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潘阆写的这首宋词《酒泉子》和南宋词人周密《闻鹊喜·吴山观潮》中写涨潮的句子,然后回答问题。《 酒泉子》潘阆忆现潮,满郭(1)人争江上望,来疑沧海尽成空,

阅读下面潘阆写的这首宋词《酒泉子》和南宋词人周密《闻鹊喜·吴山观潮》中写涨潮的句子,然后回答问题。《 酒泉子》潘阆忆现潮,满郭(1)人争江上望,来疑沧海尽成空,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来源:不详
阅读下面潘阆写的这首宋词《酒泉子》和南宋词人周密《闻鹊喜·吴山观潮》中写涨潮的句子,然后回答问题。
《 酒泉子》潘阆
忆现潮,满郭(1)人争江上望,来疑沧海尽成空,万面鼓声中。 弄潮儿向涛头立,手把红旗旗不湿。别来几(2)向梦中看,梦觉尚心寒。
注释:(1)郭:外城。(2)几:几回。)
《闻鹊喜·吴山观潮》周密
海水天碧,染就一江秋色。鳌(1)戴(2)雪山龙起蛰(3),快风吹海立。数点烟鬟青滴,一杼霞绡红湿,白鸟明边帆影直,隔江闻夜笛。
注释:(1)鳌:传说中海中的神龟。(2)戴:头顶着。(3)蛰:动物冬眠、蛰伏。)
试与潘词中画线的句子作比较,说明你更喜欢哪首词的描写,为什么?
答案

周密连用三个比喻,将“潮”喻为神龟背负雪山,蛰龙从海底惊起,飓风将海水吹得竖立,虽写出惊人气势,但虚拟的物象难以让读者感受到。 而潘阆能从观潮人的心理感受中写出沧海仿佛要倒空的气势,而且伴之以“万面鼓声”似的轰鸣,令观者为气势、为声威所慑服,夸张而不失实,形象鲜明具体而真实可感,较之周词要超出许多。(可不拘泥于此,考生无论喜欢哪个,只要讲清理由,说出各自的特点,均可得满分——意在倡导“个性化阅读”)
解析

举一反三
对该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登幽州台歌
陈子昂
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A.前两句俯仰古今,写出时间绵长,抒发了作者知己难遇,生不逢时之感。
B.第三句写作者登楼远眺,只见茫茫宇宙,空间辽阔,与第一句、第二句相连,向人们展示了一幅苍茫广阔的图景,为后文情感的抒发做好了铺垫。
C.最后一句直抒胸臆,“独”与绵长的时间、辽阔的空间相对比,烘托出了苍凉悲壮的气氛,抒发了作者的孤独悲伤之情。
D.全诗句式长短参差,前两句音节舒缓,传达了生不逢时、抑郁不平之气;后两句音节急促,表现了作者无可奈何的神态。
全诗所表现的诗人的情感与情绪是——————————————————————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对该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秋浦歌
李白
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不知明镜里,何处得秋霜。
A.首句忽发奇想,破空而来,似大潮平地涌起,令人在意想不到的惊奇中产生了继续阅读的强烈欲望。
B.第二句落在“愁”字上,点明“三千长”的白发是因愁而生,因愁而长。
C.第四句以“秋霜”代白发,带有忧伤憔悴的感情色彩,“得”字显现出诗人受到排挤压抑之后的不平之气。
D.诗人运用夸张和比喻的手法写愁,着力渲染了久积于心的怨愤和抑郁,用现实主义的手法描写了自己当时的真实处境。
诗歌以“白发”开篇,好处是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1-3题。
玉阶怨
谢  朓
夕殿下珠帘,流萤飞复息。    
长夜缝罗衣,思君此何极!
玉阶怨
李  白
玉阶生白露,夜久侵罗袜。    
却下水晶帘,玲珑望秋月。
1.谢诗首二句“夕殿下珠帘,流萤飞复息”,描绘了一幅                的景色,“流萤飞复息”运用的是                的表现手法。李诗首二句“玉阶生白露,夜久侵罗袜”,是写            的情景,其妙处是                          。
2.这两首诗都有“下帘”的动作描写,其含义是否相同?为什么?
3.试从写景、叙事、抒情、写法等方面,对这两首诗进行比较赏析。(可全面谈,也可侧重一两个方面谈)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两首赠别诗,完成1-2题。
劳劳亭
李  白
天下伤心处,劳劳送客亭。    
春风知别苦,不遣柳条青。
离亭赋得折杨柳
李商隐
暂凭尊酒道无谬①,莫损愁眉与细腰。    
人世死前惟有别,春风争拟惜长条。
[注]①谬(liao):依赖。
1.试说明这两首赠别诗在选材和内容上的相同之处。
2.请分析比较这两首诗在写法上各有什么特色。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一首宋词,完成1—3题。
浪淘沙令
王安石
伊吕①两衰翁山,历遍穷通。一为钓叟一耕佣。若使当时身不遇,老了英雄。
汤武偶相逢,风虎云龙②。兴王只在笑谈中。直至如今千载后,谁与争功!
[注]①伊吕:指辅佐汤王灭了夏桀的伊尹和辅佐武王灭了殷纣的吕尚(字子牙,号太公)。②风虎云龙:《易·乾·文言》:“云从龙,风从虎,圣人作而万物睹。”意思是说,云跟随着龙出现,风跟着虎出现,人世间如果出现了圣明的君主,那么,国家和社会就会昌盛繁荣起来。
1.“历遍穷通”是什么意思?“一为钓叟一耕佣”表明什么?
2.“汤武偶相逢”说的是谁与谁相逢?“兴王只在笑谈中”一句是什么意思?
3.这首词是咏史之作,但又不是单纯的咏史,为什么?请联系蕴含在词中的作者的思想感情作简要说明。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

超级试练试题库

© 2017-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