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文,回答问题。傅伯成,字景初。少从朱熹学。授明州教授。以年少,嫌以师自居,日与诸生论质往复,后多成才。改知连江县。为石堤三百尺,民蒙其利。庆元初,召为将作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傅伯成,字景初。少从朱熹学。授明州教授。以年少,嫌以师自居,日与诸生论质往复,后多成才。改知连江县。为石堤三百尺,民蒙其利。庆元初,召为将作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来源:不详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傅伯成,字景初。少从朱熹学。授明州教授。以年少,嫌以师自居,日与诸生论质往复,后多成才。改知连江县。为石堤三百尺,民蒙其利。
庆元初,召为将作监,进太府寺丞。言吕祖俭不当以上书贬。又言于御史,朱熹大儒,不可以伪学目之。又言朋党之敝,起于人主好恶之偏。坐是不合,出知漳州,以律己爱民为本。推熹遗意而遵行之,创惠民局,济民病,以革裰①鬼之俗。
迁工部侍郎。时权臣方开边。伯成言:“天下之势,譬如乘舟,中兴且八十年矣,外而望之,舟若坚致,岁月既久,罅漏浸多,苟安旦夕,犹惧覆败,乃欲侥幸图古人之所难,臣则未之知也。”进右司郎官,权幸有私谒者:皆峻拒之。出为湖、广总领。朝议欲纳金人之叛降者,伯成言不宜轻弃信誓,乞戒将帅毋生事。
嘉定元年,召对,面谕:“前日失于战,今日失之和。小使虽返,要求尚多。陛下不获己,悉从之。使和议成,犹可以纾一时之急;否则虚帑藏以资敌人,驱降附以绝来者,非计也。今之策虽以和为主,宜惜日为战守之备。”
知镇江府。全活饥民,瘗②藏野殍,不可胜数。制置司欲移焦山防江军于固山石牌,伯成谓:“虚此实彼,利害等耳。包港在焦、圈之中,不若两寨之兵迭戍焉。”固山寨兵;素与海盗为地,伯成廉知姓名,会郡都试捕而鞫之,无一逸去。狱具:请贷其死:黥隶诸军。
宝庆元年,加宝文阁学士。虽力以老病辞,而爱君忧国之念不少衰。闻大理评事胡梦昱坐论事贬,蹙然语所亲日:“向吕祖俭之谪,吾为小臣,犹尝抗论。今蒙国恩,叨窃至此而不言,谁当言者。”遂抗疏。
伯成纯实无妄,表里洞达,每称人善,不啻如己出,语及奸人误国,邪人害正,词色俱厉,不少假借。
(选自《宋史·列传第一百七十四》,有删节)
注:①裰,读j i,信鬼神。 ②瘗,读y i,掩埋。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嫌以师自居嫌:厌恶B.犹可以纾一时之急纾:缓解
C.驱降附以绝来者绝:断绝D.会郡都试捕而鞫之会:恰巧
小题2:下列句子中,全部表现傅伯成“表里洞达”的一组是(3分)(  )
①又言朋党之敝,起于人主好恶之偏        ②坐是不合,出知漳州
③乃欲侥幸图古人之所难,臣则未之知也    ④今之策虽以和为主,宜惜日为战守之备
⑤全活饥民,瘗藏野殍,不可胜数          ⑥今蒙国恩,叨窃至此而不言,谁当言者
A.①②⑥B.②④⑤C.⑨④⑤D.①⑨④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傅伯成律己爱民,任连江知县时,兴修堤坝以利百姓;在漳州,创办惠民局,救治百姓的病苦,革除当地相信鬼神的风俗。
B.傅伯成敢于直言,任太府寺丞时曾因上书指责吕祖俭的不当被贬;宝庆元年,听闻大理评事胡梦昱因议论时事遭贬,不顾年老多病上疏抗言。
c.傅伯成爱君忧国,针对权臣开拓边疆的主张,他认为南宋朝中兴将近八十年,已像一只有缝隙和漏洞的大船,要担心它的倾覆颓败。
D.傅伯成正直无妄,称赞他人的长处,就像赞扬自己的孩子一样;谈到奸邪小人误国,残害忠良,声色俱厉,不加掩饰。
小题4: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⑴日与诸生论质往复,后多成才。
⑵权幸有私谒者,皆峻拒之。
⑶狱具,请贷其死,黥隶诸军。
答案

小题1:D
小题2:D
小题3:B
小题4:(1)(傅伯成)每天和诸生你一言我一语地(或“你来我往地’’)论辩质疑,后来(诸生)成才的很多。(3分:“论质”、“往复”各1分,句意基本正确1分)
(2)有私下去拜见他的权臣和受皇帝宠幸的官员,(他)都严厉地拒绝他们。(4分:“权幸” “峻”各1分,能恰当调整第一句语序1分,句意基本正确1分)
(3)案件全部审理清楚,(傅伯成)请求(朝廷)宽免他们的死罪,施黥刑后发配到军队中。 (“隶诸军”译为“到军队中做奴隶或仆役”也可)(3分:“狱具”、“贷’’各1分,句意基本正确1分)
解析

小题1:D(3分)(会:会同)
小题2:D(3分)(②是傅伯成表里洞达、敢于直言的结果,⑤是表现傅伯成的勤政爱民,⑥是表现傅伯成的爱君忧国、敢于直言。)
小题3:B(3分)(错在“曾因上书指责吕祖俭的不当被贬”,原文的意思是:傅伯成认为吕祖俭不应当因为上书的事遭贬。)
小题4:无
参考译文:
傅伯成,字景初。年少时跟从朱熹学习。被授予明州教授之职。因为年少,不喜欢以 老师自居,他每天和诸生你一言我一语地论辩质疑,后来诸生成才的很多。改任连江知县修筑了三百尺石堤,百姓蒙受其好处。
庆元初年,被征召任将作监,提升为太府寺丞。傅伯成认为吕祖俭不应该因为上书的 事遭贬。又对御史说,朱熹是大儒,不可以按伪学来看待。又说到朋党勾结的弊端,。是起 因于皇上喜好厌恶上的偏差。因此不合于朝廷,离京到漳州任职,把严格要求自己爱护百 姓作为为政的根本。推崇朱熹的遗志并遵照实行,创办惠民局,接济百姓的疾苦,用来革 除当地百姓相信鬼神的风俗。
调任工部侍郎。当时权臣正酝酿开拓边疆。伯成说:“天下之势,就好像乘船,(本朝) 中兴近八十年,从外面看来,船好像还坚固紧密,岁月久了以后,缝隙和漏洞渐渐多了, 即使只求得短时间的安全,还要担心倾覆颓败,竟然想侥幸图谋古人都难以做到的事,我 是没有听说过这样的事。”被提升为右司郎官,有私下去拜见他的权臣和受皇帝宠幸的官 员,他都严厉地拒绝他们。离京担任湖、广总领。朝廷官员议论准备接收叛逃来投降的金人,伯成说不应该轻易背弃约定,请求告诫将帅不要生事。
嘉定元年,被朝廷征召应对,当面对皇帝说:“以前在与金人交战上犯了错误,现在在议和上又出现了过失。金国的使者虽然回去了,但提的要求还很多。陛下没有使自己获利,全部依从对方。假如和议成功,还可以舒缓一时的危急;如果和议不成就是掏空国库来资助敌人,驱赶投降依附的入阻绝了后来的人,这不是好的对策。现在的策略虽然是以和为主,应该抓紧时间做好交战和防守的准备。”
任镇江知府。保全救活性命的饥民,埋葬饿死在野外的人,无法计算。制置司打算把 焦山防江军调往圈山石牌,伯成说:“使这里空虚去充实那里,利害相等。包港处于焦、圈之间,不如两地的军队交替防守那里。”圃山寨兵,平素和海盗有勾连,伯成查访获知他们的姓名,会同郡都试把他们逮捕并审问,没有一个逃跑的。案件全部审理清楚,傅伯成请求朝廷宽免他们的死罪,施黥刑后发配到军队中。
宝庆元年,加封为宝文阁学士。虽然极力以年老有病来推辞,但爱君忧国的念头一点也没有减弱。听说大理评事胡梦昱因议论时事遭贬,皱着眉头对亲近的人说:“以前吕祖俭遭贬谪,我是小臣,还曾犯上直言。如今蒙受朝廷的恩典,我虽然才不胜任但据此职位,如果不说一句话,那还有谁应当来说呢。”于是上疏抗言。
伯成纯朴敦实不胡乱说话,洞明世事的表象和内里,每当称赞他人的长处,超过称赞自己的孩子,谈到奸人误国,坏人残害正直之人,声色俱厉,毫不掩饰。
举一反三
阅读下面的内容,完成下面3题
自古宦者乱人之国,其源深于女祸。女,色而已;宦者之害,非一端也。盖其用事也近而习,其为心也专而忍。能以小善中人之意,小信固人之心,使人主必信而亲之。待其已信,然后惧以祸福而把持之。虽有忠臣、硕士列于朝廷,而人主以为去己疏远,不若起居饮食、前后左右之亲为可恃也。故前后左右者日益亲,则忠臣硕士日益疏,而人主之势日益孤。势孤,则惧祸之心日益切,而把持者日益牢。安危出其喜怒,祸患伏于帷闼①,则向之所谓可恃者,乃所以为患也。患已深而觉之,欲与疏远之臣图左右之亲近,缓之则养祸而益深,急之则挟人主以为质。虽有圣智,不能与谋,谋之而不可为,为之而不成。至其甚,则俱伤而两败。故其大者亡国,其次亡身,而使奸豪得借以为资而起,至抉其种类,尽***以快天下之心而后已。此前史所载宦者之祸常如此者,非一世也!  
夫为人主者,非欲养祸于内而疏忠臣硕士于外,盖其渐积而势使之然也。夫女色之惑,不幸而不悟,则祸斯及矣;使其一悟,捽而去之可也。宦者之为祸,虽欲悔悟,而势有不得而去也。唐昭宗之事是已,故曰:深于女祸者,谓此也。可不戒哉! 
(节选自《五代史宦者传论》欧阳修)
【注】①帷闼(tà),帐幕和小门;这里指宫廷之内。 
小题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义,解释不准确的一项是 (   )
A.宦者之害,非一端也端:方面
B.小信固人之心固:使……牢固
C.患已深而觉之觉:觉察
D.不幸而不悟幸:宠幸
小题2:下列句子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表明“宦者谋取专权手段”的一组是 (   )
①能以小善中人之意  ②前后左右者日益亲  ③小信固人之心   ④图左右之亲近 ⑤急之则挟人主以为质  ⑥则惧祸之心日益切 
A.①③④B.②③⑤C.①③⑤D.②⑤⑥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本文主要讲的是宦官给国家造成的祸害,远远超过女色所造成的祸害。第一句“自古宦者乱人之国,其源深于女祸”,就是全文的中心论点。
B.文章详细分析了宦官怎样通过“小善”“小信”而逐步把持政权的过程,指出宦官专权的严重后果。
C.宦官专政是中国封建专制主义的必然产物,作者写此文意在警告帝王们不要轻信宦官,渐积养祸,有其进步意义。
D.作者以其犀角烛怪的史学家锐眼,提出了宦官祸害远胜于女色的见解,直接触及到历代王朝衰亡的根本原因。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题。
任光禄竹溪记
唐顺之
余尝游于京师侯家富人之园,见其所蓄,自绝徼①、海外奇花石无所不致,而所不能致者惟竹。吾江南人斩竹而薪之。其为园,必购求海外奇花石,或千钱买一石、百钱买一花,不自惜,然有竹据其间,或芟而去焉。曰:“毋以是占我花石地。”而京师人苟可致一竹,辄不惜数千钱。然才遇霜雪,又槁以死。以其难致而又多槁死,则人益贵之。而江南人甚或笑之曰:“京师人乃宝吾之所薪。”
呜呼!奇花石诚为京师与江南人所贵。然穷其所生之地,则绝徼、海外之人视之,吾意其亦无以甚异于竹之在江以南。而绝徼、海外,或素不产竹之地,然使其人一旦见竹,吾意其必又有甚于京师人之宝之者,是将不胜笑也。语云:“人去乡则益贱,物去乡则益贵。”以此言之,世之好丑,亦何常之有乎?
余舅光禄任君治园于荆溪②之上,遍植以竹,不植他木。竹间作一小楼,暇则与客吟啸其中,而间谓余曰:“吾不能与有力者争池亭花石之胜,独此取诸土之所有,可以不劳力而蓊然满园,亦足适也。因自谓竹溪主人,甥其为我记之。”
余以谓君岂真不能与有力者争,而漫然取诸其土之所有者,无乃独有所深好于竹,而不欲以告人欤?昔人论竹,以为绝无声色臭味可好,故其巧怪不如石,其妖艳绰约不如花。孑孑然有似乎偃蹇孤特之士,不可以谐于俗。是以自古以来,知好竹者绝少。且彼京师人亦岂能知而贵之?不过欲以此斗富,与奇花石等耳。故京师人之贵竹,与江南人之不贵竹,其为不知竹一也。
君生长于纷华而能不溺乎其中,裘马僮奴歌舞,凡诸富人所酣嗜,一切斥去,尤挺挺不妄与人交,凛然有偃蹇孤特之气,此其于竹必有自得焉。
嗟乎!竹固可以不出江南而取贵也哉!吾重有所感矣。
(节选自《四部丛书》,有删节)
【注】① 绝徼jiào:极远的边地。    ② 荆溪:水名,在江苏境内,注入太湖。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然才遇霜雪,又槁以死            槁:枯木
B.然穷其所生之地                  穷:根究
C.吾不能与有力者争池亭花石之胜    胜:优越
D.而能不溺乎其中                  溺:沉迷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思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
A.奇花石诚为京师与江南人所贵  身死而国灭,为天下笑
B.或芟而去焉                  盛以锦囊,负而前驱
C.孑孑然有似乎偃蹇孤特之士    浩浩乎如冯虚御风
D.甥其为我记之             如吾之衰者,其能久存乎
3.下列对文章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这篇小品文多记竹溪的景物,并借题发挥,对世俗之人不知竹而盲目贵竹、贱竹的
现象作出针砭,对任光禄的言行也有赞美。
B.《竹溪记》名为“记”,所记中心事件是作者舅父任光禄筑园植竹一事,文章并没有
记叙事件的始末,却吧重心放在了议论上。
C.第二段引入俗语,说明世上评价人、物的标准,是依远近多寡而论高下贵贱。同时,
作者用反诘语,表达他对世俗偏见的不满。
D.文章在比较中写出了三种人对待竹的不同态度,其中,江南人与京师人对竹的态度
截然不同,却在对待奇花石上,存在着一致。
4.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9分)
(1)京师人乃宝吾之所薪。(3分)
译文:                                                              
(2)且彼京师人亦岂能知而贵之?(3分)
译文:                                                              
(3)此其于竹必有自得焉。(3分)
译文:                                                              
5.作者从哪些方面赞赏任君治园“遍植以竹”?请据文意回答。(4分)
答: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凡音由于人心,天之与人有以相通,如景之象形,响之应声。故为善者天报之以福,为恶者天与之以殃,其自然者也。
故舜弹五弦之琴,歌《南风》之诗而天下治;纣为《朝歌》北鄙之音,身死国亡。舜之道何弘也?纣之道何隘也?夫《南风》之诗者生长之音也,舜乐好之,乐与天地同意,得万国之欢心,故天下治也。夫朝歌者不时也,北者败也,鄙者陋也,纣乐好之,与万国殊心,诸侯不附,百姓不亲,天下畔之,故身死国亡。
而卫灵公之时,将之晋,至于濮水之上舍。夜半时闻鼓琴声,问左右,皆对曰“不闻”。乃召师涓曰:“吾闻鼓琴音,问左右,皆不闻。其状似鬼神,为我听而写之。”师涓曰:“诺。”因端坐援琴,听而写之。明日,曰:“臣得之矣,然未习也,请宿习之。”灵公曰:“可。”因复宿。明日,报曰:“习矣。”即去之晋,见晋平公。平公置酒于施惠之台。酒酣,灵公曰:“今者来,闻新声,请奏之。”平公曰:“可。”即令师涓坐师旷旁,援琴鼓之。未终,师旷抚而止之曰:“此亡国之声也,不可遂。”平公曰:“何道出?”师旷曰:“师延所作也。与纣为靡靡之乐,武王伐纣,师延东走,自投濮水之中,故闻此声必于濮水之上,先闻此声者国削。”平公曰:“寡人所好者音也,愿遂闻之。”
一奏之,有白云从西北起;再奏之,大风至而雨随之,飞廊瓦,左右皆奔走。平公恐惧,伏于廊屋之间。晋国大旱,赤地三年。
太史公曰:音乐者,所以动荡血脉,通流精神而和正心也。故乐音者,君子之所养义也。夫古者,天子诸侯听钟磬未尝离于庭,卿大夫听琴瑟之音未尝离于前,所以养行义而
防淫佚也。夫淫佚生于无礼,故圣王使人耳闻雅颂之音,目视威仪之礼,足行恭敬之容,口言仁义之道。                            (《史记·乐书》有删改)
1.下列加点的词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如景之象形,响之应声   响:响应
B.百姓不亲,天下畔之    畔:通“叛” ,背叛
C.舜乐好之,乐与天地同意  乐:爱好
D.与纣为靡靡之乐      靡靡:萎靡颓废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用法和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A.为善者天报之以福     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也。
B.乃召师涓曰          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
C.因端坐援琴,听而写之   死而有知,其几何离
D.所以养行义而防淫佚也   吾所以待侯生者备矣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音乐是源于人心的,晋平公爱好濮水之上的靡靡之音,可见他不是个有德之君。
B.司马迁认为,晋国大旱三年的原因是晋平公听了他不该听的音乐。
C.师涓、师旷同为乐师,但师旷能发现师涓琴声中的问题,可见师旷在琴艺上比师涓技高一筹。
D.司马迁把国家兴亡和音乐联系起来,表面上谈的是音乐,其实谈的是仁、礼之类的治国之道。
4.翻译文言文中画线的句子
(1)凡音由于人心,天之与人有以相通,如景之象形。
(2)臣得之矣,然未习也,请宿习之。
(3)故乐音者,君子之所养义也。
5.请结合原文简要概述:圣人君子该如何对待音乐?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内容,完成下面3题
戊午上高宗封事
臣谨按:王伦本一狎邪小人,市井无赖,顷缘宰相无识,遂举以使虏。专务诈诞,欺罔天听,骤得美官,天下之人切齿唾骂。今者无故诱致敌使,以诏谕江南为名,是欲臣妾我也,是欲刘豫我也!刘豫臣事金国,南面称王,自以为子孙帝王万世不拔之业,一旦金人改虑,捽而缚之,父子为虏。商鉴不远,而伦又欲陛下效之。
夫天下者,祖宗之天下也,陛下所居之位,祖宗之位也。奈何以祖宗之天下为金人之天下,以祖宗之位为金人藩臣之位乎?陛下一屈膝,则祖宗庙社之灵尽污夷狄,祖宗数百年之赤子尽为左衽,朝廷宰执尽为陪臣,天下之士大夫皆当裂冠毁冕,变为胡服。异时豺狼无厌之求,安知不加我以无礼如刘豫也哉!夫三尺童子,至无识也,指仇敌而使之拜,则怫然怒;堂堂大国,相率而拜仇敌,曾童孺之所羞,而陛下忍为之邪?
伦之议乃曰:“我一屈膝,则梓宫可还,太后可复,渊圣可归,中原可得。”呜呼!自变故以来,主和议者,谁不以此说啖陛下哉?然而卒无一验,则敌之情伪已可知矣。而陛下尚不觉悟,竭民膏血而不恤,忘国大仇而不报,含垢忍耻,举天下而臣之甘心焉。就令敌决可和,尽如伦议,天下后世谓陛下何如主也?况敌人变诈百出,而伦又以奸邪济之,则梓宫决不可还,太后决不可复,渊圣决不可归,中原决不可得。而此膝一屈,不可复伸,国势陵夷,不可复振,可为痛哭流涕长太息矣。
向者陛下间关海道,危如累卵,当时尚不忍北面臣敌,况今国势稍张,诸将尽锐,士卒思奋。只如顷者敌势陆梁,伪豫入寇,固尝败之于襄阳,败之于淮上,败之于涡口,败之于淮阴,较之往时蹈海之危,固已万万。傥不得已而至于用兵,则我岂遽出敌人下哉?今无故而反臣之,欲屈万乘之尊,下穹庐之拜,三军之士不战而气已索,此鲁仲连所以义不帝秦,非惜夫帝秦之虚名,惜夫天下大势有所不可也。今内而百官,外而军民,万口一谈,皆欲食伦之肉。谤议汹汹,陛下不闻,正恐一旦变作,祸且不测。臣窃谓不斩王伦,国之存亡未可知也。
虽然,伦不足道也,秦桧以心腹大臣而亦为之。陛下有尧、舜之资,桧不能致陛下如唐、虞,而欲导陛下为石晋。近者礼部侍郎曾开等引古谊以折之,桧乃厉声责曰:“侍郎知故事,我独不知!”则桧之遂非愎谏,已自可见。而乃建白,令台谏侍臣佥议可否,是盖畏天下议己,而令台谏侍臣共分谤耳。有识之士,皆以为朝廷无人,吁,可惜哉!顷者孙近附会桧议,遂得参知政事。天下望治有如饥渴,而近伴食中书,漫不敢可否事。桧曰敌可讲和,近亦曰可和;桧曰天子当拜,近亦曰当拜。臣尝至政事堂,三发问而近不答,但曰“已令台谏侍从议之矣” 。呜呼!参赞大政徒取容充位如此,有如敌骑长驱,尚能折冲御侮耶?臣窃谓秦桧、孙近亦可斩也。
臣备员枢属,义不与桧等共戴天。区区之心,愿断三人头,竿之藁街。然后羁留敌使,责以无礼,徐兴问罪之师,则三军之士不战而气自倍。不然,臣有赴东海而死耳,宁能处小朝廷求活邪!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遂举以使虏举:拿来
B.谁不以此说啖陛下哉啖:利诱
C.只如顷者敌势陆梁陆梁:跳梁,跳跃行走不受拘束
D.引古谊以折之折:责备
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
A.举天下而臣之甘心焉简能而任之,择善而从之
B.此鲁仲连所以义不帝秦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C.桧乃厉声责曰乃如左丘无目,孙子断足,终不可用
D.祸且不测臣死且不避,卮酒安足辞!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绍兴七年,金国废黜伪齐国皇帝刘豫,利诱南宋向金国投降。宋高宗习于苟安,不顾人民的反对,信任秦桧,让他主持和议。绍兴八年,胡铨上这个封事,反对和议,直接指斥皇帝。
B.文中以事实证明,虽然南宋的军队曾经接连在襄阳、淮上、涡口、淮阴等地败给了金国,但是比起当年在海上崎岖辗转的经历,已经好了万万倍。完全可以与金国一战。
C.文章以愤激语作结,指出屈辱的和议如告成,宋朝地位降低,成为金国的藩属,那就是个小朝廷了。
D.这篇奏疏弹劾王伦、秦桧、孙近三人,目的却是反对和议。金使是王伦引来的,所以先弹劾王伦。但是主持和议的是秦桧,所以弹劾秦桧是全篇的重点。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1—4题。
昔秦缪公兴师以袭郑,蹇叔谏曰:“不可。臣闻之,袭国邑,以车不过百里,以人不过三十里,皆以其气之 与力之盛,是以犯敌能灭,去之能速。今行数千里,又绝诸侯之地以袭国,臣不知其可也。君其重图之”缪公不听也。蹇叔送师于门外而哭曰:“师乎!见其出而不见其入也。”蹇叔有子曰申与视,与师偕行。蹇叔谓其子曰:“晋若遏师必于殽 。”缪公闻之,使人让蹇叔曰:“寡人兴师,未知何如,今哭而送之,是哭吾师也。”蹇叔对曰:“臣不敢哭师也。臣老矣,有子二人,皆与师行,比其反也,非彼死则臣必死矣,是故哭。”师过周而东。郑贾人弦高、奚施将西市于周,道遇秦师,曰:“嘻!师所从来者远矣,此必袭郑。”遽使奚施归告,乃矫郑伯之命以劳之,曰:“寡君固闻大国之将至久矣。大国不至,寡君与士卒窃为大国忧,惟恐士卒罢弊与糗粮匮乏。使人臣犒劳以璧,膳以十二牛。”秦三帅惧而谋曰:“我行数千里,数绝诸侯之地以袭人,未至而人已先知之矣,此其备必已盛矣。”还师去之。当是时也,晋文公适薨,未葬。先轸言于襄公,曰:“秦师不可不击也,臣请击之。”襄公许之。先轸遏秦师于殽而击之,大败之,获其三帅以归。此缪公非欲败于殽也,智不至也。智不至则不信。言之不信,师之不反也从此生,故不至之为害大矣。
小题1:对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又绝诸侯之地绝:穿过。
B.使人让蹇叔曰让:延请
C.道遇秦师道:在路上
D.晋文公适薨适:刚刚
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君其重图之。
其若是,孰能御之。
B.邃使奚施归告,乃矫郑伯之命以劳之。
勾践既许之,乃致其众而誓之。
C.智不至则不信。
爱其子,择师而教之;于其身也,则耻师焉。
D.师之不反也从此生。
是社稷之臣也,何以伐为?
小题3:下列句子分别编为四组,全都属于秦穆公兵败原因的一组是                 (   )
①是以犯敌能灭,去之能速。②今哭而送之,是哭吾师也。③惟恐士卒罢弊与糗粮匮乏。④数绝诸侯之地以袭人。⑤先轸遏秦师于殽 而击之。⑥智不至则不信。
A.①③④B.②④⑥C.③④⑤D.④⑤⑥
小题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叙述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秦穆公不听蹇叔的劝阻,派兵长途跋涉去偷袭郑国,结果遭到对方痛击,落得全军覆没的下场,教训惨痛。
B.老臣蹇叔经验丰富,料事如神,断定秦军一定会兵败殽山,可惜秦穆公智力达不到蹇叔的水平,
不肯相信。
C.郑国商人弦高机智果敢,一边派人回国报信,一边假托王命犒劳秦军,挽救了自己的国家,爱国
精神可嘉。
D.先轸善于抓住战机,在殽山阻截秦军发动攻击,大败秦军,俘获了秦国的三个主将,是出乎秦穆公
预料的。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

超级试练试题库

© 2017-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