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7分)鹊桥仙 夜闻杜鹃陆游茅檐人静,蓬窗灯昏,春晚连江风雨。林莺巢燕总无声,但日日夜啼杜鹃。催成清泪,惊残①孤梦,又拣深枝飞去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7分)鹊桥仙 夜闻杜鹃陆游茅檐人静,蓬窗灯昏,春晚连江风雨。林莺巢燕总无声,但日日夜啼杜鹃。催成清泪,惊残①孤梦,又拣深枝飞去

题型:阅读题难度:简单来源:不详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7分)
鹊桥仙 夜闻杜鹃
陆游
茅檐人静,蓬窗灯昏,春晚连江风雨。林莺巢燕总无声,但日日夜啼杜鹃。
催成清泪,惊残①孤梦,又拣深枝飞去。故山②犹自不堪听,况半世飘然羁旅?
注:宋孝宗乾道八年(1172)初,陆游在南郑(今陕西省)做四川宣抚使王炎的幕僚,积极参加抗金斗争,战绩显著。正当前线节节胜利,即将收复长安之际,王炎调往都城临安枢密院,陆游也被调任成都府路安抚司参议官,离开抗战前线。此作是他到成都之后所写,是“借物寓言”之作。 注:①惊残:惊醒。②故山:家乡。
(1)“茅檐人静,蓬床灯昏,春晚连江风雨”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有什么作用?(4分)
(2)“故山犹自不堪听,况半世飘然羁旅?”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3分)
答案
(1)借景抒情。这三句通过对简陋寓所和阴雨天气的描写,突出了客居的萧条、冷落和风雨之夜的凄凉,借哀景抒哀情,为下面写闻鹃渲染环境气氛。
(2)对家乡的思念、对岁月蹉跎的感慨和对一心***敌却报国无门的愤懑。
解析
第一点4分,第二点3分。
举一反三
阅读陆游的《鹊桥仙·夜闻杜鹃》,完成后面两题。(8分)
鹊桥仙·夜闻杜鹃
陆游
茅檐人静,篷窗灯暗,春晚连江风雨。林莺巢燕总无声,但月夜、常啼杜宇。
催成清泪,惊残孤梦,又拣深枝飞去。故山独自不堪听,况半世、飘然羁旅。
【注】①此诗的创作背景:宋孝宗时,陆游在南郑(今陕西省)做四川宣抚使王炎的幕僚,积极参加抗金斗争,战绩显著。正当前线节节胜利,即将收复长安之际,王炎调往都城临安枢密院,陆游也被调任成都府路安抚司参军,离开抗战前线。
(1)词的上阕描绘了一种怎样的景象?(4分)
                                                                        
                                                                                
(2)这首词采用了怎样的艺术手法?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4分)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唐诗,然后回答第14题。(8分)
山   中
 王勃
长江悲已滞, 万里念将归。
况属高风晚, 山山黄叶飞。
【注释】①已滞:谓羁留甚久,悲于长江,故江水也因之而不畅。
②高风:指秋风。    ③晚,指晚秋。
⑴从一、二句中的哪两个字,可以看出诗人怎样的感情?(4分)
答:   、   
                                         
⑵三、四句的写景有何作用?(4分)
答:                                        
                                         
题型:阅读题难度:简单|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诗歌,然后回答问题。(8分)
老   鸦
胡 适
(一)
我大清早起,
站在人家屋角上哑哑的啼
人家讨嫌我,说我不吉利;──
我不能呢呢喃喃讨人家的欢喜!
(二)
天寒风紧,无枝可栖。
我整日里飞去飞回,整日里又寒又饥。──
我不能带着鞘儿,翁翁央央的替人家飞;
也不能叫人家系在竹竿头,赚一把黄小米!
【注】胡适,“五四”新文化运动主将和倡导者。
小题1:诗中的“乌鸦”具有什么特点?作者借乌鸦寄寓了什么情感和态度?
题型:阅读题难度:简单|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诗歌,选出对诗歌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篱笆那边
[美·狄金森]
篱笆那边/有草莓一棵/我知道,如果我愿意/我可以爬过/草莓,真甜!
可是,脏了围裙/上帝一定要骂我!/ 哦,亲爱的,我猜,如果他也是个孩子/他也会爬过去,如果,他能爬过!
A.这首诗形式短小,语言简朴,但又给人无限的遐想。
B.诗的结尾意味深长,无疑是对“上帝”调侃。
C.诗借孩子的口吻写,既充满童趣,又富有哲理。
D.此诗主旨在于反映人们在追求美好事物过程中的艰辛。

题型:单选题难度:简单| 查看答案
对下面这首诗理解与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欢   乐     
何其芳
告诉我,欢乐是什么颜色?/像白鸽的羽翅?鹦鹉的红嘴?/欢乐是什么声音?像一声芦笛?/还是从簌簌的松声到潺潺的流水?
是不是可握住的,如温情的手?/可看见的,如亮着爱怜的眼光?/会不会使心灵微微地颤抖,/或者静静地流泪,如同悲伤?
欢乐是怎样来的?从什么地方?/萤火虫一样飞在朦胧的树阴?/香气一样散自蔷薇的花瓣上?/它来时脚上响不响着铃声?/对于欢乐我的心是盲人的目/但它是不是可爱的,如我的忧郁?
A.这是一首柔美的小诗,其最大特色是:诗人用通感的手法,借助各种感官知觉,以具体的比喻意象,呈现了自己对欢乐这一高度抽象情感的层层体验。
B.第一节,诗人借助听觉和色彩视觉,将欢乐的深层美及其深层体验呈现在读者面前。欢乐是赏心悦目、心旷神怡、轻松明丽的一种心象景观。
C.第二节,诗人则调用触觉和视觉,敏锐地抓住欢乐沁人心脾、暖人身心地表层审美特质及其体验。欢乐是一份能够使心灵“微微颤抖”的慰藉、关怀和呵护。
D.第三节,诗人将动态的视觉、嗅觉和听觉,交替使用,勾勒出欢乐如水中花、雾中月的飘忽不定,把自己从欢乐的沉思冥想中突然拉回铁一般冷酷的现实,暗示了现实中没有乐土以及诗人内心的忧郁、孤独和彷徨。

题型:单选题难度:简单| 查看答案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

超级试练试题库

© 2017-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