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的题。  罗艺,字子延,本寰阳人也,寓居京兆之云阳。父荣,隋监门将军。艺性桀黠,刚愎不仁,勇于攻战,善射。大业时,屡以军功,官至虎贲郎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的题。  罗艺,字子延,本寰阳人也,寓居京兆之云阳。父荣,隋监门将军。艺性桀黠,刚愎不仁,勇于攻战,善射。大业时,屡以军功,官至虎贲郎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来源:辽宁省模拟题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的题。
  罗艺,字子延,本寰阳人也,寓居京兆之云阳。父荣,隋监门将军。艺性桀黠,刚愎不仁,勇于攻战,善射。大业时,屡以军功,官至虎贲郎将。炀帝令受右武卫大将军李景节度督军于北平。艺少习戎旅,分部严肃,然任气纵暴。每凌侮于景,频为景所辱,艺深衔之。后遇天下大乱,涿郡人物殷阜,加有伐辽器仗,仓粟盈积,又临朔宫中多珍产,屯兵数万,而诸贼竞来侵掠。留守官虎贲郎将赵十住、贺兰宜、晋文衍等皆不能拒,唯有艺独出战,破贼不可胜计,威势日重。十住等颇忌艺。艺阴知之将为乱,乃宣言于众曰:“吾辈讨贼甚有功效,城中仓库山积,制在留守之官而无心济贫。此岂存恤之意也?”以此言激怒其众,众人皆怨。既而旋师,郡丞出城候艺。艺因执之陈兵,而十住等惧皆来听命。于是发库物以赐战士,开仓以赈穷乏,境内咸悦。
  武德三年,奉表归国,召封燕王,赐姓李氏,预宗正属籍。太宗之击刘黑闼也,艺领本兵数万破黑闼弟什善于徐河,俘斩八千人。明年,黑闼引突厥俱入寇,艺复将兵与隐太子建成会于冶州,因请入朝高祖,遏之甚厚。俄,拜左翊卫大将军。太宗左右尝至其营,艺无故殴击之。高祖怒以属吏,久而乃释,待之如初。时突厥屡为寇患,以艺素有威名,为北夷所惮,令以本官领天节军将镇泾州
  太宗即位,拜开府仪同三司,而艺惧不自安,遂于泾州诈言阅武,矫称奉密诏勒兵入朝,率众军至于豳州。治中赵慈皓不知艺反,驰出谒之。艺遂入据豳州。太宗命吏部尚书长孙无忌、右武候大将军尉迟敬德率众讨艺。王师未至,慈皓与统军杨岌潜谋击之,事泄。艺执慈皓系狱,岌时在城外觉变,遽勒兵攻之。艺大溃,弃妻子与数百骑,奔于突厥,至宁州界,过乌氏驿,从者渐散,其左右斩艺,传首京师。枭之于市,复其本姓罗氏。(节选自《旧唐书·罗艺传》)
1.对下列句中加粗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加有辽器仗/伐:征讨。
B.乃宣言于众日/宣言:宣布。
C.开仓以赈穷乏/穷乏:贫困的百姓。
D.宗正属籍/预:通“与”,参加。
2.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都表明罗艺“桀黠”的一组是(  )
①然任气纵暴   
②每凌侮于景,频为景所辱
③破贼不可胜计,威势日重 
④因执之陈兵
⑤艺无故殴击之   
⑥矫称奉密诏勒兵入朝
A.①②④    
B.①⑤⑥   
C.③④⑥  
D.②③⑤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罗艺勇于攻战,军功卓著。大业年间,官至虎贲郎将;后赶上天下大乱,保卫涿郡有功,深得民心;再后征伐刘黑闼有功,得到唐高祖礼遇,拜左翊卫大将军。
B.罗艺自恃功高位重,目中无人。他无缘无故责罚了太宗的亲信,虽惹怒了高祖,但多次为大唐解决了突厥侵扰边境的问题,最终还是得到了高祖的原谅。
C.罗艺熟悉兵法,治军严明。涿郡被侵扰时,他破贼不可胜计;讨伐刘黑闼时,先于徐河打败其弟刘什善,斩杀俘获共八千人,第二年与太子李建成会师沼州。
D.罗艺遇事机警,且疑心重。在得知赵十住等人的阴谋后,他利用民心占得先机;后太宗即位,他因前事恐其责罚,最终选择拥兵反叛,以致惨死于乌氏驿站。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时突厥屡为寇患,以艺素有威名,为北夷所惮,令以本官领天节军将镇泾州。
                                                                                                
(2)过乌氏驿,从者渐散,其左右斩艺,传首京师。枭之于市,复其本姓罗氏。
                                                                                                
答案
1.A 
2.B
3.B
4.(1)当时突厥屡次成为侵扰的祸患,因罗艺一向有威名,被北夷害怕,(高祖)令罗艺凭本官身份带领天节官兵镇守泾州。
  (2)经过乌氏驿站时,跟随的人逐渐离开,罗艺的随从斩杀了他,把他的首级送到了京师。(朝廷)在市集悬首示众,恢复了他本来的姓氏——罗氏。
举一反三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的题。 
  车千秋,本姓田氏,其先齐诸田徙长陵。千秋为高寝郎。会卫太子为江充所谮败,久之,千秋上急变讼太子冤,曰:“子弄父兵,罪当笞;天子之子过误杀人,当何罪哉!臣尝梦见一白头翁教臣言。”是时,上颇知太子惶恐无他意,乃大感寤,召见千秋。谓曰:“父子之间,人所难言也,公独明其不然。此高庙神灵使公教我,公当遂为吾辅佐。”立拜千秋为大鸿胪。数月,遂代刘屈氂为丞相,封富民侯。千秋无他材能术学,又无伐阅功劳,特以一言寤意,旬月取丞相封侯,世未尝有也。
  千秋为人敦厚有智,居位自称,逾于前后数公。初,千秋始视事,见上连年治太子狱,诛罚尤多,群下恐惧,思欲宽广上意,尉安众庶。乃与御史、中二千石共上寿颂德美,劝上施恩惠,缓刑罚,玩听音乐,养志和神,为天下自虞乐。上报曰:“朕之不德,自左丞相与贰师阴谋逆乱,巫蛊之祸流及士大夫。朕日一食者累月,乃何乐之听?痛士大夫常在心,既事不咎。虽然,巫蛊始发,诏丞相、御史督二千石求捕,廷尉治,未闻九卿、廷尉有所鞫也。曩者,江充先治甘泉宫人,转至未央椒房,以及敬声之畴、李禹之属谋人匈奴,有司无所发,令丞相亲掘兰台蛊验,所明知也。至今余巫颇脱不止,阴贼侵身,远近为蛊,朕愧之甚,何寿之有?敬不举君之觞!谨谢丞相、二千石各就馆。书曰:‘毋偏毋党,王道荡荡。’毋有复言。”
  后岁余,武帝疾,立皇子钩弋夫人男为太子,拜大将军霍光、车骑将军金日磾、御史大夫桑弘羊及丞相千秋,并受遗诏,辅道少主。武帝崩,昭帝初即位,未任听政,政事一决大将军光。千秋居丞相位,谨厚有重德。每公卿朝会,光谓千秋曰:“始与君侯俱受先帝遗诏,今光治内,君侯治外,宜有以教督,使光毋负天下。”千秋曰:“唯将军留意,即天下幸甚。”终不肯有所言。光以此重之。每有吉祥嘉应,数褒赏丞相。讫昭帝世,国家少事,百姓稍益充实。
  千秋为相十二年,薨,谥曰定侯。(节选自《汉书·车千秋传》,有删改)
1. 对下列句子中加粗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以一言寤意/特:只。
B. 见上连年治太子/狱:案件。
C. 朕之不,自左丞相与贰师阴谋逆乱/德:恩德。
D. 巫蛊之祸及士大夫/流:殃及。
2.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都直接表明车千秋“敦厚有智”的一组是(  )
①千秋上急变讼太子冤   
②公独明其不然
③思欲宽广上意,尉安众庶 
④劝上施恩惠,缓刑罚
⑤居位自称,逾于前后数公  
⑥千秋居丞相位,谨厚有重德
A.①③④    
B.①⑤⑥    
C.②④⑤    
D.②③⑥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车千秋为人敦厚,敢于直言。他在担任护卫汉高祖陵寝郎官期间,恰遇卫太子受江充谗害而败亡,事情过了很久,仍没有放弃上呈奏书为太子申诉冤情。
B.车千秋“特以一言寤意”而取相封侯。皇上看了车千秋的上书,认为是高庙的神灵让他来开导自己,于是立即封车千秋为大鸿胪,不久又任命他为丞相。
C.车千秋处事智谋,居位尽责。看到武帝对太子一案无法释怀,就借祝寿机会宽解皇上;还经常赞颂皇上的美德,劝皇上广施恩惠,减缓刑罚,怡养精神。
D.车千秋位居丞相,顾全大局。武帝驾崩,他与霍光一起接受遗诏辅佐幼主,朝政全部由大将军霍光决断,他对此始终没有发表异议,因此很被霍光敬重。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朕日一食者累月,乃何乐之听?痛士大夫常在心,既事不咎。  
                                                                                            
(2)始与君侯俱受先帝遗诏,今光治内,君侯治外,宜有以教督,使光毋负天下。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的题。 
  庾信字子山,南阳新野人。祖易,父肩吾,并《南史》有传。
  信幼而俊迈,聪敏绝伦,博览群书,尤善《春秋左氏传》。身长八尺,腰带十围,客止颓然,有过人者。父肩吾,梁武帝时,为粱太子中庶子,掌管记。东海徐摛为右卫率。摛子陵及信并为抄撰学士。父子东宫,出入禁闼,恩礼莫与比隆。既文并绮艳,故世号为徐、庾体焉。当时后进,竞相模范,每有一文,都下莫不传诵。累迁通直散骑常侍,聘于东魏,文章辞令,盛为邺下所称。还为东宫学士,领建康令。
  侯景作乱,梁简文帝命信率宫中文武千余人营于朱雀航。及景至,信以众先退。台城陷后,信奔于江陵。梁元帝承制,除御史中丞。及即位,转右卫将军,封武康县侯,加散骑侍郎,聘于西魏。属大军南讨,遂留长安。江陵平,累迁仪同三司。
  周孝闵帝践阼,封临清县子,除司水下大夫。出为弘农郡守。迁骠骑大将军、开府仪同三司、司宪中大夫,进爵义城县侯。俄拜洛州刺史。信为政简静,吏人安之。时陈氏与周通好,南北流寓之士,各许还其旧国。陈氏乃请王褒及信等十数人。武帝唯放王克、殷不害等,信及褒并惜而不遣。寻征为司宗中大夫。明帝、武帝并雅好文学,信特蒙恩礼。至于赵、滕诸王,周旋款至,有若布衣之交。群公碑志多相托焉。唯王褒颇与信埒,自余文人,莫有逮者。
  信虽位望通显,常作乡关之思,乃作《哀江南赋》以致其意。大象初,以疾去职。隋开皇元年,卒。有文集二十卷。文帝悼之,赠本官,加荆、雍二州刺史。(节选自《北史·文苑传》)
1.对下列句子中加粗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当时后进,竞相模/范:效法。
B.梁元帝制,除御史中丞/承:沿袭。
C.明帝、武帝并好文学/雅:高雅。
D.自余文人,莫有者/逮:赶上。
2.下列选项中直接体现了庾信文才出众的一项(    )
①既文并绮艳,故世号为徐、庾体焉
②当时后进,竞相模范,每有一文,都下莫不传诵
③文章辞令,盛为邺下所称
④武帝唯放王克、殷不害等,信及褒并惜而不遣
⑤明帝、武帝并雅好文学,信特蒙恩礼
⑥至于赵、滕诸王,周旋款至,有若布衣之交
A.①②③    
B.②④⑤    
C.①②④    
D.②⑤⑥
3.下列对原文的分析与概括不正确的一项(    )
A.梁武帝时,庾肩吾为太子中庶子,庾信任抄撰学士。庾氏父子与徐摛父子出入太子宫中,受到极高的恩宠和礼遇。
B.“侯景之乱”爆发,简文帝派庾信率领宫中文官武将上千人守朱雀航,侯景兵到,庾信率领众人先行撤退。
C.梁元帝派庾信出使西魏,还未完成使命回到梁朝,就赶上西魏率兵南下。江陵被平定后,庾信留在北方,再也没能重返江南故乡。
D.庾信出使长安,本出于皇帝之命,出仕北朝也实属无奈之举,但作者对此还是流露了不满和讥讽。
4.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时陈氏与周通好,南北流寓之士,各许还其旧国。
                                                                                                
(2)信虽位望通显,常作乡关之思,乃作《哀江南赋》以致其意。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的题。
  周尚文,字彦章,西安后卫人。幼读书,粗晓大义。多谋略,精骑射。年十六,袭指挥同知。屡出塞有功,进指挥使。寘铄反,遏黄河渡口,获叛贼丁广等,推掌卫事。关内回贼四起,倚南山,尚文次第平之。御史刘天和劾中贵廖堂系诏狱,事连尚文。拷掠令引天和,终不承,久之始释。已,守备阶州。计擒叛番,进署都指挥佥事,充甘肃游击将军。嘉靖元年,改宁夏参将。寻进都指挥同知,为凉州副总兵。御史按部庄浪,猝遇寇。尚文亟分军拥御史,而自引麾下射之,寇乃遁。尝追寇出塞,寇来益众。尚文军半至,麾下皆恐。乃从容下马,解鞍背崖力战,所杀伤相当。部将丁杲来援,寇始退。尚文被创甚,乃告归。寻起故官。吉囊数踏冰入,尚文筑墙百二十里,浇以水,冰滑不可上。冰泮则令力士持长竿铁钧,钩杀渡者。九年,擢署都督佥事,充宁夏总兵官。王琼筑边墙,尚文督其役。且浚渠开屯,军民利之。寇掠西海,过宁夏,巡抚杨志学议发兵邀。尚文不从,劾解职。久之,起山西副总兵。寇由偏头关趋岢岚,尚文转战三百里,破之,与子君佐俱伤,赉银币。寻以总兵官镇延绥。寇犯红山墩,力战败之,被赉,吉囊复大掠清平堡,坐夺俸。尚文优将才,负气桀傲,所至与文吏竞。文吏又往往挫折之,以故弥不相得。巡抚贾启劾尚文老悖,兵部请调之甘肃。帝不从,各夺其俸。二十一年,用荐为东官厅听征总兵官兼佥后府事。其秋以总兵官镇大同,请增饷及马。兵部言尚文陈请过当,方被诏切责,而尚文与巡抚赵锦不协,乞休,弗允,日相构。二十七年八月,俺答伏兵五堡旁,诱指挥顾相等出,围之弥陀山。尚文转战,次野口,伏突起。殊死战,斩其长一人。相持月余乃引去。俺答数万骑犯宣府,万达檄尚文大破之曹家庄。录功兼太子太傅,赐赉有加。其年卒,年七十五。(节选自《明史·周尚文传》)
1.对下列句子中加粗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吉囊复大掠清平堡,夺俸/坐:座位
B.巡抚贾启劾尚文老/悖:糊涂
C.而尚文与巡抚赵锦木/协:合作
D.尚文转战,野口/次:驻扎
2.以下句子中,全部直接表明周尚文“多谋略,精骑射”的一组是(  )   
①进署都指挥佥事,充甘肃游击将军 
②解鞍背崖力战,所杀伤相当
③浇以水,冰滑不可上
④寇犯红山墩,力战败之
⑤负气桀傲,所至与文吏竞
⑥诱指挥顾相等出,围之弥陀山
A.①②⑤ 
B.①④⑤  
C.②③④ 
D.③④⑥
3.下列对原文有美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周尚文多次参与平叛,战功卓著。在寘铄反叛时,他堵住黄河渡口,俘虏叛贼多人;在回民叛乱时,他依次平定;守卫阶州时又设计擒拿反叛番贼。
B.周尚文作战有方,多次受到朝廷奖赏。吉囊入犯,他筑墙防卫,让敌军无法攀登,还让士兵手持长竿铁钩钩杀敌人,他因此升任为署都督佥事,又充任宁夏总兵官。
C.周尚文作为武将,英勇善战,但意气用事而桀骜不驯,与文官经常不能相容。他曾遭到巡抚贾启弹劾,兵部请求朝廷把他调离,但皇帝没有答应,还责罚了当事双方。
D.周尚文才能超群,但仕途不顺。镇守大同期间,其增加军饷及马匹的请求被兵部认为不够合理,遭受诏书严厉谴责,加上又与巡抚赵锦有矛盾,于是请求退休。
4.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1)御史按部庄浪,猝遇寇。尚文亟分军拥御史,而自引麾下射之,寇乃遁。
                                                                                                    
(2)寇掠西海,过宁夏,巡抚杨志学议发兵邀。尚文不从,劾解职。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的题。
  李纲,字文纪,少慷慨有志节,每以忠义自许。初名瑗,字子玉,读《后汉书·张纲传》,慕而改之。周齐王宪引为参军。宣帝将害宪,召僚属证成其罪,纲誓之以死,终无挠辞。及宪遇害,露车载尸而出,故吏皆散,唯纲抚棺号恸,躬自埋瘗,哭拜而去。
  隋开皇末,为太子洗马。皇太子勇尝以岁首宴宫臣,左庶子唐令自请奏琵琶,又歌《武媚娘》之曲。纲以为不可,趋而出。及勇废黜,文帝召东宫官属切让之,无敢对者。纲对曰:“今日之事,乃陛下之过也。勇器非上品,若得贤明辅导之,足堪继嗣皇业。奈何以弦歌鹰犬之才侍侧?乃陛下训导不足,岂太子之罪耶!”辞气凛然,左右皆为之失色。帝奇其对,擢拜尚书右丞。时左仆射杨素、苏威当朝用事,纲每固执所见,不与之同,由是二人深恶之。会遣大将军刘方诛讨林邑,杨素言于文帝曰:“林邑多珍宝,自非正人不可委。”因言纲可任,文帝以为行军司马。刘方承素之意,屈辱纲,几至于死。
  高祖践祚,拜礼部尚书。时高祖拜舞人安叱奴为散骑常侍,纲上疏曰:“今新定天下,开太平之基。起义功臣,行赏未遍;高才硕学,犹滞草莱。而先令舞胡致位五品;鸣玉曳组,趋驰廊庙,非创业垂统贻厥子孙之道也。”高祖不纳。
  贞观四年,拜太子少师。时纲有脚疾,不堪践履,太宗特赐步舆,令纲乘至阁下,数引入禁中,问以政道。又令舆入东宫,皇太子引上殿,亲拜之。太子尝商略古来君臣名教竭忠尽节之事,纲凛然曰:“托六尺之孤,寄百里之命,古人以为难,纲以为易。”每吐论发言,皆辞色慷慨,有不可夺之志。
  五年卒,年八十五。赠开府仪同三司,谥曰贞。太子为之立碑。(节选自《唐书·李纲传》有删改)
1.对下列句子中加粗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周齐王宪为参军/引:邀请
B.纲以为不可,而出/趋:快步走,跑   
C.文帝召东宫官属让之/切:急切,立即
D.而先令舞胡位五品/致:到,到达
2.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都表现李纲“忠义敢谏”的一组是:(       )
①抚棺号恸,躬自埋瘗   
②辞气凛然,左右皆为之失色  
③奏琵琶,又歌《武媚娘》之曲  
④非创业垂统贻厥子孙之道也 
⑤辞色慷慨,有不可夺之志  
⑥林邑多珍宝,自非正人不可委
A.①②④⑥  
B.②③④⑤  
C.①③④⑥  
D.①②④⑤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李纲年少时候就刚正并且很有志向,认为自己是一个忠义之士,因为仰慕东汉人张纲的品节,而把自己的姓名由李瑗改成李纲。
B.对皇太子杨勇被废黜一事,李纲认为根本原因在于以前辅佐太子的人都是吃喝玩乐之徒,没有很好地教导太子,致使太子被废。
C.因为李纲常常坚持自己的意见,不屈从别人,所以引起了当权者的不满。他们向皇帝进言,设计陷害李纲,几乎致李刚于死地。
D.李纲曾经患脚病,连鞋都穿不上,唐太宗特地赐给他步辇,多次让人把他抬进皇宫中,向他询问治理国家的道理。
4.把文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在汉语。
(1)勇器非上品,若得贤明辅导之,足堪继嗣皇业。
                                                                                           
(2)起义功臣,行赏未遍;高才硕学,犹滞草莱。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题目。
  贺,字长吉,郑王之孙也。七岁能辞章,名动京邑。韩愈、皇甫湜览其作,奇之而未信,曰:“若是古人,吾曹或不知,是今人,岂有不识之理。”遂相过其家,使赋诗。贺总角荷衣而出,欣然承命,旁若无人,援笔题曰《高轩过》。二公大惊,以所乘马命联镳而还,亲为束发。贺父名晋肃,不得举进士,公为著《讳辩》一篇。后官至太常寺奉礼郎。贺为人纤瘦,通眉,长指爪,能疾书。旦日出,骑弱马,从平头小奴子,背古锦囊,遇有所得,书置囊里。凡诗不先命题,及暮归,太夫人使婢探囊中,见书多,即怒曰:“是儿要呕出心乃已耳!”上灯,与食,即从婢取书,研墨叠纸足成之。非大醉吊丧,率如此。贺诗稍尚奇诡,组织花草,片片成文,所得皆惊迈,绝去翰墨畦径,时无能效者。乐府诸诗,云韶众工,谐于律吕。尝叹曰:“我年二十不得意,一生愁心,谢如梧叶矣。”忽疾笃,恍惚昼见人绯衣驾赤虬腾下,持一版书,若太古雷文,曰:“上帝新作白玉楼成,立召君作记也。”贺叩头辞,谓母老病,其人曰:“天上比人间差乐,不苦也。”居顷之,窗中勃勃烟气,闻车声甚速,遂绝。死时才二十七,莫不怜之。李藩缀集其歌诗,因托贺表兄访所遗失,并加点窜,付以成本。弥年绝迹。乃诘之,曰:“每恨其傲忽,其文已焚之矣。”今存十之四五。杜牧为序者五卷,今传。孟子曰:“其进锐者其退速。”信然。贺天才俊拔,弱冠而有极名。天夺之速,岂吝也耶!若少假行年,涵养盛德,观其才,不在古人下矣。今兹惜哉!
(选自《唐才子传·李贺》)
  【注】郑王:李亮,唐高祖李渊的从父,隋朝时任海州刺史,高祖武德初年封郑王。
1.对下列句子中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贺总角荷衣而出,欣然命,旁若无人 承:接受
B.贺父名晋肃,不得进士  举:推荐、选用
C.孟子曰:“其进锐者其退速。”然 信:果真、的确
D.若少行年,涵养盛德,观其才,不在古人下矣 假:授予、给予
2.以下句子中,全都表明李贺有才华的一组是(     )
①韩愈、皇甫湜览其作,奇之而未信
②贺为人纤瘦,通眉,长指爪,能疾书
③所得皆惊迈,绝云翰墨畦径,时无能效者
④从平头小奴子,背古锦囊,遇有所得,书置囊里
⑤每恨其傲忽,其文已焚之矣
⑥上帝新作白玉楼成,立召君作记也
A.①③⑤
B.②④⑥
C.①③⑥
D.②④⑤
3.下列对文章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李贺是唐朝宗室后人,人长得纤瘦,手脚很长,但非常聪明,写字飞快,七岁时诗文便震动京城。
B.韩愈、皇甫湜读了李贺的作品,不相信他只有七岁,直到李贺梳着总角发、穿着荷叶衣出来,他们才大惊。
C.李贺写诗崇尚奇异的风格,完全摆脱了通常诗家的常规,当时无人能够仿效,其乐府诗常被谱成唱曲。
D.作者详细记叙李贺充满传奇色彩的病死过程,是要借天妒英才的说法凸显李贺出类拔萃的天赋。
4.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若是古人,吾曹或不知;是今人,岂有不识之理。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非大醉吊丧,率如此。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

超级试练试题库

© 2017-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