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问题。游张公洞记王世贞  由义兴而左泛,泊湖汝。湖汝者,洞所从首径也。夜过半,忽大雨,滴沥入蓬户。余起,低回久之。质明始霁。从行者余弟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问题。游张公洞记王世贞  由义兴而左泛,泊湖汝。湖汝者,洞所从首径也。夜过半,忽大雨,滴沥入蓬户。余起,低回久之。质明始霁。从行者余弟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来源:广东省模拟题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问题。游张公洞记
王世贞
  由义兴而左泛,泊湖汝。湖汝者,洞所从首径也。夜过半,忽大雨,滴沥入蓬户。余起,低回久之。质明始霁。从行者余弟敬美,燕人李生,歙人程生,郡人沈生、张生。可四里许,抵洞,始隆然若覆墩耳。
  张生者,故尝游焉,谓余当从后洞入,毋从前洞。所以毋从前洞者,前路宽,一览意辄尽,无复余。意尽而穿横关,险狭甚多,中悔不能达。余乃决策从后入。多列炬火前导,始委身一窍,鱼贯而下。渐下渐滑,且峻级不能尽受足。后趾俟前趾发乃发,迫则以肩相辅。其上隘,又不能尽受肩。如是数十百级,稍稍睹前行人,如烟雾中鸟;又闻若瓮中语者。发炬则大叫惊绝。巨万乳皆下垂,玲珑晶荧,不可名状。大抵色若渔阳媚玉,而润过之。稍西南为大盘石,石柱踞其上。旁有所谓床及丹灶、盐廪者。稍东,地欹下而湿,迹之则益湿,且益洼不可究,即所谓仙人田也。
  回顾所入窍,不知几百丈,荧荧若日中昧,时现时灭。久之,路几断。其下穿不二尺所,余扶服过,下上几百余级。忽呀然中辟可容万人坐石乳之下垂者愈益奇为五色刺人眼大者如玉柱或下垂至地所不及者尺所或怒发上不及者亦尺所或上下际不接者仅一发。石状如潜虬,如跃龙,如奔狮,如踞象,如莲花,如钟鼓,如飞仙,如僧胡,诡不可胜纪。余时惫,足益蹇,强作气而上,至石台,俯视朗然。洞之胜,至是而既矣。
  张公者,故汉张道陵,或曰张果,非也。道陵事在蜀颇著。许询贻逸少书称:“金堂玉室,仙人芝草,左元放汉末得道之徒多在焉。”此亦岂其一耶?王子曰:“余向所睹石床、丹灶、盐米廪及棋局者,仿佛貌之耳。乌言仙迹哉!”(选自《王世贞文选》,有删改)
  [注]①丹灶:炼丹的灶。②张果:即张果老,唐代道士。③左元放:东汉末年方士左慈。
1.对下列句子中加粗词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
A.不可状——名:命名
B.之则益湿——迹:追踪
C.不可胜纪——诡:怪异
D.仿佛之耳——貌:表现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粗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
A.低回久——而润过
B.鱼贯下——地欹下湿
C.峻级不能尽受足——益洼不可究
D.石柱踞上——此亦岂一耶
3.下列各句中,句式与其他三句不相同的一项是(     )
A.湖i父者,洞所从首径也
B.张生者,故尝游焉
C.即所谓仙人田也
D.张公者,故汉张道陵
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作者在湖汝留宿时,因为半夜下起了大雨而焦急徘徊,难以入睡,等到天亮雨停,才和五位同伴走了四里多路,抵达张公洞。
B.作者一行从后洞进入,沿着陡直湿滑的石阶艰难地向下行走,途中看到了晶莹的乳石和前人用过的石床、丹灶、盐廪等遗物。
C.张公洞狭窄险隘,低洼潮湿,洞里的乳石色彩缤纷,形状怪异,这使作者一行能既享探险之趣,又欣赏到奇幻壮丽的景观。
D.作者根据游洞经历和张道陵的事迹,指出“张公”既不是汉代的张道陵,也不是唐代的张果老,澄清了张公洞的有关传言。
5.用“/”给下列文段断句。
  忽呀然中辟可容万人坐石乳之下垂者愈益奇为五色刺人眼大者如玉柱或下垂至地所不及者尺所或怒发上不及者亦尺所或上下际不接者仅一发
6.翻译下面的句子。
①所以毋从前洞者,前路宽,一览意辄尽,无复余。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洞之胜,至是而既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C
2.C
3.B
4.B
5.忽呀然中辟/可容万人坐/石乳之下垂者愈益奇/为五色/刺人眼/大者如玉柱/或下垂至地/所不及者尺所/或怒发上/不及者亦尺所/或上下际不接者仅一发
6.①不从前洞进去,是因为前洞道路很宽,一看游兴就全尽了,再也没有余味。
  ②张公洞的美景,到了这里就游完了。
举一反三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问题。
  郭子仪,以武举异等补左卫长史。十四载,安禄山反,子仪收静边军,斩贼将周万顷,击高秀岩河曲,败之。贼陷常山,河北郡县皆没。会李光弼攻贼常山,拔之。子仪引军下井陉,与光弼合,破贼史思明众数万。禄山益出精兵佐思明。子仪曰: “彼恃加兵,必易我;易我,心不固,战则克矣。”士殊死斗,遂破之。于是昼扬兵,夜捣垒,贼不得息,气益老。思明跳奔博陵。河北诸郡往往斩贼守,迎王师。会哥舒翰败,天子入蜀,太子即位灵武,诏班师。子仪与光弼率步骑五万赴行在。时朝廷草昧,众单寡,军容缺然,及是国威大振。拜子仪兵部尚书、同中书门下平章事,仍总节度。肃宗大阅六军,鼓而南,至彭原。贼安守忠壁永丰仓,子仪遣子旰与战,多杀至万级,旰死于阵。进收仓。
  俄从元帅广平王率蕃、汉兵十五万收长安。老幼夹道呼曰:“不图今日复见官军!”王休士三日,遂东。贼以二百骑掩军,未战走,子仪悉军追,横贯其营。贼张两翼包之,官军却。嗣业率回纥从后击,尘且坌,飞矢射贼,贼惊曰:“回纥至矣!”遂大败,僵尸相属于道。入朝,帝劳之曰:“国家再造,卿力也。”
  有诏还东都,经略北讨。子仪围卫州。庆绪分其众为三军。将战,子仪选善射三千士佚壁内,诫曰:“须吾却,贼必乘垒,若等噪而射。”既战,伪遁。贼薄营,伏发,注射如雨。贼震骇。鱼朝恩素疾其功,谮之,故帝召子仪还,以赵王代手仪领朔方兵。子仪虽失军,无少望。时帝不豫,群臣莫有见者,子仪请曰:“老牙受命,将死于外,不见陛下,目不瞑。”帝引至卧内,谓曰:“河东事一以委卿。”
  子仪事上诚御下恕赏罚必信唐史臣裴珀称权倾天下而朝不忌功盖一世而上不疑侈穷人欲而议者不之贬。(节选自《新唐书》,有改动)
  [注]①行在;指帝王所到之地。②坌(bèn):尘土飞扬。③望:埋怨。
1.对下列句子中加粗词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
A.彼恃加兵,必我——易:轻视
B.贼安守忠永丰仓——壁:修饰墙壁
C.遂大败,僵尸相于道——属:附属
D.贼营,伏发——薄:淡薄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粗词的意义和用法都不相同的一组是(     )
A.子仪引军下井陉,光弼合——竖子不足
B.心不固,战克矣——入无法家拂士
C.鼓南,至彭原——某所,母立于兹
D.尘坌,飞矢射贼——磐石方厚,可以卒千年
3.下列各句,都能表现郭子仪“忠”或“勇”的一组是(     )
①彼恃加兵,必易我 ②破贼史思明众数万 ③子仪与光弼率步骑五万赴行在
④子仪悉军追,横贯其营 ⑤有诏还东都,经略北讨 ⑥不见陛下,目不瞑
A.①③⑤
B.②③⑥
C.②④⑤
D.①④⑤
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郭子仪,武举出身。安禄山谋反,郭子仪与李光弼军一起击退周万顷、史思明的数万敌军。他还善于分析贼军的骄傲心理,同时诱使叛军采取疲劳战术。
B.唐军作战失利,玄宗幸蜀,肃宗即位,局势险恶。主将郭子仪也不是一帆风顺,时而受重用,时而遭冷落,其至一度失去军权,但他没有一点怨恨。
C.郭子仪智勇双全,转战疆场,屡建奇功。他儿子郭旰也不畏强敌,最后喋血沙场,为国捐躯。
D.本文重点记叙唐军平定“安史之乱”的英勇事迹,涉及的唐军及同盟军的代表人物有郭子仪、广平王、哥舒翰、嗣业等,叛军首领有安禄山、史思明、安守忠等。
5.用“/”给下面的文段断句。
  子仪事上诚御下恕赏罚必信唐史巨裴垍称权倾天下而朝不忌功盖一世而上不疑侈穷人欲而议者不之眨
6.翻译下面的句子。
①王休士三日,遂东。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贼张两翼包之,官军却。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问题。
  晏殊,字同叔,抚州临川人。七岁能属文,景德初,张知白安抚江南,以神童荐之。帝召殊与进士千余人并试廷中殊神气不慑援笔立成帝嘉赏赐同进士出身。后二日,复试诗、赋、论,殊奏:“臣尝私习此赋,请试他题。”帝爱其不欺,既成,数称善。
  仁宗即位,章献明肃太后奉遗诏权听政。宰相丁谓、枢密使曹利用,各欲独见奏事,无敢决其议者。殊建言:“群臣奏事太后者,垂帘听之,皆毋得见。”议遂定。坐从幸玉清昭应宫,从者持笏后至,殊怒,以笏撞之折齿,御史弹奏,罢知宣州。数月,改应天府,延范仲淹以教生徒。自五代以来,天下学校废,兴学自殊始。太后谒太庙,有请服衮冕者,太后以问,殊以《周官》后服对。陕西方用兵,殊请罢内臣监兵,不以阵图授诸将,使得应敌为攻守;及募弓箭手教之,以备战斗。又请出宫中长物助边。悉为施行。
  殊平居好贤,当世知名之士,如范仲淹、孔道辅皆出其门。及为相,益务进贤材,而仲淹与韩琦、富弼皆进用,至于台阁,多一时之贤。帝亦奋然有意,欲因群材以更治,而小人权幸皆不便。孙甫、蔡襄上言:“宸妃生圣躬为天下主,而殊尝被诏志宸妃墓,没而不言。”又奏论殊役官兵治僦舍以规利。坐是,降工部尚书,知颍州。然殊以章献太后方临朝,故志不敢斥言;而所役兵,乃辅臣例宣借者,时以谓非殊罪。
  逾年,病浸剧,乘舆将往视之。殊即驰奏曰:“臣老疾,行愈矣,不足为陛下忧也。”已而薨。帝虽临奠,以不视疾为恨,特罢朝二日,赠司空兼侍中,谥元献,篆其碑首曰“旧学之碑”。(选自《宋史·晏殊传》,有删节)
1.对下列句子中加粗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章献明肃太后奉遗诏听政——权:权且
B.范仲淹以教生徒——延:邀请
C.又奏论殊役官兵治僦舍以利——规:规范
D.以不视疾为——恨:遗憾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粗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
A.神童荐之——旌其所为
B.欲群材以更治——相如持璧却立
C.宸妃生圣躬天下主——窃大王不可取也
D.辅臣例宣借者——其一气之余烈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晏殊七岁便能写文章,参加殿试提笔成文,复试时主动要求更换已做过的试题,因而深得皇帝赞美,这充分表现了晏殊出众的文学才华和诚实的优良品质。
B.晏殊性情暴躁、自恃清高,曾用笏板撞落侍从牙齿,也曾轻视诏令、役使官兵,因而或被免官或被降职,一生坎坷,从中暴露出了古代文人的性格弱点。
C.晏殊任应天府时,兴办学校;太后拜谒太庙,他以《周官》中规定的太后服装应答;陕西作战时,他提出切实有效的军事建议。可见,晏殊具有文才武略。
D.本文写晏殊,除了正面刻画,还侧面烘托。如写晏殊重病时,皇帝将亲临探望,晏殊去世后,皇帝亲自祭奠,罢朝两天,以此突出晏殊在当时的崇高地位。
4.用“/”给文中加粗的部分断句。
  帝召殊与进士千余人并试廷中殊神气不慑援笔立成帝嘉赏赐同进士出身。
5.把文中画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1)群臣奏事太后者,垂帘听之,皆毋得见。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臣老疾,行愈矣,不足为陛下忧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论语》中的两则文字,然后回答问题。
  子贡曰:“我不欲人之加诸我也,吾亦欲无加诸人。”子曰:“赐也,非尔所及也。”
  子贡曰:“如有博施于民而能济众,何如?可谓仁乎?”子曰:“何事于仁!必也圣乎!尧舜其犹病诸!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能近取譬,可谓仁之方也已。”
(1)从上述文字中分别找出表达儒家“忠恕”思想的句子。
 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孔子为何用“仁”的标准而不用“圣”的标准来要求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问题。方山子
[宋]苏轼
  方山子,光、黄间隐人也。少时慕朱家、郭解为人,闾里之侠皆宗之。稍壮,折节读书,欲以此驰骋当世,然终不遇。晚乃遁于光、黄间,日岐亭。庵居蔬食,不与世相闻。弃车马,毁冠服,徒步往来山中,人莫识也。见其所著帽,方屋而高,曰:“此岂古方山冠之遗像乎?”因谓之方山子。
  余谪居于黄,过岐亭,适见焉,曰:“呜呼!此吾故人陈慥季常也,何为而在此?” 方山子亦矍然问余所以至此者。余告之故。俯而不答,仰而笑,呼余宿其家。环堵萧然,而妻子奴婢皆有自得之意
  余既耸然异之。独念方山子少时,使酒好剑,用财如粪土。前十有九年,余在岐下,见方山子从两骑,挟二矢,游西山,鹊起于前,使骑逐而射之,不获。方山子怒马独出,一发得之。因与余马上论用兵及古今成败,自谓一世豪士。今几日耳,精悍之色,犹见于眉间,而岂山中之人哉!
  然方山子世有勋阀当得官使从事于其间今已显闻而其家在洛阳园宅壮丽与公侯等。河北有田,岁得帛千匹,亦足以富乐。皆弃不取,独来穷山中,此岂无得而然哉!余闻光、黄间多异人,往往阳狂垢污,不可得而见。方山子傥见之与
  [注]①方山子:即宋陈慥,字季常。晚年隐居在光州、黄州一带,苏轼在任凤翔签判时,与其相识。 1.对下列句子中加粗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间里之侠皆之——宗:尊崇
B.晚乃于光、黄间——遁:隐居
C.余既然异之——耸:通“怂”,惊讶
D.见方山子两骑——从:跟随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粗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见其所著帽,方屋高——吾尝跛望矣
B.过岐亭,适见——激于义而死者也
C.与余马上论用兵及古今成败——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
D.亦足富乐——奚知其然也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方山子是个隐士,晚年隐逸光州、黄州一带,自得其乐。文中几次写他的一些旧时往事,作者有意识地通过前后两种生活的对比来丰富其形象。
B.作者描写自己与方山子一起射猎和论兵的情景,旨在表现方山子并非真正的隐逸之士,随时准备驰骋于当世。
C.末段以光、黄间其他“阳狂垢污”的异人来衬托方山子,也含蓄地表达了作者对方山子及其同类异人的生活的向往。
D.作者与方山子之间有微妙的情感联系,“欲以此驰骋当世,然终不遇”一句与苏轼被贬黄州相照应。本文也可以说折射了作者在黄州的一种心态。
4.用“/”给文中加粗的部分断句。
  然方山子世有勋阀当得官使从事于其间今已显闻而其家在洛阳园宅壮丽与公侯等。
5.把文中画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1)环堵萧然,而妻子奴婢皆有自得之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余闻光、黄间多异人,往往阳狂垢污,不可得而见。方山子傥见之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甲、乙两则文字,完成下面问题。
  子曰:“士志于道,而耻恶衣恶食者,未足与议也。”
  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1.(1)孔子为什么将富贵比作“浮云”?请简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常言道“君子爱财,取之有道”,这与孔子的观点是否一致?为什么?请结合上述语录及孔子关于“义”与“利”的看法加以阐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君子”与“小人”是经常出现的两个词,我们经常拿这两个词来评判一些人的思想和行为。有人说:君子对事不对人,好求同存异,提倡批评与自我批评;而小人则对人不对事,好结党伐异,喜欢掩饰自己的过错。
2.上述的文字是否符合孔子的思想?请简要说明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语言运用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

超级试练试题库

© 2017-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