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两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秋词二首  刘禹锡(一)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晴空一鹤排云上;便领诗情到碧霄。(二)山明水净夜来霜,数树深红出浅黄。试

阅读下面两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秋词二首  刘禹锡(一)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晴空一鹤排云上;便领诗情到碧霄。(二)山明水净夜来霜,数树深红出浅黄。试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来源:不详

阅读下面两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秋词二首  刘禹锡
(一)
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晴空一鹤排云上;便领诗情到碧霄。
(二)
山明水净夜来霜,数树深红出浅黄。试上高楼清入骨,岂如春色嗾①人狂。
注 ①嗾,指使狗时发出的声音。
1.这两首诗都描写了秋天,但各有侧重,请从思想内容上找出它们的不同之处。
2.这两首诗都提到了春天,那么,作者对“春”的感情评价和“春”的作用是否一致?为什么?
答案
1.前诗侧重描写了秋天的天气和活力,从而鼓舞人们要振奋精神,顽强奋斗;后诗咏叹秋天令人敬肃的色彩,从而唤醒人们要情操清白,意志坚定。
(1)不一致。前诗并没有否定春的生气和活力,并且用来正衬秋的生气和活力;后诗否定了繁华浓艳、教人轻浮若狂的春色,诗中用来反衬秋色的清净高雅。
解析
这两首《秋词》主题相同,但各写一面,既可独立成章,又是互为补充;其一赞秋气,其二咏秋色。气以励志,色以冶情。所以赞秋气以美志向高尚,咏秋色以颂情操清白;本题设题点正在‘秋气”“秋色”处,考查学生对不同之处的鉴赏。
第二问,对春的情感,可从“胜”和“嗾人狂”处领悟。从词语色彩上即可看出第二首诗对春色的否定。
举一反三

阅读诗人臧克家在1932年写的《老马》一诗,分析老马的性格特征,说说老马形象的象征意义。(6分)
总得叫大车装个够,
它横竖不说一句话,
背上的压力往肉里扣,
它把头沉重地垂下 !
这刻不知道下刻的命,
它有泪只往心里咽,
眼里飘来一道鞭影,
它抬起头来望望前面。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诗人艾青在1938年写的《我爱这土地》一诗,完成1—3题。
假如我是一只鸟,
我也应该用嘶哑的喉咙歌唱:
这被暴风雨所打击看的土地,
这永远汹涌着我们的悲愤的河流,
这无止息地吹刮着的激怒的风,
和那来自林间的无比温柔的黎明……
——然后我死了,
连羽毛也腐烂在土地里面。
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合泪水?
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
1、诗人为什么用“嘶哑”来形容鸟儿的歌喉?(2分)
                                                                             
2、分析诗中“土地”“河流”“风”“黎明”一组意象的内涵。(2分)
                                                                             
3、诗句“然后我死了,连羽毛也腐烂在土地里面”,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2分)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诗人臧克家在1956年写的《海》一诗,完成1—3题。(6分)
海   臧克家
从碧澄澄的天空,  摸着潮湿的衣角,
看到了你的颜色;  触到了你的体温;
从一阵阵的清风,  深夜醒来。
嗅到了你的气息;  耳边传来了你有力的呼吸。
1、诗人是如何描写自己对大海的感受的?(2分)
                                                                             
2、本诗描写大海的顺序是什么?(2分)
                                                                              
3、诗人是如何向我们展示大海形象的?(2分)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1—3题。(6分)
    金黄的稻束
       郑敏
  金黄的稻束站在
  割过的秋天的田里,
  我想起无数个疲倦的母亲,
  黄昏路上我看见那皱了的美丽的脸,
  收获日的满月在
  高耸的树巅上,
  暮色里,远山
  围着我们的心边,
  没有一个雕像能比这更静默。
  肩荷着那伟大的疲倦,你们
  在这伸向远远的一片
  秋天的田里低首沉思,
  静默。静默。历史也不过是
  脚下一条流去的小河,
  而你们,站在那儿,
  将成为人类的一个思想。
1、本诗的“诗眼”是哪一句?表达了什么主题?(2分)
                                                                             
2、“金黄的稻束” 并未引起收获日的快慰和满足,作者反而让人们看到了“疲倦”,听到了“静默”,为什么?(2分)
                                                                                
3、“黄昏路上我看见那皱了的美丽的脸”,诗人为什么把“皱”与“美丽”并列?(2分)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这首词,然后回答问题。(6分)
望江南     
温庭筠
梳洗罢,独倚望江楼。过尽千帆皆不是,斜晖脉脉水悠悠。 肠断白萍洲。
(1)词中刻画了一个怎样的艺术形象?(2分)
(2)“过尽千帆皆不是,斜晖脉脉水悠悠”是如何表达词中主人公心情的,请结合诗句作简要分析。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

超级试练试题库

© 2017-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