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这首元曲,完成后面题目。(7分)【双调】水仙子·游越福王①府    乔吉笙歌梦断蒺藜②沙,罗绮香馀野菜花。乱云老树夕阳下,燕休寻王谢家③。恨兴亡怒煞些鸣

阅读下面这首元曲,完成后面题目。(7分)【双调】水仙子·游越福王①府    乔吉笙歌梦断蒺藜②沙,罗绮香馀野菜花。乱云老树夕阳下,燕休寻王谢家③。恨兴亡怒煞些鸣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来源:不详
阅读下面这首元曲,完成后面题目。(7分)
【双调】水仙子·游越福王①府    乔吉
笙歌梦断蒺藜②沙,罗绮香馀野菜花。乱云老树夕阳下,燕休寻王谢家③。
恨兴亡怒煞些鸣蛙。铺锦池埋荒甃④,流杯亭堆破瓦,何处也繁华?
【注】①福王:南宋理宗的弟弟赵与芮。德佑二年(1276),伯颜占领临安,与芮投降元朝,封平原郡公,②蒺藜:喜生长在沙地中的一种野草。③王谢家:指东晋时王导、谢安等高门望族、富贵豪门。④荒甃(zhòu):坍塌的砖块。
小题1:这首曲似乎全在写景,作者想通过这些景物描写抒发怎样的思想感情?联系曲的内容作答。(3分)
小题2:此曲在景物描写上最突出的手法是什么?请结合曲中的句子加以分析。(4分)
答案

小题1:这首曲子抒发了作者对世事变迁、南宋繁华不再的哀叹之情。这种感情主要通过景物表现出来,情寓景中,情景交融。乱云、老树、夕阳均沾染了深沉的故国情怀,将作者胸中的“悲国情”化作了眼前的“衰败景”,让人体味到诗人的悲伤情感。(点明感情1分,结合景物特点分析2分)
小题2:对比(1分),将昔日的笙歌梦、罗绮香、铺锦池、流杯亭等与现实中的蒺藜沙、野菜花、乱云老树夕阳、荒甃、破瓦等作了鲜明的对比(1分),形成了巨大的反差,从而鲜明形象地突出体现了昔盛今衰的景象,表现了深沉的兴亡之感和故国哀思(或黍离之悲)(2分)。
解析

小题1:
试题分析:抓住曲中“燕休寻王谢家。恨兴亡怒煞些鸣蛙”与“何处也繁华”就可体会出作者的感情。理解诗歌的情感时,要注意抓住关键语句,理解景色特点及人物的处境。如果有直抒胸臆的句子,一定抓住这些语句,进一步理解诗歌表达的思想感情。
小题2: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对艺术手法的理解。根据“笙歌梦断蒺藜沙,罗绮香馀野菜花”就可体会出对比的手法。答题时应先明确手法,然后结合句子简要分析,分析时要准确理解蕴含在字里行间的思想感情。解答此类题时易忽视对思想感情的概括,应强化答题的规范性。
举一反三
补写出下列名句中的空缺部分。(6分)
(1)                     ,月照花林皆似霰。
(2)惊风乱飐芙蓉水,                
(3)                       ,朝如青丝暮成雪。
(4)                 ,铁马秋风大散关。
(5)                 ,波心荡,冷月无声。
(6)名岂文章著,         
题型:其他题难度:简单|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一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7分)
泛 舟
【宋】朱熹
昨夜江边春水生,艨艟巨舰一毛轻。
向来枉费推移力,此日中流自在行。
【注】①朱熹,南宋著名的理学家、思想家、哲学家、教育家,世尊称朱子。
小题1:这首诗歌采用了哪些艺术手法?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4分)
小题2:请结合全诗分析末句“自在”二字的涵义。(3分)
题型:阅读题难度:简单|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
除夜野宿常州城外二首(其一)
苏轼
行歌野哭两堪悲,远火低星渐向微。
病眼不眠非守岁,乡音无伴苦思归。
重衾脚冷知霜重,新沭头轻感发稀。
多谢残灯不嫌客,孤舟一夜许相依。
[注]此诗作于宋神宗熙宁六年(1073)十一月,苏轼奉命前往常州等地赈济灾荒途中;除夜即除夕。
小题1:这首诗的前三联表达了作者哪些思想情感?请简要概括。(4分)
小题2:请赏析尾联中“嫌”字的妙处。(3分)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补写出下面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9分)
(1)王如知此,                          。(《寡人之于国也》)
(2)故木受绳则直,                      。(《劝学》)
(3)               ,而倔起阡陌之中。(《过秦论》)
(4)西当太白有鸟道,                    。(《蜀道难》)
(5)                 ,潦倒新停浊酒杯。(《登高》)
(6)寒衣处处催刀尺,                 。(《秋兴八首》其一)
(7)             ,生长明妃尚有村。(《咏怀古迹》)
(8)夜深忽梦少年事,             。(《琵琶行》)
(9)吾所以为此者,                         。(《廉颇蔺相如列传》)
题型:其他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这首元曲,完成后面题目。(8分)
[双调]驻马听·吹
白朴
裂石穿云,玉管宜横清更洁。霜天沙漠,鹧鹕风里欲偏斜。
凤凰台上暮云遮,梅花惊作黄昏雪。人静也,一声吹落江楼月。
【注释】①玉管:玉制的古乐器,用以定律,后泛指萧管之类管乐器。②鹧鸪:南方山鸟,栖息于有灌木丛和疏树的山地。另外,《教坊记》中列有《山鹧鸪》之曲名。郑谷诗云:“座中亦有江南客,莫向清风唱鹧鸪”,知为唐时南地歌曲。其曲或可入笛。③凤凰台:有三,一在甘肃成县南,与此曲无涉;一在陕西宝鸡市南,萧史弄玉的故事,就发生在此,但此台早已倾毁;一在南京市南面,古代旅游胜地。④梅花:此地当指腊梅。另外,《乐府杂录》中录有《落梅花》曲名,为古代笛名。
小题1:此曲开头四句写出了笛声曲调的什么特点?(4分)
小题2:作者是怎样表现笛声的惊人艺术效果的?(4分)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

超级试练试题库

© 2017-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