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后面的题目。临江仙苏轼夜饮东坡醒复醉,归来仿佛三更。家童鼻息已雷鸣。敲门都不应,倚杖听江声。 长恨此身非我有,何时忘却营营?夜阑风静縠纹平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后面的题目。临江仙苏轼夜饮东坡醒复醉,归来仿佛三更。家童鼻息已雷鸣。敲门都不应,倚杖听江声。 长恨此身非我有,何时忘却营营?夜阑风静縠纹平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来源:四川省月考题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后面的题目。临江仙
苏轼
夜饮东坡醒复醉,归来仿佛三更。家童鼻息已雷鸣。敲门都不应,倚杖听江声。
 长恨此身非我有,何时忘却营营?夜阑风静縠纹平。小舟从此逝,江海寄馀生。
(1)“长恨此身非我有,何时忘却营营”表达了作者怎样的心境?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有人说“夜阑风静縠纹平”表面上看来只是一般的写景句子,其实却是作者主观世界和客观世界相契合的产物(即情景相融)。请作简要赏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此句着眼于一个“恨”字,抒发了词人历尽宦海浮沉之后对世事纷扰的怀疑、厌倦以及无法解脱而又渴求解脱的人生困惑与感伤。(2)这一句描写的是深夜江上风平浪静的情景,此时的作者心与景会,神与物游,为如此静谧美好的大自然所陶醉。于是,他情不自禁地产生脱离世事困扰,寄情自然,实现精神解放(心灵自由)的遐想。眼前之景其实象征着作者所追求的那个宁静、安谧、自由的理想境界。(意对即可)
举一反三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问 题。金陵城西楼月下吟
李白
金陵夜寂凉风发,独上高楼望吴越。
白云映水摇空城,白露垂珠滴秋月。
月下沉吟久不归,古来相接眼中稀。
解道“澄江净如练”,令人长忆谢玄晖
[注]①相接:相交,精神相通。②谢玄晖,即谢朓,南朝著名诗人,曾任过地方官和京官,后被诬陷,下狱死。谢朓在被排挤出京离开金陵时,曾写有《晚登三山还望京邑》,“澄江浄如练”就是此诗中的一句。
1.第三句中的“摇”字有什么表达效果?请结合诗句简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结合尾联内容,简析诗人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这首明诗,然后回答题目。经故内
【明】贝琼
山中玉殿尽苍苔,天子蒙尘岂复回。
地脉不从沧海断,潮声犹上浙东来。
百年禁树知谁惜,三月宫花尚自开。
此日登临解题赋,白头庾信不胜哀。
      【注】贝琼(1314~1379)初名阙,字廷臣,别号清江。约生于元成宗大德初,卒于明太祖洪武十二年,年八十余岁。此诗作于元末,当是经过南宋朝廷的故宫遗址所作。
1.结合诗词鉴赏相关知识,分析本诗中间两联在写景方面的特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本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请结合全诗加以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古诗,按要求回答下面问题。登快阁
北宋  黄庭坚
痴儿了却公家事,快阁东西倚晚晴。
落木千山天远大,澄江一道月分明。
朱弦已为佳人绝,青眼聊因美酒横。
万里归船弄长笛,此心吾与白鸥盟。
注:①宋神宗元丰五年(1082),黄庭坚当时在吉州太和县任上,公事之余,诗人常到"澄江之上,以江山广远,景物清华得名"的快阁览胜。这一首著名的七律就是写登临时的所见所感。②《吕氏春秋?本味》:“钟子期死,伯牙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琴,以为世无足复为鼓琴者。”朱弦:这里指琴。佳人:美人,引申为知己、知音。③青眼:黑色的眼珠在眼眶中间,青眼看人则是表示对人的喜爱或重视、尊重,指正眼看人。
1.诗歌颔联中的景状具有怎样的特点?表现了诗人怎样的襟怀?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诗歌颈联运用了哪些艺术手法?请任选其一,结合诗句简要分析其效果。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塞上
宋·柳开
鸣骹直上一千尺,天静无风声更干。
碧眼胡儿三百骑,尽提金勒向云看。
【注】鸣骹:念qiāo ,一种响箭。“金勒”,指金属制作的马笼头。
1.第一、二句描写生动传神,颇具特色,请各举例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请从艺术手法的角度赏析第三、四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这首清词,回答问题。更漏子·本意
王夫之
斜月横,疏星炯,不道秋宵真永。声缓缓,滴泠泠,双眸未易扁
霜叶坠,幽虫絮,薄酒何曾得醉!天下事,少年心,分明点点深。
  [注释]①王夫之,湖南衡阳人。明亡,举兵衡山抗清,兵败赴广东肇庆入桂王政权。桂林破后,退归中居石船山下,著述以终。②“声缓缓,滴泠泠”:漏壶滴水声。扁:闭上,合上。
(1)这首词写了长夜的哪些“秋声”?有什么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这首词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情感?试作简要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

超级试练试题库

© 2017-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