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题目。李君山房记苏轼         象犀珠玉怪珍之物,有悦于人之耳目,而不适于用。金石草木丝麻五谷六材,有适于用,而用之则弊,取之则竭。悦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题目。李君山房记苏轼         象犀珠玉怪珍之物,有悦于人之耳目,而不适于用。金石草木丝麻五谷六材,有适于用,而用之则弊,取之则竭。悦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来源:江西省月考题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题目。李君山房记
苏轼
         象犀珠玉怪珍之物,有悦于人之耳目,而不适于用。金石草木丝麻五谷六材,有适于用,而用之则弊,取之则竭。悦于人之耳目,而适于用;用之而不弊,取之而不竭;贤不肖之所得,各因其才;仁智之所见,各随其分;才分不同,而求无不获者,惟书乎!
         自孔子圣人,其学必始于观书。当是时,惟周之柱下史老聃为多书。韩宣子适鲁,然后见《易象》与《鲁春秋》。季札聘于上国,然后得闻《诗》之风、雅、颂。而楚独有左史倚相,能读《三坟》《五典》《八索》《九丘》。士之生于是时,得见《六经》者盖无几,其学可谓难矣。而皆习于礼乐,深于道德,非后世君子所及。
         自秦汉以来,作者益众,纸与字画日趋于简便,而书益多,世莫不有,然学者益以苟简,何哉?余犹及见老儒先生,自言其少时,欲求《史记》《汉书》而不可得,幸而得之,皆手自书,日夜诵读,惟恐不及。近岁市人转相摹刻,诸子百家之书,日传万纸,学者之于书,多且易致如此,其文辞学术,当倍蓰于昔人,而后生科举之士,皆束书不观,游谈无根,此又何也?
         余友李公择,少时读书于庐山五老峰下白石庵之僧舍。公择既去,而山中之人思之,指其所居为“李氏山房”。藏书凡九千余卷。公择既已涉其流,探其源,采剥其华实,而咀嚼其膏味,以为己有,发于文词,见于行事,以闻于当世矣。而书固自如也,未尝少损。将以遗来者供其无穷之求而各足其才分之所当得是以不藏于家而藏于其故所居之僧舍此仁者之心也。
         余既衰且病,无所用于世,惟得数年之闲,尽读其所未见之书。而庐山固所愿游而不得者,盖将老焉。尽发公择之藏,拾其余弃以自补,庶有益乎?而公择求余文以为记,乃为一言,使来者知昔之君子见书之难,而今之学者有书而不读为可惜也。
1.下列语句中加粗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组是(      )
A.有适于用,而用之则   弊:坏
B.然学者益以简,何哉      苟:马虎
C.公择既已其流,探其源    涉:渡过
D.将以来者,供其无穷之求  遗:赠给
2.下列各组句中加粗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①有适于用,用之则弊       ②秦有余力制其弊
B.①季札聘上国,然后得闻《诗》之风、雅、颂    ②不求闻达诸侯
C.①贤不肖之所得,各其才       ②相如持璧却立
D.①公择已涉其流               ②始皇没,余威震于殊俗。
3、文中画横线的语句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将以遗来者/供其无穷之求/而各足其才/分之所当/得是以不藏于家/而藏于其故所/居之僧舍/此仁者之心也。
B、将以遗来者/供其无穷之求/而各足其才分之/所当得是/以不藏于家而藏于其故所/居之僧舍/此仁者之心也。
C、将以遗来者/供其无穷之求/而各足其才分之所当得/是以不藏于家/而藏于其故所居之僧舍/此仁者之心也。
D、将以遗来者/供其无穷之求/而各足其才分之所当得/是以不藏于家而藏于其故所/居之僧舍/此仁者之心也。
4.把文言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皆习于礼乐,深于道德,非后世君子所及。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余既衰且病,无所用于世,惟得数年之闲,尽读其所未见之书。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尽发公择之藏,拾其余弃以自补,庶有益乎?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C
2、D
3、C
4、 ①对礼乐都很熟悉,在道德修养上也很深厚,不是后代的君子所能赶上的。
       ②我既衰弱又生病,没有什么可被世人利用,希望能有数年的空闲,全部读完那些未曾见过的书。
       ③全部打开(或“翻开”)公择的藏书,拾取他丢弃的书来充实自己,或许有益吧?(意对即可)
举一反三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问题。
        张骞,汉中人也,建元中为郎。时匈奴降者言匈奴破月氏王,以其头为饮器,月氏遁而怨匈奴,无与共击之。汉方欲事灭胡,闻此言,欲通使,道必更匈奴中,乃募能使者。骞以郎应募使月氏,与堂邑父俱出陇西,径匈奴,匈奴得之,传诣单于。单于曰:“月氏在吾北,汉何以得往使?吾欲使越,汉肯听我乎?”留骞十余岁,予妻,有子,然骞持汉节不失。
        居匈奴西,骞因与其属亡乡(通“向”)月氏,西走数十日,至大宛。大宛闻汉之饶财,欲通不得,见骞,喜,问欲何之。骞曰:“为汉使月氏,而为匈奴所闭道,今亡,唯王使人道送我。诚得至,反汉,汉之赂遗王财物不可胜言。”大宛以为然,遣骞,抵康居。康居传致大月氏。大月氏王已为胡所***,立其夫人为王。既臣大夏而君之,地肥饶,少寇,志安乐,又自以远远汉,殊无报胡之心。骞从月氏至大夏,竟不能得月氏要领。
        留岁余,还,并南山,欲从羌中归,复为匈奴所得。留岁余,单于死,国内乱,骞与胡妻及堂邑父俱亡归汉,拜骞太中大夫,堂邑父为奉使君。
        骞为人强力宽大信人蛮夷爱之堂邑父胡人善射穷急射禽兽给食。初,骞行时百余人,去十三岁,唯二人得还。 
        ……
        骞还,拜为大行。岁余,骞卒。后岁余,其所遣副使通大夏之属者皆颇与其人俱来,于是西北国始通于汉矣。然骞凿空,诸后使者皆称博望侯,以取信于外国,外国由是信之。其后,乌孙竟与汉结婚。(选自《汉书·张骞传》)
  注:①堂邑父:姓堂邑,名甘父,是中国汉朝时的西域胡人,为堂邑县一贵族家奴仆。②传:传车,古代驿站的专用车辆。③凿空:凿开孔道,指开辟通往西域之路。
1、对下列句子中加粗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道必匈奴中              更:经过
B.汉之遗王财物不可胜言    赂:贿赂
C.即大夏而君之            臣:使……臣服
D.其后,乌孙竟与汉结婚。    结婚:指结为姻亲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粗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无与共击    均二策,宁许以负秦曲
B.骞与其属亡乡月氏    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
C.堂邑父奉使君    请以秦之咸阳赵王寿
D.诸后使皆称博望侯    乃使其从衣褐
3、下列选项中,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骞为人强力∕宽大信人∕蛮夷爱之堂邑父∕胡人善射∕穷急射禽兽给食。
B.骞为人强∕力宽大信∕人蛮夷爱之∕堂邑父胡人∕善射穷∕急射禽兽给食。
C.骞为人强∕力宽大信∕人蛮夷∕爱之堂邑父∕胡人善射∕穷急射禽兽给食。
D.骞为人强力∕宽大信人∕蛮夷爱之∕堂邑父胡人∕善射∕穷急射禽兽给食。
4、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骞以郎应募使月氏,与堂邑父俱出陇西,径匈奴,匈奴得之,传诣单于。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为汉使月氏,而为匈奴所闭道,今亡,唯王使人道送我。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后岁余,其所遣副使通大夏之属者皆颇与其人俱来,于是西北国始通于汉矣。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题。吴山图记
归有光
        吴、长洲二县,在郡治所,分境而治。而郡西诸山。皆在吴县。其最高者,穹窿、阳山、邓尉、西脊、铜井。而灵岩,吴之故宫在焉,尚有西子之遗迹。若虎丘、剑池及天平、尚方、支硎,皆胜地也。而太湖汪洋三万六千顷,七十二峰沉浸其间,则海内之奇观矣
        余同年友魏君用晦为吴县,未及三年,以高第召入为给事中。君之为县,有惠爱,百姓扳留之,不能得,而君亦不忍于其民。由是好事者绘《吴山图》以为赠。
        夫令之于民,诚重矣。令诚贤也,其地之山川草木,亦被其泽而有荣也;其地之山川草木,亦被其泽而有荣也;令诚不贤也,其地之山川草木,亦被其殃而有辱也。君于吴之山川,盖增重矣。异时吾民将择胜于岩峦之间,尸祝于浮屠、老子之宫也,固宜。而君则亦既去矣,何复惓惓于此山哉?昔苏子瞻称韩魏公去黄州四十余年而思之不忘,至以为思黄州诗,子瞻为黄人刻之于石。然后知贤者于其所至,不独使其人之不忍忘而已,亦不能自忘于其人也
       君今去县已三年矣一日与余同在内廷出示此图展玩太息因命余记之。噫!君之于吾吴有情如此,如之何而使吾民能忘之也!    (《震川先生集》卷十六)
      【注】①郡治所:州府官署所在地,此处是指苏州府治。吴县和长洲县的衙门也设在苏州城内。②同年:封建时代同一年中举或同一年登进士第的互相称同年。③扳(pān)留:挽留。扳,通通“攀”。④增重:增荣。⑤尸祝:古代掌管祭祀的人。此处活用为动词,祭祀。浮图:指寺院。老子之宫:指道观。⑥惓惓(quánquán):同“拳拳”,诚挚,这里指思念不忘。⑦韩魏公:即韩琦。北宋名相,曾在黄州居过。
1.对下列句子中加粗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在郡治所,分境而。                       治:管理
B.而君亦不于其民。                           忍:舍得
C.尸祝于浮屠、老子之宫也,固。   宜:便宜
D.亦其殃而有辱也。                           被:遭受。
2.下列各组语句中,加粗的词的意义与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     )
A.尚有西子遗迹/古圣人,其出人也远矣(《师说》)
B.高第召入为给事中/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廉颇蔺相如列传》)
C.君吴之山川/寡人之国也(《寡人之于国也》)
D.去黄州四十余年思之不忘/廉君宣恶言,君畏匿之(《廉颇蔺相如列传》)
3.文中画线的部分,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
A.君今去县已三年矣/一日与余同在内庭出/示此图展玩/太息因命/余记之。
B.君今去县已三年矣一日/与余同在内庭出/示此图I展玩太息因命/余记之。
C.君今去县已三年矣一日/与余同在内庭/出示此图展玩/太息/因命余记之。
D.君今去县已三年矣/一日与余同在内庭/出示此图/展玩太息/因命余记之。
4.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七十二峰沉浸其间,则海内之奇观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令诚贤也,其地之山川草木,亦被其泽而有荣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贤者于其所至,不独使其人之不忍忘而已,亦不能自忘于其人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吾师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今治水军八十万众,方与将军会猎于吴。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秦时与臣游,项伯***人,臣活之;今事有急,故幸来告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其他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翻译。
1、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焉用亡郑以陪邻?邻之厚,君之薄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秦之遇将军,可谓深矣。父母宗族,皆为戮没。今闻购将军之首,金千斤,邑万家,将奈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轲自知事不就,倚柱而笑,箕踞以骂曰:“事所以不成者,乃欲以生劫之,必得约契以报太子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臣死且不避,卮酒安足辞!夫秦王有虎狼之心,***人如不能举,刑人如恐不胜,天下皆叛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大行不顾细谨,大礼不辞小让。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何辞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其他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翻译句子。 
1.吾每念,常痛于骨髓,顾计不知所出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其他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

超级试练试题库

© 2017-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