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的宋词,回答问题。(8分)南乡子·送述古              苏轼回首乱山横,不见居人只见城。谁似临平山上塔,亭亭,迎客西来送客行。归路晚风清,一

阅读下面的宋词,回答问题。(8分)南乡子·送述古              苏轼回首乱山横,不见居人只见城。谁似临平山上塔,亭亭,迎客西来送客行。归路晚风清,一

题型:阅读题难度:简单来源:不详
阅读下面的宋词,回答问题。(8分)
南乡子·送述古              苏轼
回首乱山横,不见居人只见城。谁似临平山上塔,亭亭,迎客西来送客行。
归路晚风清,一枕初寒梦不成。今夜残灯斜照处,荧荧,秋雨晴时泪不晴。
【注】述古,苏轼任杭州通判时的同僚与好友陈襄,字述古。
小题1:本词中的“亭亭”和“荧荧”两词极富韵味。请任选一个,结合诗句简要赏析。(4分)
小题2:请从“情”和“景”的关系角度,赏析词的下阕。(4分)
答案

小题1:“亭亭”,直立的样子(1分),在这里作者把高楼拟人化,形象生动地表现出词人不会像高塔那样无动于衷地迎客送客(描绘画面1分),表达了作者对友人的离去的哀伤,也表达了词人不能像高塔那样目送友人远去的遗憾。(2分,两种情感各1分)“荧荧”,指“残灯斜照”之光(1分),在这里又暗指泪光(1分),因思念而泪流满面(1分)。(补充:或灯光闪烁的样子,描绘画面意象也可给分)生动形象地表现了作者因思念友人而独守孤灯,彻夜难眠(1分)。(若答叠词,赏析合理也给分。)
小题2:下阕通过描绘晚风凄清,枕上初寒,残灯斜照,微光闪烁的景象(1分),营造出清冷孤寂的氛围(1分),以哀景衬哀情(1分),烘托了作者感伤离别,思念友人的凄凉孤寂(1分)。
解析

小题1:
试题分析:赏析古诗词中的词语,必须结合该诗句甚至全诗进行。一般顺序是:先解释该词语本来意思和在句中的意思,再分析此词语在句中的表达作用。比如“亭亭”一词,本来是“直立的样子”,在这里作者把高楼拟人化,用它来形象高楼,就生动地表现出词人不会像高塔那样无动于衷地迎客送客,表达了作者对友人的离去的哀伤,也表达了词人不能像高塔那样目送友人远去的遗憾。再如“荧荧”一词,本来指“残灯斜照”之光,作者在这里又用它来暗指泪光,写出主人公因思念而泪流满面的样子,就生动形象地表现了作者因思念友人而独守孤灯,彻夜难眠的形象。
小题2:
试题分析:回答此题,要扣住题干中“‘情’和‘景’的关系角度”一语,赏析词的下阕。一般先指出所描绘的景,再分析此景所表达的情或所营造的氛围,最后指出技巧。在下阕中,写的景是晚风凄清,枕上初寒,残灯斜照,微光闪烁的景象,营造出的是清冷孤寂的氛围,以哀景衬哀情,烘托了作者感伤离别,思念友人的凄凉孤寂。
举一反三
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限选6小题)(6分)
(1)        ,内无应门五尺之僮。(李密《陈情表》)
(2)        ,常在于险远,而人之所罕至焉。(王安石《游褒禅山记》)
(3)同心而离居,        。(《涉江采芙蓉》)
(4)        ,烟光凝而暮山紫。(王勃《滕王阁序》)
(5)人生如梦,         。(苏轼《念奴娇 赤壁怀古》)
(6)无丝竹之乱耳,        。(刘禹锡《陋室铭》)
(7)巴东三峡巫峡长,        。(郦道元《三峡》)
(8)        ,任重而道远。(《论语》)
题型:其他题难度:简单|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春  夕
崔 涂
水流花谢两无情,送尽东风过楚城。
蝴蝶梦中家万里,子规枝上月三更。
故园书动经年绝,华发春唯满镜生。
自是不归归便得,五湖①烟景有谁争?
【注】①五湖:春秋时越国大夫范蠡归隐之处,这里指诗人的家乡浙江桐庐一带的大好山水。
小题1:子规是哪种鸟的别名?李白的《蜀道难》中哪两句也是写子规的?(4分)
小题2:颔联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 这首诗表达了作者哪些复杂的情感?(6分)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小题。
夜思中原
刘 过
中原邈邈路何长,文物衣冠天一方。
独有孤臣挥血泪,更无奇杰叫天阊
关河夜月冰霜重,宫殿春风草木荒。
犹耿孤忠思报主,插天剑气夜光芒。
注释:①刘过:南宋词人。②文物,礼乐:典章制度统称。③衣冠:指士绅、世家大族。④天阊:天门。⑤剑气:语出《晋书·张华传》,他夜观天象,见牛斗间紫气冲天,派人在江西挖到被埋的宝剑。
小题1:请对这首诗的颈联进行赏析。(4分)
小题2:结合全诗,简要概括这首诗表达了作者哪些情感。(4分)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小题。
采桑女
彦谦
春风吹蚕细如蚁,桑芽才努青鸦嘴。
侵晨采桑谁家女,手挽长条泪如雨。
去岁初眠当此时,今岁春寒叶放迟。
愁听门外催里胥,官家二月收蚕丝。
【注】①眠:据《蚕书》记载,蚕卵孵化成虫后九日,开始蜕皮,蜕皮期间不食不动称“眠”,七日一眠,经过四眠,蚕虫才吐丝结茧。②里胥:里中小官吏。
小题1:“春风吹蚕细如蚁,桑芽才努青鸦嘴”两句描摹了怎样的一幅画面,请简要概括。(4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题2:采桑女为何“手挽长条泪如雨”?其中寄寓了诗人怎样的情感?(4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小题。(8分)
清平乐·检校山园书所见   辛弃疾
连云松竹,万事从今足。拄杖东家分社肉,白酒床头初熟。
西风梨枣山园,儿童偷把长竿。莫遣旁人惊去,老夫静处闲看。
小题1:这首词从哪几个方面描写了词人“万事从今足”的心理?(4分)
答:                                                                       
小题2:词的下片描写了一个特写镜头,试赏析其中“偷”和“看”两个字的妙处。(4分)
答:                                                                      
题型:阅读题难度:简单| 查看答案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

超级试练试题库

© 2017-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