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后面题目。过杨村杨万里石桥两畔好人烟,匹似诸村别一川。杨柳荫中新酒店,葡萄架下小渔船。红红白白花临水,碧碧黄黄麦际天。政尔清和①还在道,为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后面题目。过杨村杨万里石桥两畔好人烟,匹似诸村别一川。杨柳荫中新酒店,葡萄架下小渔船。红红白白花临水,碧碧黄黄麦际天。政尔清和①还在道,为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来源:不详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后面题目。
过杨村
杨万里
石桥两畔好人烟,匹似诸村别一川。
杨柳荫中新酒店,葡萄架下小渔船。
红红白白花临水,碧碧黄黄麦际天。
政尔清和①还在道,为谁辛苦不归田?
[注]①清和:农历四月。
小题1:请从“绘色”“立意”两个角度对诗歌的中间两联进行赏析。(6分)
小题2:诗歌的最后一联是什么意思?它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愿望?(5分)
答案

小题1:绿色的杨柳和葡萄,红白相间的鲜花,金黄的麦田和碧蓝的天空,浓墨重彩,色调对比强烈。诗的中间两联勾画了一幅田园风光的美丽图画。从立意的角度看田园美景如画,田园生活充满乐趣,流露出诗人对淳朴美好的田园生活的向往。(每个角度3分)
小题2:尾联是作者的感想,意思是说,在这农历的四月天,我还在赶往异地做官的路上,农村是这样的美,何不回家种田?出去辛辛苦苦做官,究竟是为了谁呢?(3分)在主旨上,作者是用自然美来表现对理想生活的追求,用田园乐趣来衬托辞官归隐的愿望。(2分)
解析

小题1:
试题分析:这是一道手法和内容的赏析的题目,手法主要是写景的角度,要求从绘色的角度答题,答出画面的色彩,然后答出效果,立意主要是突出这样的景物表达出的情感。
小题2:
试题分析:这是一道探究诗歌情感的题目,要结合诗歌的表情达意的关键词语判定,先对第四句的大意进行概括,然后回答情感,主要情感是归隐的快乐。
举一反三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后面题目。
秋思寄子由
黄庭坚
黄落山川知晚秋,小虫催女献功裘。
老松阅世卧云壑,挽著沧江无万牛。
【注】此诗写于元丰四年(1081年),诗人任吉州太和县(令江西泰和)县令,很不得意。这时苏子由被贬为筠州(今江西高安)监盐酒税,两人相距不远。
小题1:全诗虽只短短四句,却蕴涵着相当丰富的情感。请简要分析。(5分)
小题2:诗的后两句主要运用了什么表达技巧?请简要分析。(6分)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后面题目。
野  步                               野  步
(宋)周密                             (清)赵翼
麦垅风来翠浪斜,草根肥水噪新蛙。      峭寒催换木棉裘,倚杖郊原作近游。
羡他无事双蝴蝶,烂醉东风野草花。      最是秋风管闲事,红他枫叶白人头。
小题1:从人物形象的角度,谈谈两首诗分别呈现了怎样的一个野步者的形象。(5分)
小题2:这两首诗的三、四两句都重点运用了同一种手法来表达作者的内心情感,请作简要赏析。(6分)
题型:阅读题难度:简单|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回答问题。
阮郎归 俞紫之
钓鱼船上谢三郎。双鬓已苍苍。蓑衣未必清贵,不肯换金章①。
汀草畔,浦花旁。静鸣榔②。自来好个,渔父家风,一片潇湘③。
[注]①金章;此处指高官的服装。 
②鸣榔:即鸣榔,犹扣舷而歌。③潇湘:清深的湘水。
小题1:词中的“谢三郎”是一个怎样的人物?请简要概括。(3分)
小题2:请简要分析下片开篇“汀草畔,浦花旁”两句诗的作用。(3分)
题型:阅读题难度:简单|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回答问题。
点绛唇 越山见梅  吴文英①
春未来时,酒携不到千岩路。瘦还如许,晚色天寒处。
无限新愁,难对风前语。行人去,暗消春素,横笛②空山暮。
【注】 ①吴文英,南宋词人。一生未第。②横笛:笛曲中有《梅花落》,此处暗指梅花凋落。
小题1:这首词借梅的形象表达了词人怎样的情感?(3分)
答:                                                                                                            
小题2:有人认为这首词表现出吴词“清疏空灵”的特色,请联系结尾“行人去,暗消春素,横笛空山暮”所表现的意境来谈一谈。(3分)
答: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一首清诗,完成后面题目。(11分)
小  园[清]黎简水影动深树,山光窥短墙。秋村黄叶满,一半入斜阳。幽竹如人静,寒花为我芳。小园宜小立,新月似新霜。[注]寒花,菊花。
小题1: 诗的首联中哪两个字用得最好?为什么?请简要赏析。(5分)
小题2: 这首诗的后两联由物及人(诗人),请简要赏析诗中“人”的形象特点。(6分)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

超级试练试题库

© 2017-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