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何远字义方,东海郯城人,武帝践阼,为后军鄱阳王恢录事参军。远与恢素善,在府尽其志力,知无不为,恢亦推心仗之,恩寄①甚密。迁武昌太守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何远字义方,东海郯城人,武帝践阼,为后军鄱阳王恢录事参军。远与恢素善,在府尽其志力,知无不为,恢亦推心仗之,恩寄①甚密。迁武昌太守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来源:不详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
何远字义方,东海郯城人,武帝践阼,为后军鄱阳王恢录事参军。远与恢素善,在府尽其志力,知无不为,恢亦推心仗之,恩寄①甚密。迁武昌太守,远本倜傥,尚轻侠。至是乃杜绝交游,馈遭秋毫无所受。武昌俗皆汲江水,盛夏,远患水温,每以钱买民井寒水。不取钱者,则摙②水还之。迹虽似伪,而能委曲用意。车服尤弊素,器物无铜漆。江左水族甚贱,远每食不过干鱼数片而已。然性刚严,吏民多以细事受鞭罚,遂为人所讼,征下廷尉,被劾十数条。后为武康令,愈厉廉节,除淫祀,正身率职,民甚称之。太守王彬巡属县,诸县皆盛供帐以待焉。至武康,远独设糗③水而已。武帝闻其能,擢为宣城太守。自县为近畿④大郡,近代未有之也。郡经寇抄,远尽心绥理,复著名迹。期年,迁树功将军、始兴内史。时泉陵侯朗为桂州,缘道多剽掠,入始兴界,草木无所犯。远在官好开途巷,修葺墙屋,民居市里,城隍厮库,所过若营家焉。田秩奉钱,并无所取,岁暮择民尤穷者充其租调,以此为常。而性果断,民畏而惜之,所至皆生为立祠堂,表言政状,帝每优诏答焉。迁东阳太守。远处职,疾强富如仇雠,视贫细如子弟,特为豪右所畏惮。在东阳岁余,复为受罚者所谤,坐免归。远性耿介,无私曲,居人间绝请竭,不造诣。与贵贱书疏,抗礼如一。其所会遇,未尝以颜色下人。是以多为俗士所疾恶。其清公实为天下第一。居数郡,见可欲终不变其心,妻子饥寒如下贫者。及去东阳归家,经年岁,口不言荣辱,士类益以此多之。其轻财好义,周人之急,言不虚妄,盖天性也。每戏语人云:“卿能得我一妄语,则谢卿以一缣。”众共伺之,不能记也。 (节选自《南史·何远传》) 
[注]①恩寄:对下级信任托付。②摙(liǎn):担运。③糗(qiǔ):干粮。④近畿(jī):京城附近地区。
小题1:以下各组句子分别表明何远“生性耿介”和“为官清廉“的一组是(   )
A.迹虽似伪,而能委曲用意。
不取钱者,则摙水还之。
B.正身率职,民甚称之。
岁暮择民尤穷者充其租调。
C.与贵贱书疏,抗礼如一。
田秩奉钱,并无所取。
D.其所会遇,未尝以颜色下人。
尽心绥理,复著名迹。
小题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何远任录事参军时尽心尽力,很受上级信任倚重;但性情刚正严厉,任武昌太守时常因小事鞭罚吏民,因而被检举审理的罪状有十数条之多。
B.何远坚守节操,不逢迎上司,太守王彬巡察属县,何远仅给他提供干粮、饮水;为官有才干,任始兴内史时,未再发生过界内盗匪抢掠侵犯的事。
C.何远在任时,像经营家业一样整治辖境,百姓为他建造生祠,皇帝也下诏予以表彰;但在东阳太守任上,由于遭到受罚者的诬告,而被免职还家。
D.何远品行正派,不循私情,与人交往不受请托,也不拜访他人;为人轻财好义,能周人之急,说话从无虚妄,大家始终无法找到他说谎话的证据。
小题3: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每题3分,共12分)
(1)至是乃杜绝交游,馈遭秋毫无所受。
                                                               
(2)自县为近畿大郡,近代未有之也。 
                                                               
(3)在东阳岁余,复为受罚者所谤,坐免归。
                                                               
(4)居数郡,见可欲终不变其心,妻子饥寒如下贫者。
                                                               
答案

小题1:C
小题2:B
小题3:(1)到这时就和他们断绝了交往,馈送的东西一点也没有接受。
(2)从县令升任京城附近的大郡长官,近代从未有过这样的事。
(3)他在东阳任职一年多,又被受罚者诬告,因此获罪被免职还家。
(4)他在几个郡都呆过,见到可产生贪欲的东西,始终不改变自己的廉洁之心。他的妻子儿女饥寒交迫,如同最贫穷的人家那样。
解析

小题1:这道题重点在表明“耿介”与“清廉”,依次我们可以判断出A项第一个选项与耿介无关,是属于他办事原则方面的。B项第一个百姓称赞他也不属于“耿介”,D选项第一个选项是他平易近人,也不属于“耿介”,依次推断选择C
小题2:这道题难度不小,很多考生没有注意到文章中提到了一个人就是泉陵侯朗,强调是他沿途抢掠***扰,但到了始兴县内,一草一木也不敢侵犯。而不是选项中所说任内没有抢掠侵犯的事。
小题3:(1)“是”为这,“交游”为交往,“馈”为名词,赠送的东西。
(2)“自……为”是“从……担任……”,“之”为这种情况。
(3)“岁余”为一年多,“为……所”为被动,“坐”为获罪。
(4)“居”为留,“可欲”为能引发贪欲的事,“如”为如同。
【参考译文】 何远字义方,东海郯城人。武帝即位后,何远作后军鄱阳王萧恢录事参军。何远与萧恢素来友好,为萧恢尽心尽力做事。萧恢也诚恳待他,信任他,两人关系很密切。提升为武昌太守。何远本性豪爽洒脱,不受世俗礼法约束,崇尚轻生重义。从此以后,就与从前的人断绝了交往,别人赠送的东西一点都不接受。武昌的民俗都是打取江水,到盛夏,何远嫌水温过高,常常用钱买百姓井里的凉水。遇到不收取钱的人,就运水还给他。他的行为有些像做作,但能屈身而满足别人的心意。何远的车马服饰都非常质朴破旧,使用的器物都不涂铜漆。江东地区水产非常便宜,但何远每顿只吃几片干鱼罢了。然而他性情刚正严厉,手下人常因小事受到鞭打,于是何远被受责罚的人控告,被皇上召回,交给廷尉处置,被弹劾揭发的罪状有十几条。后来做了武康县令,更加清廉严厉,废除了不合礼制的祭祀,以自己正直的行为给他人做表率,人们都非常称赞他。太守王彬巡视属下各县,各县都准备了丰盛的宴会接待他。到武康,何远只给准备了干粮和水。武帝听说他贤能,破格提升他做宣城太守。从县令直接升任京城附近的大郡长官,近代从来没有过这样的事。宣城曾受过强盗抢劫,何远尽心治理,终又恢复原先的规模和名声。一年后,升为树功将军、始兴内史。当时泉陵侯朗为桂州令,沿途多遭强盗抢劫。但到始兴地界,一点也不侵犯。何远在职为官喜欢开辟大街小巷,修理墙屋。他修建民房和街巷,建造城墙、护城河、马厩和库房,他所治理的地方,就像经营自己的家业一样尽心尽力。田地里的收入和薪俸,他都不收取,在年末的时候,选择最穷的人,把这些钱充当那些特别穷的人家的租调税,并把这当作常例。他性情果断,百姓畏惧又爱戴他,他所到过的地方,都为他立生祠,上表报告他的政绩行状,皇帝常常 优先答复他的建议。调任东阳太守。何远为官,痛恨豪强大族就像痛恨仇人一样,对待穷人像对待自己的子弟一样,尤其被那些富族大户敬畏害怕。他在东阳一年多,又被受惩罚的人毁谤,被判免除官职遣送回家。何远本性正直廉洁,不偏私逢迎,和人相处谢绝别人的拜访,也不到别人家里去。不论是跟为官者还是地位低的人通书信,都以平等的礼节相待。他会见人,从来不给别人脸色看,因此常被见识浅陋之人憎恶。但实际上他的清廉公正实在是天下第一。何远在很多郡做过官,见到能引发***的事始终不改变心志,妻子儿女挨饿受冻如同极贫穷的人。他离开东阳回家,过了多年,始终不谈荣辱,士人因此称赞他。他轻财好义,救济别人的急难,说话不虚妄,大概是天性吧。何远常对别人开玩笑说:“你能听到我一句虚妄的话,我就用一匹细绢酬谢你。”大家一起暗中察看他,但始终没有可记录的。 
举一反三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每小题3分,共9分)
傅永,字修期,清河人也。幼随叔父洪仲入魏,寻复南奔。有气干,拳勇过人,能手执鞍桥,倒立驰骋。年二十余,有友人与之书而不能答,请洪仲,洪仲深让之而不为报。永乃发愤读书,涉猎经史,兼有才干。
王肃之为豫州,以永为平南长史。齐将鲁康祖、赵公政侵豫州之太仓口,肃令永击之。永量吴、楚兵好以斫营为事,又贼若夜来,必于渡淮之所以火记其浅处。永既设伏,仍密令人以瓠盛火,渡南岸,当深处置之,教云:“若有火起,即亦燃之。”其夜,康祖、公政等果亲率领来斫营。东西二伏夹击之,康祖等奔趋淮水。火既竞起,不能记其本济,遂望永所置火争渡。水深溺死,斩首者数千级,生禽公政。康祖人马坠淮,晓而获其尸,斩首并公政送京师。
裴叔业又围涡阳,时帝在豫州,遣永为统军,与高聪、刘藻、成道益、任莫问等救之。永日:“深沟固垒,然后图之。”聪等不从,一战而败。聪等弃甲奔悬瓠,永独收散卒徐还。贼追至,又设伏击之,挫其锐。藻徙边,永免官爵而已。不经旬,诏永为汝阴镇将,带汝阴太守。
中山王英之征义阳,永为宁朔将军、统军,当长围遏其南门。齐将马仙碑连营稍进,规解城围。永乃分兵付长史贾思祖,令守营垒,自将马步千人,南逆仙碑。贼俯射永,洞其左股,永出箭复入,遂大破之。仙碑烧营卷甲而遁。英日:“公伤矣!且还营。”永日:“昔汉祖扪足,不欲人知。下官虽微,国家一帅,奈何使虏有伤将之名!”遂与诸军追之,极夜而返。时年七十余矣,三军莫不壮之。
后除恒农太守,非心所乐。时英东征钟离,表请永,求以为将,朝廷不听。永每言曰:“马援、充国,竟何人哉?吾独白首见拘此郡!”然于御人非其所长,故在任无多声称。后为南衮州刺史。年逾八十,犹能驰射,盘马奋槊,常讳言老。每自称六十九。                                       (《北史•傅永传》,有删节)
小题1:以下句子中加点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寻复南奔不久
B.洪仲深让之而不为报责备
C.自将马步千人,南逆仙碑 背对
D.表请永,求以为将,朝廷不听允许
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相同的一组是(  )
A永乃发愤读书  今少卿乃教以推贤进士,无乃与仆之私心剌谬乎
B永量吴、楚兵好以斫营为事    引以为流觞曲水
C深沟固垒,然后图之        奚以之九万里而南为
D公伤矣!且还营       彼且奚适也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傅永年少时就武艺超群,但20多岁时却不能答对朋友在一篇文章中提出的问题,后来通过发愤读书,终于兼具文武之才。
B.傅永足智多谋,料事如神,他摸准了南齐入侵之敌的心理,巧置疑标,妙施伏兵之计,一战而大获全胜。
C.解涡阳之围时,在高聪等人不听从作战意见而导致战败后,傅永没有气馁,而是收拾残兵,利用伏击转败为胜。
D.傅永临阵勇猛过人,70多岁了还独自率领千余人与前来解围之敌决战,且不顾腿伤冲入敌阵,把敌人打得大败而逃。
小题4: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共10分)
(1)又贼若夜来,必于渡淮之所以火记其浅处。(4分)
                                                          
(2)下官虽微,国家一帅,奈何使虏有伤将之名!(3分)
                                                             
(3)然于御人非其所长,故在任无多声称。(3分)
                                                                
题型:阅读题难度:简单|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各题。
始得西山宴游记
柳宗元
自余为僇人,居是州,恒惴栗。其隙也,则施施而行,漫漫而游。日与其徒上高山,入深林,穷回溪,幽泉怪石,无远不到。到则披草而坐,倾壶而醉。醉则更相枕以卧,卧而梦。意有所极,梦亦同趣。觉而起,起而归。以为凡是州之山有异态者,皆我有也,而未始知西山之怪特。
今年九月二十八日,因坐法华西亭,望西山,始指异之。遂命仆人过湘江,缘染溪,斫榛莽,焚茅茷,穷山之高而止。攀援而登,箕踞而遨,则凡数州之土壤,皆在衽席之下。其高下之势,岈然洼然,若垤若穴,尺寸千里,攒蹙累积,莫得遁隐。萦青缭白,外与天际,四望如一。然后知是山之特立,不与培塿为类。悠悠乎与颢气俱,而莫得其涯;洋洋乎与造物者游,而不知其所穷。引觞满酌,颓然就醉,不知日之入,苍然暮色,自远而至,至无所见,而犹不欲归。心凝形释,与万化冥合。然后知吾向之未始游,游于是乎始。故为之文以志。是岁,元和四年也。
小题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梦亦同趣趣:同“趋”,往,赴
B.始指异之异:感到……奇怪
C.外与天际际:边界
D.颓然就醉就:接近
小题2:下列加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其隙也,则施施而行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B.醉则更相枕以卧无以至千里
C.穷山之高而止吾尝终日而思矣
D.洋洋乎与造物者游山川相缪,郁乎苍苍
小题3:对这篇文章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章开头便表明自己是个“僇人”,既含有对贬谪流放的不满之情,又引出下文的出游。
B.作者写西山“萦青缭白,外与天际,四望如一”的景色,用以表明自己顽强不屈的性格。
C.文章扣住“始”字来写,从“始知”,到“始指”,再到“游于是乎始”,可谓别具匠心。
D.文章和《赤壁赋》异曲同工,“乐山”、“乐水”,都是在特殊人生境遇中感悟自然的佳作。
小题4: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1)以为凡是州之山有异态者,皆我有也。
(2)然后知吾向之未始游,游于是乎始。
题型:阅读题难度:简单| 查看答案
阅读下列文言文,回答问题。
信钓于城下,诸母漂,有一母见信饥,饭信,竟漂数十日。信喜,谓漂母曰:“吾必有以重报母。”母怒曰:“大丈夫不能自食,吾哀王孙而进食,岂望报乎!”
淮阴屠中少年有侮信者,曰:“若虽长大,好带刀剑,中情怯耳。”众辱之曰:“信能死,刺我;不能死,出我袴下。”於是信孰视之,俛出胯下,蒲伏。一市人皆笑信,以为怯。
及项梁渡淮,信杖剑从之,居戏下,未得知名。项梁败,又属项羽,羽以为郎中。数以策干项羽,羽不用。汉王之入蜀,信亡楚归汉,未得知名,为连敖。坐法当斩,其辈十三人皆已斩,次至信,信乃仰视,适见滕公,曰:“上不欲就天下乎?何为斩壮士!”滕公奇其言,壮其貌,释而不斩。与语,大说之。言于上,上拜以为治粟都尉,上未之奇也。
信数与萧何语,何奇之。至南郑,诸将行道亡者数十人,信度何等已数言上,上不我用,即亡。何闻信亡,不及以闻,自追之。人有言上曰:“丞相何亡。”上大怒,如失左右手。居一二日,何来谒上,上且怒且喜,骂何曰:“若亡,何也?”何曰:“臣不敢亡也,臣追亡者。”上曰:“若所追者谁?”曰:“韩信也。”上复骂曰:“诸将亡者以十数,公无所追;追信,诈也。”何曰:“诸将易得耳。至如信者,国士无双。王必欲长王汉中,无所事信;必欲争天下,非信无所与计事者。顾王策安所决耳。”王曰:“吾亦欲东耳,安能郁郁久居此乎?”何曰:“王计必欲东,能用信,信即留;不能用,信终亡耳。”王曰:“吾为公以为将。”何曰:“虽为将,信必不留。”王曰:“以为大将。”何曰:“幸甚。”于是王欲召信拜之。何曰:“王素慢无礼,今拜大将如呼小儿耳,此乃信所以去也。王必欲拜之,择良日,斋戒,设坛场,具礼,乃可耳。”王许之。诸将皆喜,人人各自以为得大将。至拜大将,乃韩信也,一军皆惊。
①连敖:接待宾客的小官。
小题1:下列句子中的加点词语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
A.尝数从其下乡南昌亭长寄食屡次
B.坐法当斩,其辈十三人皆已斩犯法
C.数以策干项羽,羽不用干预,影响
D.於是信孰视之熟悉
小题2:全都能体现韩信是难得的人才的一组句子是(  )
①     大丈夫不能自食,吾哀王孙而进食,岂望报乎
②     至如信者,国士无双
③     王必欲拜之,择良日,斋戒,设坛场,具礼,乃可耳
④     虽为将,信必不留。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④
小题3:下列对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当初为平民百姓时,贫穷,没有好品行,不能够被推选去做官,又不能做买卖维持生活,经常寄居在别人家吃闲饭,人们大多厌恶他。
B.滕公感到韩信的话不同凡响,见他相貌堂堂,就放了他。和韩信交谈,很欣赏他,把这事报告汉王,汉王一开始就很赏识韩信,觉得他才能出奇超众,就任命韩信为治粟都尉。
C.韩信屡次向项羽献策,以求重用,但项羽没有采纳。汉王刘邦入蜀,韩信脱离楚军归顺了汉王。
D.萧何认为韩信是个奇人,要汉王选择吉日,斋戒后,设一个拜将坛,礼仪安排周到,这样才可以留住韩信。
小题4: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7分)
⑴必欲争天下,非信无所与计事者(3分)
                                                                   
⑵诸将皆喜,人人各自以为得大将。至拜大将,乃韩信也,一军皆惊。(4分)
                                                                   
题型:阅读题难度:简单| 查看答案

阅读《赤壁赋》语段,回答问题。
苏子愀然,正襟危坐,而问客曰:“何为其然也?”客曰:“‘月明星稀,乌鹊南飞’,此非曹孟德之诗乎?西望夏口,东望武昌,山川相缪,郁乎苍苍,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方其破荆州,下江陵,顺流而东也,舳舻千里,旌旗蔽空,酾酒临江,横槊赋诗,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侣鱼虾而友麋鹿,驾一叶之扁舟,举匏尊以相属。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挟飞仙以遨游,抱明月而长终。知不可乎骤得,托遗响于悲风。”,
苏子曰:“客亦知夫水与月乎?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也。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也,而又何羡乎!且夫天地之间,物各有主,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取之无禁,用之不竭,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而吾与子之所共食。”
小题1:作者使用曹操的典故,其用意是 (   )
A.赞颂曹操横槊赋诗的英雄气概。
B.同情曹操不遇于时。
C.慨叹人生无常。
D.借曹操自比,表明自己被贬的心志。
小题2:对文章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
A.本文是散文,因而重在写景抒情,而不用议论的表达方式。
B.作者对客人箫声悲凉而感到不解,因而发问。
C.作者借用江水、明月、清风这些意象,阐述事物皆具“变”与“不变”的二重性。
D.客人转悲为喜,最后主客畅饮而酣睡舟中。
小题3:翻译下列句子
⑴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 
⑵酾酒临江,横槊赋诗,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
题型:阅读题难度:简单|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各题。
朱佑字仲先,南阳宛人也。少孤,归外家复阳刘氏,往来春陵,世祖与伯升皆亲爱之。伯升拜大司徒,以佑为护军。及世祖为大司马,讨河北,复以佑为护军,常见亲幸,舍止于中。佑侍宴,从容曰:“长安政乱,公有日角之相,此天命也。”世祖曰:“召刺奸收护军!”佑乃不敢复言。从征河北,常力战陷阵,以为偏将军,封安阳侯。世祖即位,拜为建义大将军。建武二年,更封堵阳侯。冬,与诸将击邓奉于淯阳,佑军败,为奉所获。明年,奉破,乃肉袒因佑降。帝复佑位而厚加慰赐。遣击新野、随,皆平之。
  延岑自败于穰,遂与秦丰将张成合,佑率征虏将军祭遵与战于东阳,大破之,临阵斩成,延岑败走归丰。佑收得印绶九十七。进击黄邮,降之,赐佑黄金三十斤。四年,率破奸将军侯进等围秦丰于黎丘,破其将张康于蔡阳,斩之。帝自至黎丘,使御史中丞李由持玺书招丰,丰出恶言,不肯降。车驾引还,敕佑方略,佑尽力攻之。明年夏,城中穷困,丰乃将其母、妻、子九人肉袒降。佑槛车传丰送洛阳,斩之。大司马吴汉劾奏佑废诏受降,违将帅之任,帝不加罪。佑还,与骑都尉臧宫会击延岑余党阴、酂、筑阳三县贼,悉平之。[:学科
  佑为人质直,尚儒学。将兵率众,多受降,以克定城邑为本,不存首级之功。又禁制士卒不得虏掠百姓,军人乐放纵,多以此怨之。九年,屯南行唐拒匈奴。十三年,增邑,定封鬲侯,食邑七千三百户。
十五年,朝京师,上大将军印绶,因留奉朝请。佑奏古者人臣受封,不加王爵,可改诸王为公。帝即施行。又奏宜令三公并去“大”名,以法经典。后遂从其议。二十四年,卒。
(取材于《后汉书.朱景王杜马刘傅坚马列传》)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世祖与伯升皆亲爱之爱:宠幸。
B.佑为人质直,尚儒学尚:崇尚。
C.以克定城邑为本克:攻下。
D.以法经典法:法律。
小题2:下列语句分编四组,最能表现朱佑“攻城略地”的一组是                (   )
①从征河北,常力战陷阵             
②遗击新野、随县、皆平之
③佑率征虏将军祭遵与战于东阳,大破之
④率破奸将军侯进等围秦丰于黎丘,破其将张康于蔡阳
⑤槛车传丰送洛阳
⑥与骑都尉臧宫会击延岑余党阴、酂、筑阳三县贼,悉平之。
A.②③⑤B.①④⑥C.①③⑤D.②④6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朱佑为人质朴正直,崇尚儒学。率领部队,多次接受投降,以攻克平定城镇为根本,不思***敌的功劳。
B.朱佑军令严明,善于指挥将领联合作战,曾率领祭遵、侯进和臧宫等将领攻城略地,屡建战功。
C.世祖曾派人试图劝降秦丰,被秦丰拒绝,后来秦丰战败,携妻儿老母投降,世祖也没有加罪于他。
D.朱佑在任奉朝请时,曾进谏希望皇上能进行一些诸如“改诸王为公”“令三公并去“大”名”的变革,被采纳。
小题4:将文中画线的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明年,奉破,乃肉袒因佑降。
(2)又禁制士卒不得虏掠百姓,军人乐放纵,多以此怨之。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

超级试练试题库

© 2017-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