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这首元曲,然后回答问题。(8分)折 桂 令 • 微 雪无 名 氏朔风寒吹下银沙,蠹①砌穿帘,拂柳惊鸦,轻若鹅毛,娇如柳絮,瘦似梨花。多应是怜贫困天教少洒

阅读下面这首元曲,然后回答问题。(8分)折 桂 令 • 微 雪无 名 氏朔风寒吹下银沙,蠹①砌穿帘,拂柳惊鸦,轻若鹅毛,娇如柳絮,瘦似梨花。多应是怜贫困天教少洒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来源:不详
阅读下面这首元曲,然后回答问题。(8分)
折 桂 令 • 微 雪
无 名 氏
朔风寒吹下银沙,蠹①砌穿帘,拂柳惊鸦,轻若鹅毛,娇如柳絮,瘦似梨花。
多应是怜贫困天教少洒,止不过庆丰年众与农家。数片琼葩,点缀槎丫。孟浩然容易寻梅,陶学士②不够烹茶。
注:①蠹:蛀虫;蛀蚀,损害。  ②陶学士:即陶谷,五代时名士。性好茶事,曾得党太尉(党进)姬,命掬雪水烹茶,并戏之曰:“党家应不识此?”姬曰:“彼粗人,安知此,但能于销金帐中,浅斟低唱,饮羊羔酒耳,哪有这种风味!”后“陶学士”遂为风雅之士的代名词。
小题1:作者善于从细微处表现下雪的情趣,请从这一角度赏析“蠹砌穿帘,拂柳惊鸦”。
                                                                       
小题2:这首元曲的下阕表达了 作者哪些思想感情?请作简要概括。
                                                                       
答案

小题1:(1)运用比喻、拟人,描写细小的雪粒撒落在台阶上,就好像蛀虫蛀蚀过一样;在寒冷的北风中,雪粒调皮地钻进屋帘。雪粒随风飘过柳枝,惊动了树上的乌鸦。作者从这些细微处描写下雪的情景,观察细致入微,描写生动细腻,表现了作者恬淡闲适的生活情趣。
小题2:①“多应是怜贫困天教少洒”中,有对贫苦百姓的怜悯与同情 ;
②“止不过庆丰年众与农家”中,有对农家丰收的喜悦(或渴 盼);           
③“数片琼葩,点缀槎丫”中,有对雪景的喜爱,表现出作者安贫守己的怡然自得。
④最后两句有对风雅之士的调侃,表现出作者高雅的闲情逸致。
解析

举一反三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8分)
浣溪沙
晏殊
小阁重帘有燕过,晚花红片落庭莎。曲阑干影入凉波。    一霎好风生翠幕,几回疏雨滴圆荷。酒醒人散得愁多。
①“酒醒人散得愁多”一句抒发了怎样的思想感情?请结合全词进行分析。4分
答:
②请从动静关系的角度分析这首词在写景方面的特色。(4分)
答:
题型:阅读题难度:简单|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下列各题(7分)
蜗牛(甲)  苏轼                    蜗牛(乙)  苏轼
中弱不胜触,外坚聊自郛。            腥涎不满壳,聊足以自濡。
升高不知疲,竟作粘壁枯。             升高不知回,竟作粘壁枯。
注:①郛,外城;这里用如动词,引申为“庇护”之意。
小题1:下列对这两首诗的解读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两首诗都写到蜗牛相同的习性和癖好——“升高”,也写到其相同的结果——“粘壁枯”。
B.甲诗抓住蜗牛内质柔弱、外有坚壳的特点来写,蜗牛就靠这层外壳保护自己。
C.乙诗突出蜗牛“腥涎”不多的特点,隐含着作者对它同情和怜悯的心态。
D.两首诗是诗人看到壁上高处枯死的蜗牛,睹物兴怀之作,寄寓着诗人对世态人情的感慨。
小题2:你认为诗人笔下“竟作粘壁枯”的蜗牛形象有何象征意义?就表达效果而言,你认为哪一首诗更好?请结合这两首诗作具体分析。(4分)
答:                                                                            
                                                                               
题型:阅读题难度:简单|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诗歌,回答下列各题。
卜算子
曹组
松竹翠萝寒,迟日江山暮。幽径无人独自芳,此恨凭谁诉?
似共梅花语,尚有寻芳侣。着意闻时不肯香,香在无心处。
小题1:这首宋词是咏空谷幽兰之词,作者为什么要写“松竹梅”这三个意象?(5分)
小题2:请简要分析“着意闻时不肯香,香在无心处”所蕴含的丰富情感。(6分)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一首宋诗,回答后面的问题。(7分)
阮郎归① 秦观
湘天风雨破寒初,深沉庭院虚。丽谯吹罢小单于,②迢迢清夜徂。
乡梦断,旅魂孤,峥嵘岁又除。衡阳犹有雁传书,郴阳和雁无。
注:①此词作于郴州贬所;②丽谯:壮美的高楼。《庄子·徐无鬼》:“君亦必无盛鹤列于丽谯之间”。晋郭象注:“丽谯,高楼也。”小单于,唐曲调名。此处借指角声。李益《听晓角》诗:“无数塞鸿飞主度,秋风卷入小单于。”
(1)词的上阙主要写景,营造了一个怎样的氛围?(3分)
(2)词的最后两句是怎样抒发感情的?请作简要分析。(4分)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古代诗歌阅读(11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列各题。
军城早秋
严武[注]
昨夜秋风入汉关,朔云边月满西山。
更催飞将追骄虏,莫遣沙场匹马还。
[注]严武(726-765):字季鹰,华阴(今属陕西)人。曾任成都尹、剑南节度使,广
德二年(764)秋率兵西征,击败吐蕃军队七万多人。
小题1:诗的前两句描绘了什么样的景象?有什么寓意?(5分)
小题2:诗的后两句表现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怀?请简要分析。(6分)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

超级试练试题库

© 2017-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