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以下苏轼词,完成后面问题卜算子      苏轼 缺月挂疏桐,漏断人初静。谁见幽人独往来?缥缈孤鸿影。惊起却回头,有恨无人省。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小题

阅读以下苏轼词,完成后面问题卜算子      苏轼 缺月挂疏桐,漏断人初静。谁见幽人独往来?缥缈孤鸿影。惊起却回头,有恨无人省。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小题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来源:不详
阅读以下苏轼词,完成后面问题
卜算子      苏轼
缺月挂疏桐,漏断人初静。谁见幽人独往来?缥缈孤鸿影。
惊起却回头,有恨无人省。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
小题1:词的上片开头两句写夜深人静。其中的“缺月”“疏桐”“漏断”极写了作者                      的心境。第三句中的“幽人”是指         
小题2:下片“拣尽寒枝不肯栖”采用的是      的修辞方法和虚实结合的表现手法,表面上写的是                ,但实际上却写出了作者                 的思想感情。
答案

小题1:极写了作者凄清(或幽独)的的心境。(3分)“幽人”是指作者自己。(2分)
小题2:采用的是拟人的修辞方法和虚实结合的表现手法,(2分)表面上写的是孤鸿不愿选择高枝栖息,宁愿忍受寂寞和寒冷,(2分)但实际上却写出了作者遭到贬官后内心的孤苦和清高的思想感情。(2分,其中“孤苦”1分,“清高”1分)
解析

小题1:
试题分析:分析作者的心境,可联系对作者身世的了解进行。苏轼被贬黄州,可联系课文《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同时还要根据诗句内容做具体分析。题干中列举的“缺月”“疏桐”等意象,表现的都多为孤独凄清的心境,由此可得答案。至于“幽人”所指,当然是作者自己。
小题2:
试题分析:本题第一问问的是修辞方法,难度不大。后两问则应根据题目“虚实结合”的提示进行解答,“表面上”指的是“虚”,“实际上”指的则是“实”。
举一反三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8分)
行香子 过七里滩
苏轼
一叶舟轻,双桨鸿惊。水天清、影湛波平。鱼翻藻鉴,鹭点烟汀。过沙溪急,霜溪冷,月溪明。
重重似画,曲曲如屏。算当年、虚老严陵。君臣一梦,今古空名。但远山长,云山乱,晓山青。
【注释】七里滩,又名严陵滩,即当年严光垂钓处。严陵,东汉光武帝刘秀的同学,不受高官,垂钓于风光秀丽的富春江七里滩。
小题1:简要赏析“鱼翻藻鉴,鹭点烟汀”句。(4分)
小题2:请根据上下文,分析“但”在词中的作用。(4分)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两首宋诗,完成题目。(8分)
战城南  杨炯
塞北途辽远,城南战苦辛。
幡旗如鸟翼,甲胄似鱼鳞。
冻水寒伤马,悲风愁***人。
寸心明白日,千里暗黄尘。
塞下曲·其二  王昌龄
饮马渡秋水,水寒风似刀。
平沙日未没,黯黯见临洮。
昔日长城战,咸言意气高。
黄尘足今古,白骨乱蓬蒿。
小题1:两首诗歌选择了               等相同的意象,描写了                   的自然景象。(4分) 
小题2:两首诗都是战争题材的诗歌,但表达的思想感情有所不同。杨诗中“寸心明白日”表现了_________________的思想感情;王诗中“白骨乱蓬蒿”表现了________________的思想感情。(4分)
题型:阅读题难度:简单|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后面的题目。
秋夜曲①
张仲素
丁丁漏水②夜何长,漫漫轻云露月光。
秋逼暗虫通夕响, 征衣未寄莫飞霜。
注:①此诗写闺中妇人夜思远方的丈夫的情形。②漏水:古人以漏壶滴水计时。
小题1:一、二两句各从什么角度写秋夜?(2分)
小题2:赏析“秋逼暗虫通夕响”中“逼”字的妙处。(2分)
小题3:最后一句用了什么修辞手法?在诗中有何作用?(3分)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这首词,然后回答问题。(7分)
醉落魄•咏鹰
清·陈维崧①
寒山几堵②,风低削碎中原路③。秋空一碧无今古。醉袒貂裘,略记寻呼处。
男儿身手和谁赌?老来猛气还轩举④。人间多少闲狐兔。月黑沙黄,此际偏思汝。
【注释】①陈维崧(1625~1682) 清代词人、骈文作家。字其年,号迦陵。出生于讲究气节的文学世家,少时作文敏捷,词采瑰玮。明亡(1644)时,陈维崧才20岁。入清后虽补为诸生,但长期未曾得到官职,身世飘零,游食四方。②堵:座。③削碎中原路:形容鹰掠地飞过。④轩举:意气飞扬。
小题1:这首词的上片主要是用什么表现手法来塑造鹰的形象?请作简要分析。(3分)
小题2:结合下片的句子,分析词人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4分)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这首元曲,然后回答问题。(8分)
[双调]水仙子
无名氏
青山隐隐水茫茫,时节登高却异乡。孤城孤客孤舟上,铁石人也断肠,泪涟涟断送了秋光。黄花梦,一夜香,过了重阳。
【题文1】诗中的“孤客”是一个什么样的形象?请结合全曲简要分析。(4分)
【题文2】赏析结尾句“黄花梦,一夜香,过了重阳”的妙处。(4分)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

超级试练试题库

© 2017-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