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一首宋词,完成后面的题目。(8分)清 平 乐李清照年年雪里,常插梅花醉。挼①尽梅花无好意,赢得满衣清泪。今年海角天涯,萧萧两鬓生华。看取晚来风势,故应难

阅读下面一首宋词,完成后面的题目。(8分)清 平 乐李清照年年雪里,常插梅花醉。挼①尽梅花无好意,赢得满衣清泪。今年海角天涯,萧萧两鬓生华。看取晚来风势,故应难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来源:不详
阅读下面一首宋词,完成后面的题目。(8分)
清 平 乐
李清照
年年雪里,常插梅花醉。挼①尽梅花无好意,赢得满衣清泪。
今年海角天涯,萧萧两鬓生华。看取晚来风势,故应难看梅花。
[注] ①挼:读ruó,“揉搓”之意。
小题1:这首词处处跳动着词人生活的脉搏。词人对“赏梅”的感受因生活阶段不同而不同,请结合词句说明写了哪几个阶段的怎样感受?(3分)。
小题2:这首词运用了多种艺术手法来表现赏梅的不同感受。请选择其中一种手法来说明。(5分)
答案

小题1:写了三个阶段的生活感受:“常插梅花醉”写了词人早年陶醉于赏梅;(1分)“赢得满衣清泪”写了词人中年在赏梅时伤心流泪;(1分)“故应难看梅花”则写了词人晚年没有心思赏梅。(1分)
小题2:例如:a,采用了对比的手法,(1分)把早年因生活的欢乐闲适而陶醉于赏梅、中年因生活的幽怨而在赏梅时伤心流泪以及晚年因生活的沦落飘零而没有心思赏梅这三个不同阶段的不同感受形成鲜明的对比,(2分)表现了词人生活的巨大变化和飘零沦落饱经磨难的忧郁心情。(2分)b,运用了衬托的手法,(1分)上阕写过去,下阕写现在,以昔衬今,(2分)表现出当时作者飘零沦落、衰老孤苦的处境和饱经磨难的忧郁心情。(今昔之感和家国之忧)(2分)
解析

小题1:
试题分析:这是一道诗歌内容概括的题目,注意诗中表达诗人情感的词语,“醉”“清泪”“难看”对应的是“年年”和“今年”,“年年”应该指早年,“今年”应该指现在“晚年”,中间的应该是中年。
小题2:
试题分析:这是一道手法题,诗歌手法主要有抒情方式(直接、间接),直接有直抒胸臆,间接有借景抒情、即使感怀、怀古伤今、托物言志,一般用于整首诗歌;表现手法,主要是对比、衬托、渲染、铺垫、动静、虚实、抑扬等,主要用于某一联的赏析;第三是修辞。此题设问较为宽泛,主要答“对比”和“衬托”,答题时注意答出效果。
举一反三
古诗文填空。(5题限选4题)(8分)
(1)                         ?悦亲戚之情话,乐琴书以消忧。(《归去来兮辞》)
(2)佳节又重阳,                     。(《醉花阴》)
(3)                      ?君子无终食之间违仁。(《论语》)
(4)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                      。(《孟子·滕文公章句下》)
(5)                          。时不可兮骤得,聊逍遥兮容与。(《湘夫人》)
题型:其他题难度:简单| 查看答案
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1) 上有六龙回日之高标,_________。黄鹤之飞尚不得过,_________。(李白《蜀道难》)
(2) 雕阑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_________?_________。(李煜《虞美人》)
(3) 渔舟唱晚,_________;雁阵惊寒,_________。(王勃《滕王阁序》)
题型:其他题难度:简单|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下列两道题
惜分飞·泪湿阑干花著露(毛滂)
泪湿阑干花着露,愁到眉峰碧聚。此恨平分取,更无言语空相觑。     断雨残云无意绪,寂寞朝朝暮暮。今夜山深处,断魂分付潮回去。
{注:毛滂毛滂(生卒年不详),字泽民,衢州江山(今浙江江山)人,哲宗元祐间为杭州法曹,元符二年任武康知县。政和中,守嘉禾。词文均知名于世。有《东堂集》。}
(1)“泪湿阑干花着露,愁到眉峰碧聚”分别化用了白居易《长恨歌》中“玉容寂寞泪阑干,梨花一枝春带露”和张泌《思越人词》中“黛眉愁聚春碧”,这样写有什么好处?(6分)
(2)词的下片运用了什么艺术手法?请简要分析。(6分)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诗歌,回答问题。
过香积寺
[唐]王维
不知香积寺,数里入云峰。
古木无人径,深山何处钟。
泉声咽危石,日色冷青松。
薄暮空潭曲,安禅制毒龙。
注:安禅:指身心安然进入清寂宁静的境界。毒龙:佛家比喻邪念妄想。见《涅槃经》:“但我住处有一毒龙,想性暴急,恐相危害。”
(1)诗歌的颈联在写景时运用了什么手法?请结合诗歌简要分析。(6分)
(2)这首诗歌最后一联表达了什么样的思想感情?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5分)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1)贫与贱,是人之所恶也,                      ,不去也。 (《〈论语〉七则》)
(2)                         ,云之君兮纷纷而来下。(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
(3)                              ,万方多难此登临。       (杜甫《登楼》)
(4)叹年来踪迹,                                 ?(柳永《八声甘州》)
(5)                   ,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辛弃疾《破阵子》)
(6)书不尽言,                                        。(《周易·系辞上》)
(7)沧浪之水清兮,                                     。(屈原《渔父》)
(8)今夕为何夕,                                  。(袁凯《客中除夕》)
题型:其他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

超级试练试题库

© 2017-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