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这首诗,回答后面的问题(8分)登楼杜甫花近高楼伤客心,万方多难此登临。锦江春色来天地,玉垒浮云变古今。北极朝廷终不改,西山寇盗莫相侵。可怜后主还祠庙,日

阅读下面这首诗,回答后面的问题(8分)登楼杜甫花近高楼伤客心,万方多难此登临。锦江春色来天地,玉垒浮云变古今。北极朝廷终不改,西山寇盗莫相侵。可怜后主还祠庙,日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来源:不详
阅读下面这首诗,回答后面的问题(8分)
登楼
杜甫
花近高楼伤客心,万方多难此登临。
锦江春色来天地,玉垒浮云变古今。
北极朝廷终不改,西山寇盗莫相侵。
可怜后主还祠庙,日暮聊为梁甫吟。
注释:[1]此诗作于唐代宗广德二年(764)春,那时,“安史之乱”刚平定以后,吐蕃又攻陷长安,代宗出逃。不久,郭子仪收复京师,乘舆反正。此时的唐王朝,处于内外交困,宦官专权、藩镇割据,灾难重重。[2]锦江:与下句的“玉垒”(山名)都在成都地方。  [3] 西山:指今四川省西部当时和吐蕃交界地区的雪山。[4] 梁甫吟:古乐府中一首民歌。《三国志》说诸葛亮躬耕陇亩,好为梁甫吟。
小题1:首句中“伤客心”的原因是什么?这句诗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请作简析。(4分)
答:
                                                                              
                                                                             
小题2:尾联说“可怜后主还祠庙”有什么用意?“日暮聊为梁甫吟”抒发了什么思想感情?(4分)
答:                                                                          
                                                                             
答案

小题1:
“伤客心”的原因是“万方多难”。(1分)花伤客心,以乐景写哀情,和“感时花溅泪”(《春望》)一样,同是反衬手法。(1分。答出“反衬”或“以乐景写哀情”就能得分。)在这样一个万方多难的时候,流离他乡的诗人愁思满腹,登上此楼,虽然繁花触目,诗人却为国家的灾难重重而忧愁伤感,更加黯然心伤。(2分。语句不通,逻辑混乱,不给分。)
小题2:
诗人借眼前古迹,感叹刘禅任用小人而亡国,暗示了唐代宗宠信宦官(或治国无能),造成万方多难、盗寇相侵的局面。(2分)在这样的现实中,诗人空怀抱负,却只能若躬耕陇亩的诸葛亮“好为《梁甫吟》”一样。诗人借助典故,感叹时事,借古伤今(借古讽今),抒发了自己垂暮多病,有志难伸(或壮志难酬)的感慨。(2分)
解析

小题1:
试题分析:
首联提挈全篇,“万方多难”,是全诗写景抒情的出发点。在这样一个万方多难的时候,流离他乡的诗人愁思满腹,登上此楼,虽然繁花触目,诗人却为国家的灾难重重而忧愁,伤感,更加黯然心伤。花伤客心,以乐景写哀情,和“感时花溅泪”(《春望》)一样,同是反衬手法。在行文上,先写诗人见花伤心的反常现象,再说是由于万方多难的缘故,因果倒装,起势突兀;“登临”二字,则以高屋建瓴之势,领起下面的种种观感。
小题2:
试题分析:
尾联咏怀古迹,讽喻当朝昏君,寄托诗人的个人怀抱。后主,指蜀汉刘禅,宠信宦官,终于亡国;先主庙在成都锦官门外,西有武侯祠,东有后主祠;《梁甫吟》是诸葛亮遇刘备前喜欢诵读的乐府诗篇,用来比喻这首《登楼》,含有对诸葛武侯的仰慕之意。诗人伫立楼头,徘徊沉吟,很快日已西落,在苍茫的暮色中,城南先主庙、后主祠依稀可见。想到后主刘禅,诗人不禁喟然而叹:“可怜那亡国昏君,竟也配和诸葛武侯一样,专居祠庙,歆享后人香火!”这是以刘禅比喻唐代宗李豫。李豫重用宦官程元振、鱼朝恩,造成国事维艰、吐蕃入侵的局面,同刘禅信任黄皓而亡国极其相似。所不同的是,诗人生活的时代只有刘后主那样的昏君,却没有诸葛亮那样的贤相。而诗人自己,空怀济世之心,苦无献身之路,万里他乡,高楼落日,忧虑满怀,却只能靠吟诗来聊以自遣。
举一反三
阅读下面这首诗,按要求回答问题。(8分)
鹧鸪天·兰溪舟中
韩 淲
雨湿西风水面烟。一巾华发上溪船。帆迎山色来还去,橹破滩痕散复圆。
寻浊酒,试吟篇。避人鸥鹭更翩翩。五更犹作钱塘梦,睡觉方知过眼前。
[注]①滩痕:滩上水纹。
小题1:“帆迎山色来还去,橹破滩痕散复圆”这两句诗是历来被传诵的名句,任选其中一句赏析其动静之妙。(4分)
小题2:简要分析词的最后两句表达的思想感情或人生感悟。(4分)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古诗词,回答后面题目(11分)
虞美人
李煜
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雕阑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问君能有几多愁,恰是一江春水向东流。
【注】这首词作于李煜被软禁在北宋首都东京(开封)时期。
小题1:“春花秋月”是美景,作者为什么要追问他“何时了”呢?(5分)
考点: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小题2:“问君能有几多愁,恰是一江春水向东流”是千古传诵的名句,是从艺术手法和情感的表达上作简要的赏析。(6分)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古诗词,回答后面题目(11分)
阁夜
杜甫
岁暮阴阳催短景,天涯霜雪霁寒宵。
五更鼓角声悲壮,三峡星河影动摇。
野哭千家闻战伐,夷歌数处起渔樵。
卧龙跃马终黄土,人事音书漫寂寥。
【注】这首诗是大历元年冬杜甫寓居夔州西阁时所作。
小题1:杜甫这首诗感慨万千,试分析此诗一共写了诗人几种感慨。(5分)
小题2:“五更鼓角声悲壮,三峡星河影动摇”写了哪些内容?创造了一种什么样的意境?(6分)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古代诗歌阅读(11分)
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后面的题目。
御街行  秋日怀旧   范仲淹
纷纷坠叶飘香砌,夜寂静,寒声碎。真珠帘卷玉楼空,天淡银河垂地。年年今夜,月如练,长是人千里。
愁肠已断无由醉,酒未到,先成泪。残灯明灭枕头敧,谙尽孤眠滋味。都来此事,眉间心上,无计相回避。
小题1:有人认为"纷纷坠叶飘香砌,夜寂静,寒声碎"句写得极妙,请简要分析它营造了怎样的意境。(5分)
小题2:请从“情”和“景”的角度对这首词作一赏析。(6分)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后面问题。
观 雨①    陈与义
山客龙钟不解耕,开轩危坐看阴睛。
前江后岭通云气,万壑千林送雨声。
海压竹枝低复举,风吹山角晦还明。
不嫌屋漏无干处,正要群龙洗甲兵。
【注】①南宋建炎四年(1130年),金兵大举南侵,陈与义避难湖、湘间,湖南守帅向子湮组织军民对金军进行了有力的阻击。本诗便作于此时。②海:暴雨。③杜甫在安史之乱平定有望时曾作《洗兵马》一诗,结句为“净洗甲兵常不用”。
小题1:诗人不解农耕,却“开轩危坐看阴晴”,这里的“阴晴”有怎样的丰富意蕴?诗歌的二、三联是如何具体表现“阴晴”变化的?请简要分析。(5分)
小题2:诗歌尾联两句均化用了杜甫的诗句,但皆反其意而用之,请对此作具体分析。(6分)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

超级试练试题库

© 2017-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