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一首词,然后回答问题。(6分)踏 莎 行      欧阳修候馆梅残,溪桥柳细,草薰风暖摇征辔。离愁渐远渐无穷,迢迢不断如春水。寸寸柔肠,盈盈粉泪,楼高莫

阅读下面一首词,然后回答问题。(6分)踏 莎 行      欧阳修候馆梅残,溪桥柳细,草薰风暖摇征辔。离愁渐远渐无穷,迢迢不断如春水。寸寸柔肠,盈盈粉泪,楼高莫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来源:不详
阅读下面一首词,然后回答问题。(6分)
踏 莎 行      欧阳修
候馆梅残,溪桥柳细,草薰风暖摇征辔。离愁渐远渐无穷,迢迢不断如春水。
寸寸柔肠,盈盈粉泪,楼高莫近危阑倚。平芜近处是青山,行人更在青山外。
⑴这首词表现了什么人的什么情感?(3分)
⑵文字以少胜多,用一字而神态毕现,境界全出,叫炼字;使思想出众,句意警人,叫炼意。古人评诗,有“炼字不如炼意”的说法。请选出词中炼字或炼意的一个例子并作简析。(3分)
答案
⑴远行客子的思乡之情。(“远行客子”1分,写“离人”“行人”“旅人”均可,“思乡”2分,共3分)
⑵①“候馆梅残,溪桥柳细”中的“残”“细”可谓炼字精品,既写出了时令特点,又把满眼春光写得凄楚动人。②“离愁渐远渐无穷,迢迢不断如春水”,用比喻手法把抽象的感情变成了具体的形象,让人更容易感受到行人因路程加长、时间变久而产生的离愁;③“寸寸柔肠,盈盈粉泪”,用叠字渲染出女性居者对男性行者的思念之深,离愁无限;④“平芜近处是春山,行人更在春山外”,用对比、衬托手法,写出春山已远,而行人更在春山之外,将情景融为一体,景在想象中扩大了范围,情也在想象中增加了容量,层层深入,增加了情感的震撼力量。(找对句子给1分,分析出了句子的作用给2分,共3分)
解析

(1)词作上片行文,一扬一抑。先是将春色饱满地描写一番,让人觉得春光实在明媚可爱,然后笔锋一转,折入旅人的怀乡之情,把离情浓愁加以夸张,加以渲染,形成强烈的激射。下片写行者自己感到离愁之无穷无尽,于是推想到楼上的思妇了。不管上片、下片的角度怎么转换,词作的情感是一致的,就是抒发了游子的离愁(行人的离愁),在审题和阅读时,注意抓住关键词就好解决了,上片中“离愁渐远渐无穷”当是审题核心句。
(2)首先搞清炼字的一般规律,多为动词、形容词、副词,也有极少的数词。炼意则注重新颖、形象、奇特、无理而妙等等。按照这样的规律去分析词作,方向就明确了,范围也缩小了。关于炼字题的答题技巧,抓住四点:一、释词语意义,二、析艺术手法,三、谈表达效果,四、解蕴含感情,炼意也可以参照以上答法。“候馆梅残,溪桥柳细”中的“残”“细”二字,意思是凋残的、稀疏而细长的,两句话的意思是“旅舍旁的梅花已经开过了,只剩下几朵残英,溪桥边的柳树刚抽出细嫩的枝叶。”作者抓住冬末春初时分梅花和柳枝的特点着这两个字,非常巧妙的交代了时令。同时,柳、梅则使人联想到分离。“迢迢不断如春水”一句化用前人妙句如同己出。将抽象离愁具象化。并与身边的环境吻合,显得自然贴切,毫无雕镂之痕。
举一反三
阅读下边一首诗,完成(1)—(2)题。
画眉鸟        欧阳修
百啭千声随意移,山花红紫树高低。始知锁向金笼听,不及林间自在啼。
(1)这首诗写了几种画眉鸟?是怎样写画眉鸟的?
(2)作者写画眉鸟,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一首诗,回答(1)、(2)题。(6分)
春 兴       (唐)武元衡
杨柳阴阴细雨晴,残花落尽见流莺。春风一夜吹乡梦,又逐春风到洛城。
注:武元衡,中唐诗人,洛阳人。
(1)对这首诗歌鉴赏不正确的两项是 (   )(   )
A.这首诗是一首七绝,前两句写景,触景生情,后两句借梦抒情。
B.诗题为“春兴”,通过对“柳”“雨”“花”“风”的描写构成了一幅早春图景。
C.诗中“残花落尽见流莺”,诗人从视觉角度写,却使人如闻莺语,与白居易诗中“莺语花底滑”具有异曲同工之妙。
D.全诗以“春”贯穿始终,构思巧妙。
(2)诗的后两名既写惜春之情,又有思乡之意,请分析其写作特点。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下边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6分)
瀑 布           李 忱
千岩万壑不辞劳,远看方知出处高。溪涧岂能留得住,终归大海作波涛。
简要分析诗中塑造的“瀑布”这一艺术形象。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一首诗,回答问题
饮酒             陶渊明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仔细阅读“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回答下列问题:
(1) 前二句诗刻画了诗人自己的形象,请你说一说这是一个怎样的形象。“采菊”这一动作中包含着诗人怎样的志趣?
(2) 把“悠然见南山”的“见”字改这“看”“望”等字,表达效果是不是一样?这什么作者要这样写?
(3)联系以前学过的知识,说说后二句景物描写的含义。这种描写与前二句的人物描写有什么联系?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读下面的诗,完成后面的题目。
归田园居(之三)      陶渊明
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
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
(1) 这首诗写了什么内容?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

超级试练试题库

© 2017-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