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的唐诗,回答问题。(8分)征人怨   柳中庸岁岁金河复玉关.朝朝马策与刀环。三春白雪归青冢。万里黄河绕黑山。小题1:首句“复”字有什么意味?请简要分析。

阅读下面的唐诗,回答问题。(8分)征人怨   柳中庸岁岁金河复玉关.朝朝马策与刀环。三春白雪归青冢。万里黄河绕黑山。小题1:首句“复”字有什么意味?请简要分析。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来源:不详
阅读下面的唐诗,回答问题。(8分)
征人怨   柳中庸
岁岁金河复玉关.朝朝马策与刀环。
三春白雪归青冢。万里黄河绕黑山。
小题1:首句“复”字有什么意味?请简要分析。(4分)
小题2:本诗在构思上是怎样表现情感的?结合全诗简要分析。(4分)
答案

小题1: “复”字是“又”的意思,与前后文“岁岁”“朝朝”相照应,写出了征人征戍的时间长,征戍生活的单调枯燥,流露一种对征戍生活无可奈何的厌倦之感。
小题2:前二句主要从时间的角度写征人的感受、情绪,后二句则从空间的角度张大视角,青冢——黄河——黑山,展示征戍地域之广阔,同前面的“金河”、“玉关”、“马策”、“刀环”的重复,单调感一脉相承。诗的前半写征戍无止期,后半则写征途无尽头,结构上也恰好对称,第三句则用王昭君埋于青冢的典故,透着“欲归无计”的渺茫,全诗构思精巧,极富有表现力。
解析

小题1: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理解诗歌关键词的能力。“复”字在文中是“又”的意思,说明抒情主人公年年岁岁都在金河和玉门关一带征战。由内容和题目可知,诗歌表达了长期征战边关的怨恨又无可奈何之情。
小题2: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诗歌表达出来的情感态度。由于本诗前后分别叙事写景,分析情感的重点在于抓住诗歌描写的“金河、玉关、马策、刀环、白雪、青冢、黄河、黑山”等意象,这些意象强烈地表现了抒情主人公长期征战边关,欲归无计,无可奈何,前程渺茫哀怨之情。
举一反三
阅读下面的一首词,然后回答问题。(8分)
苏 幕 遮
周邦彦
燎沉香,消溽暑。鸟雀呼晴,侵晓窥檐语。叶上初阳干宿雨,水面清圆,一一风
荷举。
故乡遥,何日去。家住吴门,久作长安旅。五月渔郎相忆否,小楫轻舟,梦入芙
蓉浦。
注释:吴门,即现在的江苏苏州。
小题1:上片的景中有哪些意象?这些意象构成了一幅怎样的画面?(4分)
小题2:这首词上片写景,下片抒情,段落极其分明,但是情景之间关联密切,想想两者之间有什么关系,联系两片之间感情的是哪个意象?(4分)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宋诗,回答问题。(8分)
夏日三首(其一) 张耒
长夏村墟风日清,檐牙燕雀已生成。蝶衣晒粉花枝舞,蛛网添丝屋角晴。
落落疏帘邀月影,嘈嘈虚枕纳溪声。久斑两鬓如霜雪,直欲渔樵过此生。
小题1:颈联中“邀”字极为传神,请简要赏析。(4分)
小题2:这首诗抒发了诗人的哪些情感?请简要概括。(4分)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唐诗,回答后面题目。(5分)
别舍弟宗一
柳宗元
零落残魂倍黯然,双垂别泪越江边。
一身去国六千里,万死投荒十二年。
桂岭瘴来云似墨,洞庭春尽水如天。
欲知此后相思梦,长在荆门郢树烟。
注:①宗一:柳宗元的从弟,元和十一年春,自柳州赴江陵。②桂岭:这里泛指柳州附近的山。③洞庭:在柳州至江陵途中。④郢:古楚都,今湖北江陵西北。
小题1:作者心情“黯然”的原因有哪些?(3分)
小题2:第三联中两处比喻各有何妙处?(2分)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完成后面题目(4分)
                          最爱东山晴后雪①
                             [宋]杨万里
                 只知逐胜忽忘寒,小立春风夕照间。
                 只爱东山晴后雪,软红光里涌银山。
[注]①本诗为《雪后晚睛,四山皆青,惟东山全白,赋<最爱东山晴后雪>二绝句》中的一首。
小题1:请概括这首诗中诗人的形象。(2分)
小题2:末句“软红光里涌银山”中哪一个字用得好?请赏析它的妙处?(2分)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读***1906年写的一首《咏蛙》,完成后边的题目。(3分)
独坐池塘如虎踞,绿荫树下养精神。
春来我不先开口,哪个虫儿敢作声?
这首诗主要运用何种表现手法?这样写有何作用?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

超级试练试题库

© 2017-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