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一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蝶恋花 月下醉书雨岩石浪辛弃疾九畹芳菲兰佩好。空谷无人,自怨蛾眉巧。宝琴泠泠千古调,朱丝弦断知音少。冉冉年华吾自老。水满汀洲,何

阅读下面一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蝶恋花 月下醉书雨岩石浪辛弃疾九畹芳菲兰佩好。空谷无人,自怨蛾眉巧。宝琴泠泠千古调,朱丝弦断知音少。冉冉年华吾自老。水满汀洲,何

题型:其他题难度:简单来源:不详
阅读下面一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蝶恋花 月下醉书雨岩石浪
辛弃疾
九畹芳菲兰佩好。空谷无人,自怨蛾眉巧。宝琴泠泠千古调,朱丝弦断知音少。
冉冉年华吾自老。水满汀洲,何处寻芳草?唤起湘累歌未了,石龙舞罢松风晓。
【注】①畹:wǎn古代称30亩为一畹。②湘累:指屈原。冤屈而死,叫“累”(léi),屈原是投湖南汩罗江而死的,所以前人称他为湘累。
小题1:词中上阕中的意象表明了词人怎样的境遇?(5分)
答:                                                                                                                                                                                     
小题2:该词抒发了词人怎样的思想感情?试结合下阕词句进行分析。(6分)
答:                                                                                                                                                                                      
答案

小题1:
以“兰佩芳菲,蛾眉空好,宝琴弦断”这三个意象来表明虽有高尚品质和过人的才干,却备受南宋朝廷当权的主和派嫉妒和排挤,长期不被重用,无用武之地,而且知音寥寥,无人理解自己的悲剧性境遇。(3分)
小题2:
全词抒发了词人自感虚度年华、政治失意、理想难以实现而又知音难觅的痛楚之情。“冉冉”句感慨年华已逝,虚度此生。(2分)“水满”“何处”二句,用汀洲水涨、芳草难觅喻示理想难以实现的可悲处境。结尾二句,再次诉说在人世难寻知音的苦恼,于是只得在大醉之后唤起屈原同唱失意之歌。(2分)
解析

小题1:
试题分析:
这正是作者遭受诬陷、被弹劾落职之后心情极度苦闷的时期。生活上的孤独感和政治上的失意感促使他经常离开带湖去上饶的群山之中寻幽探胜,以开释愁怀,转移精力,然而独游山水时的幽寂空虚又使他时时跌回到更加孤独和失意的深渊中。此词就是这样一种精神状态下的产物。上阕,写自己多年来受打击、受压抑和缺少政治知音的处境。作者连用兰佩芳菲、蛾眉空好、宝瑟弦断这三个极富象征意义的词,来表明自己虽有高尚的品质和过人的才干,却遭受南宋朝廷当权的主和派的嫉妒和排挤,长期投闲置散,无用武之地,而且知音寥寥,无人理解自己。不如意的处境使他首先想到的是“萧条异代不同时”的千古知音屈原,所以开头三句就化用屈原《离***》与杜甫《佳人》诗意来表达自己与之相类的幽怨之怀。《离***》云:“余既滋兰之九畹兮,又树蕙之百亩。”又云:“纫秋兰以为佩。”作者也满怀深情地采撷兰花为佩,以显示自己出污泥而不染的高洁操守;《离***》云:“众女嫉余之蛾眉兮,谣诼谓余以善淫”《佳人》云:“绝代有佳人,幽居在空谷。”作者也在无人的空谷自怨“蛾眉巧”而招嫉。屈原、杜甫、辛弃疾同样生活在一种国家不幸、小人横行的黑暗时代里。在那样的环境中,木秀于林,风必摧之,所以他们都遭到中伤毁谤,难于在人世存身。如果要保持高洁,不向恶势力低头屈服,就必然会遭到更大的打击和非难。因正直而遭打击,因遭打击而生“怨”,这只是上阕的第一层意思。
因为,遭到群小打击,还不是最可悲的事。最可悲的是寻遍天下,知音稀少,似乎没有人能够理解和支持自己的政治理想与抗战主张。这是处在那个不能发现人民力量的时代的一切爱国士大夫和将领们的共同悲剧。年辈早于作者的民族英雄岳飞在他的《小重山》词的结尾感叹说:“欲将心事付瑶琴,知音少,弦断有谁听?”;此词上阕最后二句即用岳飞之意,以宝瑟清音,弹得弦断也无人会意为喻,表达了与岳飞同样的怨抑之情。这,是上阕的第二层意思,而且是更重要的一层意思。通过这样两个层次的抒写,作者不得志和无知音的悲剧性遭遇充分地展现出来了。
小题2:
试题分析:
词的下阕,承上阕牢***之意而把抒情的意蕴进一步深化,感叹自己虚度此生,不能再在政治上有所作为。下阕头一句,化用《离***》“老冉冉其将至兮,恐修名之不立”两句,意极沉痛。接下来“水满汀州,何处寻芳草”二句,用芳洲水涨,芳草难觅喻示自己的理想难以实现。结尾二句:“唤起湘累歌未了,石龙舞罢松风晓,可算全篇的最后一个层次。其用意在于呼应开篇“空谷无人”之境界,再次诉说在人世难寻知音的苦恼。可以看出,词人大醉之中唤起屈原来一起唱歌,表明人世无同调,只得求之于冥冥之中的千载冤魂,这显然是催人泪下的失意哀歌,是千载同悲的凄厉之歌。然而就连这幻想之中想求得异代知音共歌舞的场面最终也不能长久,在阵阵松风中,东方破晓,词人酒醒梦消,一下子又跌回到现实世界中。词的最末一句以景结情,更加浓了全篇的幽婉沉郁的气氛。
举一反三
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1)吾尝终日而思矣,                      
(2)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                      
(3)总角之宴,            。信誓旦旦,            
(4)固时俗之工巧兮,                      
(5)扪参历井仰胁息,                      
(6)东船西舫悄无言,                      
(7)此情可待成追忆,                      
(8)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                     
题型:其他题难度:简单|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小题。
泊白沙渡    真山民
日暮片帆落,渡头生暝烟。与鸥分渚泊,邀月共船眠。
灯影渔舟外,湍声客枕边。离怀正无奈,况复听啼鹃。
【注】真山民,南宋遗民,亡国后,隐姓埋名,而以山民自呼。山民,即山野之民。
小题1:“邀月共船眠”中的“邀”字用得相当精妙,请简要赏析。(5分)
小题2:这首诗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情感?这种情感是如何抒发的?(6分)
题型:其他题难度:简单|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小题。
溪居即事   崔道融
篱外谁家不系船,春风吹入钓鱼湾。小童疑是有村客,急向柴门去却关。
小题1:这首诗给读者展现一幅素淡的水乡风景图,富有诗意,请描述诗的意境(画面)、概述诗的主旨。(6分)
小题2:此诗运用怎样的表现手法来描写小童?对“小童疑是有村客,急向柴门去却关”诗句中“疑”“急”的妙用作简要赏析。(5分)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下列这首宋诗,完成后面的问题。
游赏心亭①
王珪
六朝遗迹此空存,城压沧波到海门。万里江山来醉眼,九秋天地入吟魂。
于今玉树②悲歌起,当日黄旗王气昏。人事不同风物在,怅然犹得对芳樽。
①赏心亭:建康(今南京)名胜,北宋丁谓所建。在“下水门之城上,下临秦淮,尽观览之胜”。  王珪(1019——1085)北宋宰相、文学家
②玉树:即《玉树后庭花》,南朝陈后主所作,公认的亡国之音。
小题1:“城压沧波到海门”中的“压”字非常有表现力,请赏析。(4分)
小题2:从全诗看,作者为什么“怅然”?联系全诗作简要分析。(4分)
题型:阅读题难度:简单| 查看答案
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每题1分,共6分)
(1)                 ,唯见江心秋月白。
(2)此情可待成追忆,                     
(3)故不积跬步,                   
(4)               ,不如须臾之所学也。
(5)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6)乃使蒙恬北筑长城而守藩篱                     
题型:其他题难度:简单| 查看答案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

超级试练试题库

© 2017-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