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文字,完成1~3题  ①君子日:学不可以已。   ②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木直中绳,鞣以为轮,其曲中规。虽有槁暴,不复挺者,輮使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1~3题  ①君子日:学不可以已。   ②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木直中绳,鞣以为轮,其曲中规。虽有槁暴,不复挺者,輮使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来源:福建省会考题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1~3题
  ①君子日:学不可以已。
  ②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木直中绳,鞣以为轮,其曲中规。虽有槁暴,不复挺者,輮使之然也。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已,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③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④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
1.对下列句子中加粗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木直绳——中:合乎
B.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清楚
C.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江河——绝:断
D.君子生非异也,善于物也——假:借助
2.下列句子中加粗“之”字的用法与“鞣使之然也”中的“之”相同的一项是(     )
A.青,取于蓝
B.不如登高博见也
C.蚓无爪牙
D.非蛇鳝穴无可寄托者
3.下列对原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章开门见山提出中心论点,然后分别从学习的意义、作用、方法和态度等方面进行论述,条理清楚,说理透彻。
B.文章第三段中,作者认为君子之所以能超越常人,并非先天素质与一般人有差异,而是因为后天善于思考、探索。
C.文章第四段通过骐骥和驽马、朽木和金石、螃蟹和蚯蚓三组对比,阐述了要坚持不懈专心致志地进行学习的道理。
D.文中作者运用了大量日常生活中常见的比喻把抽象的道理说得明白、具体、生动,深入浅出,使读者易于理解。
答案
1.C
2.A
3.B
举一反三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3题。
  楚人伐宋以救郑。宋公将战。大司马固谏曰:“天之弃商久矣,君将兴之,弗可赦也已。”弗听。
  冬十一月已已朔,宋公及楚人战于泓。宋人既成列,楚人未既济。司马曰:“彼众我寡,及其未既济也,请击之。”公曰:“不可。”既济而未成列,又以告。公曰:“未可。”既陈而后击之,宋师败绩。公伤股,门官歼焉。
  国人皆咎公。公曰:“君子不重伤,不禽二毛。古之为军也,不以阻隘也。寡人虽亡国之余,不鼓不成列。”
  子鱼曰:“君未知战。勍敌之人,隘而不列,天赞我也。阻而鼓之,不亦可乎?犹有惧焉!且今之勍者,皆我敌也。虽及胡耇,获则取之,何有于二毛?明耻教战,求***敌也。伤未及死,如何勿重?若爱重伤,则如勿伤;爱其二毛,则如服焉。三军以利用也,金鼓以声气也。利而用之,阻隘可也;声盛致志,鼓儳可也。”
  [注]①宋公:宋襄公。②重(chóng):再次。③二毛:头发斑白,指代老人。④勍(qíng)敌:强敌。⑤胡耇(gǒu):年纪很大的人。⑥儳(chán):不整齐,此指不成阵势的军队。
1.对下列句子中加粗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楚人未既——济:渡河
B.既而后击之——陈:同“阵”,列阵
C.天我也——赞:赞同
D.金鼓以声也——气:士气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粗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楚人伐宋救郑——阻隘也
B.天弃商久矣——古为军也
C.宋公及楚人战泓——何有二毛
D.既济未成列——阻鼓之,不亦可乎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从文中看,宋军虽处弱势,但如果能善于利用形势,抓住战机,也很有可能打败楚军。
B.子鱼认为作战就要抓住战机,先发制人,消灭敌人的有生力量。
C.宋襄公在战斗过程中对敌方能始终坚持仁义之心,不乘人之危,这是值得赞扬的。
D.宋襄公迂腐愚昧,不能审时度势,又不能虚心采纳正确的意见,难免失败。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1~4题。
  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
1.下列句子中加粗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神明:人的智慧
B.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骐骥:劣马
C.驽马十驾,在不舍——功:成功,成绩
D.用心也——躁:浮躁
2.对下列句子中加粗词的意义和用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
①圣心备
用亡郑以陪邻
③蟹六跪二螯
④某所,母立于兹
A.①②相同,③④相同。
B.①②不同,③④不同。
C.①②相同,③④不同。
D.①②不同,③④相同。
3.下列对本段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本段出自荀子的《劝学》。荀子是我国先秦儒家的最后代表人物,他提出“制天命而用之” 的思想。
B.本段论述学习的方法和态度,作者分别从学习要逐步积累、要坚持不懈、要专心致志三个方面进行论证,条理清晰。
C.本段运用了生活中常见的比喻,把抽象韵道理说得明白、具体、生动,深入浅出,使读者容易接受。 D.本段运用了正反对比论证的方法。例如“积土成山,风雨兴焉”三句从反面论证,“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两句则是从正面加以论证。
4.请将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积土成山,风雨兴焉。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下列对《论语》章节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季康子问政于孔子,曰:“如***无道,以就有道,何知?”孔子对曰:“子为政,焉用***?子欲善而民善矣。君子之德风,小人之德草。草上之风,必偃。”
A.孔子认为对百姓不能施行暴政。
B.孔子认为执政者应该率先向善。
C.孔子认为道德对人有感化作用。
D.孔子认为执政者应当虚心纳谏。
题型:单选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题。
  楚左尹项伯者,项羽季父也,素善留侯张良。张良是时从沛公,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私见张良,具告以事,欲呼张良与俱去。曰:“毋从俱死也!”张良曰:“臣为韩王送沛公,沛公今事有急,亡去不义,不可不语。”良乃入,具告沛公。沛公大惊,曰:“为之奈何?”张良曰:“谁为大王为此计者?”曰:“鲰生说我曰:"距关,毋内诸侯,秦地可尽王也。"故听之。”良曰:“料大王士卒足以当项王乎?”沛公默然,曰:“固不如也!且为之奈何?”张良曰:“请往谓项伯,言沛公不敢背项王也。”沛公曰:“君安与项伯有故?”张良曰:“秦时与臣游,项伯***人,臣活之。今事有急,故幸来告良。”沛公曰:“孰与君少长?”良曰:“长于臣。”沛公曰:“君为我呼入,吾得兄事之。”张良出,要项伯。项伯即入见沛公。沛公奉卮酒为寿,约为婚姻,曰:“吾入关,秋豪不敢有所近,籍吏民,封府库,而待将军。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日夜望将军至,岂敢反乎.!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项伯许诺,谓沛公曰:“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沛公曰:“诺。”于是项伯复夜去,至军中,具以沛公言报项王。因言曰:“沛公不先破关中,公岂敢入乎?今人有大功而击之,不义也。不如因善遇之。”项王许诺。(节选自司马迁《鸿门宴》)
1.对下列句子中加粗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欲呼张良与俱——去:离开
B.君安与项伯有——故:故交
C.张良出,项伯——要:邀请
D.吏民,封府库——籍:依靠
2.对下列句子中加粗“之”字指代对象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项伯***人,臣活——之:项伯
B.君为我呼人,吾得兄事——之:张良
C.今人有大功而击,不义也——之:沛公
D.不如因善遇——之:沛公
3.下列句子不能体现刘邦“机敏有谋”特点的一项是(     )
A.固不如也!且为之奈何
B.君为我呼入,吾得兄事之
C.沛公奉卮酒为寿,约为婚姻
D.吾人关,秋豪不敢有所近,籍吏民,封府库,而待将军
4.下列对文章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项伯为报私恩夜访张良,这使战争危机忽然出现了转机。
B.骂鲰生、拉拢项伯等细节表现出了刘邦粗中有细的性格。
C.项羽对亲信项伯的信任,为鸿门宴最后的结局埋下伏笔。
D.人物语言精练,寥寥几笔就刻画出刘邦等人的突出个性。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题。
  汉七年,韩王信反,高帝自往击之。至晋阳,闻信与匈奴欲共击汉,上大怒,使人使匈奴,匈奴匿其壮士肥牛马,但见老弱及赢畜。使者十辈来,皆言匈奴可击。上使刘敬复往使匈奴,还报曰:“两国相击,此宜夸矜见所长。今臣往,徒见赢瘠老弱,此必欲见短,伏奇兵以争利。愚以为匈奴不可击也。”是时汉兵已逾句注,二十余万兵已业行。上怒,骂刘敬曰:“齐虏!以口舌得官,今乃妄言沮吾军。”械系敬广武。遂往,至平城,匈奴果出奇兵围高帝白登,七日然后得解。高帝至广武,赦敬,曰:“吾不用公言,以困平城。吾皆已斩前使十辈言可击者矣。”乃封敬二千户,为关内侯,号为建信侯。
  高帝罢平城归,韩王信亡入胡。当是时,冒顿为单于,兵强,控弦三十万,数苦北边。上患之,问刘敬。刘敬曰:“天下初定,士卒罢于兵,未可以武服也。冒顿***父代立,妻群母,以力为威,未可以仁义说也。独可以久远子孙为臣耳,然恐陛下不能为。”上曰:“诚可,何为不能!顾为奈何?”刘敬对曰:“陛下诚能以嫡长公主妻之,厚奉遗之,彼知汉嫡女送厚,蛮夷必慕以为阏氏,生子必为太子,代单于,何者?贪汉重币。陛下以岁时汉所余彼所鲜数问遗,因使辩士风谕以礼节。冒顿在,固为子婿;死,则外孙为单于。岂尝闻外孙敢与大父抗礼者哉?兵可无战以渐臣也。若陛下不能遣长公主,而令宗室及后官诈称公主,彼亦知,不肯贵近,无益也。”高帝曰:“善。”欲遣长公主。吕后日夜泣,曰:“妾唯太子、一女,奈何弃之匈奴!”上竞不能遣长公主,而取家人子冒名为长公主,妻单于。使刘敬往结和亲约。
  刘敬从匈奴来,因言“今陛下虽都关中,实少人。北近胡寇,东有六国之族,宗强,一日有变,陛下亦未得高枕而卧也。臣愿陛下徒齐诸田,楚昭、屈、景,燕、赵、韩、魏后,及豪桀名家居关中。无事,可以备胡;诸侯有变,亦足率以东伐。此强本弱末之术也”。上曰:“善。”乃使刘敬徙所言关中十余万口。(选自《史记》卷九十九)
1.对下列句子中加粗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是(     )
A.使者十来——辈:放在数词后表示同类的多数
B.见赢瘠老弱——徒:在路途
C.控弦三十万,数苦北边——控弦:拉弓箭,指代“士兵”
D.蛮夷必慕以为阏氏——阏氏:君主的正妻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粗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伏奇兵争利/愿十五城请易璧
B.今妄言沮吾军/以其华山之阳名之
C.见老弱及赢畜/愿人长久
D.言今陛下虽都关中,实少人/我欲之梦吴越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得知韩王信与匈奴勾结要共同进攻汉朝的消息,皇帝大为震怒,就派使臣出使匈奴摸清底细。派去的使臣十余批回来,都说匈奴可以攻击,刘敬则认为匈奴是不能攻打的。
B.冒顿做单于时,匈奴兵强马壮,常常侵扰北部边境。高帝听从刘敬的建议把大公主嫁给了冒顿,并送给了他丰厚的礼物,轻而易举地解除了北部的边患。
C.刘敬从匈奴回来后提出,把齐国的田氏各族,楚国的昭、屈、景三大宗族,燕、赵、韩、魏等国的后裔,以及豪门名家迁移到关中居住。这个建议得到赞赏并付诸实施。
D.这是一篇相当精彩的传记,叙事细腻生动,人物性格鲜明、突出表现了刘敬的机敏、睿智。不仅写人物还写气氛,不仅写人物的动作还写人物的语言,给人以身临其境之感。
4.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独可以久远子孙为臣耳,然恐陛下不能为。”上曰:“诚可,何为不能!顾为奈何?”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贪汉重币。陛下以岁时汉所余彼所鲜数问遗,因使辩士风谕以礼节。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

超级试练试题库

© 2017-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