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的内容,完成下面3题耶律隆运,姓韩,名德让,西南面招讨使匡嗣之子也。统和十九年,赐名德昌;二十二年,赐姓耶律;二十八年,复赐名隆运。重厚有智略,明治体,

阅读下面的内容,完成下面3题耶律隆运,姓韩,名德让,西南面招讨使匡嗣之子也。统和十九年,赐名德昌;二十二年,赐姓耶律;二十八年,复赐名隆运。重厚有智略,明治体,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来源:不详
阅读下面的内容,完成下面3题
耶律隆运,姓韩,名德让,西南面招讨使匡嗣之子也。统和十九年,赐名德昌;二十二年,赐姓耶律;二十八年,复赐名隆运。重厚有智略,明治体,喜建功立事。     
侍景宗,以谨饬闻,加东头承奉官。代其父匡嗣为上京留守,权知京亭,甚有声。寻复代父守南京①,时人荣之。宋兵取河东,侵燕,五院②详稳③奚底、统军萧讨古等败归,宋兵围城,招胁甚急,人怀二心。隆运登城,日夜守御。援军至,围解。及战高梁河,宋兵败走,隆运邀击,又破之。
景宗疾大渐,与耶律钭轸俱受顾命,立梁王为帝,皇后为皇太后,称制,隆运总宿卫事,太后益宠任之。统和元年,兼政事令。四年,宋遣曹彬、米信将十万众来侵,隆运从太后出师败之,加守司空,封楚国公。师还,与北府宰相室昉共执国政。上言山西四州数被兵,加以岁饥,宜轻税赋以来流民,从之。六年,太后观击鞠,胡里室突隆运坠马,命立斩之。诏率师伐宋、围沙堆,敌乘夜来袭,隆运严军以待,败走之,封楚王。九年,复言燕人挟奸、苟免赋役,贵族因为囊橐④,可遣北院宣慰使赵智戒谕,从之。
十二年六月,奏三京诸鞫狱⑤官吏,多因请托,曲加宽贷,或妄行掠,乞行禁止。上可其奏。又表请任贤去邪,太后喜曰:“进贤辅政,真大臣之职。”优加赐赉。会北院枢密使耶律斜轸薨,诏隆运兼之。久之,拜大丞相,进王齐;总二枢府事。以南京、平州岁不登,奏免百姓农器钱,及请平诸郡商贾价,并从之。
从伐高丽还,得末疾,帝与后临视医药。薨,年七十一。赠尚书令,谥文忠,官给葬具,建庙乾陵侧。
(《辽史•耶律隆运传》有删改)
[注]①南京:辽设立五京,以今北京为南京。②五院:辽代皇室的一个官署名。③详稳:辽代皇后家族的最高指挥官。④囊窠:口袋。此处指中饱私囊。⑤鞫狱:审查案件。
小题1:对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A.侍景宗,以谨饬闻以:凭借
B.贵族因为囊橐因:趁机
C.以南京、平州岁不登登:丰收
D.胡里室突隆运坠马突:突然
小题2:下列句子分别表明耶律隆运“有智略,明治体”的一组是
①侍景宗,以谨饬闻,加东头承奉官。    ②代其父匡嗣为上京留守,权知京事,甚有声。  ③宋兵败走,隆运邀击,又破之。   ④敌乘夜来袭,隆运严军以待,败走之。    ⑤复言燕人挟奸,苟免赋役,贵族因为囊橐。   ⑥奏免百姓农器钱,及请平诸郡商贾价。
A.①②③B.③④⑤C.②④⑥D.①③⑥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的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有错误的一项是
A.耶律隆运原名韩德让,其父韩匡嗣。因为功勋卓著,在统和年间赐姓耶律,两次赐名,
并且成为辽代皇族成员。
B.耶律隆运很有政治才能,两次代父镇守南京,都受到了世人的赞誉。而且军事才干突
出,多次随太后出征,都是获胜而还。
C.耶律隆运很关心百姓生活,在和室昉共同执政时,提出为山西四州减轻赋税的奏议;在
总枢府事时,为南京、平州百姓奏请免除了“农器钱”。
D.耶律隆运的官职一再升迁,除了个人在军事上建立的功业,在治理国家时提出不少好的
建议外,还与太后的信任有很大关系,这也说明太后是个知人善任的领导者。
答案

小题1:D
小题2:B
小题3:B
解析

小题1:无
小题2:无
小题3:无
参考译文
耶律隆运,本来姓韩,名字叫德让,是西南面招讨使韩匡嗣的儿子。在统和十九年,被赐名字德昌;统和二十二年,被赐予国姓耶律;统和二十八年,再赐予名字隆运。他持重(稳重)宽厚有智谋韬略,明了治国的关键、根本,喜欢建功立业。
侍奉景宗时,凭(自已)办事谨慎周到而闻名,(景宗)加封他做东头承奉官。代替自己的父亲韩匡嗣做上京留守,代理京城的政务,非常有名望。不久又代替父亲镇守南京,当时的人们都把他(任自己所在地的地方官)当作荣耀的事。宋国军队攻下辽河以东的地区,侵犯燕地(东北方的土地)。五院详稳奚底、统军萧讨古等溃败。回到南京,宋国军队包围了南京城,招降、武力威胁很紧急,人们都迟疑不决。耶律隆运登上城墙,(和士兵一起)日夜守卫。(后来)增援的部队到了,(宋国的)包围圈才散去。等到在高粱河的战斗中,宋国军队溃败逃走时,耶律隆运(在半路)截击,再次击溃宋军。
景宗的疾病加剧,郡律隆运和耶律斜轸一起接受遗命,立粱王为皇帝,(景宗)皇后为皇太后,行使皇帝权力。耶律隆运,总领宫廷宿卫事务,太后更加宠爱他。统和元年,兼任政事令。统和四年,宋国派遣曹彬、米信率领十万大军来侵犯辽国,耶律隆运跟随太后出兵击败了宋军,加封守司空,封为楚国公。部队回到京城,隆运和北府军宰相室昉一同主持国家政务。他上奏疏说山西四个州多次遭受战争,再加上年成不好,理当减轻赋税来使流亡的百姓聚拢来,太后采纳了他的建议。统和六年,太后观看马球比秦,胡里室冲撞隆运,让他掉下马来,太后下令立刻斩了胡里室。皇帝下令率领部队攻打宋国,包围沙堆,宋军趁着夜色来袭击辽军,隆运严整军队等待敌人,(把宋军)击败,让他们逃走了,(因此)被封为楚王。统和九年,又上奏疏说燕地的人怀奸藏诈,如果免除他们的赋税徭役,那些显贵的家族会趁机作出中饱私囊的事(囤积粮食),可以派遣北院宣慰使赵智去告诫他们,太后采纳了他的建议。
统和十二年六月,上奏指出三京(上、中、南)那些负责审查案件的官吏,大多经由别人请求或托关系,偷偷地(对犯人)宽恕、赦免,或者随便的拷打,请求禁止这些不法行径。皇上允许了他的奏疏。又上表章,请求任用贤能去除奸佞,太后高兴的说:“举贤荐能的人辅助国家政务,这才真是大臣的职责啊。”赏赐更加优厚。恰赶上北院枢密使耶律斜轸死了,朝廷下令隆运兼任。过了一段时间,任命为大丞相,举荐了王齐,总管二院枢府事务。因为南京、平州的年成没丰收,上奏免除百姓应缴纳的农器钱,和请求平抑各郡县商贾们商品的价钱,朝廷都采纳了。
跟随(皇帝)攻打高丽回来后,脚上有了病,皇帝与太后亲自近前探视医药。死时,享年七十一。迫赠尚书令,溢号文忠,官府给予丧葬的器具,在乾陵旁边设置庙宇。
举一反三
阅读下面的内容,完成下面4题
范纯仁字尧夫,始出仕,知襄城县。县有牧地,卫士牧马,以践民稼,纯仁捕一人杖之。牧地初不隶县,主者怒曰:“天子宿卫,令敢尔邪?”白其事于上,劾治甚急。纯仁言:“养兵出于税亩,若使暴民田而不得问,税安所出?”诏释之,且听牧地隶县。
拜同知谏院,奏言:“王安石变祖宗法度,掊克[注]财利,民心不宁。《书》曰:‘怨岂在明,不见是图。’愿陛下图不见之怨。”神宗曰:“何谓不见之怨?”对曰:“杜牧所谓‘天下之人,不敢言而敢怒’是也。”神宗嘉纳之,曰:“卿善论事,宜为朕条古今治乱可为鉴戒者。”富弼在相位,称疾家居。纯仁言:“弼受三朝眷倚,当自任天下之重,而恤己深于恤物,忧疾过于忧邦,致主处身,二者胥失。”其所上章疏,语多激切。
知庆州。秦中方饥,擅发常平粟赈贷。僚属请奏而须报,纯仁曰:“报至无及矣,吾当独任其责。”或谤其所全活不实,诏遣使按视。会秋大稔,民欢曰:“公实活我,忍累公邪?”昼夜争输还之。使者至,已无所负。移齐州,齐俗凶悍,人轻为盗劫。或谓:“此严治之犹不能戢,公一以宽,恐不胜其治矣。”纯仁曰:“宽出于性,若强以猛,则不能持久;猛而不久,以治凶民,取玩之道也。”有西司理院,系囚常满,皆屠贩盗窃而督偿者。纯仁曰:“此何不保外使输纳邪?”通判曰:“此释之,复紊,官司往往待其以疾毙于狱中,是与民除害尔。”纯仁曰:“法不至死,以情杀之,岂理也邪?”尽呼至庭下,训使自新,即释去。期岁,盗减比年大半。
拜尚书右仆射兼中书侍郎。纯仁凡荐引人材,必以天下公议,其人不知自纯仁所出。或曰:“为宰相岂可不牢笼天下士,使知出于门下?”纯仁曰:“但朝廷进用不失正人,何必知出于我邪?”
纯仁性夷易宽简,不以声色加人,谊之所在,则挺然不少屈。每戒子弟曰:“人虽至愚,责人则明,虽有聪明,恕己则昏,苟能以责人之心责己,恕己之心恕人,不患不至圣贤地位也。”
(《宋史·列传第七十三•范纯仁》)
[注]掊克:搜括。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怨岂在明,不见是图。谋取
B.致主处身,二者胥失。互相
C.宜为朕条古今治乱可为鉴戒者分条列举
D.齐俗凶悍,人轻为盗劫。鄙视
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3分)
A.①其所上章疏,语多激切②或谤其所全活不实
B.①公一以宽,恐不胜其治矣②法不至死,以情杀之
C.①当自任天下之重②此严治之犹不能戢
D.①而恤己深于恤物,忧疾过于忧邦②为宰相岂可不牢笼天下士,使知出于门下?
小题3:下列句子中,都能表现范纯仁以民为本政治理念的一组是(3分)
①卫士牧马,以践民稼,纯仁捕一人杖之。  ②愿陛下图不见之怨
③秦中方饥,擅发常平粟赈贷              ④法不至死,以情杀之,岂理也邪?
⑤凡荐引人材,必以天下公议              ⑥谊之所在,则挺然不少屈
A.①②⑥B.①②③C.②④⑥D.①③⑤
小题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范纯仁当县令时,因越权惩处了宫廷卫士而获罪,后因皇帝宽宏大量而免遭处罚。
B.范纯仁因抨击王安石变法而获得了皇帝的赞许,使皇帝对他言听计从。
C.有一处衙门关满犯了盗窃罪行的屠夫商贩,范纯仁不但宽恕了他们的死罪,训诫一番后还把他们释放了。
D.纯仁荐举人才,以天下公众的议论为标准,为朝廷荐举正直的官员。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内容,完成下面3题
赵煚①,字贤通,煚少孤,养母至孝,年十四,有人盗伐其父墓中树者,煚对之号恸,因执送官。及长,深沉有器局,略涉书史。周太祖引为相府参军事,闵帝受禅,迁陕州刺史。时周人于江南岸置安蜀城以御陈,属霖雨数旬,城颓者百余步,蛮酋郑南乡叛,引陈将吴明彻欲掩安蜀。议者皆劝煚益修守御,煚曰:“不然,吾自有以安之。”乃遗使说诱江外生蛮向武阳,令乘虚掩袭所居,获其南乡父母妻子。南乡闻之,其党各散,陈兵遂退。明年,吴明彻屡为寇患,煚勒兵御之,前后十六战,每挫其锋。获陈裨将覃冏、王足子、吴朗等三人,斩首百六十级。
寻从上柱国于翼率众数万,自三鸦道以伐陈,克陈十九城而还。以谗毁,功不见录,除益州总管长史。煚与宗伯斛斯徵素不协,徵后出为齐州刺史,坐事下狱,自知罪重,遂逾狱而走。帝大怒,购之甚急。煚上密奏曰:“徵自以负罪深重,惧死遁逃,若不北窜匈奴,则南投吴越。徵虽愚陋,久历清显,奔彼敌国,无益圣朝。今者炎旱为灾,可因兹大赦。”帝从之。徵赖而获免,煚卒不言。
及(高祖)践阼,拜相州刺史。朝廷以煚晓习故事,征拜尚书右仆射。视事未几,以忤旨,寻出为陕州刺史,俄转冀州刺史,甚有威德。煚尝有疾,百姓奔驰,争为祈祷,其得民情如此。尝有人盗煚田中蒿者,为吏所执。煚曰:“此乃刺史不能宣风化,彼何罪也。”慰谕而遣之,令人载蒿一车以赐盗者。盗者愧恧②,过于重刑。其以德化民,皆此类也。开皇十九年卒,时年六十八。                                       (节选自《隋书•赵煚传》)
【注】①煚:音jiǒng。   ②恧(音nǜ),惭愧。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煚勒兵御之勒:统率
B.坐事下狱坐:因为……犯罪
C.购之甚急购:购买
D.朝廷以煚晓习故事故事:旧例;旧的典章制度
小题2:下列各组句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①时周人于江南岸置安蜀城以御陈
②君臣固守以窥周室
B.①遂逾狱而走
②泉涓涓而始流
C.①盗者愧恧,过于重刑
②而耻学于师
D.①今者炎旱为灾,可因兹大赦
②惠文、武、昭囊,蒙故业,因遗策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赵煚孝顺父母,又非常精通知识,所以后来周太祖、闵帝都非常信任他,分别让他担任了重要职务。
B.赵煚打仗有勇有谋,在陈将即将攻打安蜀城的情况下,巧用计谋,不战而退人之兵。
C.赵煚与人为善,宽大为怀,绝不因为个人恩怨而加害他人。
D.赵煚治民,胸襟宽广,勇于自责,以自己的实际行动教育感化了老百姓。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下文,完成文后各题。
(1)用斜线(/)给下面文言文中的画线部分断句(限6处)。(6分)
今游侠,其行虽不轨于正义,然其言必信,其行必果,已诺必诚不爱其躯赴士之厄困既已存亡死生矣而不矜其能羞伐其德盖亦有足多者焉。
(2)文中游侠的身上体现出哪些可贵的品质?请用自己的话加以概述。(3分)
(3)鲁迅曾在《汉文学史纲要》中用一句话来称赞《史记》,这句话是: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宗元少聪警绝众,尤精两汉诗、骚。下笔构思,与古为侔。精裁密致,灿若珠贝。当时流辈咸推之。登进士第,应举宏辞,授校书郎、蓝天尉。贞元十九年,为监察御史。
顺宗即位,王叔文、韦执谊用事,尤奇待宗元。与监察吕温密引禁中,与之图事。转尚书礼部员外郎。叔文欲大用之,会居位不久,叔文败。与同辈七人俱贬。宗元为邵州刺史,在道,再贬为永州司马。既罹窜逐涉履蛮瘴,崎岖湮厄。蕴骚人之郁悼,写情叙事,动必以文。为骚、文十数篇,览之者为之凄恻。
元和十年,例移为柳州刺史。时郎州司马刘禹锡得播州刺史,制书下,宗元谓所亲曰:“禹锡有母年高,今为郡蛮方,西南绝域,往复万里,如何与母偕行?如母子异方,便为永诀。吾与禹锡为执友,胡忍见其若是?”即草章奏,请以柳州授禹锡,自往播州。会裴度亦奏其事,禹锡终易连州。
柳州土俗,以男女质钱过期则没入钱主。宗元革其乡法,其已没者,仍出私钱赎之,归其父母,江、岭间为进士者,不远千里皆随宗元师法,凡经其门,必为名士。著述之盛,名动于时,时号“柳州”云,有文卷四十卷。元和十四年十月五日卒,时年四十七。观察吏裴立为营护其丧及妻子还于京师,时人义之。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当时流辈咸推之    推:推举          B. 既罹窜逐          罹:遭受
C. 转尚书礼部员外郎  转:调任          D. 例移为柳州刺史    例:按旧例
2、对下列句子加点的词语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A.宗元少聪警绝众        聪警:聪明敏悟  B.精裁密致             精裁:精选体裁
C.今为郡蛮方,西南绝域  绝域:死地      D.不远千里皆随宗元师法 师法:学习方法
3、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
A.①蕴骚人之郁悼             ②楚之同姓也
B. ①下笔构思,与古为侔        ②微斯人,吾谁与归
C. ①请以柳州授禹锡            ②且以一璧之故逆强秦之欢
D. ①宗元谓所亲曰              ②于众人广坐之中,不宜有所过
4、下列句子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表现柳宗元的为人及其才学的一组是
①下笔构思,以古为侔           ②登进士第,应举宏辞,授校书郎、蓝田尉
③既罹窜逐,涉履蛮瘅           ④写情叙事,动必以文
⑤请以柳州授禹锡、自往播州     ⑥著述之盛,名动于时
A.①②④     B. ①⑤⑥     C. ②③⑤     D. ③④⑥
5、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或评价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柳宗元从小就很有才华,擅长写两汉体式的诗文,精心构思,文采斐然。
B.柳宗元在王叔文掌权时期,曾被引入宫禁商议大事,不久王叔文失败,柳宗元等七人被贬逐。
C.柳宗元任柳州刺史,当地有用人作抵押借钱的陋俗,如果过期未能还钱,抵押的人就被钱主没收为奴婢,柳宗元革除这种陋俗,并自己出钱将这些人赎回,送还他们的父母。
D.作者十分赞赏柳宗元在文学上的才华,而对柳宗元在政治上的才华没有表现出来就遭贬深表同情,对此十分愤慨。
6、把文言文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5分)
(1)吾与禹锡为执友,胡忍见其若是?(2分)
译文:                                                                       
(2)观察使裴行立为营护其喪及妻子还于京师。(3分)
译文: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内容,完成下面4题
朱熹,字元晦,一字仲晦,徽州婺源人。父松字乔年。熹幼颖悟,甫能言,父指天示之曰:“天也。”熹问曰:“天之上何物?”松异之。就傅,授以《孝经》,一阅,题其上曰:“不若是,非人也。”尝从群儿戏沙上,独端坐以指画沙,视之,八卦也。年十八贡于乡,中绍兴十八年进士第。主泉州同安簿,选邑秀民充弟子员,日与讲说圣贤修己治人之道,禁女妇之为僧道者。
淳熙五年,除知南康军。至郡,兴利除害,值岁不雨,讲求荒政,多所全活。讫事,奏乞依格推赏纳粟人。间诣郡学,引进士子与之讲论。访白鹿洞书院遗址,奏复其旧,为《学规》俾守之。
会浙东大饥,宰相王淮奏改熹提举浙东常平茶盐公事,即日单车就道。复以纳粟人未推赏,辞职名。纳粟赏行,遂受职名。即移书他郡,募米商,蠲其征,及至,则客舟之米已辐凑。熹日钩访民隐,按行境内,单车屏徒从,所至人不及知。郡县官吏惮其风采,至自引去,所部肃然。凡丁钱、和买、役法、榷酤之政,有不便于民者,悉厘而革之。于救荒之余,随事处画,必为经久之计。有短熹者,谓其疏于为政,上谓王淮曰:“朱熹政事却有可观。”
庆元二年,沈继祖为监察御史,诬熹十罪,诏落职罢祠,门人蔡元定亦送道州编管。四年,熹以年近七十,申乞致仕,五年,依所请。明年卒,年七十一。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讫事,奏乞依格推赏纳粟人讫:终了,完毕。
B.为《学规》俾守之俾:并且。
C.单车屏徒从屏:使……退避。
D.有短朱熹者,谓其疏于为政短:诋毁,指摘。
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3分)(      )
A.独端坐以指画沙王好战,请以战喻
B.日与讲说圣贤修己治人之道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
C.禁女妇之为僧道者古人之观于天地……往往有得
D.五年,依所请或因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网
小题3: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表现朱熹“善于处理政务”的一组是(3分)(      )
①值岁不雨,讲求荒政,多所全活    ②间诣郡学,引进士子与之讲论
③宰相王淮奏改熹提举浙东常平茶盐公事    ④复以纳粟人未推赏,辞职名
⑤移书他郡,募米商,蠲其征     ⑥随事处画,必为经久之计
A.①③④B.②④⑥C.①⑤⑥D.②③⑤
小题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朱熹从小就聪慧过人,刚能讲话时所提出的问题就让父亲觉得惊奇。后来跟从老师学习《孝经》,他就用“不若是,非人也”这句话表明了自己的人生志趣。
B.朱熹对教育非常重视。在同安县任职时,他挑选本县德才优异的人作为自己的学生加以教育。在南康军任知军时经常到郡学里去与学生讲论学问,他还重修了白鹿洞书院。
C.朱熹政绩显著,曾得到皇帝肯定。他能采取灵活合理的措施应对灾荒,帮助百姓渡过难关。他还能做到只身一人深入民间,察访百姓疾苦。
D.朱熹在庆元年间被监察御史沈继祖上书诬告十罪,结果皇帝却免掉了沈的职务,取消了他的俸禄,连沈的学生蔡元定也遭到流放。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

超级试练试题库

© 2017-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