廖冀亨,字瀛海,福建永定人。康熙二十九年举人,四十七年,授江苏吴县知县。值岁旱,留漕赈饥,不足,自贷金易米以济。士人感其诚,相率捐助,赈以无乏。吴中赋额甲天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来源:江苏期末题
廖冀亨,字瀛海,福建永定人。康熙二十九年举人,四十七年,授江苏吴县知县。值岁旱,留漕赈饥,不足,自贷金易米以济。士人感其诚,相率捐助,赈以无乏。吴中赋额甲天下,县尤重,冀亨减火耗①,用滚单②,民皆称便。太湖中有芦洲,或垦成田,或种莲养鱼,官吏辄假清丈增粮名以自利。冀亨曰:“湖荡偶尔成田,未可久持,今增其赋,朝廷所得几何,而民累无尽期。”一无所问。 初,冀亨莅任时,有吴人语之曰:“吴俗健讼,然其人两粥一饭,肢体薄弱,凡讼宜少准、速决,更加二字曰"从宽"。”冀亨悚然受之。收词不立定期,民隐悉达。尝自谓讼贵听,听之明,乃能速决而无冤抑。在吴三年,非奸盗巨猾,行杖无过二十,盖守此六字箴也。 有庠生授徒盐商家,自刎死,勘得实。或有谤其受贿者,冀亨无所避,卒释盐商勿罪。东山巡检报乡人弑父屠嫂,未遂,自尽。冀亨渡湖往验,大风,舟几覆,从者色变。冀亨曰:“县官伸冤理枉而来,神必佑之,何惧!”须臾抵岸。讯得父故***状,巡检得贿诬报,俱论如律。 冀亨既有声于吴,他县疑狱,往往令推治。会有宜兴知县诬揭典史故勘平民为盗,刑夹致死,冀亨奉檄按验。知县者总督噶礼之私人也,或告宜少假借,冀亨不为动。检踝骨无伤,原揭皆诬。狱上,噶礼屡驳诘。再三审,卒如冀亨议,以是忤总督。时巡抚张伯行以清廉著,深契冀亨,布政使陈鹏年尤重之;而噶礼不怿于伯行,尤恶鹏年。四十九年,鹏年被劾,并及冀亨,以亏帑夺职。逾年,噶礼败,冀亨始复原官,以病不赴选。及卒,吴人祀之百花书院。 注:①火耗:征收赋税时比额定数量多收一部分,用作铸钱时的耗损。②滚单:康熙年间以规定户数为单位挨次催缴租税的一种单据。 1.对下列句子中划线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 |
A.冀亨莅任时 莅:到 B.民隐悉达 隐:内情,忧患 C.他县疑狱 狱:牢狱 D.以亏帑夺职 夺:剥夺,削除 2.下列各组中划线的词含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
[ ] |
A.乃能速决而无冤抑 臣乃敢上璧 B.官吏辄假清丈增粮名以自利 以勇气闻于诸侯 C.其人两粥一饭,肢体薄弱 以其无礼于晋 D.不怿于伯行 郡之贤士大夫请于当道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 ] |
A.廖冀亨任吴县知县时,逢大旱之年发生了饥荒,他就留下了本该外运的粮食救济灾民,不够的部分就自己借钱买粮补上。 B.廖冀亨听取了当地人的提醒,随时收取百姓诉状,即使对大奸大恶之人行刑也不超过二十杖,结果反而没有冤案错案。 C.有个秀才在盐商家自***了,廖冀亨查得实情,但有人说他得了盐商的好处,他不避流言,照直判处,没有治盐商的罪。 D.宜兴知县诬告典史故意把平民审为盗匪,并用刑致死。廖冀亨奉命审理时,不怕得罪上司,照直议处。 4.把下面的文言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1)士人感其诚,相率捐助,赈以无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范增数目项王,举所佩玉玦以示之者三,项王默然不应。(《鸿门宴》)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安能屈豪杰之流,扼腕墓道,发其志士之悲哉?(《五人墓碑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答案
1.C 2.A 3.B 4.(1)士人为他的诚心所感动,一个接一个捐助,赈济之粮因此不再匮乏。(感、相率、省略) (2)范增多次向项王使眼色,再三举起他所佩戴的玉玦向项王示意,项王沉默着没有反应。(数、目、示,语意通顺) (3)怎么能(象这样)使豪杰们屈身下拜,在墓道前扼腕叹惜,抒发他们作为有志之士的悲慨呢?(屈、省略倒装、语意语气) |
举一反三
御史大夫韩安国者,梁成安人也。事梁孝王为中大夫。吴楚反时,孝王使安国为将,安国持重,以故吴不能过梁。吴楚已破,安国名由此显。安国坐法抵罪,蒙狱吏田甲辱安国。安国曰:“死灰独不复然乎?”田甲曰:“然即溺之。”居无何,梁内史缺,汉使使者拜安国为梁内史,起徒中为二千石。田甲亡走。安国曰:“甲不就官,我灭而宗。”甲因肉袒谢。安国笑曰:“可溺矣!公等足与治乎?”卒善遇之。 建元六年,安国为御史大夫。匈奴来请和亲,天子下议。大行王恢议曰:“汉与匈奴和亲,率不过数岁即复倍约。”安国曰:“今匈奴负戎马之足,怀禽兽之心,迁徙鸟举,难得而制也。得其地不足以为广,有其众不足以为强,自上古不属为人。汉数千里争利,则人马罢,虏以全制其敞。且强弩之极,矢不能穿鲁缟,击之不便,不如和亲。”于是上许和亲。 元光元年,雁门马邑豪聂翁壹因大行王恢言上曰:“匈奴初和亲,亲信边,可诱以利。”阴使聂翁壹为间,亡入匈奴,谓单于曰:“吾能斩马邑令丞吏,以城降,财物可尽得。”单于爱信之,以为然,许聂翁壹。聂翁壹乃还,诈斩死罪囚,县其头马邑城,示单于使者为信。曰:“马邑长吏已死,可急来。”于是单于穿塞将十余万骑,入武州塞。当是时,汉伏兵二十余万,匿马邑旁谷中。御史大夫韩安国为护军将军,诸将皆属护军。约单于入马邑而汉兵纵发。未至马邑百余里,行掠卤,徒见畜牧于野,不见一人。单于怪之,攻烽燧,得武州尉史,欲刺问尉史。尉史曰:“汉兵数十万伏马邑下。”单于顾谓左右曰:“几为汉所卖!”乃引兵还。 安国为人多大略,智足以当世取合,而出于忠厚焉。所推举皆廉士,贤于已者也。于梁举壶遂、臧固、郅他,皆天下名士。士亦以此称慕之,唯天子以为国器。安国以元朔二年中卒。 1.对下列句子中划线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 |
A.甲因肉袒谢 谢:道歉 B.汉与匈奴和亲,率不过数岁即复倍约 倍:违背 C.未至马邑百余里,行掠卤 行:将要 D.单于怪之,攻烽燧,得武州尉史 怪:责怪 2.下列句中的“之”字意义用法与“卒善遇之”句中的“之”相同的一项是 |
[ ] |
A.怀禽兽之心 B.单于爱信之 C.及其所之既倦 D.后之视今,亦犹今之视昔 3.在句式特点上与例句相同的一项 |
[ ] |
例句:“可诱以利。” A.御史大夫韩安国者,梁成安人也。 B.而今安在哉? C.月出于东山之上 D.然力足以至焉 4.下列对原文的叙述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 |
A.韩安国因犯法被判罪,在狱中遭到狱吏的侮辱,但他怀有宽容之心,在他东山再起后并未对狱吏田甲施以报复。 B.在匈奴请求和亲的问题上,大行王恢和韩安国的意见是一致。韩安国主张和亲的理由比较充分,所以皇上便同意与匈奴和亲。 C.雁门郡马邑城的豪绅聂翁壹受派遣做间谍,逃到匈奴,后来为取得单于使者的信任,斩***死囚,悬头于马邑城上,向单于诈降,最终却功败垂成。 D.为突袭匈奴单于,汉军在马邑城旁边的山谷中伏兵二十余万,韩安国担任护军将军,并统领各路兵马。 |
臣闻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思国之安者,必积其德义。源不深而望流之远,根不固而求木之长,德不厚而望国之治,虽在下愚,知其不可,而况于明哲乎!人君当神器之重,居域中之大,将崇极天之峻,永保无疆之休,不念居安思危,戒奢以俭,德不处其厚,情不胜其欲,斯亦伐根以求木茂,塞源而欲流长者也。 凡百元首,承天景命,莫不殷忧而道著,功成而德衰,有善始者实繁,能克终者盖寡。岂其取之易而守之难乎?昔取之而有余,今守之而不足,何也?夫在殷忧,必竭诚以待下;既得志,则纵情以傲物。竭诚则吴越为一体,傲物则骨肉为行路。虽董之以严刑,震之以威怒,终苟免而不怀仁,貌恭而不心服。怨不在大,可畏惟人;载舟覆舟,所宜深慎。 1.下列划线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 |
[ ] |
A.虽在下愚(下愚:最愚昧无知的人) B.人君当神器之重(神器:帝位) C.凡百元首,承天景命(景:美好的) D.傲物则骨肉为行路(行路:路人) 2.下列四组虚词的含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 ] |
A.臣闻求木之长者 无如寡人之用心者 B.必竭诚以待下 蔺相如徒以口舌为劳 C.德不厚而望国之治 去今之墓而葬之 D.所宜深慎 为巡船所物色 3.下列句子中的划线词与“必固其根本”的“固”字,词类活用状况相同的一项是 |
[ ] |
A.越国以鄙远 B.下临无地 C.既来之,则安之 D.春生秋实 4.下面对课文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 |
A.第一段以“固本浚源”为喻,说明“居安思危,戒奢以俭”的重要性。 B.第一段用了两个比喻,先从正面喻证治国必积德,再从反面说明德不厚国不可长治久安。 C.第二段总结历史经验,并从创业守成、人心向背等方面论述“居安思危”的道理。 D.第二段以历代帝王为例说明打天下容易,守天下难的道理。 5.翻译下面的句子。 (1)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虽董之以严刑,震之以威怒,终苟免而不怀仁,貌恭而不心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冯唐以孝著,为中郎署长,事文帝。上既闻廉颇、李牧为人,良说,而搏髀曰:“嗟乎!吾独不得廉颇、李牧为吾将,吾岂忧匈奴哉!”唐曰:“陛下虽得廉颇、李牧,弗能用也。”上怒,起入禁中。良久,召唐让曰:“公奈何众辱我,独无间处乎?”唐谢曰:“鄙人不知忌讳。” 当是之时,匈奴新大入朝那,***北地都尉卯。上以胡寇为意,乃复问唐曰:“公何以知吾不能用廉颇、李牧也?”唐对曰:“臣闻上古王者之遣将也,跪而推毂①,曰‘阃②以内者,寡人制之;阃以外者,将军制之。军功爵赏皆决于外,归而奏之’。此非虚言也。臣大父言,李牧为赵将居边,军市之租皆自用飨士,赏赐决于外,不从中扰也。委任而责成功,故李牧乃得尽其智能,遣选车千三百乘,彀骑③万三千,百金之士十万,是以北逐单于,破东胡,灭澹林,西抑强秦,南支韩魏。当是之时,赵几霸。其后会赵王迁立,乃用郭开谗,卒诛李牧。是以兵破士北,为秦所禽灭。今臣窃闻魏尚为云中守,其军市租尽以飨士卒,出私养钱,五日一椎牛,飨宾客军吏舍人,是以匈奴远避,不近云中之塞。虏曾一入,尚率车骑击之,所***甚众。夫士卒尽家人子,起田中从军,安知尺籍五符。终日力战,斩首捕虏,上功莫府,一言不相应,文吏以法绳之。其赏不行而吏奉法必用。臣愚,以为陛下法太明,赏太轻,罚太重。且云中守魏尚坐上功首虏差六级。陛下下之吏,削其爵,罚作之。由此言之,陛下虽得廉颇、李牧,弗能用也。”文帝说,是日令冯唐持节赦魏尚,复以为云中守,而拜唐为车骑都尉,主中尉及郡国车士。 七年,景帝立,以唐为楚相,免。武帝立,末贤良,举冯唐。唐时年九十余,不能复为官,乃以唐子冯遂为郎。 注:①毂:gǔ 泛指车。②阃:kǔn 门槛,这里代指朝廷。③彀gòu骑:骑兵 1.对下列句子中划线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 |
A.良久,召唐让曰 让:责备 B.当是之时,赵几霸 霸:称霸 C.且云中守魏尚坐上功首虏差六级 坐:获罪,犯罪 D.文吏以法绳之 绳:捆绑 2.下列各组句子中,划线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 ] |
A.① 冯唐以孝著 ②然秦以区区之地,致万乘之势 B.① 乃复问唐曰 ② 今其知乃反不能及 C.① 臣闻上古王者之遣将也 ②臣之壮也,犹不如人 D.① 委任而责成功 ② 蟹六跪而二螯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 |
A.冯唐不仅有真知灼见,而且敢于坚持正确的意见,批评最高统治者,是难得的令人折服的杰出之士。 B.此文一笔两涉,冯唐之所以能显示自己品格的卓异,是因为遇到了“从善如流”的汉文帝。文章通过对话描写,再现了敢于直谏的良臣和勇于纳谏的贤君形象。 C.冯唐虽然杰出,但仕途却大起大落,坎坷不平,最后连一个官职都保不住。唐代王勃也有“冯唐易老,李广准封”之叹。 D.这段文字体现了司马迁一贯的风格:全文朴实的叙写,蕴蓄着强烈的爱憎之情;许多生动的细节描写,显示着强烈的文学性。 |
初,霍氏奢侈,茂陵徐生曰:“霍氏必亡。夫奢则不逊,不逊必侮上;侮上者,逆道也。在人之右,众必害之。霍氏秉权日久,害之者多矣。天下害之,而又行以逆道,不亡何待!”乃上疏,言:“霍氏泰盛,陛下即爱厚之,宜以时抑制,无使至亡。”书三上,辄报闻。 其后,霍氏诛灭,而告霍氏者皆封。人为徐生上书曰:‘臣闻客有过主人者,见其灶直突,傍有积薪。客谓主人:“更为曲突,远徙其薪;不者,且有火患。’主人嘿然不应。俄而其家果失火,邻里共救之,幸而得息。于是***牛置酒,谢其邻人。灼烂者在于上行,余各以功次坐,而不录言曲突者。人谓主人曰:‘乡使听客之言,不费牛酒,终亡火患。今论功而请宾,曲突徙薪亡恩泽,焦头烂额为上客耶?’主人乃寤而请之。今茂陵徐福数上书言霍氏且有变,宜防绝之。乡使福说得行,则国亡裂土出爵之费,臣亡逆乱诛灭之败。往事既已,而福独不蒙其功。唯陛下察之,贵徙薪曲突之策,使居焦发灼烂之右。”乃赐福帛十匹,后以为郎。 宣帝始立,谒见高庙,大将军霍光从骖乘,上内严惮之,若有芒刺在背。后车骑将军张安世代光骖乘,天子从容肆体,甚安近焉。及光身死而宗族竟诛,故俗传之曰:“威震主者不畜。霍氏之祸,萌于骖乘。” 1、下列句中划线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 ] |
A、不逊必侮上 侮:轻慢 B、陛下即爱厚之 即:如果 C、臣闻客有过主人者 过:路过 D、在人之右 右:上位,尊贵的地位 2、下列各组句子中,划线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 ] |
A、①乡使听客之言 ②自书典所记,未之有也 B、①余各以功次坐 ②少以父任,兄弟并为郎 C、①人为徐生上书曰 ②为武置酒设乐 D、①乡使听客之言 ②乃使其从者衣褐 3、对上文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 ] |
A、采取措施,防患于未然。 B、皇上不采纳徐福的意见,后来霍氏果然被诛灭。霍氏亡后,徐福并未得到嘉奖,等到有人上书后,他才得到了皇上的一点奖赏。 C、曲突徙薪的故事讲了有一个主人不听到访客人的意见,没有采取措施,防患于未然,终至发生了火灾,后来论功宴请,却只请为救火而焦头烂额的人,没请提宝贵意见的人。 D、有人向皇上建言,应该奖赏徐福,尊重有先见之明的人。 4、翻译文中画线句子。 (1)更为曲突,远徙其薪;不者,且有火患。 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唯陛下察之,贵徙薪曲突之策,使居焦发灼烂之右。 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黄州快哉亭记 苏 辙 |
江出西陵,始得平地,其流奔放肆大。南合沅、湘,北合汉、沔,其势益张。至于赤壁之下,波流浸灌,与海相若。清河张君梦得,谪居齐安,即其庐之西南为亭,以览观江流之胜,而余兄子瞻名之曰“快哉”。 盖亭之所见,南北百里,东西一舍。涛澜汹涌,风云开阖。昼则舟楫出没于其前,夜则鱼龙悲啸于其下。变化倏忽,动心骇目,不可久视。今乃得玩之几席之上,举目而足。西望武昌诸山,冈陵起伏,草木行列,烟消日出,渔夫樵父之舍,皆可指数,此其所以为快哉者也。至于长洲之滨,故城之墟,曹孟德、孙仲谋之所睥睨,周瑜、陆逊之所驰鹜,其流风遗迹,亦足以称快世俗。 昔楚襄王从宋玉、景差于兰台之宫,有风飒然至者,王披襟当之,曰:“快哉此风!寡人所与庶人共者耶?”宋玉曰:“此独大王之雄风耳,庶人安得共之!”玉之言盖有讽焉。夫风无雄雌之异,而人有遇不遇之变。楚王之所以为乐,与庶人之所以为忧,此则人之变也,而风何与焉? 士生于世,使其中不自得,将何往而非病;使其中坦然,不以物伤性,将何适而非快?今张君不以谪为患,穷会计之余功,而自放山水之间,此其中宜有以过人者。将蓬户瓮牖,无所不快;而况乎濯长江之清流,揖西山之白云,穷耳目之胜以自适也哉!不然,连山绝壑,长林古木,振之以清风,照之以明月,此皆***人思士之所以悲伤憔悴而不能胜者,乌睹其为快也哉! 元丰六年十一月朔日,赵郡苏辙记。 1.对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 |
A.南合沅、湘,北合汉、沔 合:汇合 B.即其庐之西南为亭 即:就,就着 C.南北百里,东西一舍 舍:房舍,房屋 D.有风飒然至者,王披襟当之 披:敞开 2.下列各组句子中,划线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 ] |
A.①至于赤壁之下,波流浸灌,与海相若 ②吾已失恩义,会不相从许 B.①今乃得玩之几席之上 ②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 C.①此其所以为快哉者也 ②所以游目骋怀 D.①昔楚襄王从宋玉、景差于兰台之宫 ②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 3.下列各项对文章的阐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 ] |
A.第一段:描述“快哉亭”可以观赏江流胜景,并说明“快哉亭”得名的缘起,描写和议论有机结合。 B.第二段:描述亭上所见之景物,真足以畅快人心,再叙凭吊附近往古历史之风流遗迹,亦足以称快世俗。 C.第三段:借宋玉与楚襄王对“风”之不同的看法,作为下段抒发议论之过渡。 D.第四段:盛赞张梦得能不以物伤性,虽在贬谪中,亦能从其中领悟出“快哉”来。 4.翻译本文中及学过课文中的句子。 (1)昼则舟楫出没于其前,夜则鱼龙悲啸于其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