岛雾,来助游物。其隙则抗月槛于回溪,出风榭于篁中。昼极其美,又益以夜,列星下布,灏气回合,邃然万变,若与安期、羡门接于物外。则凡名观游于天下者,有不屈伏退让以推高是亭者乎?
既成以燕,欢极而贺,咸曰:昔之遗胜概者,必于深山穷谷,人罕能至,而好事者后得以为己功。未有直治城,挟阛阓②,车舆步骑,朝过夕视,讫千百年,莫或异顾,一旦得之,遂出于他邦,虽物辩口,莫能举其上者。然则人之心目,其果有辽绝特殊而不可至者耶?盖非桂山之灵,不足以瑰观;非是州之旷,不足以极视;非公之鉴,不能以独得。噫!造物者之设是久矣,而尽之于今,余其可以无藉③乎
【注】①安期、羡门:指已悟道成仙的人。②阛阓(huánhuì):市场,商场。③藉:记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署之左曰漓水署:署名
B.盗遁奸革,德惠敷施革:(被)扫清
C.非公之鉴,不能以独得鉴:明察
D.既成以燕,欢极而贺燕:开宴
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乃合僚吏,登兹以嬉B.若与安期、羡门接于物外
今其智乃反不能及以其无礼于晋
C.忽焉如飘浮上腾D.其果有辽绝特殊而不可至者耶
盘盘焉,囷囷焉,蜂房水涡                  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作者赞美訾家洲于桂林的灵山秀水中胜景独擅,惋惜其不为人所知,颂扬裴公于惠施德政之余,慧眼独具,建亭于斯,遂使其撮奇得要,景甲桂林。
B.柳宗元的散文立意深刻,在对訾家洲亭的景色描绘中,寄寓了自己不遇的慨叹和求荐望举的希冀,同时也表达了作者旷达的人生态度。
C.本文构思新颖,起始突兀,以表现訾家洲之不凡,然后描写亭景变化奇异,结尾处层层转深,跌宕多姿。
D.本文的风格雄深雅健,简古峭拔,情感表达含蓄隽永,以贬谪期间个人的全部感情观照山水,又借山水的描摹以传达心境,达到“心凝形释,与万化冥合”的意境。
小题4: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3分)
至 若 不 骛 远 不 陵 危 环 山 洄 江 四 出 如 一 夸 奇 竞 秀 咸 不 相 让 遍 行 天 下 者 惟 是 得 之
小题5:把文中画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6分)
(1)于是厚货居氓,移民于闲壤。
答:                                   
(2)造物者之设是久矣,而尽之于今,余其可以无藉乎?
答:                                   
答案

小题1:A
小题1:C
小题1:B
小题1:(1)于是他付给洲上的居民很多钱,让他们搬到别的空地上去住。
小题1:(2)大自然设置这个地方很久了,到现在才完全被发现,我难道能不记下来吗?
(或:造物者设置这个洲已很久了,而到现在才使它尽显妙处,我怎么能够不加以记叙呢?)
解析

小题1:署:官衙。
小题1:A项,顺接连词,于是,就;竟然。B项,介词,在;介词,对。C项,都为词尾,相当于“然”,“……的样子”。D项,表反问的副词,难道;表推测的副词,大概。
小题1:文中没有旷达,在含蓄地表达内心不遇的慨叹和求荐望举的希冀时,有着一种被压抑的悲凉凄婉的心境。另“求荐望举”不对。
小题1:至若不骛远/不陵危/环山洄江/四出如一/夸奇竞秀/咸不相让/遍行天下者/惟是得之
小题1:每点3分。
【参考译文】
大凡以观赏游览而著称于一代的名胜,不过是相对于一个地方,如果能够与周边其他地方比较,就被认为是特别突出的了。至于不必远道跋涉,不必登高临险,山环水抱,四面风景一样优美,争奇竞秀,各不相让,遍行天下而无处能比的景观,只有这里能称得上。桂州有许多钟灵毓秀的山,拔地而起,峭然耸立,遍布四野。州衙左边有条漓江,江中有一片陆地叫做訾家洲。大凡岭南的山川,直通大海的,都在这里出现了,但古往今来没有人知道。
元和十二年,御史中丞裴公来到桂州,总管二十七州的军政大事。从此盗贼遁迹,奸邪(被)扫清,德行惠政,遍施于民。到任一年,政教有成,人民富庶。当时正值天子平定淮夷、河朔的叛乱,告谕天下百官。裴公为表示庆贺,便聚集同僚属吏,登上訾家洲游玩。他四处观望了很久,深为这里的风光以前为人所忽略而遗憾。于是他付给洲上的居民很多钱,让他们搬到别的空地上去住,然后砍掉了杂树,铲除了荒草,(经过)前后指点规划,(这里的景色)让人心情舒畅,视野开阔。面对美景,人们忽然像飘浮在空中,腾云驾雾,凌虚驭气。这里群山环抱,两江相缠,山岚江雾,隐含光辉,环视四周,处处宜人,平常没有看到过的景致,突然都出现在眼前,好像是飞舞着、奔跑着,同游览的人一同来到。于是裴公经营建筑工具,筹集材料,考察方位,确定施工方案。在南面建起燕亭,伸展的屋宇,下垂的屋檐,走廊、休息室相连,四周仿佛是一所房屋。北面建起一座高楼,用来登临,眺望远方。左边浮起飞阁,右边列着闲馆。在江面上排列小舟联成桥梁,随波起伏。视野包含着漓山,涵容着龙宫,往日以为很大的东西,现在仿佛都藏在亭中。太阳从东方升起,云烟向西方飞去,海上的霞光,岛上的雾气,都来增添景致。在这些景物的空隙之处,则有月槛耸立在曲折的溪流之间,风榭显露在幽静的竹林之内。白天的风光已经够美了,又加上夜晚另有一番景象。群星密布,白茫茫的雾气四面笼罩,深远莫测,瞬息万变,人们好像和安期、羡门一起超脱于尘世之外。那么凡是以观游而著称于天下的,还有不折服退让来推崇这座亭子的吗?
亭子落成,大开酒宴,酣畅至极,人们纷纷致贺。大家都说:以往被人们忽略的名胜,必定藏在深山幽谷、人迹罕至之处,好事者后来发现了它们,就当做自己的功劳。从来没有(哪一处)像现在这处胜景,面对着州城,靠近市区,车马行人早晚经过,千百年过去了,也没有谁对它另眼相看,一旦被发现,就高出其他地方,即使有人博览万物、能言善辩,也不能举出超过它的名胜。既然这样,那么人的心机眼光,难道果真有深远独到、非常特殊、旁人所不可及的吗?如果没有桂山的灵秀,就不能有此奇伟的景观;如果没有这訾家洲的空旷,就不能极目远望;如果没有裴公的眼光,就不会有此独到的发现。唉!大自然设置这个地方很久了,到现在才完全被发现,我难道能不记下来吗?
举一反三
阅读《论语》中的文字,回答文后题目:
“点,尔何如?”鼓瑟希,铿尔,舍瑟而作,对曰:“异乎三子者之撰。”
子曰:“何伤乎?亦各言其志也!”曰:“莫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夫子喟然叹曰:“吾与点也!”
三子者出,曾晳后。曾晳曰:“夫三子者之言何如?”子曰:“亦各言其志也已矣!”
曰:“夫子何哂由也?”曰:“为国以礼,其言不让,是故哂之。唯求则非邦也与?安见方六七十如五六十而非邦也者?唯赤则非邦也与?宗庙会同,非诸侯而何?赤也为之小,孰能为之大?”
(1)概括曾皙的性格特征。(1分)
(2)孔子“与点”体现了孔子怎样的思想,是消极的还是积极的?(3分)
题型:阅读题难度:简单|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各题。
                      申甫传
                       汪琬
  申甫,云南人,任侠有口辨。为童子时,常系鼠媐①于途。有道人过之,教甫为戏。遂命拾道旁瓦石,四布于地,投鼠其中,鼠数奔突不能出。已而诱狸至,狸欲取鼠,亦讫不能入,狸鼠相拒者良久。道人乃耳语甫曰:“此所谓八阵图也,童子亦欲学之乎?”甫时尚幼,不解其语,即应曰 “不愿也”,道人遂去。
  明天启初,甫方为浮屠,往来河南山东间,无所得。入嵩山,复遇故童子时所见道人,乞其术,师事之。道人濒行,投以一卷书,遽别去,不知所之。启视其书,皆古兵法,且言车战甚具。甫遽留山中,习之逾年,不复为浮屠学矣。
  己而瘗①其书嵩山下,出游颍州,客州人刘翁廷传所。刘翁,故颍州大侠也,门下食客数百人,皆好言兵,然无一人及甫者。刘翁资遣甫之京师。甫数以其术干诸公卿,常不见听信。愍帝即位,北兵自大安口入,遽薄京师,九门皆昼闭。于是庶吉士刘公之纶、金公声知事急,遂言甫于朝。愍帝召致便殿,劳以温旨,甫感泣,叩首殿墀下,呼曰:“臣不才,愿以死自效。”遂立授刘公为协理戎政兵部右侍郎,金公以御史为参军,而甫为京营副总兵,然实无兵予甫,听其召募。越三日,募卒稍集,率皆市中窭①人子不知操兵者,而甫所授术,又长于用车,卒不能办。方择日部署其众,未暇战也。当是时,权贵人俱不习兵,与刘公、金公数相左,又忌甫以白衣超用,谋先委之当敌,日夜下兵符,促甫使战,而会武经略满桂败殁于安定门外。满桂者,故大同总兵管,宿将知名者也,以赴援至京师,愍帝方倚重之。既败,京师震恐。甫不得已,痛哭,夜引其众缒城出,未至芦沟桥,众窜亡略尽。甫亲搏战,中飞矢数十,遂见***。于是权贵人争咎甫,而讥刘公、金公不知人。及北兵引归,竟无理甫死者。距甫死数日,刘公复八路出师,趋遵化,独帅麾下营娘娘山,遇伏发,督将士殊死战,逾一昼夜,诸路援兵不至,亦死之。
                     (选自《尧峰文钞》卷三十四,有删改)
  注:①媐(xī):嬉戏。②瘗(yì):埋葬 ③窭(jù):贫穷。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红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客州人刘翁廷传所 客:寄居
B.甫数以其术干诸公卿 干:求
C.又忌甫以白衣超用 超:超凡
D.与刘公、金公数相左 左:不合
  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红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道人乃耳语甫曰      蒙冲斗舰乃以千数
B.遂言甫于朝        请奉命求救于孙将军
C.金公以御史为参军     又以悲夫古书之不存
D.听其召募         其皆出于此乎
  小题3:下列对文中划线语句的理解,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A.任侠有口辨
  申甫好为行侠仗义之事且口才很好
B.习之逾年,不复为浮屠学矣
  申甫学习了一年多的兵法,不再钻研佛学了
C.遽薄京师,九门皆昼闭
  元兵非常藐视京都,京城的九道城门日夜都关闭了
D.独帅麾下营娘娘山
  刘公独自率领部下在娘娘山安营扎寨
 小题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童子时的申甫由于年幼无知而拒绝了道人向他传授八阵图之术。
B.申甫学兵书,见解高超非其他门客可比,而受刘廷传赏识。
C.得到权臣举荐,被皇帝授予副总兵的申甫表示誓死为国效力。
D.国家危亡,申甫上阵,身中数十箭而死,却受指责,令人叹惋。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各题
孟光字孝裕,河南洛阳人,汉太尉孟郁之族。灵帝末为讲部吏。献帝迁都长安,遂逃入蜀,刘焉父子待以客礼。博物识古,无书不览,尤锐意三史,长于汉家旧典。好《公羊春秋》而讥呵《左氏》,每与来敏争此二义,光常譊譊讙咋。
先主定益州,拜为议郎,与许慈等并掌制度。后主践阼,为符节令、屯骑校尉、长乐少府,迁大司农。延熙九年秋,大赦,光于众中责大将军费祎曰:“夫赦者,偏枯之物,非明世所宜有也。衰弊穷极,必不得已,然后乃可权而行之耳。今主上仁贤,百僚称职,有何旦夕之危,倒悬之急,而数施非常之恩,以惠奸宄之恶乎?又鹰隼始击,而更原宥有罪,上犯天时,下违人理。老夫耄朽,不迭治体,窃谓斯法难以经久,岂具瞻之高美所望于明德哉!”祎但顾谢踧踖(díjí,恭敬而不安的样子)而已。光之指摘痛瘁,多如是类。故执政重臣心不能悦,爵位不登;每直言无所回避,为代所嫌。太常广汉镡承、光禄勋河东裴俊等,年资皆在光后,而登据上列,处光之右,盖以此也。
后进文士秘书郎郤正数从光谘访,光问正太子所习读并其性情好尚,正答曰:“奉亲虔恭,夙夜匪懈,有古世子之风;接待群僚,举动出于仁恕。”光日:“如君所道,皆家户所有耳;吾今所问,欲知其权略智调何如也。”正日:“世子之道,在于承志竭欢,既不得妄有所施为,且智调藏于胸怀,权略应时而发,此之有无,焉可豫设也?”光解正慎宜,不为放谈,乃日:“吾好直言,无所回避,每弹射利病,为世人所讥嫌;省君意亦不甚好吾言,然语有次。今天下未定,智意为先,智意虽有自然,然亦可力强致也。此储君读书,宁当效吾等竭力博识以待访问,如博士探策讲试以求爵位邪!当务其急者。”正深谓光言为然。后光坐事免官,年九十余卒。
《三国志·孟光传》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后主践阼即位
B.祎但顾谢踧踖而已感谢
C.又鹰隼始击,而更原宥有罪宽恕
D.焉可豫设也?通“预”,预先
小题2:下列句子中全都表现盂光“直言无所回避”特点的一项是(3分)
①每与来敏争此二义,光常譊譊讙咋。  ②光于众中责大将军费祎
③老夫耄朽,不达治体,窃谓斯法难以经久,岂具瞻之高美所望于明德哉!
④故执政重臣心不能悦,爵位不登;  ⑤省君意亦不甚好吾言,然语有次。
⑥光解正慎宜,不为放谈
A.①②③④B.①②④⑥C.①②③⑤D.②③⑤⑥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孟光博识多知,对历史非常了解,尤其专心于三史。在对待“春秋三传”上,喜好《公羊春秋》而对《左氏春秋》却颇多讥讽。
B.延熙九年的秋天,颁布大赦令,孟光却认为:大赦天下,好比半边枯萎的物体,不是盛明之世所应该运用的。
C.孟光“好直言,无所回避”,所以一些执政大臣,像费祎、郤正等人,心里都不高兴,以致他的官位还不如一些年轻人高。
D.盂光认为太子应该学习智谋,智谋才是太子最需要的东西。而侍候双亲虔诚恭敬,接待百官显示出仁慈宽厚等,是一般人都具有的品质。
小题4: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9分)
(1)先主定益州,拜为议郎,与许慈等并掌制度。(3分)    
译句:            ▲                 ▲                ▲               
(2)衰弊穷极,必不得已,然后乃可权而行之耳(3分)
译句:          ▲                 ▲                ▲              
(3)故执政重臣心不能悦,爵位不登;每直言无所回避,为代所嫌。(3分)
译句:          ▲                 ▲                ▲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下列甲、乙两段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
(甲)夜缒而出,见秦伯,曰:“秦、晋围郑,郑既知亡矣。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焉用亡郑以陪邻?邻之厚,君之薄也。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且君尝为晋军赐矣,许君焦、瑕,朝济而夕设版焉,君之所知也。夫晋,何厌之有?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阙秦,将焉取之?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秦伯说,与郑人盟。使杞子、逢孙、扬孙戍之,乃还。
(乙)秦将王翦破赵,虏赵王,尽收其地,进兵北略地,至燕南界。
太子丹恐惧,乃请荆卿曰:“秦军旦暮渡易水,则虽欲长侍足下,岂可得哉?”荆卿曰:“微太子言,臣愿得谒之。今行而无信,则秦未可亲也,夫今樊将军,秦王购之金千斤,邑万家。诚能得樊将军首,与燕督亢之地图献秦王,秦王必说见臣,臣乃得有以报太子!”太子曰:“樊将军以穷困来归丹,丹不忍以己之私,而伤长者之意,愿足下更虑之!”
荆轲知太子不忍,乃遂私见樊於期,曰:“秦之遇将军,可谓深矣。父母宗族,皆为戮没。今闻购将军之首,金千斤,邑万家,将奈何?”樊将军仰天太息流涕曰:“吾每念,常痛于骨髓,顾计不知所出耳!”轲曰:“今有一言,可以解燕国之患,而报将军之仇者,何如?”樊於期乃前曰:“为之奈何?”荆轲曰:“愿得将军之首以献秦,秦王必喜而善见臣。臣左手把其袖,而右手揕其胸,然则将军之仇报,而燕国见陵之耻除矣。将军岂有意乎?”樊於期偏袒扼腕而进曰:“此臣日夜切齿拊心也,乃今得闻教!”遂自刎。
太子闻之,驰往,伏尸而哭,极哀。既已,无可奈何,乃遂收盛樊於期之首,函封之。
小题1:对下列加点的词语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
A.秦王购之金千斤(悬赏捉拿)B.秦之遇将军,可谓深矣(薄待)
C.行李之往来(出使的人)D.进兵北略地(夺取 )
小题2:下列加点词意义相同的一组是(   )
A.①诚能得樊将军首②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B.①顾计不知所出耳!②三顾臣于草庐之中
C.①既东封郑②乃遂收盛樊於期之首,函封之
D.①微太子言,臣愿得谒之②微夫人之力不及此
小题3:下列加点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
A.①使杞子、逢孙、扬孙戍之,乃还②乃遂收盛樊於期之首,函封之。
B.①臣之壮也,犹不如人。②樊於期乃前曰:“为之奈何?”
C.①若不阙秦,将焉取之 ②朝济而夕设版焉
D.①舍郑以为东道主②愿得将军之首以献秦,
小题4:下列对甲、乙两段文字的叙述和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甲文“夜缒而出”从侧面表现秦晋大军围攻郑国的情景,而最终秦国的守卫说明郑国此次被围攻的危险并未彻底化解。
B.甲文中烛之武从秦、晋、郑三国的关系分析了郑国的存在有利于秦国的利益,从而巧妙地保全了郑国。
C.乙文樊於期的大义凛然,知恩图报,痛快淋漓地蹈死不顾,读来惊心动魄。
D.两文均表现了国家危难之际,义士侠客挺身而出,反抗侵略的胆略和智慧。
小题5:把下面的句子翻译为现代汉语。(7分)
(1)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    
                                   
(2)然则将军之仇报,而燕国见陵之耻除矣。
                                             
题型:阅读题难度:简单| 查看答案
课内文言阅读
伏惟圣朝以孝治天下。凡在故老,犹蒙矜育;况臣孤苦,特为尤甚。且臣少事伪朝,历职郎署,本图宦达,不矜名节。今臣亡国贱俘,至微至陋。过蒙拔擢,宠命优渥,岂敢盘桓,有所希冀?但以刘日薄西山,气息奄奄,人命危浅,朝不虑夕。臣无祖母,无以至今日?祖母无臣,无以终余年。母孙二人,更相为命。是以区区不能废远。
臣密今年四十有四,祖母刘今年九十有六;是以臣尽节于陛下之日长,报刘之日短也。乌鸟私情,愿乞终养!臣之辛苦,非独蜀之人士及二州牧伯所见明知,皇天后土实所共鉴。愿陛下矜悯愚诚,听臣微志。庶刘侥幸,保卒余年。臣生当陨首,死当结草。臣不胜犬马怖惧之情,谨拜表以闻。
小题1:对下列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伏惟圣朝以孝治天下伏惟:俯伏思量。
B.岂敢盘桓,有所希冀盘桓:犹疑不决的样子。
C.但以刘日薄西山薄:迫近。
D.庶刘侥幸,保卒余年庶:庶民,百姓。
小题2:对“矜”的意义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 (3分)
①本图宦达,不矜名节       ②不伐己功,不矜己能
③愿陛下矜悯愚诚           ④凡在故老,犹蒙矜育
A.①②词义相同,③④词义不同B.①②词义相同,③④词义相同
C.①②词义不同,③④词义相同D.①②词义不同,③④词义不同
小题3:加点虚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3分)
A.①凡在故老,犹蒙矜育②三径就荒,松菊犹存
B.①州司临门,急于星火②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
C.①臣之进退,实为狼狈②巫医乐师百工之人
D.①非独蜀之人士及二州牧伯所见明知②财物无所取,妇女无所幸
翻译下面句子:
小题4:母孙二人,更相为命。是以区区不能废远。 (3分)
                                                
小题5:愿陛下矜悯愚诚,听臣微志。庶刘侥幸,保卒余年。 (4分)
                                                             
题型:阅读题难度:简单| 查看答案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

超级试练试题库

© 2017-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