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1~5题。 韩镛,字伯高,济南人。延佑五年中进士第,授将仕郎、翰林国史院编修官,寻迁集贤都事。泰定四年,转国子博士,俄拜监察御史。当时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来源:专项题
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1~5题。 韩镛,字伯高,济南人。延佑五年中进士第,授将仕郎、翰林国史院编修官,寻迁集贤都事。泰定四年,转国子博士,俄拜监察御史。当时由进士入官者仅百之一,由吏致位显要者常十之九。帝乃欲以中书参议傅岩起为吏部尚书,镛上言:“吏部掌天下铨衡,【岩起从吏入官,乌足尽知天下贤才?况尚书秩三品,岩起累官四品耳,于法亦不得升。”制可其奏。 天历元年,除佥浙西廉访司事,击奸暴,黜贪墨,而特举乌程县尹干文传治行为诸县最,所至郡县,为之肃然。二年,转江浙财赋副总管。至顺元年,除国子司业,寻迁南行台治书侍御史。顺帝初,历佥宣徽及枢密院事。至正二年,除翰林侍讲学士,既而拜侍御史,以刚介为时所忌,言事者诬劾其赃私,乃罢去。五年,台臣辨其诬,遂复起参议中书省事。 七年,朝廷慎选守令,参知政事魏中立言于帝:“当今必欲得贤守令,无加镛者。”帝乃特署镛姓名,授饶州路总管。饶之为俗尚鬼,有觉山庙者,自昔为妖以祸福人,为盗贼者事之尤至,将为盗,必卜之。镛至,即撤其祠宇,沉土偶人于江。凡境内淫祠有不合祀典者,皆毁之。人初大骇,已而皆叹服。镛知民可教,俾俊秀入学宫,求宿儒学行俱尊者,列为《五经》师,旦望必幅巾深衣以谒先圣,月必考订课试,以示劝励。每治政之暇,必延见其师生,与之讲讨经义,由是人人自力于学,而饶之以科第进者,视他郡为多。镛居官廨,自奉淡泊,僚属亦皆化之。先是,朝使至外郡者,官府奉之甚侈,一不厌其所欲,即衔之,往往腾谤于朝,其出使于饶者,镛延见郡舍中,供以粝饭,退皆无有后言。其后有旨以织币脆薄,遣使笞存省臣及诸郡长吏。独镛无预。镛治政,虽细事,其详密多类此。 十年,拜中书参知政事。十一年,丞相脱脱在位,而龚伯璲辈方用事,朝廷悉议更张,镛有言,不见听。人或以镛优于治郡,而执政非其所长,遂出为甘肃行省参知政事。及脱脱罢,用事者悉诛,而镛又独免祸。乃迁西行台中丞,殁于官。(选自《元史》) 1.对下列句子中加粗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天历元年,除佥浙西廉访司事——除:清除,铲除 B.言事者诬劾其赃私,乃罢去——罢:被罢免官职 C.月必考订课试,以示劝励——劝:勉励 D.虽细事,其详密多类此——细:琐碎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粗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凡境内淫祠有不合祀典者——今者有小人之言,令将军与臣有郤 B.往往腾谤于朝——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 C.镛延见郡舍中,供以粝饭——燕王诚怖大王之威,不敢兴兵以拒大王 D.用事者悉诛,而镛又独免祸——尽吾志也而不能至者,可以无悔矣 3.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能表现韩镛优于治郡的一项是( ) ①所至郡县,为之肃然 ②既而拜侍御史,以刚介为时所忌 ③当今必欲得贤守令,无加镛者 ④镛至,即撤其祠宇,沉土偶人于江 ⑤俾俊秀入学宫,求宿儒学行俱尊者,列为《五经》师 ⑥一不厌其所欲,即衔之 A.①③⑥ B.①④⑤ C.②③⑥ D.②④⑤ 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元朝时,显要官职往往是由吏职出身的人来担任,很少有人能从进士做官,韩镛就是从进士做官的。 B.韩镛在担任侍御史时,因为刚正不阿被当时的官员们忌恨,议论政事的人诬告他贪赃肥私,于是他被罢免了官职。 C.饶州地区民俗崇尚鬼神,就连做盗贼的人准备抢劫时,也必定到觉山庙中占卜吉凶,韩镛到任后,就拆毁了庙宇,将泥塑偶像沉入江中。 D.朝廷外派的使臣,朝廷供奉本来就多,各地方州县都很讨厌他们,他们到了饶州,韩镛只供给他们粗米饭,他们也不敢有什么议论。 5.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岩起从吏入官,乌足尽知天下贤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由是人人自力于学,而饶之以科第进者,视他郡为多。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而龚伯璲辈方用事,朝廷悉议更张,镛有言,不见听。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答案
1.A 2.D 3.B 4.D 5.(1)傅岩起从吏职起家做官,怎么能了解全天下的贤才?( 关键点:“乌”“知”) (2)由此人人自觉努力学习,因而饶州通过科第考试进入仕途的人,比其他郡县要多。(关键点:“以”“视”) (3)而龚伯璲这些人正受重用,朝廷都在议论改革,韩镛也提出意见,但没有被采纳。(关键点:被动句式,“辈”“更张”) |
举一反三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谚曰:“力田不如逢年,善仕不如遇合。”固无虚言。非独女以色媚,而士宦亦有之。昔以色幸者多矣。至汉兴,高祖至暴抗也,然籍孺以佞幸。孝惠时有闳孺。此两人非有材能,徒以婉佞贵幸,与上卧起,公卿皆因关说。故孝惠时郎侍中皆冠鵕璘,贝带,傅脂粉,化闳、籍之属也。 孝文时中宠臣,士人则邓通,宦者则赵同、北宫伯子。北宫伯子以爱人长者;而赵同以星气幸,常为文帝参乘;邓通无伎能。 邓通,蜀郡南安人也,以濯船为黄头郎。孝文帝梦欲上天,不能,有一黄头郎从后推之上天,顾见其衣裻带后穿。觉而之渐台,以梦中阴目求推者郎,即见邓通,其衣后穿,梦中所见也。召向其名姓,姓邓氏,名通,文帝说焉,尊幸之日异。通亦愿谨,不好外交,虽赐洗沐,不欲出。于是文帝赏赐通巨万以十数,官至上大夫。文帝时时如邓通家游戏。然邓通无他能,不能有所荐士,独自谨其身以媚上而已。上使善相者相通,曰“当贫饿死”。文帝曰:“能富通者在我也,何谓贫乎?”于是赐邓通蜀严道铜山,得自铸钱,“邓氏钱”布天下。其富如此。 文帝尝病痈,邓通常为帝唶吮之。文帝不乐,从容问通曰:“天下谁最爱我者乎?”通曰:“宜莫如太子。”太子入问病,文帝使唶痈,唶痈而色难之。已而闻邓通常为帝唶吮之,心惭,由此怨通矣。及文帝崩,景帝立,邓通免,家居。居无何,人有告邓通盗出徼外铸钱。下吏验问,颇有之,遂竟案,尽没入邓通家,尚负责数巨万。长公主赐邓通,吏辄随没入之,一簪不得著身。于是长公主乃令假衣食。竟不得名一钱,寄死人家。(节选自《史记·佞幸列传第六十五》) 1.下列各句中加粗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化闳、籍之属也——化:感染、影响 B.觉而之渐台——觉:睡觉 C.文帝时时如邓通家游戏——如:往、到 D.竟不得名一钱——名:占有 2.下列各组各组句子,加粗的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 ) A.觉而之渐台,以梦中阴目求推者郎——王见之,曰:“牛何之?” B.非独女以色媚,而士宦亦有之——高祖至暴抗也,然籍孺以佞幸 C.孝文时中宠臣,士人则邓通——欲速则不达 D.公卿皆因关说——因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 3.下列各组句子中,全部表现邓通“谄媚事主”的一项是( ) ①有一黄头郎从后推之上天 ②通曰:“宜莫如太子。” ③文帝时时如邓通家游戏 ④文帝尝病痈,邓通常为帝唶吮之 ⑤长公主乃令假衣食 ⑥与上卧起 A.①③④ B.②③④ C.①④⑥ D.③④⑤ 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俗语说:“努力种田,不如遇到丰年,好好为官,不如碰到赏识自己的君王。”不但是女子用美色谄媚取宠,就是士人和宦官也有这种情况。 B.邓通,因善于划船当了黄头郎。汉文帝认为他是梦中助了他一臂之力的人,因而被宠幸,十几次赏赐邓通大量的金钱,官至上大夫。 C.文帝曾经得了痈疽病,太子前来看望文帝病情,文帝让太子吮吸患处,太子很难为情,不愿吸吮。后听说邓通这样做过,心中惭愧,也因此怨恨邓通。 D. 景帝即位不久就将吮吸脓血的邓通免职。不仅如此,还将邓通家的钱财全部没收充公。曾经大富大贵的邓通最后竟然寄食在别人家里,凄凉死去,果然应了当初卜者的预言。 5. 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文帝说焉,尊幸之日异。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文帝曰:“能富通者在我也,何谓贫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已而闻邓通常为帝唶吮之,心惭,由此怨通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问题。 |
宝绘堂记 (宋)苏轼 |
君子可以寓意于物,而不可以留意于物。寓意于物,虽微物足以为乐,虽尤物不足以为病。留意于物,虽微物足以为病,虽尤物不足以为乐。老子曰:“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聋,五味令人口爽,驰骋田猎令人心发狂。”然圣人未尝废此四者,亦聊以寓意焉耳。刘备之雄才也,而好结髦。嵇康之达也,而好锻炼。阮孚之放也,而好蜡屐。此岂有声色臭味也哉,而乐之终身不厌。 凡物之可喜,足以悦人而不足以移人者,莫若书与画。然至其留意而不释,则其祸有不可胜言者。钟繇至以此呕血发冢,宋孝武、王僧虔至以此相忌……皆以儿戏害其国,凶其身。此留意之祸也。 始吾少时,尝好此二者,家之所有,惟恐其失之;人之所有,惟恐其不吾予也。既而自笑曰:吾薄富贵而厚于书,轻死生而重于画,岂不颠倒错缪失其本心也哉?自是不复好。见可喜者虽时复蓄之,然为人取去,亦不复惜也。譬之烟云之过眼,百鸟之感耳,岂不欣然接之,然去而不复念也。于是乎二物者常为吾乐,而不能为吾病。 驸马都尉王君晋卿虽在戚里,而其被服礼义,学问诗书,常与寒士角。平居攘去膏粱,屏远声色,而从事于书画。作宝绘堂于私笫之东,以蓄其所有,而求文以为记。恐其不幸而类吾少时之所好,故以是告之,庶几全其乐而远其病也。熙宁十年七月二十二日记。 (本文有删节) 注:锻炼:打铁。 1.对下列句子中加粗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虽尤物不足以为病——病:祸害。 B.然去而不复念也——去:归去。 C.常与寒士角——角:较量。 D.以蓄其所有——蓄:收藏。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粗词的意义和用法不同的一组是( ) A.皆以儿戏害其国——几以捕系死 B.然为人取去——君为我呼入 C.轻死生而重于画——不患贫而患不安 D.譬之烟云之过眼——不知东方之既白 3.下列句子中,加粗词的用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 A.足以悦人而不足以移人者 B.凶其身 C.吾薄富贵而厚于书 D.庶几全其乐而远其病也 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本文构思极具特色。作为记文,作者不从宝绘堂的建筑、景物着眼,而先以论点开篇,直到文末才交代为宝绘堂作记之事,可谓别开生面。 B.本文层次清晰,论证严密。先讲道理,再引历史人物正反论证,后又以个人经历佐证,紧扣可“寓意于物”而不可“留’意于物”这个中心展开论述。 C.本文以散句为主,兼用对偶、排比句式,整散交错,颇具气势;而比喻、用典等方法的运用,使文章言简意丰,文采斐然。 D.本文用老子之言,说明五色、五音、五味、田猎等可使人得到感官上的享受,但不能沉溺其中。圣人并未废此四者,也未“发狂”,就是这个道理。 5.把文中画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1)然至其留意而不释,则其祸有不可胜言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人之所有,惟恐其不吾予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当今经济持续繁荣,社会上兴起了“收藏热”,很多人非常热情地投入进去,对这一现象,你是怎样认识的?请谈一谈。(200字左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问题。 |
讳辩 韩愈 |
愈与李贺书,劝贺举进士。贺举进士有名,与贺争名者毁之,曰:“贺父名晋肃,贺不举进士为是,劝之举者为非。”听者不察也,和而倡之,同然一辞。皇甫浞曰:“若不明白,子与贺且得罪。”愈曰:“然。” 律曰:“二名不偏讳。”释之者日:“谓若言‘征’①不称‘在’,言‘在’不称‘征’是也。”律曰:“不讳嫌名。”释之者日:“谓若‘禹’与‘雨’、‘丘’与‘箧。’之类是也。”今贺父名晋肃,贺举进士,为犯“二名律”乎?为犯“嫌名②律”乎?父名晋肃,子不得举进士;若父名仁,子不得为人乎? 夫讳始于何时?作法制以教天下者,非周公、孔子欤?周公作诗不讳,孔子不偏讳二名,春秋不讥不讳嫌名。康王“钊”之孙,谥为“昭”王。曾参之父名“皙”,曾子不讳“昔”。周之时有骐期,汉之时有杜度,此其子宜如何讳?将讳其嫌,遂讳其姓乎?将不讳其嫌者乎?汉讳武帝名“彻”为“通”,不闻又讳“车辙”之“辙”为某字也。讳吕后名“雉”为“野鸡”,不闻又讳“治天下”之“治”为某字也。今上章及诏,不闻讳“浒”“势…‘秉“机”④也。惟宦官宫妾,乃不敢言“谕”及“机”,以为触犯。士君子言语行事,宜何所法守也? 今考之于经,质之于律,稽之以国家之典,贺举进士为可邪?为不可邪?凡事父母,得如曾参,可以无讥矣;做人得如周公孔子,亦可以止矣。 今世之士,不务行曾参、周公、孔子之行,而讳亲之名,则务胜于曾参、周公、孔子,亦见其惑也。夫周公、孔子、曾参,卒不可胜。胜周公、孔子、曾参,乃比于宦者官妾,则是宦者宫妾之孝于其亲,贤于周公、孔子、曾参者邪?(选自《唐宋八大家散文》) 注:①征在:孔子母亲的名字。②嫌名:指与名字中所用字音相近的字。音近则有称名之嫌,所以叫嫌名。 ③蓝:qiū。④“浒”“势”“秉”“机”:四字与唐高祖李渊之父(名虎)、太宗李世民、世祖李昞、玄宗隆基名同音。 1.下列语句中加粗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劝贺举进士——劝:勉励。 B.听者不察也——察:昭著。 C.若不明白,子与贺且得罪——明:分辨。 D.夫周公、孔子、曾参,卒不可胜——胜:超过。 2.下列各组语句中加粗的词语,意义、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 A.则是宦者官妾之孝于其亲——顷之,持一象笏至 B.贺父名晋肃,贺不举进士为是——为天下笑者,何也 C.若不明白,子与贺且得罪——臣死且不避,卮酒安足辞 D.作法制以教天下者——敏赀财以送其行 3.下列语句编为四组,能够证明李贺举进士不犯讳的一组是( ) ①律曰:“二名不偏讳。”释之者曰:“谓若言‘征’不称‘在’,言‘在’不称‘征’是也。” ②周公作诗不讳,孔子不偏讳二名,春秋不讥不讳嫌名 ③贺父名晋肃,贺不举进士为是,劝之举者为非 ④惟宦官官妾,乃不敢言“谕”及“机”,以为触犯 ⑤讳吕后名“雉”为“野鸡”,不闻又讳“治天下”之“治”为某字也 ⑥父名晋肃,子不得举进士;若父名仁,子不得为人乎 A.①④⑤ B.②③⑥ C.①②⑤ D.③④⑥ 4.下列的理解和分析,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 A.李贺父名晋肃,因“晋”“进”同音,因而李贺不能参加进士科的考试。韩愈因勉励李贺考进士遭到众人的非议。 B.为了批驳诋毁者的说法,韩愈巧妙地引用经典和法律依据,找出矛盾,从而反对将避讳搞得过滥。 C.周昭王与曾参,都是贤德之人,为人称道,他们也不避先人或父亲之名。由此看来,认为李贺应避讳父亲名字而“不举进士为是”的做法,可以说是故意搬弄是非。 D.文章层层设问,一波三折,语言辛辣,说理痛快。而且作者从正面阐明自己的观点,做到有理有据,有序有节。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题目。 |
屡次辞官的陈中行 |
陈遇,字中行,先世曹人。高祖义甫,宋翰林学士,徙居建康,子孙因家焉。遇天资沉粹笃学博览精象数之学元末为温州教授已而弃官归隐。学者称为静诚先生。太祖渡江,以秦从龙荐,发书聘之,引伊、吕注、诸葛为喻。遇至,与语,大悦,遂留参密议,日见亲信。太祖为吴王,授供奉司丞,辞。即皇帝位,三授翰林学士,皆辞。乃赐肩舆一乘,卫士十人护出入,以示荣宠。 洪武三年,奉命至浙江廉察民隐,还赐金帛。除中书左丞,又辞。明年召对华盖殿,赐坐,命草<平西诏》。授礼部侍郎,兼弘文馆大学士,复辞。西域进良马,遇引汉故事以谏。除太常少卿,固辞。强之,不可。最后除礼部尚书,又固辞。帝沉吟良久,从之。自是不复强以官。帝尝从容言欲官其子,遇日:“臣三子皆幼,学未成,请俟异日。”帝亦弗强也。 遇自开基之始,即侍帷幄。帝尝问保国安民至计,遇对:“以不嗜***人,薄敛,任贤,复先王礼乐为首务。”廷臣或有过被谴责,遇力为解,多得全释。其计画多秘不传,而宠礼之隆,勋戚大臣无与比者。数监幸其第,语必称“先生”,或呼为“君子”。命爵辄辞,终成其高。十七年卒,赐葬钟山。 (节选自《明史二十三》) 注:伊、吕:伊尹、吕尚(姜子牙)。 1.下列各项中加粗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徙居建康,子孙因家焉 家:安家。 B.奉命至浙江廉察民隐 隐:疾苦。 C.学未成,请俟异日 俟:等待。 D.命爵辄辞,终成其高 成:成功。 2.下列语句中加粗的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①子孙因家焉 ②然郑亡,子亦有不利焉 B.①遇引汉故事以谏 ②自是不复强以官 C.①廷臣或有过被谴责 ②或取诸怀抱,悟言一室之内 D.①勋戚大臣无与比者 ②身死人手,为天下笑者,何也 3.下列各组句子中,全都表现陈遇受到尊敬的一组是( ) ①元末为温州教授已而弃官归隐 ②乃赐肩舆一乘,卫士十人护出入 ③西域进良马,遇引汉故事以谏 ④帝尝从容言欲官其子 ⑤廷臣或有过被谴责,遇力为解 ⑥语必称“先生”,或呼为“君子” A.①③⑥ B.②④⑥ C.①④⑤ D.②③⑥ 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陈遇沉稳专一,博览群书,喜欢用《周易》卜筮,在元朝时就曾做过温州府学的教官。 B.太祖曾多次授予陈遇要职,但均被陈遇婉拒。陈遇这样做是为了保持自己清高的操守。 C.陈遇遇事能够冷静睿智,西域进献良马,他立即引用汉朝旧事为例对皇帝加以规劝。 D.陈遇因多有建树,深受皇上器重和朝臣们的爱戴,就连太监们都多次到府上拜望。 5.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太祖渡江,以秦从龙荐,发书聘之,引伊、吕、诸葛为喻。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其计画多秘不传,而宠礼之隆,勋戚大臣无与比者。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将文中画线的句子用斜线(/)断句。 遇 天 资 沉 粹 笃 学 博 览 精 象 数 之 学 元 末 为 温 州 教 授 已 而 弃 官 归 隐。 |
阅读文本选段,完成1~3题。 苏子愀然,正襟危坐,而问客日:“何为其然也?”客曰:“‘月明星稀,乌鹊南飞’,此非曹孟德之诗乎?西望夏口,东望武昌,山川相缪,郁乎苍苍,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方其破荆州,下江陵,顺流而东也,舳舻千里,旌旗蔽空,酾酒临江,横槊赋诗,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侣鱼虾而友麋鹿,驾一叶之扁舟,举匏樽以相属。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挟飞仙以遨游,抱明月而长终。知不可乎骤得,托遗响于悲风。” 苏子曰:“客亦知夫水与月乎?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也。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也。而又何羡乎!且夫天地之间,物各有主,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取之无禁,用之不竭,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而吾与子之所共适。” 1.下列加粗字的注音、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苏子愀(qiǎo)然——愀:忧愁的样子。 B.山川相缪(móu)——缪:缭,盘绕。 C.渔樵于江渚(zhǔ)之上——渚:江边。 D.举匏樽以相属(zhǔ)——属:通“嘱”,这里指劝人喝酒。 2.下列句子中的加粗字,与“顺流而东也”句中的“东”用法相同的一句是( ) A.舞幽壑之潜蛟 C.破荆州,下江陵 B.侣鱼虾而友麇鹿 D.西望夏口 3.选出下列分析有误的一项( ) A.“正襟危坐”一语出自《史记·日者列传》,原文为“宋忠、贾谊瞿然而悟,猎缨正襟危坐”。 B.“月明星稀,乌鹊南飞”是曹操《短歌行》中的诗句。 C.“孟德之困于周郎”系出自三国“赤壁之战”中周瑜巧用连环计,大败曹军的事实。 D.“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化用了《三国演义》开篇词中的诗句,原句为“白发渔樵江渚上,惯看秋月春风”。 |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