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两首唐诗,按要求完成后面的问题。送柴侍御                   丹阳送韦参军王昌龄                       严维流水通

阅读下面两首唐诗,按要求完成后面的问题。送柴侍御                   丹阳送韦参军王昌龄                       严维流水通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来源:不详
阅读下面两首唐诗,按要求完成后面的问题。
送柴侍御                   丹阳送韦参军
王昌龄                       严维
流水通波接武冈,              丹阳郭里送行舟,
送君不觉有离伤。              一别心知两地秋。
青山一道同云雨,              日晚江南望江北,
明月何曾是两乡。              寒鸦飞尽水悠悠。
小题1:从体裁角度看,这两首诗都是____  _;从题材角度看,这两首诗都是       
小题2:王诗中,诗人为什么说“送君不觉有离伤”?
小题3:请概括两首诗不同的感情色彩,并具体分析每首诗歌后两句的表现手法。
答案

小题1:七言绝句(或七绝、绝句);送别诗
小题2:两地流水相通,形同比邻;自己和朋友风雨与共,明月共睹;虽处异地,情感相通,因此“送君不觉有离伤”。
小题3:感情色彩:王诗豁达乐观,表达的是对朋友的宽慰之情;严诗凄凉哀婉,表达了对朋友的深
切思念。表现手法:王诗“青山”“明月”句,是作者借助想象来抒情;“明月”句是作者运用反问的手法直抒胸臆。(答出1点即可)严诗写“日晚”“寒鸦”“江水”,寓情于景,抒情委婉含蓄。(结合诗句,言之成理即可)
解析

小题1:
试题分析:从标题中的关键词“送”即可知为送别诗。
小题2:
试题分析:起句“流水通波接武冈”,点出了友人要去的地方,语调流畅而轻快,“流水”与“通波”蝉联而下,显得江河相连,道无艰阻,再加上一个“接”字,更给人一种两地比邻相近之感,这是为下一句作势。所以第二句便说“送君不觉有离伤”。龙标、武冈虽然两地相“接”,但毕竟是隔山隔水的“两乡”。
小题3:
试题分析:王诗 “青山一道同云雨,明月何曾是两乡”。笔法灵巧,一句肯定,一句反诘,反复致意,恳切感人。如果说诗的第一句意在表现两地相近,那么这两句更是云雨相同,明月共睹,这种迁想妙得的诗句,既富有浓郁的抒情韵味,又有它鲜明的个性。严诗第三、四句写别后的情景。“日晚江南望江北”,点明友人远行的方向——江北。兰舟已逝,离情难舍。天色向暮;连成群的寒鸦也纷纷飞尽,各自归入巢中。但是,诗人仍在江畔伫立,久久地凝望着友人离去的方向。“寒鸦飞尽水悠悠”,是望中之景,然而景中有情,情景交融,合为一体。友人远去,相见无期,鸟儿飞尽,无踪可寻。天地间显得多么空阔、多么寂寞。只有那无尽的江水在无言地流淌,恰如诗人心中无限的忧愁。
举一反三
阅读下面两首古诗,然后回答问题。
菩萨蛮
李白
平林漠漠烟如织,寒山一带伤心碧。暝色入高楼,有人楼上愁。
玉阶空伫立,宿鸟归飞急。何处是归程?长亭更短亭。
双溪种花(其一)
(宋)王炎
双溪渐有杂花开,每日扶筇到一回。
胜似名园空锁闭,主人到老不归来。
注释: ①筇(qióng):竹做的手杖。
小题1:下列对两首诗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A.《菩萨蛮》起写平林寒山皆在黄昏时呈现出凄黯之色,烘托出苍茫哀愁的氛围。
B.“宿鸟归飞急”写宿鸟归巢之急切,反衬出游人无归,增添了全词的“愁”味。
C.《双溪种花》前两句说园中春花正好,因此诗人每天扶杖到此观赏,有闲适之感。
D.《双溪种花》后两句写这里胜似名园别墅,后悔自己宦游直到年老才能归来赏园。
小题2:两首诗中“空”字有炼字之工,结合诗句简要分析两诗中“空”字的妙处。
小题3:文学创作过程中,为了更准确地表达思想情感,创作者常常无数次改动作品中的字词,来追求艺术的最高境界。中国古代有“推敲”之说,法国作家福楼拜也说:“不论一个作家所要描写的东西是什么,只有一个名词可供他使用,用一个动词要使对象生动,一个形容词要使对象的性质鲜明。因此就得用心去寻找,直至找到那一个名词,那一个动词和那一个形容词,才能产生卓越的作品。”
文学家炼字炼句的过程体现了一种怎样的态度,这样的态度对你有什么启示,请结合生活或阅读经验,谈谈你的感悟。不少于200字。(12分)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
题滕王阁  王安国
滕王平昔好追游,高阁依然枕碧流。胜地几经兴废事,夕阳偏照古今愁。
城中树密千家市,天际人归一叶舟。极目沧波吟不尽,西山重叠乱云浮。
【注】王安国是王安石四弟,王安石在《平甫墓志》中称王安国“年十二,出其所为铭、诗、赋、论数十篇,观者惊焉。自是遂以文学为一时贤士大夫誉叹”。据说,此诗为王安国十三岁时所作。
小题1:诗的颈联描绘了一幅什么样的景象?请简要分析。(4分)
                                                                                 
                                                                                   
小题2:此诗的尾联与王勃的《滕王阁诗》的尾联(阁中帝子今何在?槛外长江空自流)无论是在表现手法上,还是在表达的内容上都有着相似之处。请简要分析。(4分)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古诗文填空。 (8分)
(1)子曰,              ,非道弘人。子曰,          ,不知其可也。(《论语》)
(2)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            。(杜甫《登岳阳楼》)
(3)                  ,尽西风,                  。(辛弃疾《水龙吟》)
(4)还顾望旧乡,长路漫浩浩。             。(《涉江采芙蓉》)
题型:其他题难度:简单|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后面题。
送郑侍御谪闽中
高适
谪去君无恨,闽中我旧过。
大都秋雁少,只是夜猿多。
东路云山合,南天瘴疠和。
自当逢雨露,行矣慎风波。
小题1:这首诗歌的颔联选取了哪些意象?写出了闽中怎样的特点?(5分)
小题2:尾联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体现了作者什么思想感情?(6分)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后面题目。
江城子·癸酉春社
王 炎
清波渺渺日晖晖,柳依依,草离离。老大逢春,情绪有谁知?帘箔四垂庭院静,人独处,燕双飞。
怯寒未敢试春衣,踏青时,懒追随。野蔌山肴,村酿可从宜。不向花边拼一醉,花不语,笑人痴。
[注]①王炎:生于公元1138年,到癸酉年(1213年)已经七十五岁。
小题1:本词塑造了怎样的抒情主人公形象?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5分)
小题2:请简要分析本词的表达技巧。(6分)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

超级试练试题库

© 2017-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