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完成后面的问题。访戴天山道士不遇李白犬吠水声中,桃花带露浓。树深时见鹿,溪午不闻钟。野竹分青霭,飞泉挂碧峰。无人知所去,愁倚两三松。小题1:简

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完成后面的问题。访戴天山道士不遇李白犬吠水声中,桃花带露浓。树深时见鹿,溪午不闻钟。野竹分青霭,飞泉挂碧峰。无人知所去,愁倚两三松。小题1:简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来源:不详
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完成后面的问题。
访戴天山道士不遇
李白
犬吠水声中,桃花带露浓。树深时见鹿,溪午不闻钟。
野竹分青霭,飞泉挂碧峰。无人知所去,愁倚两三松。
小题1:简析颈联中的“分”和“挂”字的妙用。(6分)
小题2:分析说明“愁倚两三松”一句中包含的诗人的思想感情。(5分)
答案

小题1:野竹与云气相接,这本是一幅静景,但诗人用了一个“分”字,就有了动的意味,它使人联想到随山冈徐徐移动的云雾,不断从野竹梢头飘过的情景。(3分)一线泉水,凌空飞泻,这本来是一幅动景,然而诗人用一个“挂”字,就由动化静了,它使人像看到陡峭的山峰上,山泉垂直落下的图景。(3分)
小题2:“愁倚两三松”描写了诗人在松树之间徘徊的情形,(1分)表达了诗人访道士不遇之焦躁不安的心绪(1分)和怅然若失的愁情;(1分)也侧面折射出诗人对道士的渴慕。
解析

小题1:
试题分析:颈联“野竹分青霭,飞泉挂碧峰”,是诗人进山的第三程。从上一联“不闻钟”,可以想见诗人距离道院尚有一段距离。这一联写来到道院前所见的情景—道士不在,唯见融入青苍山色的绿竹与挂上碧峰的飞瀑而已。诗人用笔巧妙而又细腻:“野竹”句用一个“分”字,描画野竹青霭两种近似的色调汇成一片绿色;“飞泉”句用一个“挂”字,显示白色飞泉与青碧山峰相映成趣。由于道士不在,诗人百无聊赖,才游目四顾,细细品味起眼前的景色来。所以,这两句写景,既可以看出道院这一片净土的淡泊与高洁,又可以体味到诗人造访不遇爽然若失的情怀。
小题2:
试题分析:最后两句,方才点明"访戴天山道士不遇"的诗题.人们都会有这样的常识:大凡去访亲探友,不能相遇,就会令人焦躁不安.李白去拜访道士,道士不在道院,又无人知道去向、怎能不使他十分着急呢?尽管道士不在,诗人并没有立即返回,他远道而来,总想能见到道士,同他畅谈一番."愁倚两三松",写得极其生动形象,写诗人等待道士回来,倚靠遍了道士门前的两三棵松树,而道士仍然未回."愁"字,颇能传神,把诗人着急的神态.刻画得清晰可见,历历在目."无人知所去",是一般的陈述句.只是说明道士不知所去.是为"愁倚两三松"句,所作的铺垫.
举一反三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后面的问题。
秋雨叹三首(其一)
杜 甫
雨中百草秋烂死,阶下决明颜色鲜。
着叶满枝翠羽盖,开花无数黄金钱。
凉风萧萧吹汝急,恐汝后时难独立。
堂上书生空白头,临风三嗅馨香泣。
注:①决明:一种植物,有羽状复叶,秋日开黄花。
小题1:在前四句中,诗人运用了哪些手法描写决明?诗歌塑造了决明怎样的形象?(5分)
小题2:清代仇兆鳌在《杜诗详注》中评说这首诗“语虽微婉,而寓意深切”,你认为诗中寄寓了者怎样的思想感情,请结合诗句加以分析。 (6分)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两首古诗,然后回答问题。(7分)
野 步                          野 步
周密(宋)                    赵翼(清)
麦陇风来翠浪斜,草根肥水噪新蛙。       峭寒催换木棉裘,倚杖郊原作近游。
羡他无事双蝴蝶,烂醉东风野草花。       最是秋风管闲事,红他枫叶白人头。
小题1:从人物形象的角度谈谈两首诗分别呈现了怎样的一个野步者的形象。(2分)
小题2:这两首诗的三、四句都重点运用了同一种表现手法来表达作者的内心情感,请作简要赏析。(5分)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宋诗,完成后面题目。
九日和韩魏公
苏洵
晚岁登门最不才,萧萧华发映金罍
不堪丞相延东阁,闲伴诸儒老曲台
佳节久从愁里过,壮心偶傍醉中来。
暮归冲雨寒无睡,自把新诗百遍开。
【注】①九日:农历九月九日,即重阳节;韩魏公:即韩琦,时为丞相。②金罍:泛指酒盏。③曲台:指太常寺,掌礼乐郊庙社稷之事。
小题1:本诗主要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结合全诗简要分析。(4分)
                                                                                         
小题2:“佳节久从愁里过,壮心偶傍醉中来”在对比手法的运用上有何妙处?请简要赏析。4分)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完成后面题目。(5分)
送柴侍御
王昌龄
流水通波接武冈,送君不觉有离伤。
青山一道同云雨,明月何曾是两乡。
小题1:从题材的角度来看,这是一首      诗,与其他同类作品相比,我们看到了诗人与众不同的襟怀,那是一种       的心态。(2分)
小题2:后人评价王昌龄的这首诗“道是无情却有情”,你同意吗?谈谈你的看法和理由。(3分)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这首元曲,然后回答问题。(6分)
〔双调〕水仙子·咏江南
(元)张养浩
一江烟水照晴岚,两岸人家接画檐,芰荷丛里一段秋光淡,看沙鸥舞再三,卷香风十里珠帘。
画船儿天边至,酒旗儿风外飐,爱***江南。
【注释】芰:菱角。飐:因风而颤动、飘扬。
小题1:这首元曲的前五句描写了哪些意象?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3分)
小题2:这首元曲的景物描写很有层次,请结合诗句简要赏析。(3分)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

超级试练试题库

© 2017-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