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文,完成下列各题。(11分)标山记(元·张养浩)绰然亭西三四里,有双山曰标。各广四十亩,童①无树林。东西并峙,皆青石叠伫,势陂陀②可步而上。按《舆图经》无

阅读下文,完成下列各题。(11分)标山记(元·张养浩)绰然亭西三四里,有双山曰标。各广四十亩,童①无树林。东西并峙,皆青石叠伫,势陂陀②可步而上。按《舆图经》无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来源:不详
阅读下文,完成下列各题。(11分)
标山记
(元·张养浩)
绰然亭西三四里,有双山曰标。各广四十亩,童①无树林。东西并峙,皆青石叠伫,势陂陀②可步而上。按《舆图经》无其名,盖土人以旁无他山,惟此若标可望,故以名之。其居东者,上有洞如屋,可避风雨。
泰定甲子三月,命童携酒肴,偕馆客清江谕仁本登焉。始有小劳,既戾其上,神超气逸,身欲羽飞。环视众山,手若可即。其联岩属巘③,盛于东南,而微杀于西北。诸支流之水,萦络交碧,练横绳引,析而复合。盖郊外可登眺者,莫此胜焉!
尝欲构亭其上,时杖履往来,以豁心目,因仍未暇。既而坐洞屋中,出觞更酌,咏古人闲适之诗,如陶、谢、韦、柳者数篇,其清欢雅思,悠悠而集,若世若形,两忘其所恃。加以烟岚坌涌,相与冥合,窅乎④不知余之为山,而山之为余也!
于是,仁本举酒相属曰:“乐其哉,公之游乎,殆不可以无记!”遂书而贻之。
[注]①童:山无草木。②陂陀:不平。③巘:山峰。④窅乎:深远的样子。
小题1:“表山”得名的缘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用自己的话概括)(2分)

 

 
 
 
 

 
 
 
 
 
                                           

 
小题2:文中最能体现“标山”山色特征的词语是             、             。(2分)小题3:对第二段末“莫此胜焉”一句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没有比标山再好的啦B.没有一处名胜可游玩
C.这里找不到一处名胜D.这里的山不能胜任啊
小题4:请从情景关系的角度,就本文写一段80字左右的赏析文字。(5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小题1:当地人因为周围没有山,只有这两座小山像个标志历历在目。
小题1:童无树林、青石叠伫
小题1:A
小题1:情景关系(1);能体会到景色描写的妙处(2);能感受作者当时的感情
解析
张养浩:1269—1329年,字希孟,号云庄,山东济南人。少年勤学,渐有文名。被荐为东平学正,后做过御史合椽、堂邑县尹、监察御史、礼部尚书、参知政事等职。他为人耿介,为官清廉,不满于弊政。因直言敢谏,几遭危难,后来辞官隐居。天历二年(1329年),任陕西行台御史中丞,努力拯救遭灾饥民,到官四月,积劳成疾,死于官舍。是元朝著名散曲家,有散曲集《云庄休居自适小乐府》;诗、论、文、赋均有可观,著有《归田类稿》40卷
本文写于作者历经仕途坎坷、辞官归隐后的第三年,充分表现了他恣情山水、以隐居为乐的情怀,也暗含着对元朝政治的不满。本文在写作上的最大特点是把写景记游和抒发感情紧密结合在一起,其中又以抒情为主。开头介招标山的位置、山形山色和名称来由及其特点,谈不上有什么奇特秀美的景致。然而作者却对它情有独钟,在一种闲适恬淡的心情下,带上酒菜,偕同得意门生前往登山。一登上山顶,就立即获得一种神气超逸、飘然欲仙的感受;然后由情及景,描绘出一幅众山联立、群水萦绕的山水图画,从而感叹标山之胜,就在于可以登高眺望,以豁心目。接着写洞中野宴,师生对饮诵诗。古代著名诗人那些优游山水、吟咏性的诗篇,使作者又获得一种清欢雅思时隐时现的特殊感受;接着又由情及景,描绘出云雾蒸腾、山色隐现的景象,使主观情境和客观景境融为一体,达到了一种庄生梦蝶、物我合一的境界,一切世事的烦扰,人生的辛酸,全然得到超脱。全文篇幅短小,章法严谨,格调清新明快,文笔干净利落,在元代文学中,不愧为一篇优秀的山水游记作品。
举一反三
阅读下文,完成下列各题。(13分)
壬戌之秋,七月既望,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清风徐来,水波不兴。举酒属客,诵明月之诗,歌窈窕之章。少焉,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白露横江,水光接天。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浩浩乎如冯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飘飘乎如遗世独立,羽化而登仙。
于是饮酒乐甚,扣舷而歌之。歌曰:“桂棹兮兰桨,击空明兮溯流光。渺渺兮予怀,望美人兮天一方。”客有吹洞萧者,倚歌而和之。其声呜呜然,如怨如慕,如泣如诉。余音袅袅,不绝如缕。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
苏子愀然,正襟危坐,而问客曰:“何为其然也?”客曰:“‘月明星稀,乌鹊南飞’,此非曹孟德之诗乎?西望夏口,东望武昌,山川相缪,郁乎苍苍,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方其破荆州,下江陵,顺流而东也,舳舻千里,旌旗蔽空,酾酒临江,横槊赋诗;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侣鱼虾而友糜鹿,驾一叶之扁舟,举匏樽以相属。寄蜉蝣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挟飞仙以遨游,抱明月而长终。知不可乎骤得,托遗响于悲风。”
苏子曰:“客亦知夫水与月乎?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也。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也,而又何羡乎?且夫天地之间,物各有主,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取之无禁,用之不竭,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而吾与子之所共适。”
客喜而笑,洗盏更酌。肴核既尽,杯盘狼藉。相与枕藉乎舟中,不知东方之既白。
小题1:解释文中加点的字词。(4分)
属      如     愀然     卒
小题2:下列句子中加点的字与“顺流而东也”中“东”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2分)
A.侣鱼虾而友糜鹿B.火尚足以明也
C.秋水时至,百川灌河D.唐浮图慧褒始舍于其址
小题3:下列句子中和其他三句不同句式的一句是(   )(2分)
A.而今安在哉B.而攻坚强者莫之能胜
C.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D.何为其然也
小题4:翻译文中划线句子。(2分)
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而吾与子之所共适。
小题5:“月明星稀,乌鹊南飞”语出三国时代的曹操所写的《       》(1分)
小题6:“孟德困于周郎”指的是                  (填战役) 的往事。作者列举往事的目的是                                                           。(2分)
题型:阅读题难度:简单| 查看答案
阅读下文,完成第下列各题。(13分)
南公①某文所书皆建昌②南城人。曰陈策,尝买骡,得不可被鞍者,不忍移之他人,命养于野庐,俟其自毙。其子与猾驵③计,因经过官人丧马,即磨破骡背,以炫贾之。既售矣,策闻,自追及,告以不堪。官人疑策爱也,秘之。策请试以鞍,亢亢④终日不得被,始谢还焉。有人从策买银器若罗绮者,策不与罗绮。其人曰:“向见君帑⑤有之,今何靳?”策曰:“然,有质钱而没者,岁月已久,丝力糜脆不任用,闻公欲以嫁女,安可以此物病公哉!” 取所当与银器投炽炭中,曰:“吾恐受质人或得银之非真者,故为公验之。”
曰危整者,买鲍鱼。其驵舞秤权阴厚整。鱼人去,身留整傍,请曰:“公买止五斤,已为公密倍入之,愿畀我酒。”整大惊,追鱼人数里返之,酬以直。又饮驵醇酒,曰:“汝所欲酒而已,何欺寒人为?”
曰曾叔卿者,买陶器欲转易于北方,而不果行。有人从之并售者,叔卿与之,已纳价,犹问曰:“今以是何之?”其人对:“欲效公前谋耳。”叔卿曰:“不可,吾缘北方新有灾荒,是故不以行,今岂宜不告以误君乎?”遂不复售。而叔卿家苦贫,妻子饥寒不恤也。
(选自洪迈《容斋随笔》)
 [注释]:①南公:即吕南公,北宋学者。 ②建昌:郡名,今江西南昌一带。   ③驵:音zǎng ,市场经纪人。 ④亢亢:指骡子的脊骨高。   ⑤帑:音 tǎng,库房。
小题1:解释文中加点的字词。(4分)
向    质    果   缘
小题2:下列“以”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两项是(    )(    )(2分)
A.自追及,告以不堪B.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
C.即磨破骡背,以炫贾之D.闻公欲以嫁女
小题3:下列句中加点的字与“其驵舞秤权阴厚整”中“其”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2分)
A.其子与猾驵计B.则或咎其欲出者
C.后世之谬其传而莫能名者D.其孰能讥之乎
小题4:翻译文中划线的句子。(3分)
策请试以鞍,亢亢终日不得被,始谢还焉。
小题5:危整对驵的态度是                                    ;事例中三人的共同品质是                                 。 (用自己的话回答)(2分)
题型:阅读题难度:简单|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各题。
魏舒,字阳元,任城樊人也。少孤,为外家宁氏所养。身长八尺二寸,姿望秀伟,而迟钝质朴,不为乡亲所重。从叔父吏部郎衡,有名当世,亦不之知,使守水碓,每叹曰:“舒堪数百户长,我愿毕矣!”舒亦不以介意。性好骑射,著韦衣,入山泽,以渔猎为事。唯太原王乂谓舒曰:“卿终当为台辅,然今未能令妻子免饥寒,吾当助卿营之。”常振其匮乏,舒受而不辞。
年四十余,郡上计掾察孝廉。宗党以舒无学业,劝令不就,可以为高耳。舒曰:“若试而不中,其负在我,安可虚窃不就之高以为己荣乎!”于是自课。百日习一经,因而对策升第,入为尚书郎。时欲沙汰郎官,非其才者罢之。舒曰:“吾即其人也。”襆被而出。同僚素无清论者咸有愧色,谈者称之
累迁后将军钟毓长史,毓每与参佐射,舒常为画筹而已。后遇人不足,以舒满数。毓初不知其善射。舒容范闲雅,发无不中,举坐愕然,莫有敌者。毓叹而谢曰:“吾之不足以尽卿才,有如此射矣,岂一事哉!”转相国参军,封剧阳子。府朝碎务,未尝见是非;至于废兴大事,众人莫能断者,舒徐为筹之,多出众议之表。文帝深器重之,每朝会坐罢,目送之曰:“魏舒堂堂,人之领袖也。”出为冀州刺史,在州三年,以简惠称。入为侍中。
及山涛薨,以舒领司徒,有顷即真。舒有威重德望,禄赐散之九族,家无余财。陈留周震累为诸府所辟,辟书既下,公辄丧亡,佥号震为杀公掾,莫有辟者。舒乃命之,而竟无患,识者以此称其达命。以年老,每称疾逊位。中复暂起,署兖州中正,寻又称疾。尚书左丞郤诜与舒书曰:“公久疾小差,视事是也,唯上所念。何竟起讫还卧,曲身回法,甚失具瞻之望。公少立巍巍,一旦弃之,可不惜哉!”舒称疾如初。后以灾异逊位,帝不听。后因正旦朝罢还第,表送章绶。
太熙元年薨,时年八十二。
——选自《晋书·列传十一》,有删改。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常振其匮乏振: 救济
B.多出众议之表表: 外,与“里”相对
C.以舒领司徒领: 带领,率领
D.每称疾逊位逊: 让,退让
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有名当世,亦不之知作《师说》以贻之
B.时欲沙汰郎官,非其才者罢之于乱石间择其一二扣之
C.在州三年,以简惠称余以乾隆三十九年十二月,自京师乘风雪
D.后因正旦朝罢还第,表送章绶又因厚币用事者臣靳尚
小题3:下列对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朝廷要淘汰不称职的郎官时,魏舒马上站出来表明自己就是当郎官的人才,从中可以看出他的高度自信。
B.魏舒在后将军钟毓与下属的射箭比赛中展现了高超的技艺。能对自己没有识才而感到抱歉也表现了钟毓的磊落胸怀。
C.魏舒以其卓越的政治才能深受文帝器重,认为他就像衣服的衣领和袖口一样堂堂正正,可做众人的表率。
D.魏舒仪表堂堂,大智若愚,为人正直。虽建立了巍巍大业,但是也并不因此窃取高位,几经辗转辞去官职。
小题4:文言文翻译断句。(10分)
(1)把第三大题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①宗党以舒无学业,劝令不就,可以为高耳。(3分)
②同僚素无清论者咸有愧色,谈者称之。(2分)
③舒乃命之,而竟无患,识者以此称其达命。(3分)
(2)用斜线“/”给下列划“    ”线的文字断句。(2分)
尧以不得舜为己忧,舜以不得禹、皋陶①为己忧。夫以百亩之不易②为己忧者,农夫也。分人以财谓之惠教人以善谓之忠为天下得人者谓之仁是故以天下与人易为天下得人难。孔子曰:‘大哉尧之为君!惟天为大,惟尧则之,荡荡乎民无能名焉!君哉舜也!巍巍乎有天下而不与焉!’尧舜之治天下,岂无所用其心哉?亦不用于耕耳。
——(选自《孟子•滕文公上》)
注:①皋陶:人名,舜时的司法官。②易:治。
分 人 以 财 谓 之 惠 教 人 以 善 谓 之 忠 为 天 下 得 人 者 谓 之 仁 是 故 以 天 下 与 人 易 为 天 下 得 人 难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各题
辛公义,陇西锹道人也。公义早孤,为母氏所养,亲授书传。周天和中,选良家子任太学生,以勤苦著称。武帝时,召入露门学①,令受道义。每月集御前令与大儒讲论,数被嗟异,时辈慕之。
从军平陈,以功除岷州刺史。土俗畏病,若一人有疾,即合家避之,父子夫妻不相看养,孝义道绝,由是病者多死。公义患之,欲变其俗。因分遣官人巡检部内,凡有疾病,皆以床舆来,安置厅事②。暑月疫时,病人或至数百,厅廊悉[满。公义新设一榻,独坐其间,终日连夕,对之理事。所得秩俸,尽用市药,为迎医疗之,躬劝其饮食,于是悉差③。方召其亲戚而谕之曰:“死生由命,不关相着。前汝弃之,所以死耳。今我聚病者,坐卧其间,若言相染,那得不死,病儿复差!汝等勿复信之。”诸病家子孙惭谢而去。后人有遇病者,争就使君,其家无新属,因留养之。始相慈爱,此风遂革,合境之内呼为北母。
后迁牟州剌史,下车,先至狱中,因露坐牢侧,亲自验问。十余日间,决断咸尽,方还大厅。受领新讼,皆不立文案,遣当值佐僚一人,侧坐讯问。事若不尽,应须禁者,公义即宿厅事,终不还。人或谏之曰:“此事有程,使君保自苦也!”答曰:“刺史无德可以导人,尚令百姓系于囹圄,岂有禁人在狱而心生安乎?”罪人闻之,咸自款服。后有欲诤讼者,其乡闾父老遽相晓曰:“此盖小事,何忍勤劳使君。”讼者多两让而止。   (《隋书·循史传》)
注:①露门学:古代学校名称。②厅事:官府办公的地方。③差:通“瘥”,病愈。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解的一项是(   )
A.数被嗟异     数:多次
B.以功除岷州刺史  除:授予官职
C.尽用市药     市:买
D.讼者多两让而止  两:再次
小题2:下列词语意义和用法都一样的一组是(   )
A.为母氏所养         愚池之东为愚堂
B.孝义道绝,由是病者多死    余音袅袅,不绝如缕
C.尚令百姓系于囹圄       今是溪独见辱于愚,何哉
D.岂有禁人在狱而心自安乎    则物与我皆无尽也,而又何羡乎
小题3:下列句子编为四组,全部直接写辛公义勤政爱民的一组是(   )
①以勤苦著称               ②公义患之,欲变其俗
③所得秩俸,尽用市药       ④其实无亲属,因留养之
⑤因露坐牢侧,亲自验问     ⑥罪人闻之,咸自款服
A.①②④B.③④⑤
C.④⑤⑥D.①②③
小题4:下列对原文的叙述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辛公义早年即失去了父亲,却受到了良好的教育。
B.辛公义用实际行动改变了岷州亲属有病不加照料的不良风气。
C.辛公义到牟州后十多天就使牟州的监狱中不再有积压的案子。
D.辛公义的行为使牟州的罪人受到感动,诚心服罪,不再打官司。
小题5:把第Ⅰ卷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所得秩俸,尽用市药,为迎医疗之,躬劝其饮食,于是悉差。
(2)后有欲诤讼者,其乡闾父老遽相晓曰:“此盖小事,何忍勤劳使君。”
题型:阅读题难度:简单|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
贻诸弟砥石命(并铭)
唐·舒元舆
①昔岁吾行吴江上,得亭长所贻剑。心知其不莽卤,匣藏爱重,未曾亵视。今年秋在秦,无何发开,见惨翳积蚀,仅成死铁。意惭身将利器,而使其不光明之若此,常缄求淬磨之心于胸中。
②数月后,因过岐山下,得片石,如绿水色,长不满尺,阔厚半之。试以手磨,理甚腻,文甚密。吾意其异石,遂携入城,问于切磋工,工以为可为砥,吾遂取剑发之。初数日,浮埃薄落,未见快意。意工者相绐,复就问之,工曰:“此石至细,故不能速利坚铁,但积渐发之,未一月,当见真貌。”归如其言,果睹变化。苍惨剥落,若青蛇退鳞,光劲一水,泳涵星斗。持之切金钱三十枚,皆无声而断。愈始得之利数十百倍。
吾因叹以为金刚首五材及为工人铸为器复得首出利物以刚质利苟暂不砥砺尚与铁无以异况质柔钝而又不能砥砺当化为粪土耳又安得与死铁伦齿耶以此益知人之生于代,苟不病盲聋喑哑,则五常之性全;性全则豺狼燕雀亦云异矣。而或公然忘弃砺名砥行之道,反用狂言放情为事,蒙蒙外埃,积成垢恶,日不觉寤,以至于戕正性,贼天理,生前为造化剩物,殁复与灰土俱委,此岂不为辜负日月之光景耶!
④吾常睹汝辈趋向,尔诚全得天性者。况夙能承顺严训,皆解甘心服食古圣人道,知其必非雕缺道义,自埋于偷薄之伦者。然吾自干名在京城,兔魄已十九晦矣。知尔辈惧旨甘不继,困于薪粟,日丐于他人之门。吾闻此,益悲此身使尔辈承顺供养至此,亦益忧尔辈为穷窭而斯须忘其节,为苟得眩惑而容易徇于人,为投刺牵役而造次惰其业。欲书此为戒,又虑尔辈年未甚长成,不深谕解。
⑤今会鄂骑归去,遂置石于书函中,乃笔用砥之功,以寓往意。欲尔辈定持刚质,昼夜淬砺,使尘埃不得间发而入。因书为《砥石命》,以勖尔辈,兼刻辞于其侧曰:
⑥剑之锷,砥之而光;人之名,砥之而扬。砥乎砥乎,为吾之师!仲兮季兮,无坠吾命乎!
(选自《唐文粹》,江苏古籍出版社)
  【注】①兔魄:月亮的别称。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吾意其异石,遂携入城意:猜想,料想
B.意工者相绐,复就问之就:趋向,前去
C.愈始得之利数十百倍愈:胜过,超过
D.此石至细,故不能速利坚铁利:锋利,锐利
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生前为造化剩物如今人方为刀俎
B.吾遂取剑发之杳不知其所之也
C.今年秋在秦,无何发开至于誓天断发,泣下沾襟,何其衰也
D.日丐于他人之门而君幸于赵王
小题3:下列用“/”给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吾因叹以为金刚首五材及为工人铸为器复得首出利物以刚质铓利苟暂不砥砺尚与铁无以异况质柔铓钝而又不能砥砺当化为粪土耳又安得与死铁伦齿耶
A.吾因叹以为金刚 / 首五材 / 及为工人铸为器 / 复得首出 / 利物以刚质铓利 / 苟暂不砥砺 / 尚与铁无以异 / 况质柔铓钝 / 而又不能砥砺 / 当化为粪土耳 / 又安得与死铁伦齿耶
B.吾因叹以为金刚 / 首五材及为工人 / 铸为器复得首 / 出利物以刚质铓利 / 苟暂不砥砺/ 尚与铁无以异 / 况质柔铓钝 / 而又不能砥砺 / 当化为粪土耳 / 又安得与死铁伦齿耶
C.吾因叹 / 以为金刚首五材 / 及为工人铸为器 / 复得首出利物 / 以刚质铓利 / 苟暂不砥砺 / 尚与铁无以异 / 况质柔铓钝 / 而又不能砥砺 / 当化为粪土耳 / 又安得与死铁伦齿耶
D.吾因叹 / 以为金刚首五材 / 及为工人铸为器 / 复得首出利物 / 以刚质铓利苟 / 暂不砥砺尚与铁无以异 / 况质柔铓钝而又不能砥砺 / 当化为粪土耳 / 又安得与死铁伦齿耶
小题4:下列各句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这是离家一年多的舒元舆给弟弟们寄磨刀石时写的一封信,对弟弟们进行谆谆的告诫。
B.由宝剑锋从磨砺出,作者推想到人的品德学问,也要努力磨炼才能进步,否则就要后退。
C.为勉励几位弟弟砥砺德行,作者用自己的切身体会教育弟弟们,可谓用心良苦。
D.作者在家的弟弟被生活所困,忘记了砥砺品行节操,对此作者深感忧虑和悲伤。
小题5: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常缄求淬磨之心于胸中。(3分)
(2)然吾自干名在京城,兔魄已十九晦矣。(3分)
(3)砥乎砥乎,为吾之师!仲兮季兮,无坠吾命乎!(4分)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

超级试练试题库

© 2017-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