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后面的问题。春山夜月于良史春山多胜事,赏玩夜忘归。掬水月在手,弄花香满衣。兴来无远近,欲去惜芳菲。南望鸣钟处,楼台深翠微。小题1:诗中说“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后面的问题。春山夜月于良史春山多胜事,赏玩夜忘归。掬水月在手,弄花香满衣。兴来无远近,欲去惜芳菲。南望鸣钟处,楼台深翠微。小题1:诗中说“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来源:不详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后面的问题。
春山夜月
于良史
春山多胜事,赏玩夜忘归。
掬水月在手,弄花香满衣。
兴来无远近,欲去惜芳菲。
南望鸣钟处,楼台深翠微。
小题1:诗中说“赏玩夜忘归”的原因是什么?诗歌首联在全诗起什么作用?(5分)
小题2:诗歌第二联写得非常精妙传神,请赏析。(6分)
答案

小题1:.“赏玩夜忘归”是因为春天的山里有很多美好的事物(春山多胜事)(2分)。首联总领全诗,奠定了欣喜愉悦的感情基调,铺垫后面对所有“春山胜事”的描写。(3分)
小题2:第二联情景交融,(2分)诗中描写到诗人捧起澄澈的泉水,月影映照在手中的泉水里;摆弄山花,浓郁的花香溢满衣衫。(2分)景中含情,物我交融,表达了诗人对山中美景的喜爱与陶醉。(2分)
解析

小题1:
试题分析:诗的开头点出:春天的山中有许多美好的事物,自己游春只顾迷恋玩赏,天黑了,竟然忘了归去。这两句,提纲挈领,统率全篇。以下六句,具体展开对“胜事”与“赏玩忘归”的描述。一、二句之间,有因果关系,“多胜事”是“赏玩忘归”的原因。而“胜事”又是全诗发脉的地方。
小题2:
试题分析:“掬水月在手,弄花香满衣”。不能设想还有比这更为恰到好处的描写了:第一,从结构上来看,“掬水”句承第二句的“夜”,“弄花”句承首句的“春”,笔笔紧扣,自然圆到。一、二句波纹初起,至这两句形成高潮,以下写赏玩忘归的五、六两句便是从这里荡开去的波纹。第二,这两句写山中胜事,物我交融,神完气足,人情物态,两面俱到。既见出水清夜静与月白花香,又从“掬水”“弄花”的动作中显出诗人的童心不灭与逸兴悠长。所写“胜事”虽然只有两件,却足以以少胜多,以一当十。第三,“掬水”句写泉水清澄明澈照见月影,将明月与泉水合而为一;“弄花”句写山花馥郁之气溢满衣衫,将花香衣香浑为一体。艺术形象虚实结合,字句安排上下对举,使人倍觉意境鲜明,妙趣横生。第四,精于炼字。“掬”字,“弄”字,既写景又写人,既写照又传神,确是神来之笔。
举一反三
阅读下面宋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
登快阁   黄庭坚
痴儿了却公家事,快阁东西倚晚晴。落木千山天远大,澄江一道月分明。
朱弦已为佳人绝,青眼聊因美酒横。万里归船弄长笛,此心吾与白鸥盟。
小题1:颔联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请简要分析。(4分)
小题2:简析尾联所表达的思想感情。(4分)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这首元曲,完成后面题目。
双调·雁儿落过得胜令·归隐
汪元亨
闲来无妄想,静里多情况。物情螳捕蝉,世态蛇吞象。直志定行藏,屈指数兴亡。湖海襟怀阔,山林兴味长。壶觞,夜月松花酿。轩窗,秋风桂子香。
小题1:请简要概括曲中归隐的原因?(6分)
小题2:曲中抒发了怎样的思想感情?(5分)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后面题目。
琴茶
白居易
兀兀①奇形群动内,陶陶②任性一生间。
自抛官后春多梦,不读书来老更闲。
琴里知闻唯渌水③,茶中故旧是蒙山④。
穷通行止常相伴,谁道吾今无往还?
[注]兀兀:性格高标而不和于俗。②陶陶:和乐貌。③渌水:琴曲名。④蒙山:茶名。即蒙山茶。
小题1:诗歌的前两句在全诗中有什么作用?(5分)
小题2:诗中描写了诗人辞官后的“琴”“茶”生活,但全诗却表现出矛盾的思想,请对全诗的思想感情做简要分析。(6分)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按要求回答问题。(8分)
登柳州城楼寄漳汀封连四州
柳宗元
城上高楼接大荒,海天愁思正茫茫。
惊风①乱飐②芙蓉水,密雨斜侵薜荔③墙。
岭树重遮千里目,江流曲似九回肠。
共来百越文身地,犹自音书滞一方。
【注】柳宗元曾积极参加王叔文领导的政治革新运动,革新失败后,被贬为永州司马,后又贬为柳州刺史。而一同参加革新运动的韩泰、韩晔、陈谏、刘禹锡都因此而分别贬至更荒远的漳州、汀州、封州、连州任刺史。①惊风:狂风。 ②飐:吹动。 ③薜荔:一种蔓生植物,也称木莲。 
小题1:请概括颔联描写的景物特点,简析本联蕴含的深意。(4分)
小题2:请结合全诗分析最后两句诗所表达的思想感情。(4分)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然后回答后面题目。
梅花二首
苏轼
其一
春来幽谷水潺潺,灼烁梅花草棘间。
一夜东风吹石裂,半随飞雪度关山。
其二
何人把酒慰深幽?开自无聊落更愁。
幸有清溪三百曲,不辞相送到黄州。
【注】《梅花二首》写在苏轼因“乌台诗案”被贬黄州的途中。
小题1:简要分析《其一》如何描写梅花的。说明《其一》中梅花有着怎样的特点。(4分)
                                                                    
小题2:《其二》“开自无聊落更愁”句用了借物喻人的手法,试做分析。(3分)  
                                                                     
小题3:《梅花二首》中梅花寄托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3分)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

超级试练试题库

© 2017-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