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司空图传  司空图字表圣,本临淄人。咸通十年登进士第,主司王凝于进士中尤奇之。凝左授商州刺史,图请从之,凝加器重,洎廉问(廉问:察访查问)

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司空图传  司空图字表圣,本临淄人。咸通十年登进士第,主司王凝于进士中尤奇之。凝左授商州刺史,图请从之,凝加器重,洎廉问(廉问:察访查问)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来源:期末题
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司空图传
  司空图字表圣,本临淄人。咸通十年登进士第,主司王凝于进士中尤奇之。凝左授商州刺史,图请从之,凝加器重,洎廉问(廉问:察访查问)宣歙,辟为上客。召拜殿中侍御史,以赴阙迟留,责授光禄寺主簿,分司东都。
  乾符六年,宰相卢携罢免,以宾客分司,图与之游,携嘉其高节,厚礼之。尝过图舍,手题于壁曰:“姓氏司空贵,官班御史卑。老夫如且在,不用念屯奇。”明年携复入朝,路由陕虢,谓陕帅卢渥曰:“司空御史,高士也,公其厚之。”渥即日奏为宾佐。其年,携复知政事,召图为礼部员外郎,赐绯鱼袋,迁本司郎中。
  其年冬,巢贼犯京师,天子出幸,图从之不及,乃退还河中。时故相王徽亦在蒲,待图颇厚。数年,徽受诏镇潞,乃表图为副使,徽不赴镇而止。僖宗自蜀还,次凤翔,召图知制诰,寻正拜中书舍人。其年僖宗出幸宝鸡,复从之不及,退还河中。
  龙纪初,复召拜舍人,未几又以疾辞。河北乱,乃寓居华阴。景福中,又以谏议大夫征。时朝廷微弱,纪纲大坏,图自深惟出不如处,移疾不起。乾宁中,又以户部侍郎征,一至阙廷致谢,数日乞还山,许之。昭宗在华,征拜兵部侍郎,称足疾不任趋拜,致章谢之而已。昭宗迁洛,鼎(传国的重器。后遂以指代国家政权和帝位)欲归梁,柳璨希贼旨,陷害旧族,诏图入朝。图惧见诛,力疾至洛阳,谒见之日,堕笏失仪,旨趣极野。璨知不可屈,诏放还山。
  图有先人别墅在中条山之王官谷,泉石林亭,颇称幽栖之趣。自考磐高卧,日与名僧高士游咏其中。晚年为文,尤事放达,尝拟白居易《醉吟传》为《休休亭记》。
  图既脱柳璨之祸还山,乃预为寿藏终制。故人来者,引之圹中,赋诗对酌,人或难色,图规之曰:“达人大观,幽显一致,非止暂游此中。公何不广哉!”图布衣鸠杖,出则以女家人鸾台自随。岁时村社雩祭祠祷,鼓舞会集,图必造之,与野老同席,曾无傲色。王重荣父子兄弟尤重之,伏腊馈遗,不绝于途。
  唐祚亡之明年,闻辉王遇弑于济阴,不怿而疾,数日卒,时年七十二。有文集三十卷。
1.对下列句子中加粗的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尝图舍,手题于壁日——过:经过
B.图从之不,乃退还河中——及:至,到
C.图自深出不如处,移疾不起——惟:想,思考
D.柳璨贼旨,陷害旧族——希:迎合
2.下列句子中,全都直接表现司空图“高沽”的一组是(     )
①凝左授商州刺史,图请从之
②宰相卢携罢免,以宾客分司,图与之游
③渥即日奏为宾佐
④河北乱,乃寓居华阴
⑤谒见之日,堕笏失仪,旨趣极野
⑥闻辉王遇弑于济阴,不怿而疾
A.①③⑤
B.①②⑤
C.②④⑥
D.③④⑥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司空图对唐王朝十分忠心。唐僖宗两次外逃避难,司空图曾努力追随,但都因没有赶上而退回河中;看到朝中“纪纲大坏”,他感到无能为力,因而产生退隐之心。
B.昭宗迁洛,政权将要落到梁王手里,司空图被迫赶到洛阳。谒见皇帝那天,他“堕笏失仪”,表现十分恐惧,这反映了他性格的一个侧面。
C.司空图先人有别墅在中条山,退隐之后,他每天和名僧高士在那里游赏赋诗,还带朋友到他为自己营造的墓圹中赋诗对饮,自适而放旷。
D.退隐之后,司空图并不因为自己曾经在朝中为官而清高自傲,他乐于参加各种民间活动,和村野老人同席而坐,从来没有表现出骄傲的神色。
4.把前面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司空御史,高士也,公其厚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称足疾不任趋拜,致章谢之而已。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图布衣鸠杖,出则以女家人鸾台自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B
2.B
3.B
4.(1)司空御史是志行高洁的人,您应该厚待他。
  (2)他称脚有病不能赴任,上奏章辞谢罢了。
  (3)司空图穿着布制的衣服,扶着杖头刻有鸠形的拐杖,外出时就让女家人鸾台跟随自己。
举一反三
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1~4题。
  生视花芽,日益肥茂,春尽,盈二尺许。归后,以金遗道士,嘱令朝夕培养之。次年四月至宫,则花一朵,含苞未放;方流连间,花摇摇欲拆;少时已开,花大如盘,俨然有小美人坐蕊中,裁三四指许;转瞬飘然欲下,则香玉也。笑曰:“妾忍风雨以待君,君来何迟也!”遂入室。绛雪亦至,笑曰:“日日代人作妇,今幸退而为友。”遂相谈谯。至中夜,绛雪乃去。二人同寝,款洽一如从前。
  后生妻卒,生遂入山不归。是时,牡丹已大如臂。生每指之曰:“我他日寄魂于此,当生卿之左。”二女笑曰:“君勿忘之。”后十余年,忽病。其子至,对之而哀。生笑曰:“此我生期,非死期也,何哀为!”谓道士曰:“他日牡丹下有赤芽怒生,一放五叶者,即我也。”遂不复言。子舆之归家,即卒。次年,果有肥芽突出,叶如其数。道士以为异,益灌溉之。三年,高数尺,大拱把,但不花。老道士死,其弟子不知爱惜,斫去之。白牡丹亦憔悴死;无何,耐冬亦死。
  异史氏曰:“情之至者,鬼神可通。花以鬼从,而人以魂寄,非其结于情者深耶?一去而两殉之,即非坚贞,亦为情死矣。人不能贞,亦其情之不笃耳。仲尼读唐棣而曰"未思",信矣哉!”
1.翻译画横线的句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结合所选文段,如何理解异史氏所说的“情之至者,鬼神可通”?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结合所选文段,分析本文语言运用有怎样的特点?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下列哪一副对联是评述蒲松龄的(     )
A.四面湖山归眼底,万家忧乐在心头
B.民间疾苦,笔底波澜;世上疮痍,诗中圣哲
C.青冢有情应识路,平生无处可招魂
D.写鬼写妖高人一等,刺贪刺虐入木三分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问题。
  豫人张氏者,其先齐人。明末齐大乱,妻为北兵掠去。张常客豫,遂家焉。娶于豫,生子讷。无何,妻卒,又娶继室牛氏,生子诚。牛氏悍甚,每嫉讷,奴畜之,啖以恶食。且使之樵,日责柴一肩,无则挞楚诟谇,不可堪。隐蓄甘脆饵诚,使从塾师读。
  诚渐长,性孝友,不忍兄劬。阴劝母,母弗听。一日,讷入山樵,未终,值大风雨,避身岩下。雨止而日已暮。腹中大馁,遂负薪归。母验之少,怒不与食。饥火烧心,入室僵卧。诚自塾中归,见讷嗒然,问:“病乎?”曰:“饿耳。”问其故,以情告。诚愀然便去。移时,怀饼来食兄。兄问其所自来,曰:“余窃面倩邻妇为者,但食勿言也。”讷食之,嘱曰:“后勿复然,事发累弟。且日一啖,饥当不死。”诚曰:“兄故弱,恶能多樵!”次日食后,窃赴山,至兄樵处。兄见之,惊问:“将何作?”答曰:“将助采樵。”问:“谁之使?”曰:“我自来耳。”兄曰:“无论弟不能樵,纵或能之,且犹不可。”于是速归之。诚不听,以手足断柴助兄,且曰:“明日当以斧来。”兄近止之,见其指已破,履已穿,悲曰: “汝不速归,我即以斧自刭死!”诚乃归。兄送之半途,方回复樵。既归,诣塾嘱其师曰:“吾弟年幼,宜闲之。山中虎狼恶。” 师言:“午前不知何往,业夏楚之。”归谓诚曰:“不听吾言,遭师责矣!”诚笑曰:“无之。”明日,怀斧又去。兄骇曰:“我固谓子勿来,何复尔?”诚弗应,刈薪且急,汗交颐不少休。约足一束,不辞而还。师笞之,乃实告焉。师叹其贤,遂不之禁。兄屡止之,终不听。
  一日,与数人樵山中,欻有虎至,众惧而伏。虎竟衔诚去。虎负人行缓,为讷追及。讷力斧之,中胯。虎负痛狂奔,莫可寻逐,痛哭而返。众慰解之,哭益悲,曰:“吾弟,非犹夫人之弟,况为我死,我何生焉!”遂以斧自刎其项。众急救之,入肉者已寸许,血溢如涌,眩瞀殒绝。众骇,裂其衣而束之,群扶以归。母哭骂曰:“汝***吾儿,欲劙颈以塞责耶!”讷呻云:“母勿烦恼,弟死,我定不生!”置榻上,创痛不能眠,惟昼夜倚壁而哭。父恐其亦死,时就榻少哺之,牛辄诟责。讷遂不食,三日而毙。(节选自《聊斋志异·张诚》,有改动)
  【注】①劬(qú):劳苦。②夏:亦作“援”,木名。③欻(xū):忽然。④劙(lí):割。
1.对下列句子中加粗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隐蓄甘脆诚——饵:给……吃
B.大风雨,避身岩下——值:遇到
C.兄故弱,能多樵——恶:不
D.汗交不少休——颐:脸颊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粗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遂家——乃实告
B.将作——复尔
C.不辞还——裂其衣束之
D.群扶归——欲劙颈塞责耶
3.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都直接表现张讷、张诚兄弟情深的一组是(     )
①诚渐长,性孝友,不忍兄劬 ②移时,怀饼来食兄 ③汝不速归,我即以斧自刭死
④师叹其贤,遂不之禁 ⑤母勿烦恼,弟死,我定不生 ⑥置榻上,创痛不能眠
A.①③④
B.①④⑥
C.②⑤⑥
D.②③⑤
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张氏的妻子被北方的兵士掠走后,他在豫又先后娶了两位妻子。牛氏经常虐待张讷,对张诚却疼爱有加。
B.张讷由于大风雨没有砍下足够的柴,牛氏就不给他饭吃,张诚知道后从邻居家偷了面做成饼给张讷吃。
C.张诚偷偷上山帮张讷砍柴,遭到了私塾先生两次责罚,张讷也多次劝阻张诚,但张诚始终不听。
D.张诚被老虎叼走后,张讷自***,被人救起,回家后受到继母责骂,加之心情悲痛,绝食三日而死。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文言文阅读。
  王问于将军李信曰:“吾欲取荆,于将军度用几何人而足?”李信曰:“不过用二十万。”王以问王翦,王翦曰:“非六十万人不可。”王曰:“王将军老矣,何怯也!”遂使李信、蒙恬将二十万人伐楚;王翦因谢病归频阳。
  李信攻平舆,蒙恬攻寝,大破楚军。信又攻鄢、郢,破之,于是引兵而西,与蒙恬会城父,楚人因随之,三日三夜不顿舍,大败李信,入两壁,***七都尉;李信奔还。
  王闻之,大怒,自至频阳谢王翦曰:“寡人不用将军谋,李信果辱秦军。将军虽病,独忍弃寡人乎!”王翦谢病不能将,王曰:“已矣,勿复言!”王翦曰:“必不得已用臣,非六十万人不可!”王曰:“为听将军计耳。”于是王翦将六十万人伐楚。
  王送至霸上,王翦请美田宅甚众。王曰:“将军行矣,何忧贫乎?”王翦曰:“为大王将,有功,终不得封侯,故及大王之向臣,以请田宅为子孙业耳。”王大笑。王翦既行,至关,使使还请善田者五辈。或曰:“将军之乞贷亦已甚矣!”王翦曰:“不然,王忸中而不信人,今空国中之甲士而专委于我,我不多请田宅为子孙业以自坚,顾令王坐而疑我矣。”
  王翦取陈以南至平舆。楚人闻王翦益军而来,乃悉国中兵以御之;王翦坚壁不与战。楚人数挑战,终不出。王翦日休士洗沐,而善饮食,抚循之;亲与士卒同食。久之王翦使人问:“军中戏乎?”对曰:“方投石、超距。”王翦曰:“可用矣!”楚既不得战,乃引而东。王翦追之,令壮士击,大破楚师,至蕲南,***其将军项燕,楚师遂败走。王翦因乘胜略定城邑。
  【注】①荆:即楚国,因有荆山,故又称荆。②顿舍:停驻,休息。③怛(cū)中:粗暴。④超距:跳远。
1.对下列句中加粗的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于将军度用几何人而足?——几何,多少。
B.李信果秦军——辱,羞辱。
C.使使还请善田者五辈——五辈,五批(使者)。
D.顾令王而疑我矣——坐,因此。
2.下列各组句子中,直接表明王翦为将才***一项是(     )
①王翦谢病不能将
②必不得已用臣,非六十万人不可
③王翦既行,至关,使使还请善田者五辈
④王翦坚壁不与战
⑤王翦日休士洗沐,而善饮食,抚循之
⑥楚既不得战,乃引而东
A.①②⑤
B.③④⑥
C.②④⑤
D.①③⑥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叙述与评价,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秦王派李信攻打楚国,开始频频胜利,却不知道楚军正在跟踪追击他们,结果楚军大败李信部队,攻破两座大营并***死秦军七个都尉。
B.王翦借秦王重用他为将之机,为了消除秦王的疑心当面请求得到良田大宅,秦王答应后他还不放心,到了武关又先后派出五批使者回去讨封良田。
C.王翦抵达战场,不肯出兵交战,而是每天让士兵休息,供给好的饭食,楚军屡次挑战,秦王就是不肯应战,楚军就向东去了,王翦趁机追击他们,大败楚军。
D.王翦为将与李信大不相同,他实事求是,做事谨慎,运用以逸待劳、敌疲我打、敌退我追的策略,赢得了全线胜利。
4.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或曰:“将军之乞贷亦已甚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楚人闻王翦益军而来,乃悉国中兵以御之;王翦坚壁不与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1~5题。归田赋
张衡
  游都邑以永久,无明略以佐时。徒临川以羡鱼,俟河清乎未期。感蔡子之慷慨,从唐生以决疑。谅天道之微昧,追渔父以同嬉。超埃尘以遐逝,与世事乎长辞。
  于是仲春令月,时和气清;原隰郁茂,百草滋荣。王雎鼓翼,鸽鹧哀鸣;交颈颉颃,关关嘤嘤。于焉逍遥,聊以娱情。
  尔乃龙吟方泽,虎啸山丘。仰飞纤缴,俯钓长流;触矢而毙,贪饵吞钩;落云间之逸禽,悬渊沉之鲨鰡。
  于时曜灵俄景,系以望舒。极般游之至乐,虽日夕而忘劬。感老氏之遗诫,将回驾乎蓬庐。弹五弦之妙指,咏周孔之图书。挥翰墨以奋藻,陈三皇之轨模。苟纵心于物外,安知荣辱之所如
  [注]①蔡子,指蔡泽,战国游士,久不得志,请唐举给他看相,后发奋,入秦为相。②谅,的确。微昧,幽隐难知。③王雎、鸽鹧,都是鸟名。④曜灵,太阳。俄,斜。景,通“影”。望舒,月亮。⑤劬,劳累。⑥周孔,周公和孔子。
1.对下列句中加粗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无明以佐时——略:高明的韬略。
B.于是仲令月仲——春:初春。
C.与世事乎长——辞:分离。
D.三皇之轨模——陈:陈述。
2.下列句中加粗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以娱情/乘化以归尽
B.般游之至乐/人马倦
C.将回乎蓬庐/复言兮焉求
D.渔父以同嬉/知来者之可
3.句式与其他三句不同的一项是(     )
A.游都邑以永久
B.尔乃龙吟方泽,虎啸山丘
C.落云间之逸禽
D.感吾生之行休
4.对《归田赋》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游都邑以永久,无明略以佐时。徒临川以羡鱼,俟河清乎未期”:赋一开始就笼罩着个人与社会政治生活无法相容的气氛,理想与现实的冲突。
B.“谅天道之微昧,追渔父以同嬉”二句,道出《归田赋》的主旨:写归田,只是用以排遣精神上的苦闷,并不是真的以隐逸为归宿。因社会的昏乱不可救,个人的抱负无从施展,而逃遁于田园。而陶渊明的心情则舒坦得多、悠然得多,是真正逃离了“樊笼”,回到了自然。
C.“弹五弦之妙指,咏周孔之图书。挥翰墨以奋藻,陈三皇之轨模”:虽仍然不能忘怀于对理想的政治模式的探究,但透露出张衡对社会对民生的那份关心在游乐当中已经消磨。
D.从文体语言上看,辞、赋都由诗演变而来,句式比较整齐,韵律比较和谐。前者更接近诗,后者则进一步散文化了,长短句增多,是有韵的散文。
5.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1)徒临川以羡鱼,俟河清乎未期。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苟纵心于物外,安知荣辱之所如。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文章,完成文后问题。归去来兮辞
陶潜
  归去来兮,田园将芜胡不归?既自以心为形役,奚惆怅而独悲?悟已往之不谏,知来者之可追。实迷途其未远,觉今是而昨非。舟遥遥以轻飏,风飘飘而吹衣。问征夫以前路,恨晨光之熹微。
  乃瞻衡宇,载欣载奔。僮仆欢迎,稚子候门。三径就荒,松菊犹存。携幼入室,有酒盈樽。引壶觞以自酌,眄庭柯以怡颜。倚南窗以寄傲,审容膝之易安。园日涉以成趣,门虽设而常关。策扶老以流憩,时矫首而遐观。云无心以出岫,鸟倦飞而知还。景翳翳以将入,抚孤松而盘桓。
  归去来兮,请息交以绝游。世与我而相违,复驾言兮焉求?悦亲戚之情话,乐琴书以消忧。农人告余以春及,将有事于西畴。或命巾车,或棹孤舟。既窈窕以寻壑,亦崎岖而经丘。木欣欣以向荣,泉涓涓而始流。善万物之得时,感吾生之行休。
  已矣乎!寓形宇内复几时?曷不委心任去留?胡为乎遑遑欲何之?富贵非吾愿,帝乡不可期。怀良辰以孤往,或植杖而耘耔。登东皋以舒啸,临清流而赋诗。聊乘化以归尽,乐夫天命复奚疑!
1.下列句中加粗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云无心以出岫——无心:无意
B.悦亲戚之情话——情话:男女间表示爱情的话
C.既窈窕以寻壑——窈窕:深远曲折的样子
D.曷不心任去留——委:随,顺从
2.对下列句中“以”字的解释归类正确的一项是(     )
①问征夫前路
②策扶老流憩
③舟遥遥以轻飏
④登东皋舒啸
⑤农人告余春及
⑥木欣欣向荣
A.①⑤/②③/④⑥
B.①⑤/②④/③⑥
C.①⑥/②④/③⑤
D.①⑥/②⑧/④⑤
3.对《归去来兮辞》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
A.本文开篇提到“松菊犹存”,后又写到“抚孤松而盘桓”,则借松、菊表现了诗人傲世遗俗的精神面貌。
B.“归去来”即归去之意,表现了诗人远离官场,“不为五斗米折腰向乡里小儿”的不与封建统治者同流合污的精神。
C.本文寓情于景,情景交融,感情充沛而强烈。感情在景物中自然流露出来,景物亦有人情和个性。“云无心以出岫,鸟倦飞而知还。景翳翳以将入,抚孤松而盘桓”就是动人的例证。
D.本文是辞中名篇,语言华美,充满了诗意,全无半点斧凿痕迹,具有很强的感染力。
4.翻译下列句子。
(1)悟已往之不谏,知道来者之可追。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实迷途之未远,觉今是而昨非。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倚南窗以寄傲,审容膝之易安。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聊乘化以归尽,乐夫天命复奚疑!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

超级试练试题库

© 2017-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