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论语·为政》选段,回答问题。(6分) 孟懿子问孝。子曰:“无违。”樊迟御,子告之曰:“孟孙问孝于我,我对曰,无违。”樊迟曰:“何谓也?”子曰:“生,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来源:不详
阅读下面《论语·为政》选段,回答问题。(6分) 孟懿子问孝。子曰:“无违。”樊迟御,子告之曰:“孟孙问孝于我,我对曰,无违。”樊迟曰:“何谓也?”子曰:“生,事之以礼;死,葬之以礼,祭之以礼。” 子夏问孝。子曰:“色难①。有事,弟子服其劳;有酒食,先生②馔③,曾是以为孝乎?” 孟武伯问孝。子曰:“父母唯其疾之忧。” 子游问孝。子曰:“今之孝者,是谓能养。至于犬马,皆能有养;不敬,何以别乎?” [注]①色,脸色,此处指好脸色。难,不容易。②先生:先生指长者或父母;前面说的弟子,指晚辈、儿女等。③馔:吃喝。 (1)下列对以上文段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孝敬父母就要不违背他们的意愿,孝敬父母最难做到的是始终心甘情愿,和颜悦色。 | B.孔子要求人们对自己的父母尽孝道,认为孝不是空泛的,父母在世时,与父母相处要依礼而行;父母过世以后,丧祭也应合义合礼。 | C.父母常常为子女的疾病而担忧。作为子女,更要担忧父母的疾病,尽量减少父母为自己担忧,这也是行孝道。 | D.孔子认为子女尽孝,就是有事情要替父母去做,有好酒食要让父母先吃,只要他们衣食无忧,就算是行孝道了。 | (2)孔子认为,孝为人之本。结合上面的材料,联系现实生活,请你谈谈对孔子“孝”的认识。(3分) 答: |
答案
(1)D (2)孔子所提倡的孝道,就是依礼而行,不仅要从形式上按周礼的原则侍奉父母,而且要从内心深处真正地孝敬父母。百善孝为先,“孝”是一种社会道德准则,是社会文明形成的标志。我们要推陈出新,与时俱进,让“孝”成为构建现代和谐社会的助推器。 |
解析
(1)子女尽孝不仅要按礼的原则侍奉父母,而且要内心真正地孝敬父母。 (2)要准确理解孔子所谓的“孝”的含义,结合当今社会谈自己的认识。 参考译文 孟懿子问孝道。孔子说:“不要违背礼节。”不久,樊迟替孔子赶车子,孔子便告诉他说:“孟孙向我问孝道,我回答说,不要违背礼节。”樊迟道:“这是什么意思?”孔子道:“父母活着,依规定的礼节侍奉他们;死了,依规定的礼节埋葬他们,祭祀他们。” 子夏问孝道。孔子说:“儿子在父母前经常有愉悦的容色,是件难事。有事情,年轻人效劳;有酒有肴,年长的人吃喝,难道这竟可认为是孝么?” 孟武伯向孔子问孝道。孔子道:“做爹娘的的只是为孝子的疾病发愁。” 子游问孝道。孔子说:“现在的所谓孝,就是说能够养活爹娘就行了。至于狗马都能够得到饲养;若不存心严肃地孝顺父母,那养活爹娘和饲养狗马怎样去分别呢?” |
举一反三
阅读下面选段,回答问题。(6分) 子曰:“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大车无輗①,小车无軏②,其何以行之哉?(《论语·为政》) 子曰:“言必信,行必果,硁硁③然小人哉!”(《论语·子路》) 孟子曰:“大人者,言不必信,行不必果,惟义所在。”(《孟子·离娄下》) 孟子曰:“君子不亮④,恶乎执?”(《孟子·告子下》) [注]①輗(ní):车辕和车辕前横木相接的木销子。②軏(yuè):义同“輗”。③硁硁(kēng):象声词,敲击石头的声音。这里引申为像石块那样坚硬。④亮:通“谅”,诚信。 (1)对上面选段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以上选文反映了孔子和孟子在对待是否诚信问题上的看法是一致的。 | B.在《论语》中,“信”有两层含义:一是受人信任,二是对人有信用。“民无信不立”,说明治理国家要得到百姓的信任。 | C.“言必信,行必果,硁硁然小人哉!”“大人者,言不必信,行不必果,惟义所在”,由此可以推断出“小人者,言必信,行必果”的结论。 | D.以上选文可以看出孔孟在对待诚信问题上看似矛盾,其实不然。 | (2)不少人都把“言必信,行必果”当作座右铭,根据上面四个选段,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3分) 答: |
用“/”给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加波浪线的句子断句。 然天下之境涉而即得得而辄尽者始焉欣欣继焉索索欲求余味而了不可得而得之甚艰且得半而止者转使人有无穷之思也呜呼岂独寻山也哉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小题。 今王鼓乐于此,百姓闻王钟鼓之声,管籥之音,举疾首蹙頞而相告曰:“吾王之好鼓乐,夫何使我至于此极也!父子不相见,兄弟妻子离散!”今王田猎于此,百姓闻王车马之音,见羽旄之美,举疾首蹙頞而相告曰:“吾王之好田猎,夫何使我至于此极也!父子不相见,兄弟妻子离散。”此无他,不与民同乐也。 小题1:对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今王鼓乐于此 鼓:演奏。 | B.举疾首蹙頞而相告曰告:告状。 | C.夫何使我至于此极也极:极坏的境地。 | D.此无他,不与民同乐也他:别的(原因)。 | 小题2:分别比较下列两组句子中加点虚词的意义和用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
A.两个“之”字相同,两个“而”字不同。 | B.两个“之”字相同,两个“而”字也相同。 | C.两个“之”字不同,两个“而”字相同。 | D.两个“之”字不同,两个“而”字也不同。 |
|
阅读下文,完成文后各题。(6分) 刘宽字文饶,弘农华阴人也。父崎,顺帝时为司徒。宽尝行,有人失牛者,乃就宽车中认之。宽无所言,下驾步归。有顷,认者得牛而送还,叩头谢曰:“惭负长者,随所刑罪。”宽曰:“物有相类,事容脱误,幸劳见归,何为谢之?”州里服其不校。 桓帝时,大将军辟,五迁司徒长史。延熹八年,征拜尚书令,迁南阳太守。典历三郡,温仁多恕,虽在仓卒,未尝疾言遽色。常以为“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吏人有过,但用蒲鞭罚之,示辱而已,终不加苦。事有功善,推之自下。灾异或见,引躬克责。每行县,止息亭传,辄引学官祭酒及处士诸生执经对讲。见父老慰以农里之言,少年勉以孝悌之训。人感德兴行,日有所化。 灵帝初,征拜太中大夫,侍讲华光殿。熹平五年,代许训为太尉。灵帝颇好学艺,每引见宽,常令讲经。宽尝于坐被酒睡伏。帝问:“太尉醉邪?”宽仰对曰:“臣不敢醉,但任重责大,忧心如醉。”帝重其言。 尝坐客,遣苍头市酒,迂久,大醉而还。客不堪之,骂曰:“畜产。”宽须臾遣人视奴,疑必自杀。顾左右曰:“此人也,骂言畜产,辱孰甚焉!故吾惧其死也。”夫人欲试宽令恚,伺当朝会,装严已讫,使侍婢奉肉羹,翻污朝衣。婢遽收之,宽神色不异,乃徐言曰:“羹烂汝手?”其性度如此。海内称为长者。 (《后汉书·卓鲁魏刘列传》)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1分)( )A.惭负长者,随所刑罪 | B.州里服其不校 负:对不起。校:计较。 | C.齐之以刑 | D.其性度如此 | 齐:治理。 度:推测。 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1分)( )A.①认者得牛而送还 | B.①少年勉以孝悌之训 ②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②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 | C.①故吾惧其死也 | D.①宽尝于坐被酒睡伏 | ②人穷则反本,故劳苦倦极 ②公子自度终不能得之于王 小题3:以下句子分别编为四组,能表现刘宽“宽厚仁慈”的一组是(1分)( ) ①宽无所言,下驾步归 ②吏人有过,但用蒲鞭罚之,示辱而已,终不加苦 ③见父老慰以农里之言,少年勉以孝悌之训 ④臣不敢醉,但任重责大,忧心如醉 ⑤宽须臾遣人视奴 ⑥宽神色不异,乃徐言曰:“羹烂汝手?”小题4:下列对原文的叙述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1分)( )A.刘宽为人宽容,在一次外出的途中,有个丢失牛的人误认了刘宽的牛,事后刘宽不仅没有责罚那个失牛人,反而对他宽慰有加,这使得他在州里赢得了美誉。 | B.刘宽历任郡守,不主张用严刑峻法整治百姓,而对犯有过错的属吏,他只是象征性地表示羞辱,从不施加刑罚;政务上如果有了功绩,就归功于下属。 | C.刘宽以德为政,他巡视属县时,对老年人谈及的农事和乡土之事,以示关切;对年轻人则用孝顺父母顺从兄长的教诲加以鼓励。 | D.刘宽性情温和慈爱,他的夫人想试试让刘宽发怒,待他已穿好官服准备上朝的时候,让侍女故意以肉汤污其官服来试其会不会发怒,但刘宽神情自若,反而关心侍女烫伤了没有。 | 小题5:试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两个句子。(2分) (1)灾异或见,引躬克责。 (2)此人也,骂言畜产,辱孰甚焉! |
阅读下文,完成文后各题。 复庵记 顾炎武 旧中涓①范君养民,以崇祯十七年夏自京师徒步入华山为黄冠②。数年,始克结庐于西峰之左,名曰复庵。华下之贤士大夫多与之游,环山之人皆信而礼之。而范君因非方士者流也。幼而读书,好《楚辞》诸子及经史,多所涉猎,为东宫③伴读。方李自成之挟东宫二王以出也,范君知其必且西奔,于是弃其家走之关中,将尽厥职焉。乃东宫不知所之,而范君为黄冠矣。 太华之山,悬崖之巅,有松可荫,有地可蔬,有泉可汲,不税于官,不隶于宫观之籍。华下之人或助之材,以创是庵而居之。有屋三楹,东向以迎日出。 余尝一宿其庵,开户而望大河之东,雷首之山,苍然突兀,伯夷、叔齐之所采薇而饿者,若揖让乎其间,固范君之所慕而为之者也。自是而东,则汾之一曲,绵上之山,出没于云烟之表,如将见之。介子推之从晋公子,既反国而隐焉,又范君之所有志而不遂者也。又自是而东,太行、碣石之间,宫阙山陵④之所在,去之茫茫而极望之不可见矣。相与泫然,作此记,留之山中。后之君子登斯山者,无忘范君之志也。 [注]①中涓:宫中太监。②黄冠:代指道士。③东宫:太子所居之宫,也指太子。④碣石:位于河北昌黎。宫阙山陵:指明朝故都的皇宫和皇陵。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始克结庐于西峰之左克:能够 | B.将尽厥职焉厥:他的 | C.既反国而隐焉反:通“返”,回到 | D.相与泫然泫:雾气潮湿 | 小题2:以下各组句子,全都表明作者复国之志的一组是 ①数年,始克结庐于西峰之左,名曰复庵 ②挟东宫二王以出也 ③有松可荫 ④有屋三楹,东向以迎日出也 ⑤绵上之山,出没于云烟之表,如将见之 ⑥去之茫茫而极望之不可见矣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正确的一项是A.范养民,从小读书,喜好《楚辞》及诸子经书,涉猎广泛,学问渊博。在朝为官做太子少傅,后来弃官离家来到华山当道士,仍受到当地人们的尊敬。 | B.像古代的伯夷、叔齐那样住在山野,采集着野菜,并且互相谦让着吃,这样的生活,本来就是范养民的心愿。 | C.即使天气睛明,雾气散尽,站在华山顶上东望,也仍望不见“宫阙山陵”的半点影子,但范养民一定曾多次长久地东望过。 | D.全文的中心是描述庵的规模和环境,主旨是歌颂和赞美庵主范养民的人品和操守。 |
|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