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小题。龙潭夜坐明•王守仁①何处花香入夜清,石林茅屋隔溪声。幽人月出每孤往,栖鸟山空时一鸣。草露不辞芒屦湿,松风偏与葛衣轻。临流欲写猗兰②意,
题型:阅读题难度:简单来源:不详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小题。 龙潭夜坐 明•王守仁① 何处花香入夜清,石林茅屋隔溪声。幽人月出每孤往,栖鸟山空时一鸣。 草露不辞芒屦湿,松风偏与葛衣轻。临流欲写猗兰②意,江北江南无限情。 [注]①此诗作于王守仁由贬所龙场驿起任南京太仆寺少卿的次年游滁州之时。②猗兰:即《猗兰操》,琴曲名。传为孔子所作,说孔子自卫返鲁,见到隐谷之中,香兰独茂,与众草为伍,因而感伤自己生不逢时。 小题1:诗中描摹了龙潭夜怎样的景象?给予了诗人怎样的情感?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5分) 小题2:请从艺术手法的角度对本诗进行赏析。(6分) |
答案
小题1:诗中前三联着意描写夜里山中澄澈寂静的景象。(1分)通过描写夜色中清幽淡雅的花香、潺潺的溪水声、鸟儿的鸣叫声以及草上露水、松林之风,(2分)渲染了月夜的静谧氛围,凸显了诗人月下独行的落寞心境。(1分)结句诗人笔锋陡转,以“无限情”直接抒发了自己不因失意而消沉之情怀。(1分) 小题1:诗中运用了衬托、拟人、用典、综合运用多种感官描写等多种艺术手法。 ①衬托手法。首联以深夜在茅屋里听到溪声,反衬出山间的寂静。(或:颔联以人往的动态、鸟鸣之声衬空山之静。) ②拟人手法。颈联中的“不辞”“偏与”赋予“草露”“松风”人的情感,表达出与自然默契合一的快乐。 ③用典。尾联运用猗兰操一典,表达诗人感伤自己生不逢时的情感。 ④综合运用多种感官描写。嗅觉:夜色中清幽淡雅的花香;听觉:潺潺的溪水声、鸟儿的鸣叫声、松林之风;视觉:草上露水。 |
解析
小题1:首先答前三联描绘的景色总的特点和结合诗句的分析,再结合诗句以及注释答出自己不因失意而消沉之情怀。意思答对即可。 小题1:此题考查手法,手法有衬托、拟人、用典、综合运用多种感官描写等,指出手法1分,结合诗句分析1分,表达效果1分;答出两种手法即可得6分。意思答对即可。 |
举一反三
阅读下面这首元曲,完成小题。(7分) [双调]折桂令 九日① 张可久② 对青山强整乌纱,归雁横秋,倦客思家。翠袖殷勤,金杯错落,玉手琵琶。人老去西风白发;蝶愁来明日黄花。回首天涯,一抹斜阳,数点寒鸦。 【注】①九日:又称“重九”,即我国传统的重阳节。②张可久:字小山,庆元(今浙江鄞州)人。曾任典史等小吏,还做过昆山县的幕僚。一生怀才不遇,时官时隐,仕途上很不得意。平生好遨游,足迹遍江南各地。晚年居杭州。 小题1:这首曲子中最能表达作者感情的是哪一句?让作者产生这一感情的原因是什么?(4分) 小题2:请从情景关系的角度赏析“回首天涯,一抹斜阳,数点寒鸦”。(3分) |
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小题(7分) 卜算子 徐俯 天生百种愁,挂在斜阳树。绿叶阴阴占得春,草满莺啼处。 不见生尘步,空忆如簧语。柳外重重叠叠山,遮不断,愁来路。 小题1:词人为何而愁?哪两句最能体现词人的愁因。(3分) 小题2:简析画线句的表现手法。(4分) |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 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其二) 陆游 三万里河东入海,五千仞岳上摩天。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 小题1:请找出这首诗前两句中哪两个字用得好,并谈谈他们的表达效果。(4分) 小题2:这首诗丰富的感情蕴涵在景物与人物活动的描写之中,结合全诗,对此作简要分析。(6分) |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小题 高 荷 元稹 种藕百余根, 高荷才四叶。飐闪碧云扇, 团圆青玉叠。 亭亭自抬举,鼎鼎难藏擪①。不学着水荃②,一生长怗怗③。 [注释]①擪,音yè,按、压。 ②荃,一种水草。③怗,音tiē,安定,安宁。 小题1:①下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首联将藕与荷并写,“才”字感喟颇深,可见高荷难得。 | B.“飐闪”写风吹叶动之状,以“扇”喻荷叶,生动贴切。 | C.荷叶因风力的抬举而亭亭玉立,故而别有一番娇美风姿。 | D.荷虽有“圆”、“青”等特点,但作者强调的是其“高”。 | ②诗歌最后两句写了“荃”的哪些特点?这些特点与“荷”有什么关系?请简答。(4分) 小题2:某些事物往往因其所具有的特征而被人寄寓某种志趣或情感。请说明元稹笔下“高荷”有怎样的寄寓;并请你另举一物,根据其特征阐发其可以象征的志趣或可以寄托的情思。(不少于200字)(10分) |
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小题。 赋得暮雨送李曹 韦应物 楚江微雨里,建业暮钟时。 漠漠帆来重,冥冥鸟去迟。 海门深不见,浦树远含滋。 相送情无限,沾襟比散丝。 小题1:请简要分析首联的作用。(5分) 小题2:本诗的颔联与颈联写景富有特色,请加以分析。(6分) |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