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这首诗歌,然后回答问题。(6分)送柴侍御王昌龄流水通波接武冈,送君不觉有离伤。青山一道同云雨,明月何曾是两乡。送魏二王昌龄醉别江楼橘柚香,江风引雨入舟凉

阅读下面这首诗歌,然后回答问题。(6分)送柴侍御王昌龄流水通波接武冈,送君不觉有离伤。青山一道同云雨,明月何曾是两乡。送魏二王昌龄醉别江楼橘柚香,江风引雨入舟凉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来源:不详
阅读下面这首诗歌,然后回答问题。(6分)
送柴侍御
王昌龄
流水通波接武冈,送君不觉有离伤。
青山一道同云雨,明月何曾是两乡。
送魏二
王昌龄
醉别江楼橘柚香,江风引雨入舟凉。
忆君遥在潇湘月,愁听清猿梦里长。
(1)有人认为“江风引雨入舟凉”中的“凉”字用得绝妙,你同意吗?为什么?(2分)
答:                                                     
(2)两首诗的表现手法有相同之处,请从“实”与“虚”的角度,任选一首进行鉴赏。(4分)
答:                                                    
答案
(1)同意。送友人上船时,正是橘柚飘香的秋天,面对江风、冷雨,一个“凉”字,写出了身体上感觉到的逼人凉意,更透露出离别时的心理感受。“凉”字正是情景交融的结合点,表现了诗人送别友人时的伤感。
(2)示例一:《送柴侍御》开头两句是实写送别的所见所感,后两句用丰富的想象,虚写别后的情景,化“远”为“近”,使“两乡”为“一乡”,它蕴涵的是人分两地、情同一心的深情厚谊。
示例二:《送魏二》开头两句是实写送别的情景,后两句行人虚构了一个凄清的境界:在不久的将来,朋友夜泊在潇湘之上,那时,一轮孤月高照,两岸的猿啼一声一声闯入梦境令他在梦中也摆脱不了愁绪。诗人通过想象友人的旅夜孤寂更好地烘托了送别的伤感之情。
解析

举一反三
阅读下面唐诗,然后回答问题(10分)
贫交行
杜甫
翻手为云覆手雨,纷纷轻薄何须数。
君不见管鲍贫交时,此道今人弃如土。
(1)首联“翻手为云覆手雨,纷纷轻薄何须数”是有名的诗句,描写了当时什么样的世态,表达诗人什么感情?
(2)本事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有什么作用?      
题型:阅读题难度:简单|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
              孤鹤思太清
朱熹
          孤鹤悲秋晚,凌风绝太清①。
一为栖苑客,空有叫群声。
矢矫千年质②,飘摇万里情。
九皋③无枉路,从遣碧云生。
注:朱熹: 南宋著名思想家。祖籍安徽徽州婺源(今属江西)。
①太清:天空。②千年质:古代以鹤为长寿的仙禽,故此称千年质。③九皋:深远的水泽地。
(1) 简析“空有叫群声”中“空”字的妙处。(4分)
答:                                           
(2) 这首诗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孤鹤”的形象寄托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4分)
答:                      
题型:阅读题难度:简单|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这首古诗,然后回答问题 (6分)
归自南阳
李昌祺
去日犹秋暑,归时已冷霜。
江山非故土,人物是他乡。
老态随年出,离愁共路长。
埃尘如见恋,到处扑衣裳。
(1)从思乡的角度看,这首诗写了几层意思?请概括。(4分)
答:                                                                         
(2)诗的尾联富有艺术感染力,请简要赏析。(2分)
答: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两首诗,然后回答问题。(6分)
海棠 (宋)苏轼                            惜牡丹花 (唐)白居易
东风袅袅泛崇光,香雾空蒙月转廊。    惆怅阶前红牡丹,晚来唯有两枝残。                        
只恐夜深花睡去,故烧高烛照红妆。    明朝风起应吹尽,夜惜衰红把火看。
[注]崇光:美艳的光彩。
(1)苏轼《海棠》诗的前二句描写了海棠花的哪些特点?后二句抒写情感时使用了什么手法?(4分)
(2)苏轼的《海棠》与白居易的《惜牡丹花》同样写夜里赏花,二者所抒发的感情有何不同? (2分)
题型:阅读题难度:简单| 查看答案
阅读下文,完成1~4题。
看万山红遍,
层林尽染;
漫江碧透,
百舸争流。
鹰击长空,
鱼翔浅底,
万类霜天竞自由。
1.“漫江”的意思是___________
“霜天”即___________
2.总领下文的一个词是___________
3.这段文字描写的具体景物有哪些?
4.这段文字的中心句是哪个?


题型:阅读题难度:简单| 查看答案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

超级试练试题库

© 2017-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