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江上阻风    宋 琬①睡起无聊倚舵楼,瞿塘西望路悠悠。长江巨浪征人泪,一夜西风共白头。【注】 ①宋琬:在顺治、康熙年间,

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江上阻风    宋 琬①睡起无聊倚舵楼,瞿塘西望路悠悠。长江巨浪征人泪,一夜西风共白头。【注】 ①宋琬:在顺治、康熙年间,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来源:不详
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
江上阻风    宋 琬
睡起无聊倚舵楼,瞿塘西望路悠悠。长江巨浪征人泪,一夜西风共白头。
【注】 ①宋琬:在顺治、康熙年间,因被人诬告曾两次下狱,释放后长期赋闲。康熙十一年,年近花甲的宋琬又被起任四川按察使,这首诗就是赴任途中所作。
小题1:请简要分析“瞿塘西望路悠悠”一句所蕴含的深层含义。(4分)答:                    
小题2:诗的最后两句有何奇妙之处?抒发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4分)答:                
答案

小题1:此句一语双关,明写过了瞿塘峡这险要之处,西行之路还十分漫长;(2分)实写未来的仕宦之路,(1分)正如这瞿塘峡西面的水路一样险恶,一样漫长。(1分)(意思对即可)
小题2:诗人将巨浪与“征人泪”作类比(或以巨浪比喻征人泪),征人的泪水竟如长江水一样滚滚不绝;并且以江上的如雪一般的白浪来比喻白发(或用拟人手法表现诗人和长江都为西风阻行而愁白了头发),更是新奇之至。(2分)抒发了诗人在高压统治之下惊惧惶恐、愤懑悲凉的思想感情。(或突出对家乡的思念和对羁旅生活的厌倦)(2分)(意思对即可)
解析
试题分析:
小题1:解答此题首先要理解诗句的表面意思,然后结合注释中关于作者的补充介绍理解诗句的深层含意。
小题2:首先要注意到诗歌最后两句运用了修辞手法,比如比喻或拟人。诗中情景交融,路悠悠、征人泪、巨浪、西风、白头这些意象渲染了凄清悲凉的气氛,抒发了诗人对家乡的思念和对官场生活的厌倦之情,同时也流露出诗人在高压统治之下惊惧惶恐、愤懑悲凉的思想感情。
举一反三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回答后面问题。(10分)
下终南山过斛斯山人宿置酒
李 白
暮从碧山下,山月随人归。
却顾所来径,苍苍横翠微
相携及田家,童稚开荆扉。
绿竹入幽径,青萝拂行衣。
欢言得所憩,美酒聊共挥。
长歌吟松风,曲尽河星稀。
我醉君复乐,陶然共忘机
【注释】①斛斯山人:隐士,作者的朋友。②翠微:青翠的山坡。③松风:指古乐府《风入松》曲,也可作歌声随风入松林解。 ③机:世俗的心机。
小题1:“美酒聊共挥”句中的“挥”改为“饮”好不好?为什么?(3分)
小题2:“我醉君复乐,陶然共忘机”,结合全诗分析,让诗人“醉”的原因除了酒,还有哪些?(4分)
小题3:说说这首诗的构思脉络。(3分)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古代诗歌阅读:阅读下面一首宋诗,完成8-9题。(11分)
秋日三首(其二)
高翥
庭草衔秋自短长,悲蛩传响答寒螿
豆花似解通邻好,引蔓殷勤远过墙。
[注]①高翥(zhǔ)(1170-1241)南宋诗人,字九万,号菊磵,余姚(今属浙江)人,游荡江湖,布衣终身。②蛩:蟋蟀。螿(jiāng):蝉。
小题1:本诗一开篇就抓住了对秋天的到来最敏感的小草来写,你认为哪个字最能写出秋天小草的神韵,为什么?(5分)
小题2:古人在谈到诗歌创作时曾说:“作诗不过情、景二端。”请从“景”和“情”的角度赏析这首诗歌的后两句。(6分)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回答后面问题。(10分)
中夜起望西园值月上
柳宗元
觉闻繁露坠,开户临西园。
寒月上东岭,泠泠疏竹根。
石泉远逾响,山鸟时一喧。
倚楹遂至旦,寂寞将何言。
注:这首五言古诗作于诗人贬谪永州之时。西园位于作者永州愚溪住宅以西。
小题1:简析这首诗颔联的意境。(3分)
小题2:联系本诗意境,分析“泉响”“鸟喧”采用了什么艺术手法?(3分)
小题3:结合全诗看,这首诗是如何写出诗人的“寂寞”的?(4分)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元代王冕的一首诗,回答问题(8分)               
白  梅
冰雪林中著此身,分歧桃李混芳尘。
猛然一夜芬芳发,散作乾坤万里春。
小题1:在这首诗中,作者塑造的主要形象是什么?突出了它的哪些特征?(4分)
小题2:作者运用了哪些写作手法?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4分)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一首宋词,完成后面的题目。(8分)
眼儿媚
石孝友
愁云淡淡雨潇潇,暮暮复朝朝。别来应是,眉峰翠减,腕玉香销。
 小轩独坐相思处,情绪好无聊。一丛萱草,数竿修竹,几叶芭蕉
【注】①萱草,又名谖草,谖就是忘的意思。《诗经·卫风·伯兮》:“焉得谖草,言树之背”。朱熹注曰:“谖草,令人忘忧。”②杜甫《佳人》:“天寒翠袖薄,日暮倚修竹。”③张说《戏草树》:“戏问芭蕉叶,何愁心不开。”
小题1:概括词中“萱草”“修竹”“芭蕉”三种意象的共同内涵。(2分)
小题2:简要分析这首词与李清照《声声慢》在用字方面有什么相同的特点?有什么表达效果?(6分)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

超级试练试题库

© 2017-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