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问题。  常梦锡,字孟图,扶风人,或曰京兆万年人也。岐王李茂贞不贵文士,故其俗以狗马驰射博弈为豪。梦锡少独好学,善属文,累为秦陇诸州从事。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问题。  常梦锡,字孟图,扶风人,或曰京兆万年人也。岐王李茂贞不贵文士,故其俗以狗马驰射博弈为豪。梦锡少独好学,善属文,累为秦陇诸州从事。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来源:山东省模拟题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问题。
  常梦锡,字孟图,扶风人,或曰京兆万年人也。岐王李茂贞不贵文士,故其俗以狗马驰射博弈为豪。梦锡少独好学,善属文,累为秦陇诸州从事。茂贞死,子从伊袭父位,承制补宝鸡令。后唐长兴初,从俨入朝,以梦锡从及镇汴。为左右所谮,遂来奔。烈祖辅吴,召置门下,荐为大理司直。及受禅,擢殿中侍御史、礼部员外郎,益见奖遇。遂直中书省,参掌诏命,进给事中。时以枢密院隶东省,故机事多委焉。
  梦锡重厚方雅,多识故事,数言朝廷因杨氏霸国之旧:尚法律,任俗交,人主亲决细事,烦碎失大体。宜修复旧典,以示后代。烈祖纳其言。元宗在东宫有过失,梦锡尽言规正,无所挠,始虽不悦,终以谏直多之。及即位,首召见慰勉,欲用为翰林学士以自近。
  宋齐丘党,恶其不附己,坐封驳制书,贬池州判官。及齐丘出镇,召为户部郎中,迁谏议大夫,卒以为翰林学士。复置宣政院于内庭,以梦锡专掌密命。而魏岑已为枢密副使,善迎合,外结冯延巳等相为表里。梦锡终日论诤,不能胜,罢宣政院,犹为学士如故。乃称疾纵酒,希复朝。会钟谟、李德明分掌兵吏诸曹,以梦锡人望言于元宗,求为长史,拜户部尚书知省事。梦锡耻为小人所推荐,固辞不得请,惟署牍尾,无所可否。延巳卒文致其罪,贬饶州团练副使。梦锡时以醉得疾,元宗怜之,留处东都留守。周宗力劝梦锡止酒治疾,从之,乃少瘳。召为卫尉卿,改吏部侍郎,复为学士。交泰元年,方与客坐谈,忽奄然率,年六十一。年后才逾月,齐丘党与败。元宗叹曰:“梦锡平生欲去齐丘,恨不使见之!”赠右仆射,谥曰康。
  梦锡文章典雅,歌诗亦清丽,然绝不喜传于人。刚褊少恕,每以直言忤物。尝与元宗苦论齐丘辈,元宗辩博,曲为解释,梦锡词穷,乃顿首曰:“大奸似忠,陛下若终不觉悟,家国将为墟矣!”及割地降号之后,公卿会集,有言及周以为大朝者,梦锡大笑曰:“汝辈尝言致君尧舜,何故今日自为小朝邪!”众皆默然散去。每公卿会集,辄喑呜大咤,惊其坐人,以故不为时所亲附。然既没,皆以正人许之,虽其仇雠,不敢訾也。(节选自陆游《南唐书·卷七》,有删改)
  注:①烈祖:指南唐创立者李昪,为南吴建立者杨行密养子。②元宗:指李璟,是南唐第二个皇帝,后因受后周威胁,削去帝号,改称国主。
1.对下列句子中加粗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为左右所——谮:诬陷
B.元宗之——怜:可怜
C.乃少——瘳:病愈
D.每以直言物——忤:触犯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粗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故机事多委/至丹以荆卿为计,始速祸
B.欲用为翰林学士自近/臣具表闻
C.称疾纵酒,希复朝/项伯夜驰之沛公军
D.其仇雠,不敢訾也/相如驽,独畏廉将军哉
3.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部直接体现常梦锡品行方正的一组是(     )
①梦锡少独好学,善属文。
②首召见慰勉。
③梦锡终日论诤。
④梦锡耻为小人所推荐,因辞不得请。
⑤歌诗亦清丽,然绝不善传于人。
⑤汝辈尝言致君尧舜,何故今日自为小朝邪。
A.①③⑥
B.①②⑤
C.②④⑤
D.③④⑥
4.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下列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列祖把常梦锡招至门下后,对其非常赏识器重,把一些重要事务交给他处置,并让他在宣政院专管机密。
B.常梦锡持重敦厚,品行方正,谏言修复旧典,被烈祖采纳。元宗即位后,首先召见了常梦锡,并对他抚慰勉励。
C.常梦锡对自己被钟谟等推荐做户部尚书深感羞耻,上任后,他只在文书末尾签字却不表明自己的态度,应付公务。
D.常梦锡性格耿介,忠于朝廷,认为元宗不识宋齐丘朋党真面目,就直言进谏;元宗被迫自降尊号后,他认为自己有失辅佐之职。
5.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加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梦锡尽言规正,无所挠,始虽不悦,终以谏直多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梦锡平生欲去齐丘,恨不使见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然既没,皆以正人许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B
2.C
3.D
4.A
5.(1)常梦锡就苦口婆心规劝他改正,从不屈服,元宗起初虽然不高兴,但最终还是因梦锡敢于直谏而称赞他。
  (2)常梦锡一辈子都想铲除齐丘朋党,遗憾的是没能让他亲眼看见(这一天)!
  (3)但是常梦锡去世以后,人们都赞许他是正人君子。
举一反三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问题。智伯伐赵
  智伯率韩、魏二国伐赵。围晋阳,决晋水而灌之。城下缘木而处,县釜而炊。襄子谓张孟谈曰:“城中力已尽,粮食匮乏,大夫病,为之奈何?”张孟谈曰:“亡不能存,危不能安,无为责智士。臣请试潜行,见韩、魏之君而约之。”乃见韩、魏之君,说之曰:“臣闻之,唇亡而齿寒。今智伯率二君而伐赵,赵将亡矣。赵亡则君为之次矣。及今而不图之,祸将及二君!”二君曰:“智伯之为人也,粗中而少亲,我谋而泄,事必败,为之奈何?”张孟谈曰:“言出君之口,入臣之耳,人孰知之者乎?且同情相成,同利相死。君其图之。”二君乃与张孟谈阴谋,与之期。张孟谈乃报襄子。至其日之夜,赵氏将***其守提之吏,决水灌智伯。智伯军救水而乱。韩、魏翼而击之,襄子将卒犯其前,大败智伯军,***其身而三分其国。襄子乃赏有功者,而高赫为赏首。群臣请曰:“晋阳之存,张孟谈之功也。而赫为赏首,何也?”襄子曰:“晋阳之围也,寡人国家危,社稷殆。群臣无不有骄侮之心者,唯赫不失君臣之礼,吾是以先之。”由此观之,义者,人之大本也,虽有战胜存亡之功,不如行义之隆。故君子曰:“美言可以市尊,美行可以加人。”节选自《淮南子·人间训》
1.对下列各句加粗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城下木而处——缘:沿着
B.与之——期:约定日期
C.不如行义之——隆:高尚
D.美行可以人——加:超过
2.下列句子编为四组,全都表现张孟谈胆识谋略的一组是(     )
①晋阳之存,张孟谈之功也
②臣请试潜行,见韩、魏之君而约之
③及今而不图之,祸将及二君
④襄子将卒犯其前,大败智伯军
⑤二君乃与张孟谈阴谋,与之期
⑥美言可以市尊,美行可以加人
A.①②④
B.①③⑥
C.②③⑤
D.④⑤⑥
3.下列对原文的解说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智伯率韩、魏围困晋阳,赵形势危急,赵襄子找张孟谈问计。张孟谈提出了游说韩、魏,共谋对付智伯的计策。
B.张孟谈先打消韩、魏二君的顾虑,再晓以利害,最终说服了韩、魏二君,为了三家共同的利益,联合起来打击智伯。
C.赵氏掘开大堤,水淹智伯,韩、魏攻其两翼,赵襄子正面进攻,终于大败智伯的军队,***死了他,并瓜分了他的土地。
D.赵襄子赏有功之臣,首先奖赏的不是张孟谈而是高赫,臣子们不解。赵襄子解释说,笃行忠义比“战胜存亡”更可贵。
4.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亡不能存,危不能安,无为贵智士。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且同情相成,同利相死。君其图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虽有战胜存亡之功,不如行义之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问题。义田记
钱公辅

  范文正公,苏人也。平生好施与,择其亲而贫、疏而贤者,威施之。方贵显时,置负郭常稔之田千亩,号曰义田,以养济群族之人。日有食,岁有衣,嫁娶凶葬皆有赡。择族之长而贤者主其计,而时共出纳焉。日食,人一升;岁衣,人一缣。嫁女者五十千,再嫁者三十千;娶妇者三十千,再娶者十五千;葬者如再嫁之数,葬幼者十千。族之聚者九十口,岁入给稻八百斛,以其所入,给其所聚,沛然有余而无穷。屏而家居俟代者与焉,仕而居官者罢莫给。此其大较也。
  初,公之未贵显也,尝有志于是矣,而力未逮者二十年。既而为西帅,及参大政,于是始有禄赐之入,而终其志。公既殁,后世子孙修其业,承其志,如公之存也。公虽位充禄厚,而贫终其身。殁之日身无以为敛子无以为丧惟以施贫活族之义遗其子而已
  昔晏平仲敝车羸马,桓子曰:“是隐君之赐也。”晏子曰:“自臣之贵,父之族,无不乘车者;母之旅,无不足于衣食者;妻之族,无冻馁者;齐国之士,待臣而举火者三百余人。如此,而为隐君之赐乎,彰君之赐乎?”于是齐侯以晏子之觞而觞桓子。予尝爱晏子好仁,齐侯知贤,而桓子服义也;又爱晏子之仁有等级,而言有次第也。先父族,次母族,次妻族,而后及其疏远之贤。孟子曰:“亲亲而仁民,仁民而爱物。”晏子为近之。今观文正公之义田,贤于平仲,其规模远举,又疑过之。
  呜呼!世之都三公位,享万钟禄,其邸第之雄、车舆之饰、声色之多,妻孥之富,止乎一己而已,而族之人不得其门者,岂少也哉?况于施贤乎!其下为卿,为大夫,为士,廪稍之充、奉养之厚、止乎一己而已。而族之人,操壶瓢为沟中瘠①者,又岂少哉?况于他人乎!是皆公之罪人也。
  公之忠义满朝廷,事业满边隅,功名满天下,后世必有史官书之者,予可无录也。独高其义,因以遗其世云。(选自《古文观止》,中华书局1959年版)
  【注】①瘠:通“胔”,尸骨。
1.对下列句子中加粗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择族之长而贤者主其——计:账册
B.而力未者二十年——逮:达到
C.以晏子之觞而桓子——觞:酒杯
D.世之三公位——都:处在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粗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其所入,给其所聚/覆武其上,蹈其背出血
B.承其志,如公存也/然而不王者,未有也
C.母之族,无不足衣食者/犹致思天文阴阳历算
D.亲亲仁民/涂有饿莩不知发
3.下列用“/”给文中加粗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殁之日身无以为敛子无以为丧惟以施贫活族之义遗其子而已
A.殁之/日身无以为/敛子无以为/丧惟以施贫活族之/义遗其子而已
B.殁之日/身无以为敛子/无以为丧/惟以施贫活/族之义遗其子而已
C.殁之日身无/以为敛子/无以为丧惟/以施贫活族之义遗/其子而已
D.殁之日/身无以为敛/子无以为丧/惟以施贫活族之义/遗其子而已
4.下列各句对文章有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第1段写范仲淹置办义田“以养济群族”,养济之法很是明细,从中可窥范公的仁心。
B.补写范仲淹参政而“位充禄厚”,才实现义田壮举,意在说明范公用俸禄购田的无私。
C.作者用孟子“亲亲而仁民”的话凸显晏子的克己好仁,认为范仲淹的义举与之相接近。
D.将范仲淹救济亲族士人的行为,比照一毛不拔的公卿大夫,愈见范公“后乐”的美德。
5.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置负郭常稔之田千亩,号曰义田。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屏而家居俟代者与焉。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廪稍之充、奉养之厚,止乎一己而已。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问题。
  丞相公孙弘者,齐菑川国薛县人也,字季。少时为薛狱吏,有罪,免。家贫,牧豕海上。年四十余,乃学春秋杂说。元光五年,有诏征文学,策奏,天子擢弘对为第一,拜为博士。是时通西南夷道,置郡,巴蜀民苦之,诏使弘视之。还奏事,盛毁西南夷无所用,上不听。
  弘为人恢奇多闻,常称以为人主病不广大,人臣病不俭节。弘为布被,食不重肉。每朝会议,开陈其端,令人主自择,不肯面折庭争。弘奏事,有不可,不庭辩之。尝与主爵都尉汲黯请间,汲黯先发之,弘推其后,天子常说,所言皆听,以此日益亲贵。尝与公卿约议,至上前,皆倍其约以顺上旨。汲黯庭诘弘,上问弘,弘谢曰:“夫知臣者以臣为忠,不知臣者以臣为不忠。”上然弘言,益厚遇之。
  汲黯曰:“弘位在三公,奉禄甚多。然为布被,此诈也。”上问弘。弘谢曰:“有之。夫以三公为布被,诚饰诈欲以钓名。且臣闻管仲相齐,有三归,侈拟于君,桓公以霸,亦上僭于君。晏婴相景公,食不重肉,妾不衣丝,齐国亦治,此下比于民。今臣弘位为御史大夫,而为布被,自九卿以下至于小吏,无差,诚如汲黯言。且无汲黯忠,陛下安得闻此言。”天子以为谦让,愈益厚之。卒以弘为丞相,封平津侯。
  弘为人意忌,外宽内深。诸尝与弘有郤者,虽详与善,阴报其祸。***主父偃,徙董仲舒于胶西,皆弘之力也。食一肉脱粟之饭。故人所善宾客,仰衣食,弘奉禄皆以给之,家无所余。士亦以此贤之。
  淮南、衡山谋反,治党与方急。弘病甚,自以为无功而封,位至丞相,宜佐明主填抚国家,使人由臣子之道。今诸侯有畔逆之计,此皆宰相奉职不称,恐窃病死,无以塞责。乃上书:“臣弘行能不足以称,恐先狗马填沟壑,终无以报德塞责,乞骸骨。”天子报曰:“古者赏有功,褒有德,守成尚文,遭遇右武,未有易此者也。君其省思虑,一精神,辅以医药。”因赐告牛酒杂帛。居数月,病有瘳,视事。
  元狩二年,弘病,竟以丞相终。(节选自《史记·平津侯主父列传》)
1.对下列句子中加粗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宜佐明主抚国家——填:通“镇”,镇抚,安抚
B.人臣不俭节——病:担忧
C.守成尚文,遭遇武——右:崇尚
D.治党与方急——党与:同党的人
2.下列各组句子,全都表明公孙弘为官机智的一组是(     )
①令人主自择,不肯面折庭争
②天子擢弘对为第一,拜为博士
③弘奉禄皆以给之,家无所余
④终无以报德塞责,乞骸骨
⑤因赐告牛酒杂帛
⑥汲黯先发之,弘推其后
A.②③④
B.①⑤⑥
C.②③⑥
D.①④⑥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汉朝开通西南夷的道路,在那里设置郡县,巴蜀人民对此感到困苦,皇帝命公孙弘前去视察。公孙弘视察归来,向皇帝报告,极力诋毁西南夷没有用处,表示他对民间疾苦的关心。
B.公孙弘曾经与公卿们事先约定好了要向皇帝谈论的问题,但到了皇上面前,他却违背约定,而顺从皇上的意旨。这些事揭示了他有曲学阿世的一面。
C.公孙弘通过管仲、晏婴的对比,是为了阐明高官应该戒奢、躬行节俭,认为从九卿以下直到小官吏应该没有贵贱的差别。
D.公孙弘深受皇上的器重,即便是在淮南王和衡山王谋反,他恰逢病重向皇上提出辞官回乡时,皇上依旧安抚他少用心思,集中精神,好好养病。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弘为人意忌,外宽内深。诸尝与弘有郤者,虽详与善,阴报其祸。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今诸侯有畔逆之计,此皆宰相奉职不称,恐窃病死,无以塞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问题。  宝绘堂记    
(宋)苏轼 
        君子可以寓意于物,而不可以留意于物。寓意于物,虽微物足以为乐,虽尤物不足以为病。留意于物,虽微物足以为病,虽尤物不足以为乐。老子曰:“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聋,五味令人口爽,驰骋田猎令人心发狂。”然圣人未尝废此四者,亦聊以寓意焉耳。刘备之雄才也,而好结髦。嵇康之达也,而好锻炼(1)阮孚之放也,而好蜡屐。此岂有声色臭味也哉,而乐之终身不厌。
        凡物之可喜,足以悦人而不足以移人者,莫若书与画。然至其留意而不释,则其祸有不可胜言者。钟繇至以此呕血发冢,宋孝武、王僧虔至以此相忌,……皆以儿戏害其国,凶其身。此留意之祸也。
        始吾少时,尝好此二者,家之所有,惟恐其失之;人之所有,惟恐其不吾予也。既而自笑曰:吾薄富贵而厚于书,轻死生而重于画,岂不颠倒错缪失其本心也哉?自是不复好。见可喜者虽时复蓄之,然为人取去,亦不复惜也。譬之烟云之过眼,百鸟之感耳,岂不欣然接之,然去而不复念也。于是乎二物者常为吾乐而不能为吾病。
        驸马都尉王君晋卿虽在戚里,而其被服礼义,学问诗书,常与寒士角。平居攘去膏粱,屏远声色,而从事于书画,作宝绘堂于私第之东,以蓄其所有,而求文以为记。恐其不幸而类吾少时之所好,故以是告之,庶几全其乐而远其病也。( 熙宁十年七月二十二日记)
[注] ○1锻炼:打铁
1.对下列句子中加粗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虽尤物不足以为    病:祸害
B.然而不复念也      去:归去
C.常与寒士          角:较量
D.以其所有          蓄:收藏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粗词的意义和用法不同的一组是(  )
A.皆儿戏害其国        几捕系死
B.轻死生重于画        不患贫患不安
C.然人取去            君我呼入
D.譬烟云之过眼        不知东方既白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本文构思极具特色。作为记文,作者不从宝绘堂的建筑、景物着眼,而先以论点开篇,直到文末交代为宝绘堂作记之事,可谓别开生面。
B.本文层次清晰,论证严密。先讲道理,再引历史人物正反论证,后又以个人经历佐证,紧扣可“寓意于物”而不可“留意于物”这个中心展开论述。
C.本文以散句为主,兼用对偶、排比句式,整散交错,颇具气势;而比喻、用典等方法的运用,使文章言简意丰,文采斐然。
D.本文用老子之言,说明五色、五音、五味、田猎等可使人得到感官上的享受,但不能沉溺其中。圣人并未废此四者,也未“发狂”,就是这个道理。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问题。读《江南录》
王安石
  故散骑常侍徐公铉奉太宗命撰《江南录》,至李氏亡国之际,不言其君之过,但以历数存亡论之。虽有愧于实录,其于《春秋》之义,箕子之说,徐氏录为得焉。
  然吾闻国之将亡必有大恶,恶者无大于***忠臣。国君无道,不***忠臣,虽不至于治,亦不至于亡。纣为君,至暴矣,武王观兵于孟津,诸侯请伐纣,武王曰:“未可。”及闻其***王子比干,然后知其将亡也,一举而胜焉。季梁在随,随人虽乱,楚人不敢加兵。虞以不用宫之奇之言,晋人始有纳璧假道之谋。然则忠臣国之与也,存与之存,亡与之亡。
  予自为儿童时,已闻金陵臣潘佑以直言见***,当时京师因举兵来伐,数以***忠臣之罪。及得佑所上谏李氏表现之,词意质直,忠臣之言。予诸父中旧多为江南官者,其言金陵事颇详,闻佑所以死则信。然则李氏之亡,不徒然也。
  今观徐氏录言佑死,颇以妖妄,与予旧所闻者甚不类。不止于佑,其它所诛者,皆以罪戾,何也?予甚怪焉。若以商纣及随、虞二君论之,则李氏亡国之君,必有滥诛,吾知佑之死信为无罪,是乃徐氏匿之耳
  何以知其然?吾以情得之。大凡毁生于嫉,嫉生于不胜,此人之情也。吾闻铉与佑皆李氏臣,而俱称有文学,十余年争名于朝廷间。当李氏之危也,佑能切谏,铉独无一说,以佑见诛,铉又不能力诤,卒使其君有***忠臣之名,践亡国之祸,皆铉之由也。铉惧此过,而又耻其善不及于佑,故匿其忠而污以它罪。以佑观之,其它所诛者又可知矣。噫!若果有此,吾谓铉不惟厚诬忠臣,其欺吾君不亦甚乎!
  【注】①历数:指帝王继承的次序。古代迷信说法,认为帝位相承和天象运行次序相应。②《春秋》之义:臣子为君亲讳,礼也。③箕子之说:周武王克商,问箕子商所以亡,箕子不悉言商恶,以存亡国祚告之。
1.下列句中加粗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徐氏录为焉/得:感恩。
B.然则忠臣国之也/与:同盟。
C.以***忠臣之罪/数:列举。
D.然则李氏之亡,不然也/徒:仅仅。
2.下列各句中加粗的词,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
A.①然吾闻国将亡必有大恶 ②相与枕藉乎舟中,不知东方既白
B.①一举胜焉 ②听细说,欲诛有功之人
C.①当时京师举兵来找 ②人之力而敝之,不仁
D.①吾情得之 ②臣险衅,夙遭闵凶
3.下面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其中全都属于作者批评《江南录》创作“失实”的一组是(     )
①不言其君之过,但以历数存亡论之
②其于《春秋》之义,箕子之说,徐氏录为得焉
③国君无道,不***忠臣,虽不至于治,亦不至于亡
④今观徐氏录言佑死,颇以妖妄
⑤吾知佑之死信为无罪,是乃徐氏匿之耳
⑥铉又不能力诤,卒使其君有***忠臣之名,践亡国之祸
A.①③④
B.②⑤⑥
C.①④⑤
D.②③⑥
4.下列有关原文的鉴赏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作者认为徐铉的《江南录》在评论李煜亡国这件事时,并没有言及李煜的过错,这有悖于历史创作的“实录”原则。
B.作者直言国君的最大恶行是***害忠臣,有此恶行必然会导致国破家亡,作者列举历史上的事例证明这一观点,很有说服力。
C.作者以小时候听到过的潘佑直言被***的相关事实,来说明李氏亡国与***害忠臣不无关系。
D.作者摆事实、讲道理,指出徐铉的《江南录》歪曲史实,诬陷忠良,欺瞒君主,是为了达到弹劾同僚的目的。
5.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吾知佑之死信为无罪,是乃徐氏匿之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大凡毁生于嫉,嫉生于不胜,此人之情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铉惧此过,而又耻其善不及于佑,故匿其忠而污以它罪。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

超级试练试题库

© 2017-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