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的诗歌,然后回答问题。水调歌头叶梦得①   秋色渐将晚,霜信报黄花。小窗低户深映,微路绕欹斜。为问山翁何事,坐看流年轻度,拼却鬓双华。徙倚望沧海,天净水

阅读下面的诗歌,然后回答问题。水调歌头叶梦得①   秋色渐将晚,霜信报黄花。小窗低户深映,微路绕欹斜。为问山翁何事,坐看流年轻度,拼却鬓双华。徙倚望沧海,天净水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来源:广东省月考题
阅读下面的诗歌,然后回答问题。水调歌头
叶梦得
   秋色渐将晚,霜信报黄花。小窗低户深映,微路绕欹斜。为问山翁何事,坐看流年轻度,拼却鬓双华。徙倚望沧海,天净水明霞。
  念平昔,空飘荡,遍天涯。归来三径重扫,松竹本吾家。却恨悲风时起,冉冉云间新雁,边马怨胡笳。谁似东山老,谈笑静胡沙
  [注]①靖康之后,叶梦得随宋高宗南渡,深得高宗亲重。后高宗向金求和,梦得被调离长江前线,无所作为,于是上疏告老,隐居于湖州卞山石林谷。此词即作于其间。②谢安(字安石),他隐居在浙江东山,出山后指挥淝水之战,击溃前秦百万雄师;激战之时,他谈笑自若,不动声色。李白《永王东巡歌》:“但用东山谢安石,为君谈笑静胡沙。”
(1)概括本词中的诗人的形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为表达复杂思想感情,本词使用多种艺术手法,试列举一种具体赏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形象:词中诗人是一个生活在山野,却又惦记国家安危,充满出世与入世矛盾的痛苦的隐士形象。
(2)(三个示例)①借景抒情。开头四句写秋色加浓,秋霜降临,小窗低户深深掩映在菊花丛中,小路曲折绕弯,营造一种凄美、幽僻的氛围;“徙倚”二句写湖上碧波,天空澄彻,湖水映照着明丽的彩霞,写出了祖国的天光水色明净美好的特点。表达诗人想以山水自娱,渴望获得心灵平静愿望。
  ②反衬。生活环境是幽僻安静,水光山色开阔明净美好,反衬他内心世界却很不平静,表达报国无门而只好空老山林的苦恼,即对国事的忧虑。
  ③用典。“归来三径重扫,松竹本吾家。”从陶渊明《归去来辞》“三径就荒,松竹犹存”脱胎化用,说他从天涯飘泊归来,重扫院内小路,守护自家松竹。表达诗人归隐的心愿。(或:用典。“谁似东山老,谈笑静胡沙。”这里化用李白的诗句,说:今天还有谁能象当年的谢安一样,谈笑之间就扑灭了胡人点起的战火,使社会得到安定?抒发自己深感到愿为谢安而不可得的痛苦。(意对即可)
举一反三
阅读下面的古代诗歌,完成题目。鹧鸪天
(元代)魏初
去岁今晨却到家,今年相望又天涯。
一春心事闲无处,两鬓秋霜细有华。
山接水,水明霞,满林残照见归鸦。
几时收拾田园了,儿女团圆夜煮茶?
(1)综观全词,“心事”具体指的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词中用了哪种手法写“心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旅宿
杜牧
旅馆无良伴,凝情自悄然。寒灯思旧事,断雁警愁眠。
远梦归侵晓,家书到隔年。沧江好烟月,门系钓鱼船。
(1)颈联是怎样运用虚实结合的手法,来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联系全诗的情感,简析尾联的寓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古代诗歌,完成题目。鹧鸪天
黄庭坚
黄菊枝头生晓寒,人生莫放酒杯干。风前横笛斜吹雨,醉里簪花倒著冠。
身健在,且加餐。舞裙歌板尽清欢。黄花白发相牵挽,付与时人冷眼看。
  【注】黄庭坚于宋哲宗绍圣二年(1095)贬涪州(今四川涪陵)别驾、黔州(今四川彭水)安置,后移戎州(今四川宜宾)安置,至元符三年(1100)得赦,在蜀地流徙五年余。这期间,黄庭坚“泊然不以迁谪介意,蜀士慕从之游,讲学不倦。”这首《鹧鸪天》,就是戎州安置时答蜀士史应之之作。
  试根据诗歌内容分析诗人形象和诗歌主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完成问题。题破山寺后禅院
常建
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
竹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
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
万籁此俱寂,但余钟磬声。
  注:①高林:佛家称僧徒聚集之处,此指禅院。②人心:指尘心,俗念。③万籁:指一切响声。
1.末联表面上是进一步写禅院的幽静,实际上抒发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古人评诗常用“诗眼”的说法,所谓“诗眼”往往是指一句诗中最精炼传神的一个字。你认为这首诗第三联两句中的“诗眼”分别是那一个字?为什么?请结合全诗简要赏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咏怀古迹(其三)
杜甫
群山万壑赴荆门,生长明妃尚有村。一去紫台连朔漠,独留青冢向黄昏。
画图省识春风面,环佩空归夜月魂。千载琵琶作胡语,分明怨恨曲中论。
(1)作者在中间两联中采用了什么手法来写王昭君的悲剧。请结合诗句做具体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试分析概括这首诗的主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

超级试练试题库

© 2017-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All Rights Reserved.