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这两首诗,完成下列各题。(8分)柳李商隐曾逐东风拂舞筵,乐游春苑①断肠天。如何肯到清秋日,已带斜阳又带蝉![注]①乐游春苑:指乐游苑,又称乐游原。长安东

阅读下面这两首诗,完成下列各题。(8分)柳李商隐曾逐东风拂舞筵,乐游春苑①断肠天。如何肯到清秋日,已带斜阳又带蝉![注]①乐游春苑:指乐游苑,又称乐游原。长安东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来源:不详
阅读下面这两首诗,完成下列各题。(8分)

李商隐
曾逐东风拂舞筵,乐游春苑①断肠天。
如何肯到清秋日,已带斜阳又带蝉!
[注]①乐游春苑:指乐游苑,又称乐游原。长安东南名胜。地势很高,可俯瞰长安全城,是当时士女节游赏之处。
咏柳
曾巩
乱条犹未变初黄,倚得东风势便狂。
解把飞花蒙日月,不知天地有清霜。
小题1:请简析两首诗“柳”的形象不同之处。(4分)
小题2:请简析这两首诗主要艺术手法的异同。(4分)
答案

小题1:李诗中的“柳”是诗人自我的写照,诗人青年时期朝气蓬勃,中老年备受打击。曾诗中“柳”是得势便张狂的小人的写照。
小题2:两诗艺术手法相同点:借物喻人、拟人、借喻。
不同点:李诗另外还运用了反问、对比、衬托、融情于景的手法。
解析
第一题是考查鉴赏诗歌的形象。读懂诗意是分析形象的基础,诗意读懂后,就会看出这两首诗都是咏物诗,其常用的手法一般有托物言志、借物喻人、借物喻理。而两首诗都用了借物喻人的手法,李商隐的诗是借不同季节的柳的经历,来比喻自己青年、中老年时期的命运。而曾巩的诗是借在东风相助之下,狂飘乱舞,铺天盖地,得志便猖狂的柳絮形象来讽刺社会上那些得志便猖狂的势利小人。
第二题是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熟悉常用的表达技巧是前提,然后读懂诗意,抓住关键词句分析,就不难分析出这两首诗所用的手法,然后比较异同就简单了。
举一反三
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
始闻秋风
刘禹锡
昔看黄菊与君别,今听玄蝉我却回。
五夜飕飗枕前觉,一年颜状镜中来。
马思边草拳毛动,雕眄青云睡眼开。
天地肃清堪四望,为君扶病上高台。
注:刘禹锡(772-842)因参加王叔文变法,反对宦官和藩镇割据势力,失败后被贬为朗州司马,迁连州刺史,但却永不放弃自己的追求,晚年写下这首《始闻秋风》。
小题1:全诗是怎样写秋风的?请简要分析。(4分)
                                                                            
                                                                            
                                                                            
小题2:赏析颈联“动”“开”二字,说说其中蕴藏着诗人怎样的情怀?(4分)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诗歌,然后回答问题。(6分)
别紫云
陈维崧(淸)
二度牵衣送我行,并州才唱泪纵横。
生憎一片江南月,不是离筵不肯明。
(1)首句有一细节特别有表现力,请简析之。(2分)
答:                                                                   
(2)古代诗话中有一种说法叫“无理而妙”,意思是无理之语,实则更真切地表达了作者心中真挚的情感。请谈谈“无理而妙”在本诗中的运用。(4分)
 答: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一首清词,完成①一②题(8分)
蝶恋花
纳兰性德
又到绿杨曾折处,不语垂鞭,踏遍清秋路。衰草连天无意绪,雁声远向萧关去。
不恨天涯行役苦,只恨西风,吹梦成今古。明日客程还几许,沾衣况是新寒雨。
小题1: 前三句借助刻画诗人形象来抒发感情。作者刻画了怎样的形象?抒发了什么感情?请结合诗句具体分析。(4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题2: 简要分析“不恨天涯行役苦,只恨西风,吹梦成今古”句是如何表达作者思想感情的。(4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一)诗歌阅读(9分)
阅读下首诗歌完成下列各题
喜见外弟又言别
李益
十年离乱后,长大①相逢。
问姓惊初见,②名忆旧容。
别③沧海事,④罢暮天钟。
明日巴陵道,秋山又几重。
小题1:在这首诗的方框格内选填相应的词语,其中最佳的一组是(   )
A.①才     ②称    ③离     ④语
B.①才     ②道    ③后     ④言
C.①又     ②寻    ③离     ④言
D.①一     ②称    ③来     ④语
小题2:对这首诗字句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外弟”即表弟。诗题点明了诗的内容是写与表弟久别重逢又匆匆话别的情景。
B.“惊初见”是说他们乍一见面,似曾相识,不免惊讶,即问“贵姓”。
C.“沧海事”用典,借指世事变化很大,暗含离乱之恨。
D.“秋山”一词点明了时令,也借秋高气爽表现了诗人见到表弟的喜悦之情。
小题3: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这一首五言律诗,韵律和谐,对仗工整。
B.第三联正面描写久别重逢情景,写出了由不识到相认、相忆的传神细节。
C.第三联与首句照应,写两人各叙分别后的情状,表现出了兄弟情深。
D.本诗采用浓墨重彩、层层渲染的手法,再现了社会动乱中人生聚散的一幕,有相当的感染力。

题型:阅读题难度:简单|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7分)
送魏万之京
李颀
朝闻游子唱离歌,昨夜微霜初度河。
鸿雁不堪愁里听,云山况是客中过。
关城曙色催寒近,御苑砧声向晚多。
莫是长安行乐处,空令岁月易蹉跎。
(1)“微霜初渡”“树色催寒”两个意象历来为人称道,请分析其艺术手法和表达效果。(4分)
(2)尾联用什么艺术手法表达出怎样的思想内容?(3分)
题型:阅读题难度:简单| 查看答案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

超级试练试题库

© 2017-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