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这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10分)戏答元珍欧阳修春风疑不到天涯①,二月山城未见花。残雪压枝犹有橘,冻雷②惊笋欲抽芽。夜闻归雁生乡思,病入新年感物华③。曾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10分)戏答元珍欧阳修春风疑不到天涯①,二月山城未见花。残雪压枝犹有橘,冻雷②惊笋欲抽芽。夜闻归雁生乡思,病入新年感物华③。曾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来源:不详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10分)
戏答元珍
欧阳修
春风疑不到天涯,二月山城未见花。残雪压枝犹有橘,冻雷惊笋欲抽芽。
夜闻归雁生乡思,病入新年感物华。曾是洛阳花下客,野芳虽晚不须嗟。
【注】①天涯:极边远的地方。当时诗人被贬官夷陵(今湖北宜昌市)。②冻雷:春天的雷声。③物华:自然美景。④诗人曾任西京(今洛阳)留守推官。
小题1:一、二两联写了山城夷陵的自然环境,请简要概括其特点。(2分)
                                                                              
小题2:第三联运用了什么抒情手法?请简要赏析。(4分)
                                                                         
小题3:关于这首诗的情感,有人认为体现了诗人豁达超脱的精神,有人则认为充满了无奈和凄凉。你的看法如何?请简要说明理由。(4分)
                                                                           
答案

小题1:严酷(恶劣、酷寒荒僻)而不失生机。
小题2:触景生情。(1分)诗人夜里听到归雁的鸣叫,一种思乡之情油然而生;他拖着病躯进入新年看到春景又至不由感慨一年时光又逝。作者因耳中所闻之声眼前所见之景的触发而不由生出一种思念家乡、时光易逝的感慨,从而表达出谪居僻地的沉痛之情。
小题3:示例一:我认为体现了豁达超脱的精神。虽然诗人被贬谪到荒僻之地,以抱病之躯而又无奈度过一年,但从颔联和尾联来看,作者仍不失积极的心态。颔联写景不失生机,尾联则直说自己曾经在洛阳欣赏过牡丹花,虽然夷陵的野花开放较晚,不如洛阳的牡丹花,但是也不必嗟叹。这就体现了诗人豁达的精神。示例二:我认为体现了诗人的无奈何凄凉之情。诗末两句诗人虽然是自我安慰,但却透露出极为矛盾的心情,表面上说他曾在洛阳做过留守推官,见过盛盖天下的洛阳名花名园,见不到此地晚开的野花也不须嗟叹了,但实际上却是故作豁达,充满着一种无奈和凄凉。而且这种无奈何凄凉是与前面思乡、时光易逝的感受一脉相承的。
解析

小题1:试题分析:一联写山城荒僻冷落;二联承前细写山城荒凉之景,写出残雪累累、寒雷殷殷中蕴孕的生机一片。所以,特点应是严酷(恶劣、酷寒荒僻)而不失生机。
点评:赏析诗歌中的景物特点,首先要立足诗歌内容,然后再结合诗中的文字,将画面描述出来,才能加以概括。
小题2:试题分析:第三联写作者多病之身在时光变迁、万物更迭中产生的客子之悲:夜晚听到归雁啼叫勾起我对故乡的思念,带着病进入新的一年面对春色有感而发。而这种思乡之情完全是因为听到了归雁的啼叫,这是很明显的触景生情。
点评:赏析诗歌的语言可以有很多角度,可以从修辞的角度,也可以从感情色彩的角度等等。该题所使用的抒情手法很明显,就是触景生情。
小题3:试题分析:欧阳修在这样一首普通的诗中表达了决不屈服的昂扬之志,道出了作者哲理性的人生思考。正是在这一点上,欧阳修的这首诗体现了宋诗注重理趣的革新特征。
点评:这是一道开放性试题,解答这一类的题,最好能知人论世,知道诗人的生平,什么时期是什么诗风,遭遇过什么事。但是如果这个诗人不是你所熟悉的,就应该结合诗文作答,诗人的思想感情和观点态度都是在诗歌当中体现出来的。只要明确自己的观点,言之成理即可。
举一反三
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回答以下问题。(6分)
桃花溪
张旭
隐隐飞桥隔野烟,石矶西畔问渔船:
桃花尽日随流水,洞在清溪何处边?
小题1:诗中向渔人的发问流露出了诗人怎样的情感?(3分)
                                                                      
小题2:你怎样辩证地看待诗人在诗中流露的这种情感?(3分)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一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七里香 
中国台湾 · 席慕容
  溪水急着要流向海洋
  浪潮却渴望重回土地
  在绿树白花的篱前
  曾那样轻易地挥手道别
  而沧桑的二十年后
  我们的魂魄却夜夜归来
  微风拂过时
  便化作满园的郁香
对这首诗的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3分)
A.诗人通过一组意象群,如溪水、海洋、浪潮、绿树、白花、篱、魂魄、园,为我们描摹出一幅多姿的图画,并给我们以丰富的想象空间与深远的意蕴享受。
B.“溪水急着要流向海洋”和“浪潮却渴望重回土地”形成鲜明的对比。“溪水流向海洋”是指老年人匆匆走向人生的归宿。“浪潮重回大地”是指心系故园,重回故园。以“溪水”、“浪潮”两句对比起兴,从中引出对人生的思考。
C.绿树、白花交相辉映,在“篱”前的年轻人岂知离愁别苦?诗人在此巧用“篱”与“离”之谐音,暗寓离别之意。少年轻离别,只是挥挥手,便头也不回地走了。走得匆匆,走得也洒脱。
D.直至沧桑历尽,魂魄归来,转眼已是廿年。白居易《长恨歌》有“悠悠生死别经年,魂魄不曾来入梦”之句,诗人此处用“魂魄”这一深具古典韵味之意象,有幽深的韵致,缠绵的情怀。一阵微风拂过,郁香满园,言有尽而意无穷。

题型:单选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两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杨柳枝词 (白居易)
一树春风千万枝,嫩于金色软于丝。
永丰①西角荒园里,尽日无人属阿谁?
杨花 (吴融)
不斗秾华②不占红,自飞晴野雪濛濛。
百花长恨风吹落,唯有杨花独爱风。
【注释】:①永丰:洛阳附近的一个地方。②秾华:盛开的花朵。
小题1:对这两首诗语句的解说,不恰当的一项是(    )(3分)
A.白诗第二句“软于丝”的意思是指柳条披垂时那种柔软如丝的姿态。
B.白诗三、四句写郊野荒园的柳树,尽管长势繁茂,婀娜多姿,却无人观赏。
C.吴诗第一句写杨柳不屑与春日百花争浓斗艳,自有一种品格。
D.吴诗第二句“雪濛濛”形容漫天飞雪,描写杨花比百花先开的情景。
小题2:对这两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3分)
A.两首诗都是前两句侧重描写杨柳的可爱风姿,后两句侧重议论、抒情。
B.同是写树,白诗运用正面描写,而吴诗则兼用衬托的手法。
C.白诗托物言志,写柳树独处荒园,无人观赏,抒发人才被埋没的感慨。
D.吴诗通过对杨花的赞美,塑造了一个不畏强暴、傲霜斗雪的英雄形象。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古代诗歌鉴赏。(8分)
最爱东山晴后雪①
[宋]杨万里
只知逐胜忽忘寒,小立春风夕照间
只爱东山晴后雪,软红光里涌银山
  [注]①本诗为《雪后晚睛,四山皆青,惟东山全白,赋<最爱东山晴后雪>二绝句》中的一 首
小题1:请简要分析这首诗中诗人的形象(4分)
小题2:请赏析“软红光里涌银山”中“软”、“涌”二字的妙处(4分)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8分)
浣溪沙
王安石
百亩中庭半是苔,门前白道水萦回。爱闲能有几人来?
小院回廊春寂寂,山桃溪杏两三栽,为谁零落为谁开?
王安石政治上受挫后归隐钟山,度过了生命中的最后十年,该词作于此期间。
小题1:请结合词的上片具体分析作者归隐后的境况。(3分)
小题2:“山桃溪杏两三栽,为谁零落为谁开?”与姜夔的“念桥边红药,年年知为谁生?”(《扬州慢》)有异曲同工之妙,请简要赏析。(5分)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

超级试练试题库

© 2017-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