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21—22题。(7分)蝉【唐】虞世南垂緌饮清露,流响出疏桐。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咏蝉【唐】骆宾王西陆蝉声唱,南冠客思侵。不堪玄鬓影,来对

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21—22题。(7分)蝉【唐】虞世南垂緌饮清露,流响出疏桐。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咏蝉【唐】骆宾王西陆蝉声唱,南冠客思侵。不堪玄鬓影,来对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来源:不详
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21—22题。(7分)

【唐】虞世南
垂緌饮清露,流响出疏桐。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
咏蝉
【唐】骆宾王
西陆蝉声唱,南冠客思侵。不堪玄鬓影,来对白头吟。
露重飞难进,风多响易沉。无人信高洁,谁为表予心。
【注】①唐太宗曾经屡次称赏虞世南,谓其有“五绝”(德行、忠直、博学、文词、书翰)。②《咏蝉》作于高宗仪凤三年,当时骆宾王任侍御史,因上疏论事触忤武后,遭诬,以贪赃罪名下狱。③西陆:秋天。④南冠:囚徒。
小题1:阅读虞世南的《蝉》,分析其中“疏桐”这一意象。(3分)
小题2:这两首诗都运用比兴手法,有所寄托。请据此分析“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和“露重飞难进,风多响易沉”的寓意。(4分)
答案

小题1:(1)梧桐本是高树,着一“疏”字,更见其枝***高挺清拔。(2)与下文“秋风”相应,梧桐经“秋风”更见其“疏”。(3)用“疏桐”可见蝉居处高洁,古人常以“非梧桐不栖”来表现飞鸟之高洁。
小题2:(1)“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意谓立身品格高洁的人,并不需要某种外在的凭藉(例如权势地位、有力者的帮助),自能声名远播。表达了诗人对人的内在品格的热情赞美和高度自信,表现出一种雍容不迫的风度气韵。
(2)“露重飞难进,风多响易沉”意谓欲有所作为而阻扰太多。“露重”“风多”比喻环境的压力,“飞难进”比喻政治上的不得意,“响易沉”比喻言论上的受压制。
解析

小题1:
试题分析:对意象的鉴赏是诗词鉴赏中常考的内容,在复习中,要注意积累诗词中的常见意象及其代表含义。比如,月亮代表思乡,菊花代表孤傲高洁,梅花代表坚贞不屈,松柏象征孤高正直坚强等。梧桐在古诗词中常有多种寓意:①象征高洁美好品格,如:“凤凰鸣矣,于彼高岗。梧桐生矣,于彼朝阳。”(《诗经·大雅·卷阿》)②象征忠贞爱情,古代传说梧是雄树,桐是雌树,梧桐同长同老,同生同死,且梧桐枝干挺拔,根深叶茂,如:“梧桐相待老,鸳鸯会双死。”(唐孟郊《烈女操》)③孤独忧愁的意象。如“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李煜《相见欢》)④离情别绪。在唐宋诗词中,梧桐作离情别恨的意象和寓意是最多的。如“春风桃李花开日,秋雨梧桐叶落时。”(白居易《长恨歌》)虞世南的《蝉》中“疏桐”意象属于第一种寓意。
小题2:
试题分析:这道题既涉及了诗歌中用到的比兴手法又涉及到对句子的鉴赏,还涉及到对诗歌主题的理解,因此解答时不但要细读诗文本身,还要明确注释中点明的时局背景,了解诗人境遇、主观志向,做到知人论世。虞世南的《蝉》是虞位居官位时表明心迹之作,“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这是全篇比兴寄托的点睛之笔,它是在上两句的基础上引发出来的议论。蝉声远传,一般人往往以为是藉助于秋风的传送,诗人却别有会心,强调这是由于“居高”而自能致远。两句中的“自”字、“非”字,一正一反,相互呼应,表达出对人的内在品格的热情赞美和高度自信,表现出一种雍容不迫的风度气韵。骆宾王《咏蝉》是狱中之作,“露重飞难进,风多响易沉”两句,纯用“比”体,无一字不在说蝉,也无一字不在说自己。“露重”“风多”比喻环境的压力,“飞难进”比喻政治上的不得意,“响易沉”比喻言论上的受压制。蝉如此,“我”也如此,物我在这里打成一片,融混而不可分了。
举一反三
对《相信未来》的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诗写于1968年。从诗中不难看出,在那个史无前例的狂热年代,食指和当时许多年轻人一样陷入了迷惘和失望,但年轻、热情、执著,又让诗人挣扎着摆脱现实的羁绊,憧憬着美好的未来。
B.诗中的“我”是一个虚构的形象,不是作者自己。
C.这首诗句式基本整齐,隔行押韵,不少句子开头用字相同,使韵律和谐,有一种固有的音乐美。
D.这首诗以其深刻的思想、优美的意境、朗朗上口的语言让人们懂得了在逆境中怎样好好生活,怎样自我鼓励,怎样矢志不渝地恪守自己对明天的承诺。

题型:单选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宋诗,然后回答问题。(6分)
春晚 (宋)左纬
池上柳依依,柳边人掩扉。蝶随花片落,燕拂水纹飞。
试数交游看,方惊笑语稀。一年春又尽,倚杖对斜晖。
小题1:这首诗中的                   体现出了晚春景物的特点。(2分)
小题2:请简析尾联的表现手法。(4分)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完成后面问题
相信未来
食指
当蜘蛛网无情地查封了我的炉台,
当灰烬的余烟叹息着贫困的悲哀,
我依然固执地铺平失望的灰烬,
用美丽的雪花写下:相信未来。
当我的紫葡萄化为深秋的露水,
当我的鲜花依偎在别人的情怀,
我依然固执地用凝霜的枯藤,
在凄凉的大地上写下:相信未来。
我要用手指那涌向天边的排浪,
我要用手掌那托住太阳的大海,
摇曳着曙光那枝温暖漂亮的笔杆,
用孩子的笔体写下:相信未来。
注:本诗创作于1968年。
小题1:诗中用了哪些意象来表达当时环境的险恶,请简要分析?(4分) 
小题2:“用孩子的笔体写下:相信未来”,作者为什么要“用孩子的笔体写下”,他想借此表达什么样的感情?(4分)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以下苏轼词,完成后面问题
卜算子      苏轼
缺月挂疏桐,漏断人初静。谁见幽人独往来?缥缈孤鸿影。
惊起却回头,有恨无人省。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
小题1:词的上片开头两句写夜深人静。其中的“缺月”“疏桐”“漏断”极写了作者                      的心境。第三句中的“幽人”是指         
小题2:下片“拣尽寒枝不肯栖”采用的是      的修辞方法和虚实结合的表现手法,表面上写的是                ,但实际上却写出了作者                 的思想感情。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8分)
行香子 过七里滩
苏轼
一叶舟轻,双桨鸿惊。水天清、影湛波平。鱼翻藻鉴,鹭点烟汀。过沙溪急,霜溪冷,月溪明。
重重似画,曲曲如屏。算当年、虚老严陵。君臣一梦,今古空名。但远山长,云山乱,晓山青。
【注释】七里滩,又名严陵滩,即当年严光垂钓处。严陵,东汉光武帝刘秀的同学,不受高官,垂钓于风光秀丽的富春江七里滩。
小题1:简要赏析“鱼翻藻鉴,鹭点烟汀”句。(4分)
小题2:请根据上下文,分析“但”在词中的作用。(4分)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

超级试练试题库

© 2017-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