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震字景贤,会稽人。少居乡,介然不苟交,有言其过者辄喜。既登第为小官,有权贵以牒荐之者①,震内牒箧中,已而干政②,震取牒还之,封题未启,其人大愧。咸淳中,由大理

唐震字景贤,会稽人。少居乡,介然不苟交,有言其过者辄喜。既登第为小官,有权贵以牒荐之者①,震内牒箧中,已而干政②,震取牒还之,封题未启,其人大愧。咸淳中,由大理

题型:阅读题难度:简单来源:不详

唐震字景贤,会稽人。少居乡,介然不苟交,有言其过者辄喜。既登第为小官,有权贵以牒荐之者①,震内牒箧中,已而干政②,震取牒还之,封题未启,其人大愧。咸淳中,由大理司直通判临安府。时潜说友尹京③,恃贾似道势,甚骄蹇,政事一切无顾让。会府有具狱将置辟④,震力辩其非,说友争之不得,上其事刑部,卒是震议。六年,江东大旱,擢知信州。震奏减纲运米⑤,蠲其租赋⑥,令坊置一吏,籍其户,劝富人分粟,使坊吏主给之。州有民庸童牧牛,童逸而牧舍火,其父讼庸者杀其子投火中,民不胜掠,自诬服。震视牍疑之,密物色之,得童傍郡。以诘其父,对如初,震出其子示之,狱遂直
十一年二月,兵大至,都大提举邓益遁去,震尽出府中金钱,募有能出战者赏之。众惧不能战,北兵登陴,众遂溃。震入府中玉芝堂,其仆前请曰:“事急矣,番江门兵未合,亟出犹可免。”震骂曰:“城中民命皆系于我,我若从尔言得不死,城中民死,我何面目生邪?”左右不敢言,皆出。有顷,兵入,执牍铺案上,使震署降,震掷笔于地,不屈,遂死之。  (《宋史·唐震传》)
[注]①牒:指简札,短信。②干政:干预朝廷政事。③尹京:做京城长官。尹,长官。④具狱:审定的案件。置辟:指施用刑法。⑤纲运米:指朝廷分批调运的米。⑥蠲:免除。
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封题未启 启:打开   B.政事一切无顾让让:责备
C.令坊置一吏,籍其户籍:登记D.州有民庸童牧牛庸:雇佣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
A.①有言其过者辄喜
②事不目见耳闻,而臆断其有无,可乎
B.①有权贵以牒荐之者
②不赂者以赂者丧,盖失强援,不能独完
C.①会府有具狱将置辟
②会天大雨,道不通
D.①童逸而牧舍火
②一夫作难而七庙隳
3.以下句子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能够表现唐震正直忠诚品质的一组是
①震取牒还之,封题未启。②说友争之不得,上其事刑部。
③江东大旱,擢知信州。④密物色之,得童傍郡。
⑤使震署降,震掷笔于地。
A.①②⑤B.③⑤C.①③④D.②④
4.下列叙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唐震年少居乡能严格要求自己,做到了闻过则喜。中进士后做小官,但他决不靠某权贵的推荐而升官。
B.唐震任临安府官员,看到仗恃贾似道势力的潜说友执法上的错误,他敢于抵制,使自己的正确见解得到认可。
C.唐震主管信州,采取一系列有效措施救济遭旱灾百姓。他还能明察而求得实证,平反了一屈打成招的冤案。
D.元兵将至,将帅邓益逃跑,唐震拿出自己全部金钱募人出战,危难之际,他放弃逃生机会,敌人面前,他决不投降而死。
答案

1、B
2、B
3、A
4、D
解析

1、B(指顾念谦让别人)
2、B(A项的两个“其”都是“他的”。B项的第一个“以”是介词,用;第二个“以”是介词,因为。C项的两个“会”都是“恰巧”。D项的两个“而”都是表顺承关系)
3、A(③④句不能够表现唐震正直忠诚品质。)
4、D(“将至”和唐震拿出“自己”全部金钱募人出战,不合文意。)
【译文】
唐震字景贤,是会稽人,他青年时居住乡里,性情坚定不随便与人交往,有人说出他的过失,他总是很高兴。中进士后他做了小官,有个权贵用短信推荐他,唐震把这短信放进箱子里,后来这个权贵干预朝廷政事,唐震取出短信还给他,封信的标记都没有打开,那个权贵很惭愧。咸淳年间,唐震由大理司直做临安府通判。当时潜说友做京城长官。他仗恃贾似道势力,很傲慢不顺,政事上一概不顾念谦让别人。恰逢临安府有审定的案件将施用刑法,唐震极力争辩这样做的错误,潜说友争论不过,把这件事上奏刑部,刑部最终认为唐震的见解是对的。咸淳六年,江东大旱,朝廷提升唐震主管信州。唐震奏告朝廷减少分批调运的米,免除那里的租赋,命令城市住宅区设立一个官吏,登记那里的户口,劝说富人分出粮谷,让住宅区的官吏主管供应粮谷。州里有个百姓雇牧童放牛,牧童逃走了,牧舍着了火,牧童的父亲诉讼雇主杀了他的儿子投入火中,这个百姓受不了拷打,自己无辜认罪。唐震看了这个案子的公文很怀疑,秘密地寻找那个牧童,在旁边的郡找到了牧童,根据这个又追问牧童的父亲,他回答还像先前一样,唐震让他的儿子出来给他看,这个案件于是公正判决。
咸淳十一年二月,大量元兵攻到信州,都大提举邓益逃离,唐震全部拿出州府中的金钱招募能出战的人奖赏他们。众人畏惧不能作战,元兵登上城墙,众人于是溃散。唐震进入州府里的玉芝堂,他的仆人上前请求他说:“情况很危急了,番江门的敌人军队还未会合,赶快逃出去还能免于灾祸。”唐震斥责说:“城中百姓的性命都关联在我一人身上,我如果听从你的话能够不死,城中百姓死了,我有什么脸面活着呢?”左右的人不敢说话,全都出去了。过了一段时间,元兵进来了,元兵头目拿着公文铺放桌子上,让唐震签署投降,唐震把笔扔到地上,不屈服,于是为此牺牲。
举一反三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陈矫字季弼,广陵东阳人也。避乱江东及东城,辞孙策、袁术之命,还本郡。太守陈登请为功曹,使矫诣许①。谓曰:“许下论议,待吾不足;足下相为观察,还以见诲。”矫还曰:“闻远近之论,颇谓明府骄而自矜。”登曰:“夫闺门雍穆②,有德有行,吾敬陈元方兄弟;渊清玉洁,有礼有法,吾敬华子鱼;清修疾恶,有识有义,吾敬赵元达;博闻强记,奇逸卓荦,吾敬孔文举;雄姿杰出,有王霸之略,吾敬刘玄德:所敬如此,何骄之有!余子琐琐,亦焉足录哉?”登雅意如此,而深敬友矫。
郡为孙权所围于匡奇,登令矫求救于太祖。矫说太祖曰:“鄙郡虽小,形便之国也,若蒙救援,使为外藩,则吴人剉③谋,徐④方永安,武声远震,仁爱滂流,未从之国,望风景附,崇德养威,此王业也。”太祖奇矫,欲留之。矫辞曰:“本国倒悬,本奔走告急,纵无申胥之效,敢忘弘演之义乎?”太祖乃遣赴救。吴军既退,登多设间伏,勒兵追奔,大破之。
太祖辟矫为司空掾属,除相令,征南长史,彭城、乐陵太守,魏郡西部都尉。曲周⑤民父病,以牛祷,县结正⑥弃市⑦。矫曰:“此孝子也。”表赦之。迁魏郡太守时系囚千数至有历年矫以为周有三典之制汉约三章之法今惜轻重之理而忽久系之患可谓谬矣。悉自览罪状,一时论决。大军东征,入为丞相长史。军还,复为魏郡,转西曹属。从征汉中,还为尚书。行前未到邺,太祖崩洛阳,群臣拘常,以为太子即位,当须诏命。矫曰:“王薨于外,天下惶惧。太子宜割哀即位,以系远近之望。且又爱子在侧,彼此生变,则社稷危矣。”即具官备礼,一日皆办。明旦,以王后令,策太子即位,大赦荡然。文帝曰:“陈季弼临大节,明略过人,信一时之俊杰也。”帝既践阼,转署吏部,封高陵亭侯,迁尚书令。明帝即位,进爵东乡侯,邑六百户。车驾尝卒至尚书门,矫跪问帝曰:“陛下欲何之?”帝曰:“欲案行⑧文书耳。”矫曰:“此自臣职分,非陛下所宜临也。若臣不称其职,则请就黜退。陛下宜还。”帝惭,回车而反。其亮直如此。加侍中光禄大夫,迁司徒。景初元年薨,谥曰贞侯。
【注】①许:许昌。 ②雍穆:和睦。 ③剉:cuò,折损,摧折。 ④徐:徐州。
⑤曲周:古地名。 ⑥结正:定案,判决。
⑦弃市:指在闹市执行死刑,并将尸体暴露街头示众。
⑧案行:巡行,巡视,此处引申为“查阅”。
1.对下面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清修疾恶,有识有义,吾敬赵元达   疾:憎恶 怨恨
B.纵无申胥之效,敢忘弘演之义乎    效:效果,功效
C.太祖辟矫为司空掾属,除相令     除:任命,授职
D.矫曰:“此孝子也。”表赦之     表:表扬,表彰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所敬如此,何骄之有   陛下欲何之
B.余子琐琐,亦焉足录哉   焉用亡郑以陪邻
C.今惜轻重之理,而忽久系之患   然陈涉瓮牖绳枢之子,氓隶之人,而迁徙之徒也。
D.且又爱子在侧,彼此生变,则社稷危矣   臣死且不避,卮酒安足辞
3.下列各句对文章的阐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作者开篇详写了陈矫与陈登的对话,极有深意:既表现了陈矫的磊落正直;又显示了陈登的气度目力不凡,使陈登的“深敬友矫”具有烘托陈矫的作用。
B.陈矫为解匡奇之围去见太祖,一番话既是为匡奇求援兵,也是为太祖的王业做长远谋划,太祖很欣赏他的卓识,亲自统领大军大破吴军,解救了匡奇。
C.陈矫在担任尚书令时,拒绝接纳突然来尚书省查阅文书的魏明帝,并且直言这是尚书令的职责,尚书省不是皇帝应该临幸的地方。
D.作者简要叙述了一代名臣陈矫的一生,且再现了他的谋略过人、临事果断和忠孝正直。作者长于叙事而裁剪精当,笔墨简洁而人物传神的修史特点由此可窥一斑。
4.请用“/”给下面的文段断句
迁 魏 郡 太 守 时 系 囚 千 数 至 有 历 年 矫 以 为 周 有 三 典 之 制 汉 约 三 章 之 法 今 惜 轻 重 之 理 而 忽 久 系 之 患 可 谓 谬 矣。
5.请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徐方永安,武声远震,仁爱滂流,未从之国,望风景附,崇德养威,此王业也。
②陈季弼临大节,明略过人,信一时之俊杰也
题型:阅读题难度:简单|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3题
唐寅,字伯虎,一字子畏。吴县人,童髻入学,才气奔放,与所善张灵纵酒放怀。诸生或笑之,慨然曰:“闭户经年,取解元如反掌耳。”
弘治戊午,举乡试第一。主考洗马梁储还朝,携其文示詹事程敏政,相与叹赏,遂招寅往还门下。储奉使,寅乞敏政文以饯。已未会试,敏政为考官,同舍生徐经,以币交敏政家人。为给事华昶所参,语连寅,俱下狱,掠问无状,竟坐乞文事,论发浙藩为吏。不就,放浪远游祝融、匡庐、天台、武夷,观海于东南,浮洞庭彭蠡,归筑室桃花坞,与客日饮其中,尝缘故去其妻,自伤放废,无所建立,譬诸梧枝旅霜,苟延何为?复感激曰:“丈夫虽不成名,要当慷慨,何乃效楚囚。”因图其石曰“江南第一风流才子”。作《伥伥》诗,读者悲之。
宁王朱宸濠慕其名而厚币聘之,寅察其有异志,佯狂以归。其学务穷研造化,寻究律历(历法),求扬马、元虚、邵氏音声之理而赞订之,旁及风鸟壬遁太乙,出入天人之间。其应景诗文,不甚措意,谓后世知我不在是。奇气时发或寄于画下笔则追唐宋名匠厌苦征求亦不尽其所至。晚乃皈心佛门,自号“六如”,年五十四卒。
(节选自《明史拟稿》)                                                          
【注】楚囚:本指被俘的楚国人,后用以借指处境窘迫的人。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与所善张灵纵酒放怀  善:交好 
B.为给事华昶所参 参:弹劾
C.竟坐乞文事 坐:因……犯罪  
D.不就,放浪远游祝融匡庐天台武夷 就:就绪,指官员任职期满。
小题2:下列加点词语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2分)
A.以币交敏政家人        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去以六月息者也
B.宁王朱宸濠慕其名而厚币聘之 某所,而母立于兹
C.其学务穷研造化       汝其善抚之,使之肖我
D.寅奇气时发,或寄于画    月出于东山这上,徘徊于斗牛之间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唐伯虎从小就才气奔放,关键时常常表现出满腔的豪气和十分的自信。
B.因受到程敏政案的牵连,唐伯虎弃官为民,放浪漫游,但他始终没有沉沦。
C.唐伯虎参加乡试时写了一篇很漂亮的文章,深得两个主考官的赞赏,于时被招纳为门下,任其往来。
D.唐伯虎在诗歌、绘画、天文、历法等方面都很有造诣,不愧为“才子”称号,但他最后还是心归佛门。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论语》是一部语录体的散文著作,主要记录孔子的言行,只一小部分内容记载了几位弟子的话。篇名只是从各篇开头部分摘去两三个字,并没有特别的意思。
B.孟子是先秦第二位儒学大师。他继承和发展了孔子的思想,建立了一个完整的思想体系,对后世产生了巨大而深远的影响。古人习惯上称孔子为“圣人”或“至圣”,称孟子为“亚圣”。
C.传记是一种常见的文学形式,主要记述人物(也就是传主)的生平事迹,依据各种书面的、口述的回忆、调查等相关材料,加以选择性的编排、描写与说明而成。同小说一样,传记一般可以虚构。
D.传记的类型很多,包括一般的传记、自传、评传、人物小传、人物特写、回忆录,等等。自传是由作者自述生平的一种传记形式,多采用第一人称形式。

题型:单选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文言文阅读                 
Ⅰ.阅读《论语》中的几段文字,然后回答问题。
材料一: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材料二:宰予昼寝。子日:“朽木不可雕也,粪土之墙不可圬也。于予与何诛?”子曰:“始吾于人也,听其言而信其行;今吾于人也,听其言而观其行。于予与改是。

9.材料一中所讲的“自省”,你是如何理解的? (4分)
10.材料二中所讲的是                的关系。孔子从“宰予昼寝”
这一事情中,悟出什么道理? (2分)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孟子》选段,回答问题。
邹与鲁讧①。穆公问日:“吾有司死者三十三人,而民莫之死也。诛之,则不可胜诛;不诛,则疾视其长上之死而不救,如之何则可也?
孟子对日:“凶年饥岁,君之民老弱转③乎沟壑,壮者散而之四方者,几千人矣;而君之仓廪实,府库充,有司莫以告,是上慢④而残⑤下也。曾子日:‘戒之戒之!出乎尔者,反乎尔者也。’夫民今而后得反之也。君无尤⑥焉!君行仁政,斯民亲其上,死其长矣。” (《梁惠王下》)                                             
【注】①讧:交战。②穆公:即邹穆公。③转:弃尸的意思。④慢:轻慢。⑤残:残害。⑥尤:责备、归罪。
11.翻译文中划线句子:“不诛,则疾视其长上之死而不救,如之何则可也?”(3分)
12.“君之视臣如手足,则臣视君如腹心”(《离娄下》),孟子说的也是投桃报李的道理,结合上面的选段,请简要说明你对“出乎尔者,反乎尔者”的理解。(3分)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

超级试练试题库

© 2017-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